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21节(2 / 4)
谁曾想,这匹夫转脸便摆了自己一道,同巡检司一道,把城外任务给夺了。剩下城内,市里坊间康家经营的那些产业、货栈、仓场,他还得与洛阳府分……
思来想去,愤怒难当,得悉情况的义子王守义则提了一个让王继恩几乎脑溢血的建议。同样愤愤不平的王守义,脑子一热,向王继恩提议说,其他三衙不当人,联合压制义父,绝不能甘休,莫若遣人秘密将消息通报城外康园,让康家人做好准备,不管是反抗还是逃亡,坏了曹、王二人的打算……
这个“睿智”的提议一讲出,王继恩直接赏了王守义两记耳光,并给了一个“蠢货”的评价。王继恩这个人,虽然有不少缺陷,越是在高位权位上,暴露得越多,堪称“得志便猖狂”。
但关键时候,脑子从来都是清醒的,康氏可已经被老皇帝亲口定性为“逆党”了,这等情况下,因私怨而误公事,甚至去给康氏通风报信,这等想法,不只愚蠢,而且要命。
不过,王守义的建议,倒也非一点用处没有,至少让王继恩从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了,而一旦冷静下来,皇城使便要可怕得多。
一方面默默构思着如何反击,如何报复,尤其是王玄真那厮,另一方面,则把怒火宣泄在“康氏逆党”身上。
洛阳城内,在皇城司与府衙的联合行动中,康氏产业基本无一幸免,轻松而迅速地被接管,人员被控制,至于康宅,则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作为重点监控地区,是最先被拿下,当然,清查抄家是最后才完成的。
没什么反抗,人只逮了些小鱼小虾,倒是康宅内的财产,搜罗出金银、珠玉及各种财货价值达数十万贯,可谓收获颇丰。
但也正因如此,王继恩心中才更加愤忿,康宅内查抄之财货,王继恩自然不敢全部私吞,但上缴內帑一部分,剩下的由他与下属职吏分润一部分,也是应有之义。
还有康氏其他的产业,王继恩与皇城司又何尝不眼红,这些都还得被洛阳府再过一道手。此事,不只是功劳大小的问题,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在里面……
作为一介商贾,做到天下闻名,万商景仰,康氏在大汉也昌盛了几十年,然而,事实再度证明,再粗再高的树,也抵挡不住权力之父的砍伐。一朝树倒,只在顷刻之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有四司衙门的联合行动,短短两日之内,康氏在京畿内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漏网之鱼终究难免,但在京之康氏族人,十不存一。
康家在京畿的大小庄园足有七处,养仆佣雇工佃农上万,在清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持械反抗,这也更加佐证了“康氏谋反”这一条重罪。
康氏的败落,在京城内外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响,但与此同时,一场啃食康氏“尸体”的财富盛宴也随之展开。
这实在是一块大肥肉,从刘皇帝给康氏定性开始,除了少部分忧切相关者,大部分人关心的,便已经是如何从这块肥肉身上咬上一口。似国舅李业那帮人,更是早早地张开着獠牙大口,等待着咬上去。
皇帝与朝廷自然是吃大头,而相关衙司及勋贵们则拿小头,吃干抹净,是一点骨头渣子都不剩。并且,不只是京畿,康氏遍布全国的产业,也很自然地被官府、豪族们盯上,而康氏的子弟、扈从也成为了下层官兵、职吏乃至黔首立功受奖的目标……
第414章 到此为止
紫微城,千秋殿内,又是一场功臣会,大几十名勋贵及皇亲国戚齐聚于此,与此前功臣阁内的情景类似。
氛围同样压抑而严肃,在场勋贵们的表情也都配合着现场气氛,个个沉凝严肃,心里也都有数,这回老皇帝召他们来,必是为了康宁案。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生意上与康家有往来,便是债务上有关系,其中就有不少人在康宁被捕后往大理寺打过招呼,如今也都成为了一个“证据”。
不少人是紧张的,毕竟康宁与康氏家族都已经被刘皇帝处置为逆党了,情节之严重,让人瞠目结舌,而与之有相关联系的人,又该如何定性,事涉“谋逆”,绝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
而就在昨日,洛阳南市内又举行了一场大型处刑,以康宁为首、康氏子弟亲旧为核心的“康氏逆党”三百余人被当众斩首,在场的勋贵们,无一遗漏,全部被要求现场观刑,并且安排在前排“贵宾”位置。
勋贵嘛,大多是军功贵族,即便一些二三代,也多有战场上搏杀的经验,经历过生死洗礼。对他们而言,死些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如康氏这般满门诛灭的下场,这可比简单的人头落地要让人恐惧得多。
而与康氏族人一起被处斩的,还有几十名大小官僚,都是在京畿地区的朝廷命官,不至于所有人都是高官,但不论官职大小,都是实职要害,掌握重权。其中官职最高、权力最重的,毫无疑问是吏部侍郎杨埙。
杀几十名官员,哪怕是公开处刑,邀人观摩,对大汉而言,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比这规模更大都有过不少次。仅开宝年来,在两京被明正典刑的大小官员便有数千余众,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各种政潮大案中被株连刑杀的。
其中贪墨受贿,渎职枉法,乃至草菅人命,但与“谋反案”相关,总归是极其少数的。上一次,还是党项李氏造反之时,但实际被牵扯进去丢掉性命的,并不多。
当然,最让人心惊肉跳的,还得是老皇帝这样冷酷至极的手段、杀伐果断的决心,是那超越一切规则的权势。
康宁案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恐怕到如今,还有人迷糊着,心中充满疑问。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康氏势力影响庞大,固然免不了一些违法乱纪、作奸犯科之事,但若说他们想要造反,平心而论,这罪定得太严重的。
就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康氏再豪富,那也只是区区一商贾,权贵们眼中的“贱商”,其财产家业、家族性命都在朝廷控制最强的京畿,就在眼皮子底下,岂能掀起什么风浪?以康宁的精明,再得意猖狂,也不会做此愚蠢昏妄之事。
因此,反复思量,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氏是在一些方面触怒了刘皇帝,犯了老皇帝的忌讳,方才引得族灭之祸。 ↑返回顶部↑
思来想去,愤怒难当,得悉情况的义子王守义则提了一个让王继恩几乎脑溢血的建议。同样愤愤不平的王守义,脑子一热,向王继恩提议说,其他三衙不当人,联合压制义父,绝不能甘休,莫若遣人秘密将消息通报城外康园,让康家人做好准备,不管是反抗还是逃亡,坏了曹、王二人的打算……
这个“睿智”的提议一讲出,王继恩直接赏了王守义两记耳光,并给了一个“蠢货”的评价。王继恩这个人,虽然有不少缺陷,越是在高位权位上,暴露得越多,堪称“得志便猖狂”。
但关键时候,脑子从来都是清醒的,康氏可已经被老皇帝亲口定性为“逆党”了,这等情况下,因私怨而误公事,甚至去给康氏通风报信,这等想法,不只愚蠢,而且要命。
不过,王守义的建议,倒也非一点用处没有,至少让王继恩从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了,而一旦冷静下来,皇城使便要可怕得多。
一方面默默构思着如何反击,如何报复,尤其是王玄真那厮,另一方面,则把怒火宣泄在“康氏逆党”身上。
洛阳城内,在皇城司与府衙的联合行动中,康氏产业基本无一幸免,轻松而迅速地被接管,人员被控制,至于康宅,则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作为重点监控地区,是最先被拿下,当然,清查抄家是最后才完成的。
没什么反抗,人只逮了些小鱼小虾,倒是康宅内的财产,搜罗出金银、珠玉及各种财货价值达数十万贯,可谓收获颇丰。
但也正因如此,王继恩心中才更加愤忿,康宅内查抄之财货,王继恩自然不敢全部私吞,但上缴內帑一部分,剩下的由他与下属职吏分润一部分,也是应有之义。
还有康氏其他的产业,王继恩与皇城司又何尝不眼红,这些都还得被洛阳府再过一道手。此事,不只是功劳大小的问题,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在里面……
作为一介商贾,做到天下闻名,万商景仰,康氏在大汉也昌盛了几十年,然而,事实再度证明,再粗再高的树,也抵挡不住权力之父的砍伐。一朝树倒,只在顷刻之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有四司衙门的联合行动,短短两日之内,康氏在京畿内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漏网之鱼终究难免,但在京之康氏族人,十不存一。
康家在京畿的大小庄园足有七处,养仆佣雇工佃农上万,在清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持械反抗,这也更加佐证了“康氏谋反”这一条重罪。
康氏的败落,在京城内外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响,但与此同时,一场啃食康氏“尸体”的财富盛宴也随之展开。
这实在是一块大肥肉,从刘皇帝给康氏定性开始,除了少部分忧切相关者,大部分人关心的,便已经是如何从这块肥肉身上咬上一口。似国舅李业那帮人,更是早早地张开着獠牙大口,等待着咬上去。
皇帝与朝廷自然是吃大头,而相关衙司及勋贵们则拿小头,吃干抹净,是一点骨头渣子都不剩。并且,不只是京畿,康氏遍布全国的产业,也很自然地被官府、豪族们盯上,而康氏的子弟、扈从也成为了下层官兵、职吏乃至黔首立功受奖的目标……
第414章 到此为止
紫微城,千秋殿内,又是一场功臣会,大几十名勋贵及皇亲国戚齐聚于此,与此前功臣阁内的情景类似。
氛围同样压抑而严肃,在场勋贵们的表情也都配合着现场气氛,个个沉凝严肃,心里也都有数,这回老皇帝召他们来,必是为了康宁案。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生意上与康家有往来,便是债务上有关系,其中就有不少人在康宁被捕后往大理寺打过招呼,如今也都成为了一个“证据”。
不少人是紧张的,毕竟康宁与康氏家族都已经被刘皇帝处置为逆党了,情节之严重,让人瞠目结舌,而与之有相关联系的人,又该如何定性,事涉“谋逆”,绝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
而就在昨日,洛阳南市内又举行了一场大型处刑,以康宁为首、康氏子弟亲旧为核心的“康氏逆党”三百余人被当众斩首,在场的勋贵们,无一遗漏,全部被要求现场观刑,并且安排在前排“贵宾”位置。
勋贵嘛,大多是军功贵族,即便一些二三代,也多有战场上搏杀的经验,经历过生死洗礼。对他们而言,死些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如康氏这般满门诛灭的下场,这可比简单的人头落地要让人恐惧得多。
而与康氏族人一起被处斩的,还有几十名大小官僚,都是在京畿地区的朝廷命官,不至于所有人都是高官,但不论官职大小,都是实职要害,掌握重权。其中官职最高、权力最重的,毫无疑问是吏部侍郎杨埙。
杀几十名官员,哪怕是公开处刑,邀人观摩,对大汉而言,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比这规模更大都有过不少次。仅开宝年来,在两京被明正典刑的大小官员便有数千余众,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各种政潮大案中被株连刑杀的。
其中贪墨受贿,渎职枉法,乃至草菅人命,但与“谋反案”相关,总归是极其少数的。上一次,还是党项李氏造反之时,但实际被牵扯进去丢掉性命的,并不多。
当然,最让人心惊肉跳的,还得是老皇帝这样冷酷至极的手段、杀伐果断的决心,是那超越一切规则的权势。
康宁案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恐怕到如今,还有人迷糊着,心中充满疑问。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康氏势力影响庞大,固然免不了一些违法乱纪、作奸犯科之事,但若说他们想要造反,平心而论,这罪定得太严重的。
就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康氏再豪富,那也只是区区一商贾,权贵们眼中的“贱商”,其财产家业、家族性命都在朝廷控制最强的京畿,就在眼皮子底下,岂能掀起什么风浪?以康宁的精明,再得意猖狂,也不会做此愚蠢昏妄之事。
因此,反复思量,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氏是在一些方面触怒了刘皇帝,犯了老皇帝的忌讳,方才引得族灭之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