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65节(2 / 4)
兵败,损失一些兵马,州县遭受侵掠,官民收到一些损失,这些对高丽王而言,或许都不算什么。但是,自己的权力被削弱,威信被打击,王位被动摇,这可就让王昭坐不住了。
外患不休,内忧又起,内外压力之下,王昭也承受不住了,不得不寻求解救之法。而哪怕再没见识的人,也知道高丽动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大汉!
在徐熙的劝说下,王昭终是决定,再派使节,前往大汉,祈求大汉的原谅,希望能够重修旧好,表达永为藩属的态度。
虽然就王昭个人而言,有些郁闷,有些委屈,甚至感到屈辱,但他真的没有更多的办法,遭受过毒打之后方才明白,只一海相隔的中原天朝,真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
过去,也确实是王昭飘了,竟然妄图在汉辽之间左右逢源,还欲参与两国战争,最终也只是个火中取栗,国家离乱的结果。
徐熙携带了大量的宝物、美女,浮海而来,甚至于王昭把他宫库中的珍藏都贡献出不少。经过千里跋涉,车船舟马,历尽辛苦,赶到洛阳。
原本,在徐熙的预料中,他们满怀诚意,应当能够感动大汉君臣。但现实情况,让他们大感挫折,到京之后,几乎处处碰壁。
大汉帝国,头一次展现出一种小气与傲慢,对于高丽使节,除了将其撂在宾馆之外,就再没有任何招呼,几乎不理不问。
徐熙几度请求觐见刘皇帝,递交国书,都被拒绝,人见不到,连送礼物都没有机会。蹉跎日久,徐熙也难免挫败,但考虑到或许仍旧他们国境肆虐的汉军,又不得不鼓舞斗志。思虑之后,终是把注意打到了赵普身上。
结果呢,赵普礼物是收了,但似乎没有办事的意思……
第336章 怪圈
刘皇帝继续听取着张德钧关于西京的一些趣事轶闻,上及公卿私密,下至市井民情,刘皇帝也是津津有味,这也是近来他的一种娱趣方式。
“近来,勋贵们还如此前那般,聚会频繁吗?”看着张德钧,刘皇帝淡淡道。
刘皇帝说这话时,眼神深沉平静犹如一口古井,深不见底。闻之,张德钧则下意识地佝身垂首,略带小心地应道:“回官家,近段时间,略显沉寂,已然收敛许多,并未在妄自议朝政。”
“是嘛!”刘皇帝似乎有些疑问。
“不过,仍不免私会!”张德钧又道。
刘皇帝脸上掩饰不住兴致,问:“都有谁?”
“汾阳公药重遇、平原公孙立、始安侯李继勋、马邑侯党进、海宁侯刘光义、广安伯曹元恭,另外,广阳伯赵匡义同样饮宴甚忙!”张德钧道。
“孙立!”刘皇帝眉头顿时一锁。
“正是!”
“不好好地养老,要掺和这等事!”刘皇帝语气中隐隐有些失望。
张德钧则将头埋得更低下,他当然知道孙立在刘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可出生入死、鞍前马后二十余年的元从老将。同时,也不免心生警惕,连孙立都能引发皇帝的不满,那这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圣眷不衰?
“赵匡义?他回朝,可没有多长时间!”刘皇帝仿佛是自言自语一般:“赵匡胤呢?”
张德钧道:“荣国公入宫当值之外,深居简出,闭口不谈!”
“这两兄弟,呵呵!”刘皇帝笑了笑,方才张德钧提到的勋贵之中,多与赵家有所牵涉,难免不让刘皇帝多想:“与其兄相较,赵匡义终究年轻了!”
很明显的是,在网罗关系、培植势力、提升名望等事务上,赵匡义要积极得多。而赵匡胤,位高权重,却始终很低调,锋芒尽敛。
“把吏部所呈那份奏章拿来!”刘皇帝猛然抬头,朝另外一边的喦脱吩咐道。
“是!”
这是一封涉及到内外高官重臣的调动名单,事前也是经过几番讨论,政事堂达成共议,刘皇帝也有授意,如今只差他朱批定论了。 ↑返回顶部↑
外患不休,内忧又起,内外压力之下,王昭也承受不住了,不得不寻求解救之法。而哪怕再没见识的人,也知道高丽动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大汉!
在徐熙的劝说下,王昭终是决定,再派使节,前往大汉,祈求大汉的原谅,希望能够重修旧好,表达永为藩属的态度。
虽然就王昭个人而言,有些郁闷,有些委屈,甚至感到屈辱,但他真的没有更多的办法,遭受过毒打之后方才明白,只一海相隔的中原天朝,真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
过去,也确实是王昭飘了,竟然妄图在汉辽之间左右逢源,还欲参与两国战争,最终也只是个火中取栗,国家离乱的结果。
徐熙携带了大量的宝物、美女,浮海而来,甚至于王昭把他宫库中的珍藏都贡献出不少。经过千里跋涉,车船舟马,历尽辛苦,赶到洛阳。
原本,在徐熙的预料中,他们满怀诚意,应当能够感动大汉君臣。但现实情况,让他们大感挫折,到京之后,几乎处处碰壁。
大汉帝国,头一次展现出一种小气与傲慢,对于高丽使节,除了将其撂在宾馆之外,就再没有任何招呼,几乎不理不问。
徐熙几度请求觐见刘皇帝,递交国书,都被拒绝,人见不到,连送礼物都没有机会。蹉跎日久,徐熙也难免挫败,但考虑到或许仍旧他们国境肆虐的汉军,又不得不鼓舞斗志。思虑之后,终是把注意打到了赵普身上。
结果呢,赵普礼物是收了,但似乎没有办事的意思……
第336章 怪圈
刘皇帝继续听取着张德钧关于西京的一些趣事轶闻,上及公卿私密,下至市井民情,刘皇帝也是津津有味,这也是近来他的一种娱趣方式。
“近来,勋贵们还如此前那般,聚会频繁吗?”看着张德钧,刘皇帝淡淡道。
刘皇帝说这话时,眼神深沉平静犹如一口古井,深不见底。闻之,张德钧则下意识地佝身垂首,略带小心地应道:“回官家,近段时间,略显沉寂,已然收敛许多,并未在妄自议朝政。”
“是嘛!”刘皇帝似乎有些疑问。
“不过,仍不免私会!”张德钧又道。
刘皇帝脸上掩饰不住兴致,问:“都有谁?”
“汾阳公药重遇、平原公孙立、始安侯李继勋、马邑侯党进、海宁侯刘光义、广安伯曹元恭,另外,广阳伯赵匡义同样饮宴甚忙!”张德钧道。
“孙立!”刘皇帝眉头顿时一锁。
“正是!”
“不好好地养老,要掺和这等事!”刘皇帝语气中隐隐有些失望。
张德钧则将头埋得更低下,他当然知道孙立在刘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可出生入死、鞍前马后二十余年的元从老将。同时,也不免心生警惕,连孙立都能引发皇帝的不满,那这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圣眷不衰?
“赵匡义?他回朝,可没有多长时间!”刘皇帝仿佛是自言自语一般:“赵匡胤呢?”
张德钧道:“荣国公入宫当值之外,深居简出,闭口不谈!”
“这两兄弟,呵呵!”刘皇帝笑了笑,方才张德钧提到的勋贵之中,多与赵家有所牵涉,难免不让刘皇帝多想:“与其兄相较,赵匡义终究年轻了!”
很明显的是,在网罗关系、培植势力、提升名望等事务上,赵匡义要积极得多。而赵匡胤,位高权重,却始终很低调,锋芒尽敛。
“把吏部所呈那份奏章拿来!”刘皇帝猛然抬头,朝另外一边的喦脱吩咐道。
“是!”
这是一封涉及到内外高官重臣的调动名单,事前也是经过几番讨论,政事堂达成共议,刘皇帝也有授意,如今只差他朱批定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