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90节(3 / 4)
因为按照规定,国子监的生源主要分为六类
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
其中夷生就是外国留学生,自不必提
举监是会试没考中的举人,留在国子监读书;荫监是勋贵官员子弟
而剩下的贡监、例监,说起来是地方“推荐”的学员,其实就是花钱买的。
故而国子监的生源质量到底如何,就不难想象了。
反正但凡正经科举入仕的官员,那都是一万个瞧不起的。
朱由榔光复江南以后,一直以来都没有再恢复国子监
一方面觉得实在没必要,毕竟经过乱世之后,那些有恩阴资格的勋贵、大臣之家基本都完蛋了。
剩下少数跟着朱由榔起兵,再造河山的精英,也瞧不上国子监这种货色,宁肯让自家子弟去读兵学苑,或者学新学考功名。
而且新朝廷严禁买卖官职、功名,如果被发现,那是和贪污同罪,最少也是流放海南、台湾的。
南京的国子监,也就从此败落闲置下来,直到光烈九年都还一片荒芜,以至于干脆变成了应天府衙堆放杂物的地方。
但光烈九年之后,却立即热闹起来
确切的说,是光烈八年幕府山会议以后,原本无人问津的国子监旧地,又成为了南京城内,和江南士子的议论热点。
因为当初公布的《幕府山朝会简要》中
有关礼部的报告内容里,有这么一条
“礼部规划,于光烈十年以前,基于全国现有的小、中学堂教学体系,重建国朝最高学府。”
这不是简单的重建过去的国子监
而是明确言道,是基于现有的中小学堂,设置的更高一级学府,也就是大学。
关于大学的建立,对于现在的朝廷而言,可谓是水到渠成,而并非是朱由榔脑袋一热的临时想法。
为什么呢?
因为自光烈四年,教育改革以来,用了近六年的时间,朱由榔已经把上下游工作都奠定了基础。
下游,光烈九年,全国小学堂总数超过一千八百所,中学堂近两百所,有已经成型的中、低级教育体系,为大学提供素质生源。
上游,翰林院改制,新成立的格物院、策研院,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进一步进修,和科研、就业单位。
就缺中间这一级,也是十分重要的承下启上的存在。
仗打完了,财政终于能抽出大把银子,投入到国民经济和民生、教育等等领域的建设当中。
小学堂完全是皇家出资办的,中学堂则是内帑和财政合资
而大学,作为有行政级别的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自然就不能是皇家私产了。
而是由财政全权出资,并由礼部派遣官员管理
当然,朱由榔还是不放心这些官僚办事,倒不是说他们有啥坏心眼,只是许多东西会被自身的时代局限性限制住。所以他还是给这所新成立的大学,注入了自身的影响力。 ↑返回顶部↑
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
其中夷生就是外国留学生,自不必提
举监是会试没考中的举人,留在国子监读书;荫监是勋贵官员子弟
而剩下的贡监、例监,说起来是地方“推荐”的学员,其实就是花钱买的。
故而国子监的生源质量到底如何,就不难想象了。
反正但凡正经科举入仕的官员,那都是一万个瞧不起的。
朱由榔光复江南以后,一直以来都没有再恢复国子监
一方面觉得实在没必要,毕竟经过乱世之后,那些有恩阴资格的勋贵、大臣之家基本都完蛋了。
剩下少数跟着朱由榔起兵,再造河山的精英,也瞧不上国子监这种货色,宁肯让自家子弟去读兵学苑,或者学新学考功名。
而且新朝廷严禁买卖官职、功名,如果被发现,那是和贪污同罪,最少也是流放海南、台湾的。
南京的国子监,也就从此败落闲置下来,直到光烈九年都还一片荒芜,以至于干脆变成了应天府衙堆放杂物的地方。
但光烈九年之后,却立即热闹起来
确切的说,是光烈八年幕府山会议以后,原本无人问津的国子监旧地,又成为了南京城内,和江南士子的议论热点。
因为当初公布的《幕府山朝会简要》中
有关礼部的报告内容里,有这么一条
“礼部规划,于光烈十年以前,基于全国现有的小、中学堂教学体系,重建国朝最高学府。”
这不是简单的重建过去的国子监
而是明确言道,是基于现有的中小学堂,设置的更高一级学府,也就是大学。
关于大学的建立,对于现在的朝廷而言,可谓是水到渠成,而并非是朱由榔脑袋一热的临时想法。
为什么呢?
因为自光烈四年,教育改革以来,用了近六年的时间,朱由榔已经把上下游工作都奠定了基础。
下游,光烈九年,全国小学堂总数超过一千八百所,中学堂近两百所,有已经成型的中、低级教育体系,为大学提供素质生源。
上游,翰林院改制,新成立的格物院、策研院,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进一步进修,和科研、就业单位。
就缺中间这一级,也是十分重要的承下启上的存在。
仗打完了,财政终于能抽出大把银子,投入到国民经济和民生、教育等等领域的建设当中。
小学堂完全是皇家出资办的,中学堂则是内帑和财政合资
而大学,作为有行政级别的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自然就不能是皇家私产了。
而是由财政全权出资,并由礼部派遣官员管理
当然,朱由榔还是不放心这些官僚办事,倒不是说他们有啥坏心眼,只是许多东西会被自身的时代局限性限制住。所以他还是给这所新成立的大学,注入了自身的影响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