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2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六十一章 准备
  事实上, 无论是周长宁,还是周家众人,都没有生出任何要将这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好“拯救”全城普通百姓性命的打算, 一来, 在联军还未打到城门口之前,散布这个消息,闹得民心不稳, 他们周家作为首先传出这个消息的人, 自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说不定还会成为战前“祭旗”的一员。
  二来,当所有人一股脑儿地都要逃离东阳郡的时候,且不论这般大的举动对于东阳郡的经济来说会造成多么大的震荡, 单说离开东阳郡的最方便快捷的路程——水路, 其船票的价格想必都会飙升,到了那个时候,又岂会有周家这样的普通百姓的活路?恐怕所有的船只都要被大户人家包揽了吧。
  人总是有私心的,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道理不外乎如此, 就算是和他们一个村子里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周老爷子也并没有要通知这些人的打算。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着周老爷子就要放弃这些族人了, 只不过, 他打算将消息告知给他们的时间再往后推迟些罢了,等到距离自家离开还有一两天功夫的时候, 周老爷子大概才会将这个消息暗暗地传给族人。
  届时, 真正有决断力的人定会在最短时间内收拾好家中物什, 想尽一切办法和周家人一道离开;而心中仍旧犹犹豫豫的人,恐怕就算将这个消息提前一两个月告知给他们也是无用的,他们只会心存侥幸,想着“或许周家的消息来源渠道并不准确呢”“或许联军并不会打到东阳郡来呢”“或许燕王的力量就足以应付这些联军呢”。
  总而言之,对于这样的人,周老爷子并不打算多浪费时间,也没有那份多余的耐心了,若是还在周家村的时候,他作为里正,自然而然地,面对这些人的时候就多了一份责任,可是这一路上的逃荒,他虽然在队伍中说话仍旧占有一定分量,但到底不同往日了。
  因此,周老爷子自觉也没那个能耐,将这么多族人的身家性命都扛在肩膀上,他也老了,在乱世之中,能够带着自己一大家子保全性命,就已经是极为不容易的事情了,更多的,不是不想管,而是无能为力。
  周老爷子的这番心理活动,周家众人自然没有办法完全摸透,但是很显然,即便是和族中兄弟向来关系较为亲厚的周三全,也并没有要大发善心将消息捅出去的意思,毕竟,距离自家收拾好东西离开还需要一段时日,多一个人听到风声,自家便会多一分潜在的危险。
  对此,周长宁也只能表示,幸好周家众人的做事方式和他本身还是很相近的,并不是所谓的“圣母”或者“老好人”,这便足够了,要知道,若是队友都是这样的人,即便他自己是一张王炸,那也是完全带不动的啊。
  这边,周家众人各自暗暗行动起来了,周二柱夫妻俩致力于将铺子中的货物换成实打实的银子,周三全夫妇亦是如此,他们做豆腐以及一干豆制品所用到的豆子,都是从城外村子里收上来的,这东西虽然有营养,但是分量重却不顶饱,在逃荒路上自然比不得粮食,所以,还是得早早处置了才是。
  不仅如此,在自家新做好的一罐腐乳陆陆续续地卖出去以后,周三全夫妻俩也并未再做新的,有顾客来问的时候,也只说天气渐渐就要热起来了,腐乳容易长霉,这东西只有在冬天才好做之类的话语。
  自然而然地,周长平原本要进私塾读书的打算也不得不落空了,幸好还有周长宁在闲来无事之际教一教他,这才让周家众人心里那股“凭白耽误了孩子”的愧疚感稍稍减轻了些许。
  说起来,原本还在周家村的时候,周长平作为里正的孙子,家境不算差,家人疼爱,上面还有一个中了童生的堂兄,可以说,小家伙哪怕在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堆儿里,那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如此一来,虽然在家里,有着家人管束,他并未显露出什么不好的习气来,但是在旁的孩子面前,脾气有时就难免显得焦躁了些。
  不过,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也并非没有道理,或许是在逃荒路上见到了许多以往不曾见过的场景,或许是受到了家里严肃的氛围影响,总而言之,自打在东阳郡安顿下来,周长平以往读书的时候多少有些坐不住的毛病大大改善了,就算是这些日子被周长宁揪着背书识字,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时不时地找个借口溜出去走一走,家里人看在眼中,心里倒是欣慰了不少。
  唯一进展有些不顺利的大抵便是码头那边的事情了,周三全虽然是听了老爷子的话去码头上打听消息,但他在码头上做活的时间也并没有那么长,而且接触到的大都是最底层的搬运人员,对于更加深入一些的消息压根儿探听不到,因此,事态便僵持在了那里。
  还是周长宁想起来了之前准备去找齐钧卖白糖方子的时候,在码头上找的那位王七王管事,经过上次的打交道,此人虽然有几分心计,却并非什么大奸大恶之辈,何况,无欲无求的那是圣人,能用银子解决的事情实际上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情了。
  于是,根据周三全在码头上打听到的,这一日码头上没有新的商船要过来,活计也能轻省许多,周长宁便特意挑了这一日去了码头。
  尽管没有新的商船过来,有的搬运工人暂时没有活计可做,可以在家中歇息一日,但是王七不同,作为码头上的一个小管事,上头还顶着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呢,他又怎么敢轻易撂挑子呢?因此,这日依旧是照常来了码头。
  周长宁寻来的时候,王七乍然还有几分愣神,毕竟距离他上一次来码头、两人吃饭已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了,王七在码头上做活,每天来来往往见过的人不计其数,若不是像周长宁这样已经考中童生却还来做最下等的苦力活的人着实不多,只怕他还真想不起来呢。
  饶是如此,也是在周长宁再次自报家门,甚至描述了一番两人上次吃饭时的场景,王七脑海当中的记忆这才渐渐复苏,原本紧蹙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很是自然地换上了一副笑模样:“我道是谁呢!原来是周贤侄啊!怪道今早我出门的时候,恰巧听到了两声喜鹊叫呢,不知贤侄寻我,可是有何要事呐?”
  喜鹊虽是留鸟,可也并非那么多见的,这话就纯属是些场面话了,二人对此都心知肚明,当然了,王七之所以有此一问,也并非是对周长宁隔了这几个月都不见人影而表示什么不满,他对两人之间关系的界定很是清楚,虽然口头上称呼着“王叔”“贤侄”这类客套的称呼,可实际上,无非是饭桌上的些许交情罢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并不是什么谈事情的最佳地点,因此,周长宁很是自然地提出:“上次一别,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见王叔了,不知王叔今日可还繁忙?可有空与小侄仍旧在上次的老地方坐一坐,也好叙叙旧?”
  叙旧?他们二人哪有那么多的旧可叙?王七心下嗤笑,心中却是明白,这是嫌码头上人多眼杂,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呢,罢了,上次吃饭不就给出去了一次人情吗?若是此次不应,那上次的人情岂不是白给出去了?这般白费功夫的活儿,他可不做,还是去看看,这小子究竟卖的是什么关子吧!
  如是作想着,王七跟手底下的人说了一声,这才随着周长宁仍旧来到了上次的饭馆中,相比较而言,这一次的位置要更隐秘些,也不知,这小子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作者有话说:
  嘿嘿昨天晚上太困了,本来打算眯一会儿起来码字的,结果闹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我按下去了,再醒来就是凌晨三点了,干脆继续睡了~~
  第六十二章 船票
  “上次的事情, 还没好生多谢过王叔,不瞒王叔,听了您的话, 我去寻了那齐家的管事, 虽然卖出去的图纸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但到底是和齐家管事攀上了交情,这一切都还是得多谢王叔指点啊!”周长宁说着, 便以茶代酒, 敬了王七一杯。
  当然,虽然他自己杯盏当中的是茶,却让小二给王七上了一壶度数不高的酒,之所以没有陪同着一道饮酒, 一是因为现在他在旁人的眼里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 二来嘛,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周长宁都不喜欢喝醉的感觉,原因无他,他更习惯于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而不喜喝醉之后那种失控的感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