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95节(3 / 4)
这许久未有联系,惊闻噩耗,刘皇帝这心头,也是诸般滋味难言。
……
北风呼啸而过,席卷全城,为洛阳的冬日再添几分萧索与肃杀。英国公府内,已成一片白色的世界,素布白幡林立,里里外外的人,都沉浸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英国公柴荣的死,于西京而言,绝对是一件大事,轰动朝野。事实上,哪怕没有刘皇帝那番极尽哀荣的诏示,主动前来吊唁的人也绝不会少。
在当下的大汉,柴荣身上笼罩着太多的光芒,从龙老臣,功勋将帅,大汉国公,乾祐二十四臣,地位显赫,声望隆重,外臣之中,实在少有人能比柴荣地位更为尊崇。
过去,卫公慕容延钊、英公柴荣,并为大汉军中旗帜,后来又与赵匡胤,并称“柴赵”。不论与谁适配,都有其名,并且,这还是虚名,切切实实地代表着的权势与地位。
如今,英雄凋零,忠魂远去,感召之下,登临公府的人是络绎不绝,皇子外戚、贵族公卿,将士官僚,不论来人抱着什么样的心理与目的,都以一副感伤郑重的面孔,前来吊唁。
自府门,至灵堂,并不算长的通道间,尽是来往的大汉上流人士,人虽多,但秩序井然,所有人都表现着对逝者的尊重,不敢冒犯着严肃庄重的场面。
哪怕是那些位高权重、威风八面的核心人物,也收起了自己的盛气,摆出一副谦和的姿态,吊唁完毕,便郑重离开。而那些好于钻营交际的人,也不敢多嘴多舌,过于表现存在感。
有几名将校,甚至在灵堂前含着泪,重重地磕了几个头,额头破了都不在乎,也不发出其他任何声音,只是用他们的方式表现着他们对于柴荣的敬重与哀惋。这几人,都是柴荣的旧部,多受其恩遇与提拔,平时看起来不甚明显,当恩主死去,这份情谊的深重方才显现出来。
自中及晚,往来英国公府的各色人等,数以千计,或许,柴荣自己都想象不到,他死之后,后事能有这般大的阵仗,引起如此轰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柴荣英雄一世,生得其荣,死尽其名,也不枉在这世上走上一遭了。
灵堂上,熏烟袅袅,白绸飘飘,不时响起一阵抽泣之声,悲伤的气氛几乎凝为实质。刘皇帝与郭宁妃联袂到来,还是不可避免地打扰到这堂间的氛围。
刘皇帝一身黑袍,郭宁妃满身素裙,二人腰上都缠着一条白绸,止住那些要见礼的臣僚,表示死者为大。
柴荣年长的几个儿子,都在大汉各地任职,即便收到丧讯,也都还在返京的路上。因此,在府内主持丧事,迎来送往的,乃是柴宗训以及刘蒹夫妻俩。
看着这新婚没两月的小夫妻,刘皇帝叹息一声,道:“英公是朕的忠臣密友,他此一去,朕自当来送行,你们节哀!”
“谢陛下!”柴宗训红着眼眶,一揖到底。
手一摊,喦脱立刻接过三炷香,恭敬地呈上,同郭宁妃一道,向柴荣的灵位拜了拜。不得不说,刘皇帝在少林寺拜佛祖时,都是漫不经心,甚至充满蔑视。
站在堂中,静静地注视着柴荣的灵位,刘皇帝目光中难得真情流露,不过稍纵即逝,很快便转身离开,也没多作言语,留给其他人上香吊唁的空间。
第401章 老郭威
“陛下!”过府致哀之后,刘皇帝本来是不欲久留,想要回宫的,然而一声苍老的呼唤,让他止步了。
“岳丈年迈,何需亲来?”叫住刘皇帝的,正是邢国公、国丈,郭威。
郭威如今的年纪,已是奔着七十去了,须发之间夹杂的白色更多了,但就刘皇帝所知,身子骨素来硬朗,能骑马,能食肉,老而弥坚,儿孙满堂,归养近二十年,日子很是滋润,很是逍遥。
不过此时,郭威却是被皇十二子刘晗搀扶着的,老脸也显得有几分枯瘦,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听刘皇帝这么说,郭威双目之中尽是动容,哀叹道:“毕竟父子之情,人既辞世,我岂能不来,陛下临幸,臣代柴家,感谢陛下关怀!”
“见外的话就不要说了!”刘皇帝看着郭威,认真地道:“英公既是大汉的功勋柱石,也是朕的好友亲家,就这层关系,不论如何,朕都要亲来!”
柴荣当年复姓,以示郭柴分离,政治意义浓厚,但事实上,两姓之间,仍旧是藕断丝连的,甚至在三代之内,也有联姻的行为,两家的关系,还是很紧密。
尤其对于那些郭柴子弟而言,分两家,那可就多出一大份可继承的爵位、财产以及政治资源,这可是双倍的快乐。
早年,因为郭威对于柴荣的信任与亲近,他其他几名儿子,可是有所不忿的,后来柴荣复其姓,他们之间的关系,反倒缓和了。
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而郭柴分家,对他们而言,是利是弊,也是难以一言道尽了,只是看从什么角度观之罢了。
对于这些情况,刘皇帝是心知肚明的,没有表达什么不满或不好的意见。毕竟,人家迫于自己的压力,连家都拆了,诚意如此,刘皇帝又还能如何苛求,总不能强行让两家反目吧。 ↑返回顶部↑
……
北风呼啸而过,席卷全城,为洛阳的冬日再添几分萧索与肃杀。英国公府内,已成一片白色的世界,素布白幡林立,里里外外的人,都沉浸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英国公柴荣的死,于西京而言,绝对是一件大事,轰动朝野。事实上,哪怕没有刘皇帝那番极尽哀荣的诏示,主动前来吊唁的人也绝不会少。
在当下的大汉,柴荣身上笼罩着太多的光芒,从龙老臣,功勋将帅,大汉国公,乾祐二十四臣,地位显赫,声望隆重,外臣之中,实在少有人能比柴荣地位更为尊崇。
过去,卫公慕容延钊、英公柴荣,并为大汉军中旗帜,后来又与赵匡胤,并称“柴赵”。不论与谁适配,都有其名,并且,这还是虚名,切切实实地代表着的权势与地位。
如今,英雄凋零,忠魂远去,感召之下,登临公府的人是络绎不绝,皇子外戚、贵族公卿,将士官僚,不论来人抱着什么样的心理与目的,都以一副感伤郑重的面孔,前来吊唁。
自府门,至灵堂,并不算长的通道间,尽是来往的大汉上流人士,人虽多,但秩序井然,所有人都表现着对逝者的尊重,不敢冒犯着严肃庄重的场面。
哪怕是那些位高权重、威风八面的核心人物,也收起了自己的盛气,摆出一副谦和的姿态,吊唁完毕,便郑重离开。而那些好于钻营交际的人,也不敢多嘴多舌,过于表现存在感。
有几名将校,甚至在灵堂前含着泪,重重地磕了几个头,额头破了都不在乎,也不发出其他任何声音,只是用他们的方式表现着他们对于柴荣的敬重与哀惋。这几人,都是柴荣的旧部,多受其恩遇与提拔,平时看起来不甚明显,当恩主死去,这份情谊的深重方才显现出来。
自中及晚,往来英国公府的各色人等,数以千计,或许,柴荣自己都想象不到,他死之后,后事能有这般大的阵仗,引起如此轰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柴荣英雄一世,生得其荣,死尽其名,也不枉在这世上走上一遭了。
灵堂上,熏烟袅袅,白绸飘飘,不时响起一阵抽泣之声,悲伤的气氛几乎凝为实质。刘皇帝与郭宁妃联袂到来,还是不可避免地打扰到这堂间的氛围。
刘皇帝一身黑袍,郭宁妃满身素裙,二人腰上都缠着一条白绸,止住那些要见礼的臣僚,表示死者为大。
柴荣年长的几个儿子,都在大汉各地任职,即便收到丧讯,也都还在返京的路上。因此,在府内主持丧事,迎来送往的,乃是柴宗训以及刘蒹夫妻俩。
看着这新婚没两月的小夫妻,刘皇帝叹息一声,道:“英公是朕的忠臣密友,他此一去,朕自当来送行,你们节哀!”
“谢陛下!”柴宗训红着眼眶,一揖到底。
手一摊,喦脱立刻接过三炷香,恭敬地呈上,同郭宁妃一道,向柴荣的灵位拜了拜。不得不说,刘皇帝在少林寺拜佛祖时,都是漫不经心,甚至充满蔑视。
站在堂中,静静地注视着柴荣的灵位,刘皇帝目光中难得真情流露,不过稍纵即逝,很快便转身离开,也没多作言语,留给其他人上香吊唁的空间。
第401章 老郭威
“陛下!”过府致哀之后,刘皇帝本来是不欲久留,想要回宫的,然而一声苍老的呼唤,让他止步了。
“岳丈年迈,何需亲来?”叫住刘皇帝的,正是邢国公、国丈,郭威。
郭威如今的年纪,已是奔着七十去了,须发之间夹杂的白色更多了,但就刘皇帝所知,身子骨素来硬朗,能骑马,能食肉,老而弥坚,儿孙满堂,归养近二十年,日子很是滋润,很是逍遥。
不过此时,郭威却是被皇十二子刘晗搀扶着的,老脸也显得有几分枯瘦,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听刘皇帝这么说,郭威双目之中尽是动容,哀叹道:“毕竟父子之情,人既辞世,我岂能不来,陛下临幸,臣代柴家,感谢陛下关怀!”
“见外的话就不要说了!”刘皇帝看着郭威,认真地道:“英公既是大汉的功勋柱石,也是朕的好友亲家,就这层关系,不论如何,朕都要亲来!”
柴荣当年复姓,以示郭柴分离,政治意义浓厚,但事实上,两姓之间,仍旧是藕断丝连的,甚至在三代之内,也有联姻的行为,两家的关系,还是很紧密。
尤其对于那些郭柴子弟而言,分两家,那可就多出一大份可继承的爵位、财产以及政治资源,这可是双倍的快乐。
早年,因为郭威对于柴荣的信任与亲近,他其他几名儿子,可是有所不忿的,后来柴荣复其姓,他们之间的关系,反倒缓和了。
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而郭柴分家,对他们而言,是利是弊,也是难以一言道尽了,只是看从什么角度观之罢了。
对于这些情况,刘皇帝是心知肚明的,没有表达什么不满或不好的意见。毕竟,人家迫于自己的压力,连家都拆了,诚意如此,刘皇帝又还能如何苛求,总不能强行让两家反目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