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8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飞行员们再也忍不住了,哄的一声笑成一团。
  其实潘文力根本就不需要这么紧张。
  这完全不是9名飞行员开7架飞机有2名超编的问题。
  而是在未来几个月里,飞机陆续生产出来了但飞行员却还在培训中。
  也就是说,将来“歼2”的空战只能靠他们9个。
  王学新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潘文力那句话就强行把他赶回原部队。
  不过话说回来,潘文力可能是知道这些,所以才敢这么轻松的用玩笑把这次“危机”化解于无形吧!
  否则,他可能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第1817章 训练
  在飞行员们大概了解一下“歼2”的数据和性能后,训练随即正式展开。
  最初的训练是在地面进行的,就像之前一样制作一个木制的模型,飞行员在模型里操控时外面的飞行员可以根据飞行员的指令对飞机姿态做出小角度的调整。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还增加了实弹射击训练。
  这是由于hc-23km航炮与之前“歼1”用的机炮相比射程远了许多,如果没有一个实弹射击适应的过程,战斗中很可能会出问题。
  其实hc-23km航炮的射程虽说的确增加很多,但攻击距离按道理计算不应该增加到1200米。
  施瓦克航炮射程1000米,攻击距离400米。
  hc-23km航炮射程2000米,攻击距离400到1200米。
  按比例增长也应该只有800米才对,但实际攻击距离却能达到1200米。
  这是因为hc-23km航炮提高的不仅仅是射程,还有火力密度。
  “歼1”装备施瓦克航炮只有一门,安装在中央发动机转轴内。
  而“歼2”装备了三门hc-23km航炮:中央一门两侧机翼各一门。
  这要是在战斗中三门火炮同时朝目标开火,炮弹的密度就可以给它带来更高的命中率于是攻击范围就延伸到了1200米。
  为了让飞行员们习惯这个射击距离,王学新让苏欣做了几个“零战”模型在1200米外摆着。
  只要飞行员们看习惯了,就可以从零战的大小判断出目标是否进入了攻击范围。
  苏欣还提出过在战机上安装激光测距仪,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王学新否定了。
  “歼2”是一款比较特殊的战机,它是第一代战机。
  第一代战机的特点就是大多用机炮,攻击距离只有1200米左右。
  这使它在空战中的反应时间很短。
  1200米距离,如果两机相对飞行也就是三秒到四秒就相遇了,即便同向飞行一前一后追逐前机500公里时速后机900公里时速,也就只需要十几秒。
  这还是相遇,也就是两机在空中相撞。
  这其中飞行员要同时完成判断距离、瞄准、射击,接着拉升躲避一系列动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