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33节(2 / 4)
直接的战争摧残,虽然告一段落,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祸患,仍在持续。饥荒遍野,疫病流行、盗匪肆虐,生存的危机到了最为严重的阶段,而所有人,都只能苦苦支撑,苟且地熬着、活着,看不到什么希望。
倘若没有什么强力有效的措施,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大汉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废墟残垣。刘旸与赵匡胤看到了这些,也深切地知道,必须有所动作,必须纠正。
因此,这段时间,刘旸这个大军统帅,放下了军务,自己则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治抚辽东的事务上。
善后事宜,这么多年了,刘旸也算是有经验了,此番也只是实际操作。虽然一团乱麻,但还不至于焦头烂额,情况已经烂到了这个程度,也没有更多需要顾忌的了,千头万绪中,也总有个头,刘旸则清晰地抓住了其中关键,救民。
对于嗷嗷待哺的辽东民众而言,再没有比一口吃的,更具诱惑的了。活下去,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只要满足了,却能收奇效。
而刘旸,有实施的能力,汉军有粮,乱世之中,这就是最大的本钱。事实上,从攻克辽阳开始,刘旸就已经在着手了,他以北伐大元帅的名义,遣人广告辽东的各族百姓,表明朝廷的招抚态度与救济政策,并于辽阳、沈州两地,大建粥场,以赈济饥民。
与此同时,赵匡胤则一边调整军队布防,一边遣军,四下乡野,剿灭那些活跃于民间的盗匪之流,至少将这些直接破坏治安的不稳定因素给掐灭。
对辽东的民众而言,辽国因为此前穷兵黩武,大肆征召兵役、搜刮民财畜力,已然失望透顶。但对汉军,同样不会有任何好感,汉军虽然打着收复旧河山这样的堂皇名义,但终究属于侵略者,是带给他们这些灾祸的罪魁祸首。
因此,想通过放赈的手段,就简单轻松地收获人心,也是不可能的。当然,刘旸也没有那么简单,他要的,也只是尽力恢复秩序,多挽救一些辽东生民,也为辽东多保留一分元气。大汉要重建对辽东的统治,说到底,统治的还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百姓。着眼的,也是将来。
由于缺乏信任,汉军放赈救民起初,并没有太多效果,那种命令一下,饥民蜂拥而来的情况没有发生。即便在各城周边,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后来,刘旸干脆来硬的,让赵匡胤派骑兵下乡野,驱逐逼赶辽东饥民,前往辽阳及沈州就食。半个多月下来,汉军放粮救济的情况属实了,消息也扩散开了,这有了效果。
对于处在饥亡边缘的辽东百姓而言,看到了希望,也就有了追逐了动力,对生的渴求,毕竟是人的本能。哪怕汉军是虎狼,哪怕是辽沈城池是龙潭虎穴,也携老扶幼,汇聚乞食。
放赈的粮食,基本都是从军粮中分出来的,并且赈济的量也是严格控制,想要吃饱,那是不可能的。不论如何,养在辽东的几十万军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赈灾救民,也不是一时的事情,这是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半年乃至一年,至少要到辽东复垦复耕并有产出为止。经过战争的摧残过后,辽东还剩多少人口,并不确定,但哪怕只剩下二十万口,养个一年半载,对朝廷的转运供给而言,也是一份不小的压力。
因此,也由不得刘旸这边不精打细算。到八月二十七日,汇集到辽阳以及沈州的流民难民,已达四万余众,凭空多出来这么多张嘴要养,而且还不是终点,在山野之中,仍有大量需要救济的人。
耶律斜轸此前为备战,对辽东压榨得太狠了,简直是刮地三尺,竭泽而渔,造成的后果,自然由大汉这边来承担了,也必须得承担。或许,这也是耶律斜轸的御敌策略之一吧,即便丢了辽东,也是座废墟,能够汉军造成任何一点麻烦,一点阻碍,或许都是对辽军防守的增强。
于是,八月末的辽阳,内外对比明显,城内秩序井然,城外哀声一片。沿东梁河两岸,搭建起了大量简易的草寮木屋,这些都是乞食百姓的栖息之所,乱糟糟的,人虽多,却没有多少生气。
饥民从放赈的军卒职吏手中,接过一碗热腾腾的粥,双手捧着,狼狈的面容间流露出喜悦与感动的神采,基本不可能。
放眼望去,只有压抑与沉默,当然,每当放粥之时,还是会掀起一些波澜……
第267章 仁厚太子
新雨过后,辽阳的城池、道路、屋舍、草木都被刷新了一遍,虽则万里无云,但天地间却氨氮无比,冰冰凉凉的霭气扑在脸上,让刘旸不禁打了个哆嗦。
见状,侍卫在旁的马怀遇赶忙将手中的一件裘袍给刘旸披上。刘旸也没有拒绝,自己系上束带,这是出征前皇后赠予的,果真用上了,披在身上,感受的也是母亲带给的温暖。
水土不服的人中,就包括刘旸这个太子,先前染了些风凉,可把周边人吓了个够呛,所幸只是偶染风寒,用医施药,照料得当,方才逐渐恢复。
轻抚着辽阳破旧的城墙,丝丝凉意,透过手指几乎直浸入心底,让刘旸的心情也不由得沉重了几分。
“城外,已经收容了多少流民了?”刘旸望着城外沿着东梁河铺开的难民营地,突然问道。
一直跟在刘旸身边处事锻炼的慕容德丰禀道:“回殿下,已经有近三万人了!”
“他们,又何止缺一口吃食啊!”刘旸幽幽一叹,手下意识地抓了抓袍边,柔软的质地带给良好的手感。
“辽军征兵缴粮,再加土地大量抛荒误耕,以及乱兵流匪的劫掠,整个辽东百姓,最缺的就是口粮,一口活命续命的吃食!”作为太子亲随近臣,慕容德丰大概能够体会到刘旸的一些心思,拱手说道,语气中带着宽慰。
“一场秋雨一场寒!”刘旸说道:“将入九月,入冬也不远了,食既不饱,衣不足暖,待天气再寒些,这些人,又能支撑几时呢?饮凉水,居破寮,甚至席天卧地!”刘旸目光中,闪烁着少许同情的光芒。
闻言,慕容德丰说道:“殿下,这些流民,大多是些老弱妇孺,青壮甚少,能够跋涉至辽阳乞食,已是难得。军中已然派粮,甚至分士卒帮他们搭建寮舍,这取水御寒,还需靠他们自己……” ↑返回顶部↑
倘若没有什么强力有效的措施,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大汉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废墟残垣。刘旸与赵匡胤看到了这些,也深切地知道,必须有所动作,必须纠正。
因此,这段时间,刘旸这个大军统帅,放下了军务,自己则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治抚辽东的事务上。
善后事宜,这么多年了,刘旸也算是有经验了,此番也只是实际操作。虽然一团乱麻,但还不至于焦头烂额,情况已经烂到了这个程度,也没有更多需要顾忌的了,千头万绪中,也总有个头,刘旸则清晰地抓住了其中关键,救民。
对于嗷嗷待哺的辽东民众而言,再没有比一口吃的,更具诱惑的了。活下去,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只要满足了,却能收奇效。
而刘旸,有实施的能力,汉军有粮,乱世之中,这就是最大的本钱。事实上,从攻克辽阳开始,刘旸就已经在着手了,他以北伐大元帅的名义,遣人广告辽东的各族百姓,表明朝廷的招抚态度与救济政策,并于辽阳、沈州两地,大建粥场,以赈济饥民。
与此同时,赵匡胤则一边调整军队布防,一边遣军,四下乡野,剿灭那些活跃于民间的盗匪之流,至少将这些直接破坏治安的不稳定因素给掐灭。
对辽东的民众而言,辽国因为此前穷兵黩武,大肆征召兵役、搜刮民财畜力,已然失望透顶。但对汉军,同样不会有任何好感,汉军虽然打着收复旧河山这样的堂皇名义,但终究属于侵略者,是带给他们这些灾祸的罪魁祸首。
因此,想通过放赈的手段,就简单轻松地收获人心,也是不可能的。当然,刘旸也没有那么简单,他要的,也只是尽力恢复秩序,多挽救一些辽东生民,也为辽东多保留一分元气。大汉要重建对辽东的统治,说到底,统治的还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百姓。着眼的,也是将来。
由于缺乏信任,汉军放赈救民起初,并没有太多效果,那种命令一下,饥民蜂拥而来的情况没有发生。即便在各城周边,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后来,刘旸干脆来硬的,让赵匡胤派骑兵下乡野,驱逐逼赶辽东饥民,前往辽阳及沈州就食。半个多月下来,汉军放粮救济的情况属实了,消息也扩散开了,这有了效果。
对于处在饥亡边缘的辽东百姓而言,看到了希望,也就有了追逐了动力,对生的渴求,毕竟是人的本能。哪怕汉军是虎狼,哪怕是辽沈城池是龙潭虎穴,也携老扶幼,汇聚乞食。
放赈的粮食,基本都是从军粮中分出来的,并且赈济的量也是严格控制,想要吃饱,那是不可能的。不论如何,养在辽东的几十万军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赈灾救民,也不是一时的事情,这是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半年乃至一年,至少要到辽东复垦复耕并有产出为止。经过战争的摧残过后,辽东还剩多少人口,并不确定,但哪怕只剩下二十万口,养个一年半载,对朝廷的转运供给而言,也是一份不小的压力。
因此,也由不得刘旸这边不精打细算。到八月二十七日,汇集到辽阳以及沈州的流民难民,已达四万余众,凭空多出来这么多张嘴要养,而且还不是终点,在山野之中,仍有大量需要救济的人。
耶律斜轸此前为备战,对辽东压榨得太狠了,简直是刮地三尺,竭泽而渔,造成的后果,自然由大汉这边来承担了,也必须得承担。或许,这也是耶律斜轸的御敌策略之一吧,即便丢了辽东,也是座废墟,能够汉军造成任何一点麻烦,一点阻碍,或许都是对辽军防守的增强。
于是,八月末的辽阳,内外对比明显,城内秩序井然,城外哀声一片。沿东梁河两岸,搭建起了大量简易的草寮木屋,这些都是乞食百姓的栖息之所,乱糟糟的,人虽多,却没有多少生气。
饥民从放赈的军卒职吏手中,接过一碗热腾腾的粥,双手捧着,狼狈的面容间流露出喜悦与感动的神采,基本不可能。
放眼望去,只有压抑与沉默,当然,每当放粥之时,还是会掀起一些波澜……
第267章 仁厚太子
新雨过后,辽阳的城池、道路、屋舍、草木都被刷新了一遍,虽则万里无云,但天地间却氨氮无比,冰冰凉凉的霭气扑在脸上,让刘旸不禁打了个哆嗦。
见状,侍卫在旁的马怀遇赶忙将手中的一件裘袍给刘旸披上。刘旸也没有拒绝,自己系上束带,这是出征前皇后赠予的,果真用上了,披在身上,感受的也是母亲带给的温暖。
水土不服的人中,就包括刘旸这个太子,先前染了些风凉,可把周边人吓了个够呛,所幸只是偶染风寒,用医施药,照料得当,方才逐渐恢复。
轻抚着辽阳破旧的城墙,丝丝凉意,透过手指几乎直浸入心底,让刘旸的心情也不由得沉重了几分。
“城外,已经收容了多少流民了?”刘旸望着城外沿着东梁河铺开的难民营地,突然问道。
一直跟在刘旸身边处事锻炼的慕容德丰禀道:“回殿下,已经有近三万人了!”
“他们,又何止缺一口吃食啊!”刘旸幽幽一叹,手下意识地抓了抓袍边,柔软的质地带给良好的手感。
“辽军征兵缴粮,再加土地大量抛荒误耕,以及乱兵流匪的劫掠,整个辽东百姓,最缺的就是口粮,一口活命续命的吃食!”作为太子亲随近臣,慕容德丰大概能够体会到刘旸的一些心思,拱手说道,语气中带着宽慰。
“一场秋雨一场寒!”刘旸说道:“将入九月,入冬也不远了,食既不饱,衣不足暖,待天气再寒些,这些人,又能支撑几时呢?饮凉水,居破寮,甚至席天卧地!”刘旸目光中,闪烁着少许同情的光芒。
闻言,慕容德丰说道:“殿下,这些流民,大多是些老弱妇孺,青壮甚少,能够跋涉至辽阳乞食,已是难得。军中已然派粮,甚至分士卒帮他们搭建寮舍,这取水御寒,还需靠他们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