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39节(3 / 4)
大概是也有些腻了,刘皇帝觉得这样的反应颇为无趣,叹了口气:“也只有经历了这等刻骨铭心之痛,方能有所反思,寻求改变。吃一堑,长一智,延庆坊死难了那么多士民百姓,哪怕为了给他们一个交代,也得有所措施,以免祸事重演。这是用性命换来的教训啊!”
“陛下忧国忧民之心,臣等钦佩不已!”王著这一回抢先开口,继续对刘皇帝唱赞歌。一旁的赵匡义方欲张嘴,瞥了他一眼,生生地咽下。
“陛下的建议甚好,完全可以加强朝廷在此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刘旸也起身,郑重地说道。
看着刘旸,刘皇帝道:“人数,暂且定为一千人,具体条制与组织细则,就由你与众大臣以及枢密院、巡检司共同拟定,看看效果!”
“是!”
“遵命!”
“你们都退下吧!太子留下!”刘皇帝是越发感到精力不济了,只议了这么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姿态垮了下来,冲众人摆了摆手。
众臣鱼贯而出,崇政殿内迅速安静了下来,刘皇帝微微倚靠在御案边,撑着脑袋,默不作声。刘旸见状,轻声唤了句:“爹!”
刘皇帝揉了揉额头,看着他:“坐!”
待刘旸坐定,刘皇帝方才缓缓道:“你记住,所谓制度与规矩,只是用来约束臣下与百姓的,作为君主,可以严于律己,却不能彻底困于其中,凡事且看利弊如何!”
刘旸微愣,旋即有些郑重地道:“是,儿记住了!”
也不管刘旸是否听进去了,他本身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坐起身,换了个姿态,轻叹道:“那韩德让在东京已经都留许久了吧!”
刘旸颔首:“已然二十日过去了!”
刘皇帝悠悠道:“你可知,他们的来意?”
“据理藩使萧思温汇报,他们此来,是欲向大汉称臣求和,恢复两国邦交往来,意图与大汉永结友好,不复冲突!”刘旸想起几日前萧思温汇报,缓缓答来。
“看来,他们在漠北,是有些熬不住了啊!”刘皇帝笑了笑,而后冷冷道:“只是,党项之祸,就在眼前。朝廷花费了二十余年时间,都没能感化他们,何况契丹?这不远数千里南来,不过是对大汉有所求罢了,说什么永与为好,岂可轻信……”
第224章 调教契丹
至抵东京,被冷落逾二十日后,契丹宰相韩德让终于熬出头,得以面见大汉皇帝。因为来之不易,韩德让显得格外重视,连着装都反复仔细搭理,显得一丝不苟,至于态度,只有恭敬二字,突出一个卑辞厚礼。
“韩德让!”崇政殿内,刘皇帝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名声在外的契丹汉臣。
“臣韩德让参见陛下!”韩德让动作严谨,三跪九叩,尽显臣服姿态。
“闻名已久啊!”看着这个“大名鼎鼎”的一代能臣,刘皇帝以一种稍显复杂的语气道。
这自然是韩德让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刘皇帝,由于地位身份的差距,态度上保持着谨慎与卑微,但同时,对这个镇压了一个时代,把大辽王朝生生摧毁的男人,带有一定的探究心理。
但此时,感受到刘皇帝语气中的少许异样,韩德让心头有少许古怪。不假思索,拱手应来:“臣不敢当!区区贱名,得入圣人之耳,是臣莫大之荣幸!”
“是吗?”刘皇帝淡淡一笑:“大汉与契丹之间,是几十年积累之血仇,是破国之恨,你作为契丹宰相,不该嘴里时常高唱,食朕肉,寝朕皮吗?”
刘皇帝话里带刺,韩德让心中虽是一个咯噔,但面上依旧保持着从容,沉着道:“陛下言重!人之命运,国之兴衰,自有天命。陛下天命所钟,无往而不利,契丹败于陛下之手,实乃命数所至,何怨之有?要说恨,那也只能恨契丹与陛下共处于世,恨契丹不识天数与陛下为敌……”
“哈哈哈!”听韩德让这么说,刘皇帝终于忍不住笑了笑,甚至激动地揉了揉眼睛,瞧向言语几无底线的韩德让:“你不是听到了什么传言,便以为朕好听奉承话,觉得以此恭维,把朕哄开心了,就能迷惑朕,达成使命?你今日这番话,若是让漠北那些契丹贵族听了,会不会热血上头,把你给诛除了吧!”
“臣仅实言罢了!”韩德让还是平静应道:“陛下功德与伟大,何须区区一个韩德让恭维。即便回到漠北,臣还是这番说辞。更何况,便是契丹族人,自上而下,对陛下也是畏服异常,视若天神。凡人岂能敢与天神相抗,为陛下击败,也只当是上天降怒,咎由自取!”
韩德让说完,殿内突然安静了下来,刘皇帝的目光在韩德让身上逡巡,反复审视着他。韩德让虽觉异样,却也不敢有任何冒然的动作,只是垂着头,保持着低调。
良久,刘皇帝方才以一种赞叹的语气道:“闻名不如见面,能把阿谀吹捧之辞,说得如此不卑不亢,清新脱俗,岂是常人!像你这样的人,当有更广阔的平台施展才能,待在漠北,过于屈才了。就留在朝中,为大汉效力吧!”
闻言,韩德让眉头不着痕迹地蹙了下,稍顿,而后躬身应道:“陛下赞誉,臣实惭愧。恕臣直言,若无契丹,臣这贱名,恐也难达天听。朝廷人才济济,贤士云集,臣与之相比,亦属寻常罢了。臣薄有小能,也仅勉强为大汉与契丹和平往来略尽薄力了……” ↑返回顶部↑
“陛下忧国忧民之心,臣等钦佩不已!”王著这一回抢先开口,继续对刘皇帝唱赞歌。一旁的赵匡义方欲张嘴,瞥了他一眼,生生地咽下。
“陛下的建议甚好,完全可以加强朝廷在此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刘旸也起身,郑重地说道。
看着刘旸,刘皇帝道:“人数,暂且定为一千人,具体条制与组织细则,就由你与众大臣以及枢密院、巡检司共同拟定,看看效果!”
“是!”
“遵命!”
“你们都退下吧!太子留下!”刘皇帝是越发感到精力不济了,只议了这么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姿态垮了下来,冲众人摆了摆手。
众臣鱼贯而出,崇政殿内迅速安静了下来,刘皇帝微微倚靠在御案边,撑着脑袋,默不作声。刘旸见状,轻声唤了句:“爹!”
刘皇帝揉了揉额头,看着他:“坐!”
待刘旸坐定,刘皇帝方才缓缓道:“你记住,所谓制度与规矩,只是用来约束臣下与百姓的,作为君主,可以严于律己,却不能彻底困于其中,凡事且看利弊如何!”
刘旸微愣,旋即有些郑重地道:“是,儿记住了!”
也不管刘旸是否听进去了,他本身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坐起身,换了个姿态,轻叹道:“那韩德让在东京已经都留许久了吧!”
刘旸颔首:“已然二十日过去了!”
刘皇帝悠悠道:“你可知,他们的来意?”
“据理藩使萧思温汇报,他们此来,是欲向大汉称臣求和,恢复两国邦交往来,意图与大汉永结友好,不复冲突!”刘旸想起几日前萧思温汇报,缓缓答来。
“看来,他们在漠北,是有些熬不住了啊!”刘皇帝笑了笑,而后冷冷道:“只是,党项之祸,就在眼前。朝廷花费了二十余年时间,都没能感化他们,何况契丹?这不远数千里南来,不过是对大汉有所求罢了,说什么永与为好,岂可轻信……”
第224章 调教契丹
至抵东京,被冷落逾二十日后,契丹宰相韩德让终于熬出头,得以面见大汉皇帝。因为来之不易,韩德让显得格外重视,连着装都反复仔细搭理,显得一丝不苟,至于态度,只有恭敬二字,突出一个卑辞厚礼。
“韩德让!”崇政殿内,刘皇帝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名声在外的契丹汉臣。
“臣韩德让参见陛下!”韩德让动作严谨,三跪九叩,尽显臣服姿态。
“闻名已久啊!”看着这个“大名鼎鼎”的一代能臣,刘皇帝以一种稍显复杂的语气道。
这自然是韩德让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刘皇帝,由于地位身份的差距,态度上保持着谨慎与卑微,但同时,对这个镇压了一个时代,把大辽王朝生生摧毁的男人,带有一定的探究心理。
但此时,感受到刘皇帝语气中的少许异样,韩德让心头有少许古怪。不假思索,拱手应来:“臣不敢当!区区贱名,得入圣人之耳,是臣莫大之荣幸!”
“是吗?”刘皇帝淡淡一笑:“大汉与契丹之间,是几十年积累之血仇,是破国之恨,你作为契丹宰相,不该嘴里时常高唱,食朕肉,寝朕皮吗?”
刘皇帝话里带刺,韩德让心中虽是一个咯噔,但面上依旧保持着从容,沉着道:“陛下言重!人之命运,国之兴衰,自有天命。陛下天命所钟,无往而不利,契丹败于陛下之手,实乃命数所至,何怨之有?要说恨,那也只能恨契丹与陛下共处于世,恨契丹不识天数与陛下为敌……”
“哈哈哈!”听韩德让这么说,刘皇帝终于忍不住笑了笑,甚至激动地揉了揉眼睛,瞧向言语几无底线的韩德让:“你不是听到了什么传言,便以为朕好听奉承话,觉得以此恭维,把朕哄开心了,就能迷惑朕,达成使命?你今日这番话,若是让漠北那些契丹贵族听了,会不会热血上头,把你给诛除了吧!”
“臣仅实言罢了!”韩德让还是平静应道:“陛下功德与伟大,何须区区一个韩德让恭维。即便回到漠北,臣还是这番说辞。更何况,便是契丹族人,自上而下,对陛下也是畏服异常,视若天神。凡人岂能敢与天神相抗,为陛下击败,也只当是上天降怒,咎由自取!”
韩德让说完,殿内突然安静了下来,刘皇帝的目光在韩德让身上逡巡,反复审视着他。韩德让虽觉异样,却也不敢有任何冒然的动作,只是垂着头,保持着低调。
良久,刘皇帝方才以一种赞叹的语气道:“闻名不如见面,能把阿谀吹捧之辞,说得如此不卑不亢,清新脱俗,岂是常人!像你这样的人,当有更广阔的平台施展才能,待在漠北,过于屈才了。就留在朝中,为大汉效力吧!”
闻言,韩德让眉头不着痕迹地蹙了下,稍顿,而后躬身应道:“陛下赞誉,臣实惭愧。恕臣直言,若无契丹,臣这贱名,恐也难达天听。朝廷人才济济,贤士云集,臣与之相比,亦属寻常罢了。臣薄有小能,也仅勉强为大汉与契丹和平往来略尽薄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