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28节(3 / 4)
虽然脚下踏着的难以明确是后世天津港哪处,但刘皇帝嘴里还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天津……”
望着停靠在码头上的那十几艘庞大的三桅海船,其中一艘,已然开始起锚,准备出港航行,那逐渐升起的风帆,让刘皇帝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开启了属于大汉帝国的航海时代……
那种推动历史进程的自豪与自得情绪在心胸之中脚趾缠绕,嘴角也不由泛起笑意。
韩徽就跟在刘皇帝身边,年纪越大,驼背也就越明显,不过大汉上下,已经很少有人还敢拿他身体上的缺陷来议论嘲讽了,权势地位是最好的化妆品。
韩徽当然难以体会刘皇帝心中翻腾的想法与感触,听到天津二字,主动道:“陛下,武清港因属武清县所辖,因而得名,对此,地方上也不乏异议。燕地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因而有人提议港口命名析津港。陛下口衔天宪,驾临此津,天津之名,却恰得其宜!”
听其言,刘皇帝呵呵一笑,摆摆手:“朕倒无意更其名,时下最重要的,不在此港的名字,而在于它能发挥的作用!”
“作为辽东大军的供馈枢纽,能够承担起转运任务,这才是关键所在!”刘皇帝道:“朕不只一次说过,打仗打得是国力,拼的是军械钱粮,数十万大军在辽东,这后勤更是重要。将帅们在前线奋战,你韩徽统筹调度,以补军需,也是在打仗,攻坚克难,责任可不下于行营将帅们!”
“臣明白!也一直谨记陛下教诲,不敢怠慢!”韩徽后退一步,拱手郑重道。
刘皇帝又打量了他两眼,不到四十岁,但老态与自己都差不了多少了,可见数月来,是何等的奔波忙碌,劳心劳力。
“看你面露疲态,还需注意身体啊!”刘皇帝抬手搀正韩徽。
对于皇帝的亲近,韩徽脸上绽开了笑容,神情依旧恭敬:“多谢陛下关怀!”
“等北伐战事结束,朕觉得,你可以更进一步,再多担些职责,再到地方当当父母官!”刘皇帝这么说道。
闻言,韩徽微愣,随即表示感谢,显然,刘皇帝这是又要提拔他了,并且,以他如今的职位,再进一步,一道主官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哪怕在地方上待个十年,再归朝廷,或许就是拜相之时了,未来可期啊!不过,注意到刘皇帝目光所向,那是辽东方向,韩徽心中也不由打鼓,如果是那边,这差事可就不那么好当了……
“这些海船,能够装载多少货物?”刘皇帝的注意力又转向壹号码头上停靠着的大船。
“回陛下,这些都是近些年,由苏、扬船厂承造新型海船,名为海马,专为物料运输,满载可一次输送五千石粮食!”韩徽介绍道。
“五千石……真大啊!”
刘皇帝默默算了下,得有个三四百吨吧……
第257章 龙舟
武清港,还是那一副忙碌的景象,装载着各类物资的大小海船在引导船的指引下进出港内。一艘如山岳一般的巨舟,自海外驶来,带有一种无可匹敌的气势,破浪而来。
宽大的船身,耸峙的桅帆,飞扬的龙旗,毫无疑问,这就是专门为刘皇帝打造的龙舟了,这座庞然大物,几乎就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龙舟过处,相形见绌,原本那些巨大的运输海船都显得那般渺小,而护卫的汉军舰船都是隔得远远地守护着。
这座海上宫殿的建造,刘皇帝是知道的,但这也是他头一次见到实物,并且,再度被震撼到了。
当然,为这艘龙舟,当初在朝中还是引起了一番争议的,因为造价太过昂贵,最优秀的设计人才,最熟练的工匠,以及最上乘的用料。
前前后后,财政司足足划拨了六百万贯钱用于对龙舟的建造,这还是在帝国体制中,各种人物力成本已经大大压缩了的情况下。
无用之物,靡费过甚,这是给龙舟贴的标签,不过,刘皇帝动了心思,想要建造一艘集中大汉造船技术精华的巨舰来。同时,这艘龙舟,隐约也是刘皇帝权威的一种体现,这是天子才能乘坐的舰船。
最初的计划,还是建造两艘,一艘给刘皇帝作为“龙宫”,一艘给皇后作为“凤殿”。不过,后来大符得知造价之昂贵靡费,主动进言不建“凤殿”,只是聪明的大符在刘皇帝心意已决的情况下没有似那些谏臣一般劝阻,以夫妻一体同乘龙舟为理由,建一艘就足够了。结果嘛,自然替朝廷省下了一大笔的费用。
即便如此,刘皇帝心里也是有些不痛快的,有人拿隐晦地拿隋炀帝建龙舟的事来比喻,这很令他不满,显然,很多人都以为刘皇帝是为了享受而铺张浪费。
虽然,就刘皇帝个人而言,他是为了继续推进大汉的造船技术……有点自我催眠的意思,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推动大汉造船工艺的提升,何必那般奢侈靡费,并且,建出来,他这一辈子能乘坐几次,说到底,更多还是座奇观摆设。
真正见识到成果时,刘皇帝心情还是不错的,壮丽重威,大概就是这种效果。甚至于,到武清后,只稍作休息巡视,便迫不及待地登船出海。 ↑返回顶部↑
望着停靠在码头上的那十几艘庞大的三桅海船,其中一艘,已然开始起锚,准备出港航行,那逐渐升起的风帆,让刘皇帝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开启了属于大汉帝国的航海时代……
那种推动历史进程的自豪与自得情绪在心胸之中脚趾缠绕,嘴角也不由泛起笑意。
韩徽就跟在刘皇帝身边,年纪越大,驼背也就越明显,不过大汉上下,已经很少有人还敢拿他身体上的缺陷来议论嘲讽了,权势地位是最好的化妆品。
韩徽当然难以体会刘皇帝心中翻腾的想法与感触,听到天津二字,主动道:“陛下,武清港因属武清县所辖,因而得名,对此,地方上也不乏异议。燕地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因而有人提议港口命名析津港。陛下口衔天宪,驾临此津,天津之名,却恰得其宜!”
听其言,刘皇帝呵呵一笑,摆摆手:“朕倒无意更其名,时下最重要的,不在此港的名字,而在于它能发挥的作用!”
“作为辽东大军的供馈枢纽,能够承担起转运任务,这才是关键所在!”刘皇帝道:“朕不只一次说过,打仗打得是国力,拼的是军械钱粮,数十万大军在辽东,这后勤更是重要。将帅们在前线奋战,你韩徽统筹调度,以补军需,也是在打仗,攻坚克难,责任可不下于行营将帅们!”
“臣明白!也一直谨记陛下教诲,不敢怠慢!”韩徽后退一步,拱手郑重道。
刘皇帝又打量了他两眼,不到四十岁,但老态与自己都差不了多少了,可见数月来,是何等的奔波忙碌,劳心劳力。
“看你面露疲态,还需注意身体啊!”刘皇帝抬手搀正韩徽。
对于皇帝的亲近,韩徽脸上绽开了笑容,神情依旧恭敬:“多谢陛下关怀!”
“等北伐战事结束,朕觉得,你可以更进一步,再多担些职责,再到地方当当父母官!”刘皇帝这么说道。
闻言,韩徽微愣,随即表示感谢,显然,刘皇帝这是又要提拔他了,并且,以他如今的职位,再进一步,一道主官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哪怕在地方上待个十年,再归朝廷,或许就是拜相之时了,未来可期啊!不过,注意到刘皇帝目光所向,那是辽东方向,韩徽心中也不由打鼓,如果是那边,这差事可就不那么好当了……
“这些海船,能够装载多少货物?”刘皇帝的注意力又转向壹号码头上停靠着的大船。
“回陛下,这些都是近些年,由苏、扬船厂承造新型海船,名为海马,专为物料运输,满载可一次输送五千石粮食!”韩徽介绍道。
“五千石……真大啊!”
刘皇帝默默算了下,得有个三四百吨吧……
第257章 龙舟
武清港,还是那一副忙碌的景象,装载着各类物资的大小海船在引导船的指引下进出港内。一艘如山岳一般的巨舟,自海外驶来,带有一种无可匹敌的气势,破浪而来。
宽大的船身,耸峙的桅帆,飞扬的龙旗,毫无疑问,这就是专门为刘皇帝打造的龙舟了,这座庞然大物,几乎就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龙舟过处,相形见绌,原本那些巨大的运输海船都显得那般渺小,而护卫的汉军舰船都是隔得远远地守护着。
这座海上宫殿的建造,刘皇帝是知道的,但这也是他头一次见到实物,并且,再度被震撼到了。
当然,为这艘龙舟,当初在朝中还是引起了一番争议的,因为造价太过昂贵,最优秀的设计人才,最熟练的工匠,以及最上乘的用料。
前前后后,财政司足足划拨了六百万贯钱用于对龙舟的建造,这还是在帝国体制中,各种人物力成本已经大大压缩了的情况下。
无用之物,靡费过甚,这是给龙舟贴的标签,不过,刘皇帝动了心思,想要建造一艘集中大汉造船技术精华的巨舰来。同时,这艘龙舟,隐约也是刘皇帝权威的一种体现,这是天子才能乘坐的舰船。
最初的计划,还是建造两艘,一艘给刘皇帝作为“龙宫”,一艘给皇后作为“凤殿”。不过,后来大符得知造价之昂贵靡费,主动进言不建“凤殿”,只是聪明的大符在刘皇帝心意已决的情况下没有似那些谏臣一般劝阻,以夫妻一体同乘龙舟为理由,建一艘就足够了。结果嘛,自然替朝廷省下了一大笔的费用。
即便如此,刘皇帝心里也是有些不痛快的,有人拿隐晦地拿隋炀帝建龙舟的事来比喻,这很令他不满,显然,很多人都以为刘皇帝是为了享受而铺张浪费。
虽然,就刘皇帝个人而言,他是为了继续推进大汉的造船技术……有点自我催眠的意思,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推动大汉造船工艺的提升,何必那般奢侈靡费,并且,建出来,他这一辈子能乘坐几次,说到底,更多还是座奇观摆设。
真正见识到成果时,刘皇帝心情还是不错的,壮丽重威,大概就是这种效果。甚至于,到武清后,只稍作休息巡视,便迫不及待地登船出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