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48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崇矩也不啰嗦,干脆简练地把收到的情报说来:“陛下,本月五日,泉州牙将陈洪进,伙同亲信,诬节度使留绍鎡谋附李氏,将之囚禁,另推副使张汉思为留后。”
  “没曾想,倒让一个陈洪进钻了空子!”迅速从此消息中冷静下来,刘承祐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
  “如果朕所料不错,泉州关于此次变故的奏章,用不了多久,也将送抵东京了吧!”刘承祐这么说道。
  “应当如此,不管泉州如何变故,对朝廷,绝不敢有二心!”李崇矩应道。
  “说说陈洪进的情况!”考虑了一阵,刘承祐问。
  李崇矩:“陈洪进,字济川,泉州人,少贫寒,好读书,习兵法,怀大志,颇具勇气,闻名乡里。年长从军,因功升为军校,王闽灭亡后,留氏兄弟趁机格局泉漳,此人追随留从效,大力襄助,颇受留从效赏识,甚为倚重……”
  听完李崇矩的介绍,刘承祐却是忍不住感慨道:“如此说起来,这陈洪进也是一个人物了!抓住机会,趁势而起,枭雄之姿啊!”
  “只是!”说着,刘承祐的语气却不禁冷了下来:“既负旧恩,又欺幼主,无视朝廷,似这样的人,朕该如何对待他!”
  从头到尾,关注点只在那陈洪进身上,至于被推上台的张汉思,显然只是个傀儡。
  第328章 时运不济
  事实上,关于漳泉会出问题,刘承祐这边倒也不算特别惊讶,早在一年前,李崇矩就曾向刘承祐示个警。
  当时,作为留从效继承人,且得到了朝廷认可,并有一定声望的留绍基,突然染病,然后没两日就直接死了。
  留绍基一死,就使得漳泉在继嗣上的问题直接暴露出来了。留从效兄弟,崛起乱世,最终得以割据漳泉,免于被南唐吞并,也算是一代人物。然而,兄弟俩最大的短处,就是血脉的单薄。
  留从效一生无子,因而只能把其弟留从愿所生留绍基过继来作为继嗣培养。花费了不少心血,留绍基也争气,在朝廷与漳泉内部刷足了存在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想到,留绍基年纪轻轻地就突然死了。
  留绍基的死,对于留氏兄弟的打击是很大的,在极度悲痛之下,留从效又将其弟的次子留绍鎡收为养子,立为继承人。但问题是,留绍鎡年纪太小了,对年迈的留从效而言,也难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再培养出一个接班人了。
  随着身体的日渐衰弱,病症反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留从效,仍旧做了些安排,比如准备让其弟留从愿来接他的班,维持平海军的稳定,等到朝廷纳土即可,那样也可使留氏平稳地过度到新的时代。
  然而,到今年初,留从愿却先去一步,这就使得留从效再遭打击,提前向朝廷奏报,以留绍鎡继家业,当时刘承祐自然是同意的。
  同时,在漳泉内部也做了些安排,等忙完,屡遭打击,心力交瘁的留从效终于在三月带着对留氏未来的担忧逝去。留从效一死,留绍鎡这十来岁的少年不得不上台,承担起他无法承担之重担。
  在得知留从效的死讯之后,朝廷这边也迅速做出了表示,发制文以留绍鎡为平海军节度使,袭留从效爵,确立其地位,想要使其权力顺利交接,并且授意此前到泉漳的官员,尽力帮助留绍鎡,保证漳泉地区的稳定。
  然而,做再多的准备,也逃不出一个“主少国疑”,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区区少年留绍鎡完全无法起到稳定人心、弹压局面的作用。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个通用的道理,而留从效素来倚仗的陈洪进,却成了发起政变的主角。
  “你觉得,针对漳泉之事,朝廷该做何反应?”大殿的静谧使得刘承祐的声音显得异常清晰。
  不过,刘承祐此时的心境已然平复下来,彻底恢复了寻常的沉稳。而李崇矩有些惊讶的,是刘承祐平日很少就这样的事务征询他的看法,大部分时候,他只是作为一个情报头子,将经过整理的消息汇报上去。
  因此,李崇矩没有贸然进言。而刘承祐似乎也确实没有真正听取他建议的意思,见他没说话,也不在意,稍作思考之后,便让李崇矩退下了。
  漳泉之事,他还需做些等待,等那那边的奏章,等那边的解释。而这样的举动,也就证明着,刘承祐并不打算对这变乱有过激的反应,主要在于鞭长莫及,又不想漳泉发生动乱,乃至靠向南唐,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李崇矩奏报后的第三日,来自漳泉的奏表到了,当然,是张汉思与陈进联名。在这份奏表中,对于漳泉的政变,自是另外一番站不住脚说辞,留绍鎡背离朝廷,意欲投靠金陵,他们是拨乱反正,维护朝廷正统,已将留绍鎡拿下,听从朝廷发落。
  这样的说法,或许陈洪进他们自己也知道,朝廷不会取信,但他们敢赌,赌造成的既定事实,赌朝廷不会为了区区留绍鎡而对他们这些掌握了漳泉实际权力的热闹发难。
  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刘承祐几乎没有什么思想压力,直接选择接受政变结果。
  “中书发下制文,以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加柱国、检校太师,主理漳泉二军州事!”面对魏仁浦的请示,刘承祐直接做出这样的决定。
  “另外,不是说留绍鎡意欲背反朝廷吗?让陈洪进把留氏一家,全部送到东京来处置!”刘承祐又嗤笑了一声。
  以魏仁浦的聪敏,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即应是。直接把陈洪进想要的东西赐给他,比起赏赐的意义,这更像一种警告。警告陈洪进,漳泉的事情,朝廷心知肚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