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 第104节(3 / 4)
礼部侍郎是女人,显然不能共情男人的“荒唐”,笑道:“这有什么,便是陛下今日要翻出历代出降公主的后嗣全部改为姬姓,为妾臣的,也只有俯首拜谢圣恩的。”
“……这是违背礼法的!”陈宣皱眉,“凡史书记载,再没有如此夺人子嗣、断人香火的事。”
这就是说不通了。
礼部侍郎不再劝,而是将书卷读了又读,反复思索了吴薇的家室,说道:“有一奥妙处,这吴薇独有一女,其女又只独女,落到古板人家里,从不肯承认女子顶立门户的。找人往两家说和,不消数日就平了此案。”
只要将这烫手山芋先丢出去,后头的事自有其他人跳出来顶包。
“此后的事,如若都照此例来办,迟早是要出大乱子的。”陈宣摸着胡须,否了。
“世上两全其美的事总是不多的。”礼部侍郎观陈宣面色,收了下面的话,微笑告辞,“下属是没什么好办法了。”
礼部侍郎在衙门处理完闲事,又混过一天去,背着手回到家中,陪致仕的姑婆宋五吃过一顿晚膳。
她雀跃的心思在衙门遮掩得好,却躲不开老人家的眼睛,宋五笑道:“你今日笑得和偷吃灯油的老鼠无二,是碰见什么好事了?”
等室内的侍从都离开,礼部宋侍郎才道:“在人下面坐了十几年的次席,如今有望升迁,怎么能不高兴呢?”
“你上司的满打满算也才五十四岁,又没个病痛,循规蹈矩的,这还能叫你找到错处?”宋五放下碗筷,疑心道,“你可别参合到不该参合的地方去,如今我那些老友走的走,散的散,到时候还要我这张老脸去换你的小命。”
宋五是太上皇一朝的官员,原先是礼部尚书,致仕快二十年了。宋侍郎家中姊妹多,考中进士后,由族里做主过继给宋五的女孙。
宋侍郎笑道:“阿婆且等着吧,说不准啊,你的哪个老友就调回京城了。”取用茶水漱口罢,乐呵地回小院歇息。
哎呀呀,这官位越高,就越多人盯着,能不能再往上走一走全靠天命。她比起陈宣,只小几岁,等到陈宣致仕,她也老态龙钟了。但如今不同了,指不定,这尚书位置就挪出来了。
届时,最好是她能顶了礼部尚书的缺,再叫吴薇坐到侍郎位上。便是再不济,吴薇坐她上手,至少比陈宣更能说得上话。再说了,以吴薇的年纪,可比陈宣好熬走得多。
“五十出头的人了,还是这副藏不住事的样子。我哪儿还有老友,都是小友了。”
被姪儿留下的宋五慢吞吞吃完,侍从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青年时在深宫为女官,少不了有操劳受风的时候,老了腿脚最先不听使唤。
入夜前夕,宋侍郎的一双成年孩子来向宋五问安:“太婆今日过得好么?”
宋五和蔼道:“我能有什么不好的?你们近日在学馆如何?”
“其它都好,只一事想问过太婆。”
兄妹对视一眼,由更受宠爱的妹妹贴近太婆,小声问:“最近我在弘文馆听到一些风声,听学士们说是今年科举,无论明经进士,多是容色昳丽者及第。心下总觉得不对劲,所以来问问太婆。”
宋五背靠引枕,手搭在曾孙背后:“唉,我知道你的意思。”她微眯眼打量灯光下的曾孙男,慢悠悠地说:“二娘不是为你自己问的,是在为你长兄问吧?”
女子科举将将兴起,是绝不可能去细筛容颜的。只有男子科举那一道上,人挤人,才有筛选的余地。
宋二娘靠在姑太婆肩上,点头道:“早两年弘文馆多有退学的男子,那时候我就担忧阿兄了。科举从前也常有以貌取人,将貌美者点为状元的事,但像现在一样全是颜色出众的,我有些不安。”
“天塌了也轮不到你来顶,且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宋五轻轻拍在曾孙背后,示意她不要多言语。而后,宋五将注意力转向曾孙男:“你妹妹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两年你屡第不中,今年更不必说了。我与你母亲商量过了,明年若还不成,就为你另谋出路。”
宋大郎惊异:“太婆,我才二十二岁,科举至于白首者数不胜数……”宋大郎年长妹妹六岁,没能入学弘文馆本就不满已久,如今更是连科考的机会都要被剥夺,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若是进弘文馆的人是他,今日何必受科举所限,早就如其他宰辅子孙明经入仕了。
“可你连明经都考不过,难道我让你考到六十岁,就能中进士了吗?”宋五见宋大郎还想辩解,摆摆手叹息道,“你且听我说完。”
当年宋五允了族里提议的过继,就是为了恩荫族里上进的后孙。尚书之孙,是能送一个进弘文馆的,当年定下的人选就是宋二娘。宋大郎也是宋侍郎辛苦生下的,宋五一视同仁,多有托旧情关照。
可宋大郎天资有限,非人力所更改,依照宋五的意思,倒不如前两年嫁进王府去,今日反倒省事。可惜,宋大郎细瘦却不窈窕,没有半点风韵,没能被选中。 ↑返回顶部↑
“……这是违背礼法的!”陈宣皱眉,“凡史书记载,再没有如此夺人子嗣、断人香火的事。”
这就是说不通了。
礼部侍郎不再劝,而是将书卷读了又读,反复思索了吴薇的家室,说道:“有一奥妙处,这吴薇独有一女,其女又只独女,落到古板人家里,从不肯承认女子顶立门户的。找人往两家说和,不消数日就平了此案。”
只要将这烫手山芋先丢出去,后头的事自有其他人跳出来顶包。
“此后的事,如若都照此例来办,迟早是要出大乱子的。”陈宣摸着胡须,否了。
“世上两全其美的事总是不多的。”礼部侍郎观陈宣面色,收了下面的话,微笑告辞,“下属是没什么好办法了。”
礼部侍郎在衙门处理完闲事,又混过一天去,背着手回到家中,陪致仕的姑婆宋五吃过一顿晚膳。
她雀跃的心思在衙门遮掩得好,却躲不开老人家的眼睛,宋五笑道:“你今日笑得和偷吃灯油的老鼠无二,是碰见什么好事了?”
等室内的侍从都离开,礼部宋侍郎才道:“在人下面坐了十几年的次席,如今有望升迁,怎么能不高兴呢?”
“你上司的满打满算也才五十四岁,又没个病痛,循规蹈矩的,这还能叫你找到错处?”宋五放下碗筷,疑心道,“你可别参合到不该参合的地方去,如今我那些老友走的走,散的散,到时候还要我这张老脸去换你的小命。”
宋五是太上皇一朝的官员,原先是礼部尚书,致仕快二十年了。宋侍郎家中姊妹多,考中进士后,由族里做主过继给宋五的女孙。
宋侍郎笑道:“阿婆且等着吧,说不准啊,你的哪个老友就调回京城了。”取用茶水漱口罢,乐呵地回小院歇息。
哎呀呀,这官位越高,就越多人盯着,能不能再往上走一走全靠天命。她比起陈宣,只小几岁,等到陈宣致仕,她也老态龙钟了。但如今不同了,指不定,这尚书位置就挪出来了。
届时,最好是她能顶了礼部尚书的缺,再叫吴薇坐到侍郎位上。便是再不济,吴薇坐她上手,至少比陈宣更能说得上话。再说了,以吴薇的年纪,可比陈宣好熬走得多。
“五十出头的人了,还是这副藏不住事的样子。我哪儿还有老友,都是小友了。”
被姪儿留下的宋五慢吞吞吃完,侍从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青年时在深宫为女官,少不了有操劳受风的时候,老了腿脚最先不听使唤。
入夜前夕,宋侍郎的一双成年孩子来向宋五问安:“太婆今日过得好么?”
宋五和蔼道:“我能有什么不好的?你们近日在学馆如何?”
“其它都好,只一事想问过太婆。”
兄妹对视一眼,由更受宠爱的妹妹贴近太婆,小声问:“最近我在弘文馆听到一些风声,听学士们说是今年科举,无论明经进士,多是容色昳丽者及第。心下总觉得不对劲,所以来问问太婆。”
宋五背靠引枕,手搭在曾孙背后:“唉,我知道你的意思。”她微眯眼打量灯光下的曾孙男,慢悠悠地说:“二娘不是为你自己问的,是在为你长兄问吧?”
女子科举将将兴起,是绝不可能去细筛容颜的。只有男子科举那一道上,人挤人,才有筛选的余地。
宋二娘靠在姑太婆肩上,点头道:“早两年弘文馆多有退学的男子,那时候我就担忧阿兄了。科举从前也常有以貌取人,将貌美者点为状元的事,但像现在一样全是颜色出众的,我有些不安。”
“天塌了也轮不到你来顶,且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宋五轻轻拍在曾孙背后,示意她不要多言语。而后,宋五将注意力转向曾孙男:“你妹妹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两年你屡第不中,今年更不必说了。我与你母亲商量过了,明年若还不成,就为你另谋出路。”
宋大郎惊异:“太婆,我才二十二岁,科举至于白首者数不胜数……”宋大郎年长妹妹六岁,没能入学弘文馆本就不满已久,如今更是连科考的机会都要被剥夺,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若是进弘文馆的人是他,今日何必受科举所限,早就如其他宰辅子孙明经入仕了。
“可你连明经都考不过,难道我让你考到六十岁,就能中进士了吗?”宋五见宋大郎还想辩解,摆摆手叹息道,“你且听我说完。”
当年宋五允了族里提议的过继,就是为了恩荫族里上进的后孙。尚书之孙,是能送一个进弘文馆的,当年定下的人选就是宋二娘。宋大郎也是宋侍郎辛苦生下的,宋五一视同仁,多有托旧情关照。
可宋大郎天资有限,非人力所更改,依照宋五的意思,倒不如前两年嫁进王府去,今日反倒省事。可惜,宋大郎细瘦却不窈窕,没有半点风韵,没能被选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