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06节(3 / 4)
“陛下适才的训诫虽然严厉,但放了那把火,此事,算是揭过去了吧!”好一会儿,快到接近洛阳城垣时,赵匡胤终于说话了,意兴不那么高昂,好似在自我开解。
“只是暂时罢了!”赵匡义沉吟了下,说道。
“已然双管齐下,难道还有后招?”赵匡胤凝眉。
赵匡义微微一叹,道:“有一事,虽属传言,但我认为可信!赵普前日觐见,又给陛下上呈了一封奏表,详情未知,但大意与限制勋贵有关。”
“这个赵普!”赵匡胤微愣,很快感慨道:“真是不依不饶啊!这是要趁此时机,旧事重提?”
“虽然立场不同,但此人,确实是位能臣!本有宰相之资,如今又居宰相之位,有他在相位,我们这些人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赵匡义的表情略显阴沉:
“过去,陛下还有所迟疑顾忌,但经此番风波,旧事重提的,只怕就非赵普一人之意了!”
“你是说陛下会听从赵普之谏?”赵匡胤问道。
赵匡义认真地想了想,说道:“开年前这三两日间,或许就有诏令下达了!不得不说,此次,实在是一个良机啊!
经过今日之宴,功臣勋贵们已然为陛下所慑,届时即便有所委屈不满,又岂敢再相抗?南市的血,怕是才干!
那一把火烧得虽旺,是陛下予犯法勋贵们一次宽免,但何尝不是一种警告,那一桩桩事,陛下可是都阅览过的……”
“罢了,陛下素来刚强,纵有意旨,为人臣者,还能反抗吗?”听赵匡义这番话,赵匡胤在少许的沉吟后,看开了一般:“此番,我们已然应对不当了,今后,还是更添几分小心吧!”
赵匡义默然,比起兄长,显然要更踌躇些,心思更重,顾虑自然也更多些。哪怕到现在,他仍旧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事业,感到担忧。
“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勋贵,有朝一日,竟会被看作是国家的祸害与隐患……”良久,赵匡胤发出一道苦涩的感慨。
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
不得不说,赵老三的政治嗅觉,确实异常灵敏,基本一语成谶,西苑御宴过后,刘皇帝的后续动作果然来了。
在开宝九年的最后一天,刘皇帝起了一个早,有违寻常地驾临乾元殿,举行大朝。这也是时隔已久的一次大朝,在此之前,刘皇帝已然三月不朝了。
皇子勋贵、文武将帅、诸部司衙职掌吏臣以及在京述职官员上千人,正坐乾元大殿,恭听圣训。这么大的阵仗,最顶级的精英上层,一堂,所议着自然是国家大政、朝廷大事。
当然,懂的都懂,所谓商讨,也只是走一个形式,真正的决策,早就由主要大臣们细致讨论过了,大朝所议之事,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场面的通报。
刘皇帝并没有多作话,太子不在,主要由赵普主持,持续的时间不算短,自辰时起至午时为止,足足两个时辰。
朝会主题有二,其一回望过去一年内大汉的发展,总结在财政、军政、民政等诸多事宜上的得失,重点回顾了开宝九年中大汉朝野民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嘉奖榜样,牢记教训。
其二自是展望未来,开宝九年,乃是大汉国策改变、战略转型的第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虽然不乏一些问题,但已然形成了一个不错良好的基础。
赵普则代表朝廷,向刘皇帝做出保证,当矢志不移,继续执行养息之政,为天下百姓的安康,为国政国民的发展,保驾护航。
对开宝九年的各项政策改革措施,继续深入完善,发扬良政,弥补过失,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对疲敝国力的恢复。
在这个前提下,赵普又代表政事堂,向刘皇帝汇报朝廷所制定的,来年政务工作安排。当然,那一项项计划中,明显体现着刘皇帝本人的意志。
赵普着重强调了,接下来朝廷将加强吏治治理,培养官吏政务能力的同时,增加操守、品行等精神建设,加强监督,明确完善升迁制度。
吏治建设,从来都不只在于打击贪腐,也不是处置一些污官墨吏就行了的,相反,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人才选拔培养、升迁考核、官员任用、监察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
刘皇帝过去,也是花费了十多年,方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为朝廷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官僚管理体系。
但是,完整不代表完善,过去的这些年,刘皇帝在打击贪腐上,确实少有遗力,态度鲜明,也取得了不少建树,乾祐至开宝二十余年间那一桩桩轰动朝野的大案,对于犯官罪臣严厉的惩治,就是证明。
但同样的,在其他方面,虽然有政治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但仍是有不足与缺失的,而此番,赵普也打算在这方面费些心思了,继续改良匡补。 ↑返回顶部↑
“只是暂时罢了!”赵匡义沉吟了下,说道。
“已然双管齐下,难道还有后招?”赵匡胤凝眉。
赵匡义微微一叹,道:“有一事,虽属传言,但我认为可信!赵普前日觐见,又给陛下上呈了一封奏表,详情未知,但大意与限制勋贵有关。”
“这个赵普!”赵匡胤微愣,很快感慨道:“真是不依不饶啊!这是要趁此时机,旧事重提?”
“虽然立场不同,但此人,确实是位能臣!本有宰相之资,如今又居宰相之位,有他在相位,我们这些人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赵匡义的表情略显阴沉:
“过去,陛下还有所迟疑顾忌,但经此番风波,旧事重提的,只怕就非赵普一人之意了!”
“你是说陛下会听从赵普之谏?”赵匡胤问道。
赵匡义认真地想了想,说道:“开年前这三两日间,或许就有诏令下达了!不得不说,此次,实在是一个良机啊!
经过今日之宴,功臣勋贵们已然为陛下所慑,届时即便有所委屈不满,又岂敢再相抗?南市的血,怕是才干!
那一把火烧得虽旺,是陛下予犯法勋贵们一次宽免,但何尝不是一种警告,那一桩桩事,陛下可是都阅览过的……”
“罢了,陛下素来刚强,纵有意旨,为人臣者,还能反抗吗?”听赵匡义这番话,赵匡胤在少许的沉吟后,看开了一般:“此番,我们已然应对不当了,今后,还是更添几分小心吧!”
赵匡义默然,比起兄长,显然要更踌躇些,心思更重,顾虑自然也更多些。哪怕到现在,他仍旧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事业,感到担忧。
“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勋贵,有朝一日,竟会被看作是国家的祸害与隐患……”良久,赵匡胤发出一道苦涩的感慨。
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
不得不说,赵老三的政治嗅觉,确实异常灵敏,基本一语成谶,西苑御宴过后,刘皇帝的后续动作果然来了。
在开宝九年的最后一天,刘皇帝起了一个早,有违寻常地驾临乾元殿,举行大朝。这也是时隔已久的一次大朝,在此之前,刘皇帝已然三月不朝了。
皇子勋贵、文武将帅、诸部司衙职掌吏臣以及在京述职官员上千人,正坐乾元大殿,恭听圣训。这么大的阵仗,最顶级的精英上层,一堂,所议着自然是国家大政、朝廷大事。
当然,懂的都懂,所谓商讨,也只是走一个形式,真正的决策,早就由主要大臣们细致讨论过了,大朝所议之事,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场面的通报。
刘皇帝并没有多作话,太子不在,主要由赵普主持,持续的时间不算短,自辰时起至午时为止,足足两个时辰。
朝会主题有二,其一回望过去一年内大汉的发展,总结在财政、军政、民政等诸多事宜上的得失,重点回顾了开宝九年中大汉朝野民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嘉奖榜样,牢记教训。
其二自是展望未来,开宝九年,乃是大汉国策改变、战略转型的第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虽然不乏一些问题,但已然形成了一个不错良好的基础。
赵普则代表朝廷,向刘皇帝做出保证,当矢志不移,继续执行养息之政,为天下百姓的安康,为国政国民的发展,保驾护航。
对开宝九年的各项政策改革措施,继续深入完善,发扬良政,弥补过失,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对疲敝国力的恢复。
在这个前提下,赵普又代表政事堂,向刘皇帝汇报朝廷所制定的,来年政务工作安排。当然,那一项项计划中,明显体现着刘皇帝本人的意志。
赵普着重强调了,接下来朝廷将加强吏治治理,培养官吏政务能力的同时,增加操守、品行等精神建设,加强监督,明确完善升迁制度。
吏治建设,从来都不只在于打击贪腐,也不是处置一些污官墨吏就行了的,相反,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人才选拔培养、升迁考核、官员任用、监察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
刘皇帝过去,也是花费了十多年,方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为朝廷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官僚管理体系。
但是,完整不代表完善,过去的这些年,刘皇帝在打击贪腐上,确实少有遗力,态度鲜明,也取得了不少建树,乾祐至开宝二十余年间那一桩桩轰动朝野的大案,对于犯官罪臣严厉的惩治,就是证明。
但同样的,在其他方面,虽然有政治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但仍是有不足与缺失的,而此番,赵普也打算在这方面费些心思了,继续改良匡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