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62节(2 / 4)
如今他还是能瞒就瞒,这段时间里得把这小子好好拘在家里, 让他静静心, 不要成日里想着跑出家去。
秦杭也不知道他父亲想了这么许多, 不过见父亲最近这段时日开始忙碌起来,心中自然也有了一些猜测,但反正不是他劳累,他也不管那么多了。
经此一遭之后,他就更理直气壮地同那些来往四处航行的海商番人们交谈了,其他人还真管不住这少爷,也只能任着他去。
家中女眷本也想劝告一两句,但是也知道老爷这次确实是因为儿子得了什么实惠,他又得了两份赏,因此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儿子到处乱跑感到担忧了。
或许这就是他的运道呢。
海商番人们这段时间也感受到了,似乎自己的东西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再像是以前那样,还需要自己拿着东西上门拉东扯西求个脸熟,混个人情了。
他们虽然对这其中缘由并不太清楚,但是谁都知道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机,若是征得了其中哪位贵人的看重,以后自己来往行商就更方便了。
一些跟随船队前来的番僧也很高兴,只以为是自己的教义打动了此地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欣喜不已。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觉了,这些人似乎依然对自己的教派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对船队带来的各种东西感到好奇。
不过这也不打紧,只要他们能有机会接触这些人,日后自然有机会将教义传播到每一处去的。
其他曾接触过这些外来教派的人,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他们国中可不缺各种教派,神灵信仰也不少,再者说,如今哪一位神灵,能比得上如今京城里那位国师呢?
其他人说的都是些死后转生,那都是来世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可是国师如今给出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很多人家中已经领了之前朝廷发下来的粮种,并且按照了劝农官的宣传,用了最好的法子,费了最大的气力照料着。
如今虽然还不到收获的季节,但是看着田地里已经结出了不少穗,颗粒饱满的样子,他们也对这一季的收获自信极了,仿佛面前就能看见未来粮仓满载,吃饱穿暖的日子了。
而且,此前从西昌国得来的那些棉花,在农署里面那些农官的培育之下,如今他们已经试验出了较为合适的种植条件。
由于它需要在光照水源充足,热量丰富的地方才能有好的收成,孟朝境内也不过只有几处地方适宜种植。
因此,太子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下令让这些条件适宜的府道,尽量开辟出一些适合的耕地出来。
由于只是初次种植,并不会占用许多耕地,只用了一小部分,以做先行尝试。
毕竟农户们都是以田为生,每年就指望着地里的粮食收成,突然让他们全部种植一样东西,那也是极为不合理的,谁知道这东西能不能种得出来?有没有个好收成呢?就算有,种出来又能不能卖出去呢?
但是,等这一回种出来由官府收上去之后,他们尝到了甜头,自然愿意主动种植这些东西。
除此以外,一些家中不缺田地银钱的富人们知道这消息之后,也是闻风而动,主动求取了许多棉花种子,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情总是不亏的。
就算这一回没能种出什么来,也不过亏了些粮食罢了,还能在大人面前讨个好露个脸,说不准还能让更上面的大人们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此岂不是两相抵消。
而且这东西得了朝廷看中,想必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要真是个好东西,那他们先人一步得了这东西,自然也能想办法赚钱来的。
毕竟对于他们这样的商人来说,闻风而动,那是正常的操作。很多巨贾正是因为消息灵通,头脑灵活,走在大多数人的前头,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要是没有这样搏一搏的心思,也不过只能守着如今的家财,做个守成之人罢了。
……
陈老爷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陈家生意做得极广,在这些地方自然也是有产业田地的,因而他们家也专门分出了一大片田地,用来种植棉花。
他们家涉及的行当也不少,布料酒楼,当铺银楼都有,不过因为女儿所研制出来的那些织机的缘故,陈家的产业开始逐渐偏重于纺织布匹。
这些日子里来,陈家开办了不少织房织室,效率提升了不少,可供应的布料也增加了许多。
在陈安如的推动下,陈家还招收了不少织娘女户。这东西他们占了个先,但也因为仿制难度不算大,因此他们陈家后来也就大大方方的将织机摆在店里,直接售卖了。 ↑返回顶部↑
秦杭也不知道他父亲想了这么许多, 不过见父亲最近这段时日开始忙碌起来,心中自然也有了一些猜测,但反正不是他劳累,他也不管那么多了。
经此一遭之后,他就更理直气壮地同那些来往四处航行的海商番人们交谈了,其他人还真管不住这少爷,也只能任着他去。
家中女眷本也想劝告一两句,但是也知道老爷这次确实是因为儿子得了什么实惠,他又得了两份赏,因此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儿子到处乱跑感到担忧了。
或许这就是他的运道呢。
海商番人们这段时间也感受到了,似乎自己的东西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再像是以前那样,还需要自己拿着东西上门拉东扯西求个脸熟,混个人情了。
他们虽然对这其中缘由并不太清楚,但是谁都知道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机,若是征得了其中哪位贵人的看重,以后自己来往行商就更方便了。
一些跟随船队前来的番僧也很高兴,只以为是自己的教义打动了此地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欣喜不已。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觉了,这些人似乎依然对自己的教派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对船队带来的各种东西感到好奇。
不过这也不打紧,只要他们能有机会接触这些人,日后自然有机会将教义传播到每一处去的。
其他曾接触过这些外来教派的人,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他们国中可不缺各种教派,神灵信仰也不少,再者说,如今哪一位神灵,能比得上如今京城里那位国师呢?
其他人说的都是些死后转生,那都是来世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可是国师如今给出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很多人家中已经领了之前朝廷发下来的粮种,并且按照了劝农官的宣传,用了最好的法子,费了最大的气力照料着。
如今虽然还不到收获的季节,但是看着田地里已经结出了不少穗,颗粒饱满的样子,他们也对这一季的收获自信极了,仿佛面前就能看见未来粮仓满载,吃饱穿暖的日子了。
而且,此前从西昌国得来的那些棉花,在农署里面那些农官的培育之下,如今他们已经试验出了较为合适的种植条件。
由于它需要在光照水源充足,热量丰富的地方才能有好的收成,孟朝境内也不过只有几处地方适宜种植。
因此,太子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下令让这些条件适宜的府道,尽量开辟出一些适合的耕地出来。
由于只是初次种植,并不会占用许多耕地,只用了一小部分,以做先行尝试。
毕竟农户们都是以田为生,每年就指望着地里的粮食收成,突然让他们全部种植一样东西,那也是极为不合理的,谁知道这东西能不能种得出来?有没有个好收成呢?就算有,种出来又能不能卖出去呢?
但是,等这一回种出来由官府收上去之后,他们尝到了甜头,自然愿意主动种植这些东西。
除此以外,一些家中不缺田地银钱的富人们知道这消息之后,也是闻风而动,主动求取了许多棉花种子,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情总是不亏的。
就算这一回没能种出什么来,也不过亏了些粮食罢了,还能在大人面前讨个好露个脸,说不准还能让更上面的大人们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此岂不是两相抵消。
而且这东西得了朝廷看中,想必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要真是个好东西,那他们先人一步得了这东西,自然也能想办法赚钱来的。
毕竟对于他们这样的商人来说,闻风而动,那是正常的操作。很多巨贾正是因为消息灵通,头脑灵活,走在大多数人的前头,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要是没有这样搏一搏的心思,也不过只能守着如今的家财,做个守成之人罢了。
……
陈老爷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陈家生意做得极广,在这些地方自然也是有产业田地的,因而他们家也专门分出了一大片田地,用来种植棉花。
他们家涉及的行当也不少,布料酒楼,当铺银楼都有,不过因为女儿所研制出来的那些织机的缘故,陈家的产业开始逐渐偏重于纺织布匹。
这些日子里来,陈家开办了不少织房织室,效率提升了不少,可供应的布料也增加了许多。
在陈安如的推动下,陈家还招收了不少织娘女户。这东西他们占了个先,但也因为仿制难度不算大,因此他们陈家后来也就大大方方的将织机摆在店里,直接售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