第125节(2 / 4)
但是这句话并没有发出去,林寻的手指在回车键上徘徊着,犹豫再三,还是将窗口关掉。
这样问根本没有意义,就算唱片机是脏物,难道卖家会承认吗?也许卖家都不知道它的来源呢,可能都转过好几手了?
再说,刚才那一切可能只是幻觉,她不该这样找卖家发疯……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给林寻接下来的工作造成了一点困扰,她的进度明显被拖慢了,一时无法做到全神贯注,思绪总是时不时飘到这件事情上。
下午对方催促了几次,林寻没有按时交稿,晚上还加了个班,一直忙到凌晨。
等到林寻离开电脑桌已经手软脚软、前胸贴后背了,她从冰箱里翻出一些食材,又从柜橱里拿出方便面,煮了一大锅,听着摇滚乐刷着手机,不知不觉全都吃了。
住在“鬼城”的好处就是,不管在家里做什么都不会扰民。
唱片是赠品,据卖家说是和唱片机一起拿去寄卖的。
林寻听着那几首摇滚歌曲,吃饱了便将碗筷放在小桌子上,自己则瘫在懒人沙发上迟迟不想去刷碗。
现在这样的生活她很满意,不用与人交流,也不会被打搅,这样就可以避免99%的冲突。所有人类冲突都是因为社交产生的,只要不社交就不会有。
林寻眯着眼睛,有些犯困,裹着夏季薄毯有些昏昏欲睡,半梦半醒间还在想,待会儿还是要爬起来回床上去睡。
大概是这几天的工作实在太多,林寻连睡觉都会梦到自己校对稿子的内容。
今天催交稿的是一本中篇小说稿,原本是连载在科幻杂志上的,最近要出版了需要重新修稿校对。
里面提到平行世界的概念,故事讲的是一场人类人性实验:将同一个人放在不同的“囚笼”里,即平行世界,给这个人构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二十年间时刻记录着这个人的情绪波动,定期做心理测试和性格测试,监控着这个人遇到突发事件所做出的反应和选择,再进行全方位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故事。有人说,永远不要去试探人性的深度,那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它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绝对的答案,只是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件事,人的性格是可以被塑造出来的,即便两个实验品在出发点是完全一样的样品,只要给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二十年以后他们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人——不只是性格,还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林寻做梦时还在脑补,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平行世界,那么在其他世界里的自己会是什么样,有着什么样的经历,遇到过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和她一样这么孤僻、冷漠,厌恶社交?
人为什么要社交呢?
社交给她带来的都是负面的东西,有纷争,有冲突,有矛盾,有压力,还有不必要存在的烦恼和焦虑。
她从没有从社交中获得正向的东西,她真的不懂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交朋友。
当然她知道,她有一些自我厌弃的心理,她很有自知之明。
她看到这样的自己,都觉得不喜欢,别人不喜欢她也很正常。不要说别人了,就是母亲许南语都不喜欢她,她能感觉到。
当班里同学冤枉她的时候,她母亲的第一反应时问她有没有偷东西,而不是信任。那件事之后她总是忍不住想,到底在许南语眼里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有余歆。
她又一次梦到了余歆,只要想起高中时期的至暗时刻,余歆的影子总会跳出来,而且是以正向的阳光的模样,余歆就是积极阳光的代名词。
但有一件事林寻很清楚,那就是她不喜欢余歆,她说不清楚那不喜欢的成分包含了什么,可能有嫉妒,可能有愤怒,可能有不甘心,也可能有一点“凭什么”之类的想法。
这种强烈且清晰的感受,曾经令林寻感到一丝痛苦,因为她发现自己是个阴暗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判断标准很简单:如果有机会和余歆互换灵魂,她愿意吗?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而且不需要犹豫。
不喜欢余歆,却愿意成为余歆,拿到余歆拥有的一切。这说明什么? ↑返回顶部↑
这样问根本没有意义,就算唱片机是脏物,难道卖家会承认吗?也许卖家都不知道它的来源呢,可能都转过好几手了?
再说,刚才那一切可能只是幻觉,她不该这样找卖家发疯……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给林寻接下来的工作造成了一点困扰,她的进度明显被拖慢了,一时无法做到全神贯注,思绪总是时不时飘到这件事情上。
下午对方催促了几次,林寻没有按时交稿,晚上还加了个班,一直忙到凌晨。
等到林寻离开电脑桌已经手软脚软、前胸贴后背了,她从冰箱里翻出一些食材,又从柜橱里拿出方便面,煮了一大锅,听着摇滚乐刷着手机,不知不觉全都吃了。
住在“鬼城”的好处就是,不管在家里做什么都不会扰民。
唱片是赠品,据卖家说是和唱片机一起拿去寄卖的。
林寻听着那几首摇滚歌曲,吃饱了便将碗筷放在小桌子上,自己则瘫在懒人沙发上迟迟不想去刷碗。
现在这样的生活她很满意,不用与人交流,也不会被打搅,这样就可以避免99%的冲突。所有人类冲突都是因为社交产生的,只要不社交就不会有。
林寻眯着眼睛,有些犯困,裹着夏季薄毯有些昏昏欲睡,半梦半醒间还在想,待会儿还是要爬起来回床上去睡。
大概是这几天的工作实在太多,林寻连睡觉都会梦到自己校对稿子的内容。
今天催交稿的是一本中篇小说稿,原本是连载在科幻杂志上的,最近要出版了需要重新修稿校对。
里面提到平行世界的概念,故事讲的是一场人类人性实验:将同一个人放在不同的“囚笼”里,即平行世界,给这个人构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二十年间时刻记录着这个人的情绪波动,定期做心理测试和性格测试,监控着这个人遇到突发事件所做出的反应和选择,再进行全方位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故事。有人说,永远不要去试探人性的深度,那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它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绝对的答案,只是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件事,人的性格是可以被塑造出来的,即便两个实验品在出发点是完全一样的样品,只要给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二十年以后他们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人——不只是性格,还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林寻做梦时还在脑补,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平行世界,那么在其他世界里的自己会是什么样,有着什么样的经历,遇到过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和她一样这么孤僻、冷漠,厌恶社交?
人为什么要社交呢?
社交给她带来的都是负面的东西,有纷争,有冲突,有矛盾,有压力,还有不必要存在的烦恼和焦虑。
她从没有从社交中获得正向的东西,她真的不懂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交朋友。
当然她知道,她有一些自我厌弃的心理,她很有自知之明。
她看到这样的自己,都觉得不喜欢,别人不喜欢她也很正常。不要说别人了,就是母亲许南语都不喜欢她,她能感觉到。
当班里同学冤枉她的时候,她母亲的第一反应时问她有没有偷东西,而不是信任。那件事之后她总是忍不住想,到底在许南语眼里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有余歆。
她又一次梦到了余歆,只要想起高中时期的至暗时刻,余歆的影子总会跳出来,而且是以正向的阳光的模样,余歆就是积极阳光的代名词。
但有一件事林寻很清楚,那就是她不喜欢余歆,她说不清楚那不喜欢的成分包含了什么,可能有嫉妒,可能有愤怒,可能有不甘心,也可能有一点“凭什么”之类的想法。
这种强烈且清晰的感受,曾经令林寻感到一丝痛苦,因为她发现自己是个阴暗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判断标准很简单:如果有机会和余歆互换灵魂,她愿意吗?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而且不需要犹豫。
不喜欢余歆,却愿意成为余歆,拿到余歆拥有的一切。这说明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