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141节(1 / 4)
赵上交在旁闻之,也很快提出这个问题。
刘承祐想了想,直接补充道:“登记报名之士人,来年可继续参考贡举,着吏部差人,同样半载一考,优先升拔!”
刘承祐想要的,并不仅是一帮读书人,若只会写辞作赋,于国家朝廷,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用处。倘不习庶务,至少在当朝,是不会有太高的发展空间的。
当然,哪怕对于那些士子而言,若有基层刀笔经验,在今后参试考取功名上,也是大有好处的。今后在贡举考核上,除了传统的帖经、辞赋,只会更加贴近实务、策论,更重细节。
若是有机灵点的人,明白这点,那么来年贡举,及第的几率会高很多。
“此次制举,赵、陶二卿,提领诸务,操劳繁琐,为国举材,差事甚得朕心!当论功行赏!”抬起头,环视一圈,刘承祐语调轻松,说道。
“臣等不敢居功!”闻言,两个人都是精神一振,陶谷更是满怀期待地望着刘承祐。
稍微考虑了下,刘承祐吩咐着:“传制,擢赵上交为礼部尚书,判昭文馆事,赏绢十匹,钱十万;以陶谷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同赏!”
“谢陛下!”齐齐谢恩。
物质上的赏赐,实在有些抠门,但没办法,国库不丰,王章都是恨不得一子掰开当两子使,刘承祐又岂能大手大脚地花钱,只得在官位与权位上大方点了。
原本,刘承祐是打算让赵上交直接将礼部事接过来,使名符其实的,但是考虑到苏禹珪还兼礼部的差事,近来又低调,没犯什么过错,不好无故夺其权。
至于陶谷,以其接替范质的职位,对于范质,刘承祐另有考虑与任用。
第110章 议取淮南
暮秋已深,秋霜愈寒,就着凉风,王朴与王溥二者相伴,跟着召唤的太监,行走在宫廷廊道之中。作为新进进士中的佼佼者,天子唯二另眼相待之人,两个人完全算得上是“秋风得意”了,暂被安置在学士院,暂无品秩。
“文伯兄觉得,陛下召我二人,所谓何事?”放低声音,王溥问联袂而行的王朴。
王溥脸上如沐春风,一副儒雅的样子,仪态似乎都融入了其走路的姿势之中。以同科进士之故,哪怕年纪差着十六七岁,二人仍同辈相交,且关系还不错。对于王朴,王溥也保持着一个面对前辈的谦恭心态。
“君心难测,岂是我等所能猜度的?”王朴的声音中透着股苍劲儿味。
见王朴仍旧四平八稳的样子,王溥不由轻轻地晃了下脑袋,跟着泰然起来。
“二位官人请于此等候通报。”
至垂拱殿,被拦在殿外,二人表现没有丝毫不妥,保持着恭谨。
“臣王朴(王溥)参见陛下!”
“免礼!”埋着头的刘承祐几乎连抬头的空闲都没有,只是伸手朝二人示意了下:“先坐。”
殿中,刘承祐正批示着政事堂那边呈上来的奏章,二王应诏而来,倒是正好让他稍微放松一下。放下御笔,命人将最新朱批好的奏章发往中书处置,刘承祐这才将注意力投放到二人身上。
两个人,仍旧微躬着身体,站着。不过,也悄然打量着御案后的少年天子,此前虽在广政殿见过,但那时的高高在上与此时的近在眼前,感觉总归是迥异的。勤政的表现,总能弥补年纪的不足,让人感到一股心安与敬服。
“坐,不必拘束!”见二人仍坐着,刘承祐指着御前的座位吩咐道。
这才落座,保持着礼节,没有发话,坐待天子训话。
刘承祐在二王身上打量了几眼,王溥自是器宇轩昂,气度自若,只要心里不含嫉妒,就不会讨厌他。相较之下,王朴倒显得老成肃重,不只是年纪的原因,坐在那里,就有种不动如山的感觉,但胸中韬略才情,给人一种踏实感。
“此番制举,朕虽喜得才过百,然更喜得二君!”审视了一会儿,一张嘴,刘承祐便表示对二者的盛赞。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即便自负才略,面对天子的夸奖,二人也表示着谦逊。
态度极为和善,刘承祐寒暄着问道:“在翰林院这几日,可曾习惯?” ↑返回顶部↑
刘承祐想了想,直接补充道:“登记报名之士人,来年可继续参考贡举,着吏部差人,同样半载一考,优先升拔!”
刘承祐想要的,并不仅是一帮读书人,若只会写辞作赋,于国家朝廷,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用处。倘不习庶务,至少在当朝,是不会有太高的发展空间的。
当然,哪怕对于那些士子而言,若有基层刀笔经验,在今后参试考取功名上,也是大有好处的。今后在贡举考核上,除了传统的帖经、辞赋,只会更加贴近实务、策论,更重细节。
若是有机灵点的人,明白这点,那么来年贡举,及第的几率会高很多。
“此次制举,赵、陶二卿,提领诸务,操劳繁琐,为国举材,差事甚得朕心!当论功行赏!”抬起头,环视一圈,刘承祐语调轻松,说道。
“臣等不敢居功!”闻言,两个人都是精神一振,陶谷更是满怀期待地望着刘承祐。
稍微考虑了下,刘承祐吩咐着:“传制,擢赵上交为礼部尚书,判昭文馆事,赏绢十匹,钱十万;以陶谷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同赏!”
“谢陛下!”齐齐谢恩。
物质上的赏赐,实在有些抠门,但没办法,国库不丰,王章都是恨不得一子掰开当两子使,刘承祐又岂能大手大脚地花钱,只得在官位与权位上大方点了。
原本,刘承祐是打算让赵上交直接将礼部事接过来,使名符其实的,但是考虑到苏禹珪还兼礼部的差事,近来又低调,没犯什么过错,不好无故夺其权。
至于陶谷,以其接替范质的职位,对于范质,刘承祐另有考虑与任用。
第110章 议取淮南
暮秋已深,秋霜愈寒,就着凉风,王朴与王溥二者相伴,跟着召唤的太监,行走在宫廷廊道之中。作为新进进士中的佼佼者,天子唯二另眼相待之人,两个人完全算得上是“秋风得意”了,暂被安置在学士院,暂无品秩。
“文伯兄觉得,陛下召我二人,所谓何事?”放低声音,王溥问联袂而行的王朴。
王溥脸上如沐春风,一副儒雅的样子,仪态似乎都融入了其走路的姿势之中。以同科进士之故,哪怕年纪差着十六七岁,二人仍同辈相交,且关系还不错。对于王朴,王溥也保持着一个面对前辈的谦恭心态。
“君心难测,岂是我等所能猜度的?”王朴的声音中透着股苍劲儿味。
见王朴仍旧四平八稳的样子,王溥不由轻轻地晃了下脑袋,跟着泰然起来。
“二位官人请于此等候通报。”
至垂拱殿,被拦在殿外,二人表现没有丝毫不妥,保持着恭谨。
“臣王朴(王溥)参见陛下!”
“免礼!”埋着头的刘承祐几乎连抬头的空闲都没有,只是伸手朝二人示意了下:“先坐。”
殿中,刘承祐正批示着政事堂那边呈上来的奏章,二王应诏而来,倒是正好让他稍微放松一下。放下御笔,命人将最新朱批好的奏章发往中书处置,刘承祐这才将注意力投放到二人身上。
两个人,仍旧微躬着身体,站着。不过,也悄然打量着御案后的少年天子,此前虽在广政殿见过,但那时的高高在上与此时的近在眼前,感觉总归是迥异的。勤政的表现,总能弥补年纪的不足,让人感到一股心安与敬服。
“坐,不必拘束!”见二人仍坐着,刘承祐指着御前的座位吩咐道。
这才落座,保持着礼节,没有发话,坐待天子训话。
刘承祐在二王身上打量了几眼,王溥自是器宇轩昂,气度自若,只要心里不含嫉妒,就不会讨厌他。相较之下,王朴倒显得老成肃重,不只是年纪的原因,坐在那里,就有种不动如山的感觉,但胸中韬略才情,给人一种踏实感。
“此番制举,朕虽喜得才过百,然更喜得二君!”审视了一会儿,一张嘴,刘承祐便表示对二者的盛赞。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即便自负才略,面对天子的夸奖,二人也表示着谦逊。
态度极为和善,刘承祐寒暄着问道:“在翰林院这几日,可曾习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