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64节(1 / 4)
作为皇帝唯一的辅政亲贵,刘煦的意思是希望姑姑能亲临朝会,可大长公主却推辞说无有此例,况且她思悼成疾,实难授命。
卓思衡想了想,决心亲自去劝说,大长公主的权力襄助对刘煦来说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事,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他答应了先帝要照顾好他的妹妹,先帝希望大长公主能不负宏愿一展长才,他就应该替先帝完成大长公主的心愿。
虽说没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的道理,但刘煦为感激宫变当日鼎力护驾的臣子,仍是以先帝的名义各有赏赐,卓思衡也被赐了新的符合身份的府邸,只是他觉得未到搬迁的时候,暂且还是别太招摇的好。而大长公主也应该迁入新府当中,她也无独有偶拒绝了。不过炙手可热不在于庭阔院广,如今众人皆知该往哪处权势栖居之地凑,可大长公主闭门谢客,女学也同国子监一道按照祖制在大行皇帝未出陵前的七七四十九日关闭。
没有大长公主的吩咐,眼下盼来国子监再开,女学却仍是没有消息,也无人敢来昔日长公主府一探究竟。
大家都知道大长公主心神俱伤的悲恸。
卓思衡抵达大长公主府外等候通传,很快便有了回音,其府上女史命卓思衡即刻入内,似乎大长公主也有话想对卓思衡说。
虽然在先皇殡天当日二人见过,但时隔一月,宣仪大长公主的斑驳华发却自悲伤的心中长出,憔悴支离的目光只看向卓思衡,便让他仿佛回到了那一日。
“大长公主殿下,您是先帝最放不下的那个人,若是先帝九泉之下知晓您不保重自身,他如何得以安宁?”
卓思衡的话让大长公主骤然动容,她侧过头去许久,才回来道:“多谢卓相关切……”
这些天卓思衡还是没太听惯自己的新称呼,看来需要适应新身份的人也不止有新帝刘煦一个。
“卓相今日前来是想劝我去到圣上的头次大朝会么?”
“正是。”
“今上有你们三位辅佐已然足够了。”
“圣上需要辅弼,也需要家人。大长公主殿下,容臣说一句僭越的话,失去亲人的不止是您。”
大长公主看着卓思衡,哀沉的目光似是灰霾里又点燃了细小的火,她沉思良久道:“我很疲倦了。”
“圣上也很疲倦。家人理当在这个时候相互依靠。”卓思衡企图让大长公主重新回到昔日的角色中去,“更何况圣上还等待您的指点,此时圣上尚有举棋不定之事,也绝非我等臣子可以执一而论,殿下,圣上需要您。”
大长公主听罢问道:“是什么事?”
“如何处置罗氏姐妹,请大长公主示下。”
“处置?不是已经死了一个么?”大长公主的声音骤然冷漠。
“先皇曾有遗命,希望罗氏赐死后可以随葬皇陵。”卓思衡将那日最后与先皇的对话告知大长公主,直言不讳道,“但今上以为,该听您的意思。”
“我的侄儿难道继位第一件事就敢违背父亲的遗诏么?”大长公主略有些诧异。
“这个遗诏唯有我亲耳听到,是与不是,也在您的一念之间。不过如果是您的意思,想来大行皇帝冥冥之中也不会反对。况且……这不是今上会下达的第一纸诏书,除去大行皇帝丧仪与祭祀和尊奉太后的诏令,今上所下达的第一道诏书是处斩茂国公父子以及一干越王谋反案涉案之人。群臣见新皇果决不避亲,也上书宽罪茂国公的妻女,饶她们一死,流放极北朔州。”卓思衡平静道。
大长公主愣了愣,似叹息般说道:“不亏是哥哥的儿子。不过群臣的意思大概也是你的意思,你必然从中暗行保住了此二人。”
“我并不怜悯太子妃的家眷,也并不关切应罪之人的死活。可是新皇即位头次大议令旨,若半点颜面都在群臣处争不来,今后会吃亏的。”卓思衡所说没有一字虚言。
大长公主听罢也觉新皇个性柔和,或许是需要一些襄助才能真正立威……她想着下意识看向屋内陈设,几乎所有都是兄长在世时为她赐下,那些进贡的新奇玩意儿,亦或寻常御制器皿,这些事无巨细兄长都有替她留心。这份用心,直至死亡到来的那一刻都绵延不绝。
意识到皇帝在怎样的矛盾中仍然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可自己竟还在沉湎悲伤……大长公主一直以面貌与性情肖似兄长引以为豪,此时她却心中愧惭,她这样子哪里像哥哥了?连侄儿都能做到的事情,她自诩兄长至亲却未曾及至,实在不配做兄长敕封的大长公主。
辅国宣仪大长公主刘莘吉缓缓站了起来。
卓思衡见此倍感欣慰,却也无比忧心伤怀。
大长公主看着卓思衡,既悲又叹道:“哥哥信任罗贵妃,而我信任罗女史,我们二人却都因此而失望至极,我既有失去兄长的丧亲绝痛,何尝又没有惨遭背叛的深以为恨?今上愿意经我手处置二人,是用心良苦了。”
卓思衡看她神色,忍不住又说道:“此乃千古不解之伤心事,可大长公主还请保重自身。” ↑返回顶部↑
卓思衡想了想,决心亲自去劝说,大长公主的权力襄助对刘煦来说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事,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他答应了先帝要照顾好他的妹妹,先帝希望大长公主能不负宏愿一展长才,他就应该替先帝完成大长公主的心愿。
虽说没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的道理,但刘煦为感激宫变当日鼎力护驾的臣子,仍是以先帝的名义各有赏赐,卓思衡也被赐了新的符合身份的府邸,只是他觉得未到搬迁的时候,暂且还是别太招摇的好。而大长公主也应该迁入新府当中,她也无独有偶拒绝了。不过炙手可热不在于庭阔院广,如今众人皆知该往哪处权势栖居之地凑,可大长公主闭门谢客,女学也同国子监一道按照祖制在大行皇帝未出陵前的七七四十九日关闭。
没有大长公主的吩咐,眼下盼来国子监再开,女学却仍是没有消息,也无人敢来昔日长公主府一探究竟。
大家都知道大长公主心神俱伤的悲恸。
卓思衡抵达大长公主府外等候通传,很快便有了回音,其府上女史命卓思衡即刻入内,似乎大长公主也有话想对卓思衡说。
虽然在先皇殡天当日二人见过,但时隔一月,宣仪大长公主的斑驳华发却自悲伤的心中长出,憔悴支离的目光只看向卓思衡,便让他仿佛回到了那一日。
“大长公主殿下,您是先帝最放不下的那个人,若是先帝九泉之下知晓您不保重自身,他如何得以安宁?”
卓思衡的话让大长公主骤然动容,她侧过头去许久,才回来道:“多谢卓相关切……”
这些天卓思衡还是没太听惯自己的新称呼,看来需要适应新身份的人也不止有新帝刘煦一个。
“卓相今日前来是想劝我去到圣上的头次大朝会么?”
“正是。”
“今上有你们三位辅佐已然足够了。”
“圣上需要辅弼,也需要家人。大长公主殿下,容臣说一句僭越的话,失去亲人的不止是您。”
大长公主看着卓思衡,哀沉的目光似是灰霾里又点燃了细小的火,她沉思良久道:“我很疲倦了。”
“圣上也很疲倦。家人理当在这个时候相互依靠。”卓思衡企图让大长公主重新回到昔日的角色中去,“更何况圣上还等待您的指点,此时圣上尚有举棋不定之事,也绝非我等臣子可以执一而论,殿下,圣上需要您。”
大长公主听罢问道:“是什么事?”
“如何处置罗氏姐妹,请大长公主示下。”
“处置?不是已经死了一个么?”大长公主的声音骤然冷漠。
“先皇曾有遗命,希望罗氏赐死后可以随葬皇陵。”卓思衡将那日最后与先皇的对话告知大长公主,直言不讳道,“但今上以为,该听您的意思。”
“我的侄儿难道继位第一件事就敢违背父亲的遗诏么?”大长公主略有些诧异。
“这个遗诏唯有我亲耳听到,是与不是,也在您的一念之间。不过如果是您的意思,想来大行皇帝冥冥之中也不会反对。况且……这不是今上会下达的第一纸诏书,除去大行皇帝丧仪与祭祀和尊奉太后的诏令,今上所下达的第一道诏书是处斩茂国公父子以及一干越王谋反案涉案之人。群臣见新皇果决不避亲,也上书宽罪茂国公的妻女,饶她们一死,流放极北朔州。”卓思衡平静道。
大长公主愣了愣,似叹息般说道:“不亏是哥哥的儿子。不过群臣的意思大概也是你的意思,你必然从中暗行保住了此二人。”
“我并不怜悯太子妃的家眷,也并不关切应罪之人的死活。可是新皇即位头次大议令旨,若半点颜面都在群臣处争不来,今后会吃亏的。”卓思衡所说没有一字虚言。
大长公主听罢也觉新皇个性柔和,或许是需要一些襄助才能真正立威……她想着下意识看向屋内陈设,几乎所有都是兄长在世时为她赐下,那些进贡的新奇玩意儿,亦或寻常御制器皿,这些事无巨细兄长都有替她留心。这份用心,直至死亡到来的那一刻都绵延不绝。
意识到皇帝在怎样的矛盾中仍然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可自己竟还在沉湎悲伤……大长公主一直以面貌与性情肖似兄长引以为豪,此时她却心中愧惭,她这样子哪里像哥哥了?连侄儿都能做到的事情,她自诩兄长至亲却未曾及至,实在不配做兄长敕封的大长公主。
辅国宣仪大长公主刘莘吉缓缓站了起来。
卓思衡见此倍感欣慰,却也无比忧心伤怀。
大长公主看着卓思衡,既悲又叹道:“哥哥信任罗贵妃,而我信任罗女史,我们二人却都因此而失望至极,我既有失去兄长的丧亲绝痛,何尝又没有惨遭背叛的深以为恨?今上愿意经我手处置二人,是用心良苦了。”
卓思衡看她神色,忍不住又说道:“此乃千古不解之伤心事,可大长公主还请保重自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