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53节(1 / 4)
“对了,我这次来是想告诉你们一声,可以去咱们村旁边那个化肥厂换化肥。”万翠仔细重复了一遍邻居告诉她的话。
“那可真不错,万翠,多谢你来告诉我们,要不然我们家还不知道呢!辛苦你跑一趟。”甄敏感谢道。
“没事,也没多远路。”万翠摆了摆手,“那我就先回去了,家里晚饭还没做呢。”
他们家把地给四爷爷家和杜凯种的事,万翠还不知道。不过即使没地,换点化肥也没什么稀奇的。院子里有菜地,门前屋后也能开出几块地来,化肥买回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梁衔月还真的需要不少化肥。前几天空间里刚收的那一茬土豆,因为没上过肥,产量就不怎么高。
她和父母商量:“我们拿什么粮食换?”他们肯定是不止需要三百斤化肥的,越多越好。反正化肥只要保存得当,可以放上很多年效果也不会减退。将来还不一定能买到化肥,不如趁现在多囤一点。
甄敏对家里的存粮最了解:“傻子才用大米白面去换化肥,要我看,海岛里刚收上来的土豆有八百多斤,咱们也吃不完这么多,拿出七百斤去换化肥,加上用钱能买到的三百斤,能换到一吨的化肥。”
家里除了大米白面多一些以外,冬天在交易市场换来的玉米粒都粉碎留做鸡饲料,暴雪前买的两麻袋土豆和红薯,一半做了种子种在了海岛别墅后面的农田里,一半早就被一家人吃光了。眼下只有土豆成熟,红薯还需要半个月才能收。
他们一时半会倒是拿不出大量的粮食去换化肥,除非愿意把家里的米面拿到村里跟人换玉米。
经过上一个冬天,梁衔月先是拿出大米到交易市场上换了村民的农产品,陆陆续续花出去三百斤米,又补偿给愿意把换来的汽油让给她的人家近一百斤大米,还有黄一峰冬天从市里运过来的物资,有用得上的他们家就自己留下,折成米面换给黄一峰,最后,这一冬天家里还添了两张嘴,米面的消耗速度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料。
虽然眼看着至少四五年内,还只需要担心米面这么久时间会不会变质,暂时还不用发愁够不够吃的问题,但梁衔月已经准备谨慎一点消耗,尽量少拿出来与人交换,也是担心别人生疑他们家怎么有这么多粮食。
“暂时就这样吧,一吨的化肥也很多了。”她衡量片刻,做出决定。
“那个化肥厂老板虽然不能按他以前定的比例收粮食,但他那个化肥厂存货不少,这下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梁康时突然感叹道。
梁衔月想了想,觉得未必是这样:“既然政府插手了,就不会看着他个人囤那么多的粮食,再说他人品一看就不怎么样,明摆着是要囤积居奇。我猜是政府给了他别的好处,把他的化肥存货换过来,我们的粮食该是交给了政府才对。”
甄敏觉得是这个道理。“确实,市里现在不还每天都发一顿救济粮,不从农村收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
“农村的粮食也差不多没了。”冬天拿来换煤和生活物资用去了村民不少存货,再拿不出多少来了,剩下的还要用来度过从春耕到秋收之间的日子。
————
第二天,梁康时和梁衔月带着一后备箱的土豆去化肥厂换粮食,一起跟着的还有黄一峰。
他倒是不种地,只打算在家里院子里开一块小菜地种点蔬菜,用不了多少化肥。一听说梁衔月家有意去换化肥,他也跟着来了,反正不超过三百斤的部分可以直接用钱买,不买白不买。
到了化肥厂一看,负责发放化肥的果然不是原来的化肥厂老板,看着就像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个【一家人买三百斤以内的化肥不需要粮食】的规定管理十分宽松,梁康时就见到不止是一家人把自己家尽量拆开,老两口是一家,小两口是一家,这样就能用钱买六百斤化肥。
工作人员也是知道的,也没去管。就算没人愿意来买化肥,他们也得想办法把化肥发下去,粮食歉收不仅是村民的损失,也是所有人的损失。
随着化肥一起到手的还有两包种子,梁衔月把其中一个扁扁的袋子拿出来,这种子包装上没有什么图案,只有四个简单的大字:高产丝瓜。
剩下的种子包装更简陋,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包装,就是拿塑料袋装了一下,里面是一些看起来像生姜的东西。
发高产丝瓜的种子还可以理解,丝瓜本来就是亩产量极高的蔬菜,照顾的好一亩可以收上超过万斤丝瓜。但是这个姜是怎么回事,调味料也不是什么必须的东西。
梁康时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团在一起的生姜仔细看着:“我觉得这东西不是姜种子,我应该是在哪见过,让我想想。”
还没等到他想出来,另一边已经有工作人员拿着大喇叭向大家介绍刚才发下来的种子。
先讲了丝瓜种子,在场的都是农民,不至于连丝瓜都不会种。工作人员只简单介绍了几句,重点指出来丝瓜在结果盛期时需水量大,让村民们可以把用过的生活用水浇在丝瓜地里。将来种出来的丝瓜自己吃不完,政府会定期派人下来收。
梁衔月听见旁边有人奇怪的嘟囔了一句:“这有什么好嘱咐的,洪水刚过,井水都快冒出来了,还用得着把什么生活用水倒菜地里,城里人就是环保意识强,懂节约用水哈!”
现在倒是不缺水,以后未必。梁衔月在心里嘀咕道。
接下来轮到了那个疑似是生姜的种子,工作人员的介绍这个种子原来叫做【洋姜】。 ↑返回顶部↑
“那可真不错,万翠,多谢你来告诉我们,要不然我们家还不知道呢!辛苦你跑一趟。”甄敏感谢道。
“没事,也没多远路。”万翠摆了摆手,“那我就先回去了,家里晚饭还没做呢。”
他们家把地给四爷爷家和杜凯种的事,万翠还不知道。不过即使没地,换点化肥也没什么稀奇的。院子里有菜地,门前屋后也能开出几块地来,化肥买回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梁衔月还真的需要不少化肥。前几天空间里刚收的那一茬土豆,因为没上过肥,产量就不怎么高。
她和父母商量:“我们拿什么粮食换?”他们肯定是不止需要三百斤化肥的,越多越好。反正化肥只要保存得当,可以放上很多年效果也不会减退。将来还不一定能买到化肥,不如趁现在多囤一点。
甄敏对家里的存粮最了解:“傻子才用大米白面去换化肥,要我看,海岛里刚收上来的土豆有八百多斤,咱们也吃不完这么多,拿出七百斤去换化肥,加上用钱能买到的三百斤,能换到一吨的化肥。”
家里除了大米白面多一些以外,冬天在交易市场换来的玉米粒都粉碎留做鸡饲料,暴雪前买的两麻袋土豆和红薯,一半做了种子种在了海岛别墅后面的农田里,一半早就被一家人吃光了。眼下只有土豆成熟,红薯还需要半个月才能收。
他们一时半会倒是拿不出大量的粮食去换化肥,除非愿意把家里的米面拿到村里跟人换玉米。
经过上一个冬天,梁衔月先是拿出大米到交易市场上换了村民的农产品,陆陆续续花出去三百斤米,又补偿给愿意把换来的汽油让给她的人家近一百斤大米,还有黄一峰冬天从市里运过来的物资,有用得上的他们家就自己留下,折成米面换给黄一峰,最后,这一冬天家里还添了两张嘴,米面的消耗速度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料。
虽然眼看着至少四五年内,还只需要担心米面这么久时间会不会变质,暂时还不用发愁够不够吃的问题,但梁衔月已经准备谨慎一点消耗,尽量少拿出来与人交换,也是担心别人生疑他们家怎么有这么多粮食。
“暂时就这样吧,一吨的化肥也很多了。”她衡量片刻,做出决定。
“那个化肥厂老板虽然不能按他以前定的比例收粮食,但他那个化肥厂存货不少,这下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梁康时突然感叹道。
梁衔月想了想,觉得未必是这样:“既然政府插手了,就不会看着他个人囤那么多的粮食,再说他人品一看就不怎么样,明摆着是要囤积居奇。我猜是政府给了他别的好处,把他的化肥存货换过来,我们的粮食该是交给了政府才对。”
甄敏觉得是这个道理。“确实,市里现在不还每天都发一顿救济粮,不从农村收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
“农村的粮食也差不多没了。”冬天拿来换煤和生活物资用去了村民不少存货,再拿不出多少来了,剩下的还要用来度过从春耕到秋收之间的日子。
————
第二天,梁康时和梁衔月带着一后备箱的土豆去化肥厂换粮食,一起跟着的还有黄一峰。
他倒是不种地,只打算在家里院子里开一块小菜地种点蔬菜,用不了多少化肥。一听说梁衔月家有意去换化肥,他也跟着来了,反正不超过三百斤的部分可以直接用钱买,不买白不买。
到了化肥厂一看,负责发放化肥的果然不是原来的化肥厂老板,看着就像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个【一家人买三百斤以内的化肥不需要粮食】的规定管理十分宽松,梁康时就见到不止是一家人把自己家尽量拆开,老两口是一家,小两口是一家,这样就能用钱买六百斤化肥。
工作人员也是知道的,也没去管。就算没人愿意来买化肥,他们也得想办法把化肥发下去,粮食歉收不仅是村民的损失,也是所有人的损失。
随着化肥一起到手的还有两包种子,梁衔月把其中一个扁扁的袋子拿出来,这种子包装上没有什么图案,只有四个简单的大字:高产丝瓜。
剩下的种子包装更简陋,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包装,就是拿塑料袋装了一下,里面是一些看起来像生姜的东西。
发高产丝瓜的种子还可以理解,丝瓜本来就是亩产量极高的蔬菜,照顾的好一亩可以收上超过万斤丝瓜。但是这个姜是怎么回事,调味料也不是什么必须的东西。
梁康时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团在一起的生姜仔细看着:“我觉得这东西不是姜种子,我应该是在哪见过,让我想想。”
还没等到他想出来,另一边已经有工作人员拿着大喇叭向大家介绍刚才发下来的种子。
先讲了丝瓜种子,在场的都是农民,不至于连丝瓜都不会种。工作人员只简单介绍了几句,重点指出来丝瓜在结果盛期时需水量大,让村民们可以把用过的生活用水浇在丝瓜地里。将来种出来的丝瓜自己吃不完,政府会定期派人下来收。
梁衔月听见旁边有人奇怪的嘟囔了一句:“这有什么好嘱咐的,洪水刚过,井水都快冒出来了,还用得着把什么生活用水倒菜地里,城里人就是环保意识强,懂节约用水哈!”
现在倒是不缺水,以后未必。梁衔月在心里嘀咕道。
接下来轮到了那个疑似是生姜的种子,工作人员的介绍这个种子原来叫做【洋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