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关系户 第117节(3 / 4)
哦,合着什么凉了再倒就是个说头?不过节约用水这事儿干的却是不赖,就这几年的气候,这样真的挺合适。
咦,说到浇花浇树……包三儿领着儿子走了几步,到了主街左右一打量,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这京城的变化不仅仅在街面上,各个院落里头,也有了不一样,看看那连绵不断的树冠,这是各家各户宅院里没少种树吧,看看,这和街上行道树都连成一片了。而城里这样,那城外想来只有更多的,这样好啊,树多了,水土稳固了,那水源也能更丰富些,哪怕寒冷依然会年年加深呢,有了这些个,干旱起来也能多些活路。
再看看那水泥的地面,水泥抹过的宅院外墙,水泥修建的水渠暗沟,有了这些个,蛇虫鼠蚁的应该也不会太过泛滥了,那么可能的鼠疫是不是也能免去了?
包三儿这么一想,心下突然就有了一种急切,他想知道这个国家这几年的变化,想知道这一切是不是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想知道这未来改变的可能是不是又多了几分……
“走,回家。”
“回家?爹,你说好了带我去书铺买纸笔的,怎么突然又回家了?”
“哦哦,差点忘了,走,赶紧去买,买好了咱们就回。”
“爹,那说好的酱牛肉呢?也不给我吃了?”
“行了啊,你缺这口?让家里做就是了,未必吧旁人的差,赶紧的。”
“唉,我就知道,和您出来,就不能指望干点啥。”
嘿,臭小子,这是叛逆期到了吧,居然还顶嘴了。
第164章 实力、梦境(大结局))
包三儿以往消息不灵通那是他不怎么关心外头的事儿,真想知道了,他弄消息还是挺快的,别的不说,包明武那儿就是不错的来源。
说起包明武啊,这几年混的还是可以的。靠着常年出外差的苦劳,加上包三儿的脸面,和包明武自己会做人,顺顺当当的升到了正七品总旗的位置。虽然只是在经历司当个护卫一般的差事,可总旗就是总旗,有了这个身份,将来哪怕是他没了,儿子顶缺的时候,也能因为是个官宦子弟,而直接得个正职,而不是从军余做起。
除了包明武,包明威那里如今也大有起色,借着皇帝整顿各地驿站扩充人手的时机,混到了车驾清吏司里,成了一名从八品的典簿,对,就是核对各种仪仗物品的活儿。这差事难吗?对旁人许是有些繁琐,可对于一个账房出身的人来说,那真是再简单没有了。包明威在那里干的那个顺溜啊!除了不容易出彩,不容易升官,包明威觉得就是让他长在这位置上都没问题。怎么的,他家孩子那也能凑上官宦子弟的名头了不是。
而且他也有心的很,知道自己底子薄,又没有功名傍身,想再上几步十分的艰难,就小心的盯住了太常寺和光禄寺。同样是典簿,那边一个是正七品,一个是从七品,这差距……同等职位调派,应该比他费劲在兵部往上爬容易多了对吧!他还不到四十,有的是时间谋划。
包家两兄弟心下有谋算,那在本职上的差事干起来自然没有磨洋工的时候,而想做的好,结交人脉,留心细节自是必不可少。如此一来,你说,他们的消息能少了去?
反正吧,这里包三儿一喊人,说是要打听些消息,这两兄弟那是信心满满的就过来了,准备给自家老三来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么这几年包三儿闷头做活儿的时候外头到底怎么样呢?蝴蝶大发了好不。
先说那土豆,有皇庄和勋贵人家的田地里不断地育种,有水师、海盗接二连三的从藩国那边偷家,再有南方边民占着地利小规模、细水长流一般的输入,三方齐聚之下,如今这土豆啊,已经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遍地开花啦!
虽然种植数量只占了总体的三成,可这并不是因为土豆种子不够,而是大明的税赋需求决定的,五谷得交税啊!可即便只有三成,整个大明的粮食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起码从去年开始,九边的兵堡里就已经能保证七八成饱腹了,这对于饿了无数年的军户们来说,真的,和天亮了差不多。只要吃饱,就他们这种代代守边的人能爆发出什么不样的能量,这都不用想啊!
除了这最苦的九边,底层的百姓们有了种子也燥起来了,一个个再不是以往死熬的麻木样,不但是纷纷开辟荒地,以求种植更多的土豆,还因为南面储存困难,自动自发的将土豆粉条之类的耐储存的方式也开发了出来,并传了开来。如此一来整个天下吃饭问题压力至少减轻了近半。
而吃饭问题有了缓冲,那各地自然就越发的安稳了,而百姓间安稳了,那些家有资产的姿势过得越发肆意了起来,像是自行车,三轮车这种京城流行,甚至还赏赐到了藩国的东西能没了市场?
而这些东西有了火爆的趋势,那些眼尖消息灵的又怎么会不关注杜仲树这个能常年生财的树种?
种树的多了,水土就稳固,水土稳固了,旱涝之类的就有了缓解的余地,如此青山绿水的,再有朝廷从各个藩国时不时压榨来的粮食压仓救济,有了灾祸还至于没半点希望?
咱们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啊,不管是百年千年,只要日子还能过下去,只要抬头还有希望能看得见,什么起义,什么造反都没什么市场。便是偶有闹个饷的,委屈大发了杀官落草的,那相比这诺大的国土来说,真不是个事儿。
再不济那不是年年还有锦衣卫和东厂下地方上办事儿嘛,你要真委屈了,冤大发了,寻个机会攀上去,不定还能玩出个告御状的戏码呢是吧。
皇帝这些年干的也挺有招,从抓举人附田的事儿开始,慢慢的,就和蚕食一样,将土地兼并的问题做了一定的调整,接连几年下来,如今不能说没有阡陌连天的豪门大户,可土地危机的红线却绝对已经拉远了。什么一家人占上一县一镇的,基本已经绝迹。
而且吧,已然田地数字不菲的人家查的还挺严格,扣除免税的部分,那该交的税再有关系,在锦衣卫和东厂时不时复核的情况下,谁家也没能逃脱多少。要包三儿说,如此也就可以了。谁家的家业不是祖祖辈辈攒出来的?总不能真全宰了吧,那还让不让人上进了?
除了这些,商税也开始提升了,皇帝机灵的没从祖制的税赋定额里下手,而是卡住了海运和互市的关口,只有交税到一定程度的才有资格参与,而且还得缴纳一笔保证金,毕竟你这是出国门了对吧,谁知道你会不会叛国?会不会贩卖禁运物资? ↑返回顶部↑
咦,说到浇花浇树……包三儿领着儿子走了几步,到了主街左右一打量,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这京城的变化不仅仅在街面上,各个院落里头,也有了不一样,看看那连绵不断的树冠,这是各家各户宅院里没少种树吧,看看,这和街上行道树都连成一片了。而城里这样,那城外想来只有更多的,这样好啊,树多了,水土稳固了,那水源也能更丰富些,哪怕寒冷依然会年年加深呢,有了这些个,干旱起来也能多些活路。
再看看那水泥的地面,水泥抹过的宅院外墙,水泥修建的水渠暗沟,有了这些个,蛇虫鼠蚁的应该也不会太过泛滥了,那么可能的鼠疫是不是也能免去了?
包三儿这么一想,心下突然就有了一种急切,他想知道这个国家这几年的变化,想知道这一切是不是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想知道这未来改变的可能是不是又多了几分……
“走,回家。”
“回家?爹,你说好了带我去书铺买纸笔的,怎么突然又回家了?”
“哦哦,差点忘了,走,赶紧去买,买好了咱们就回。”
“爹,那说好的酱牛肉呢?也不给我吃了?”
“行了啊,你缺这口?让家里做就是了,未必吧旁人的差,赶紧的。”
“唉,我就知道,和您出来,就不能指望干点啥。”
嘿,臭小子,这是叛逆期到了吧,居然还顶嘴了。
第164章 实力、梦境(大结局))
包三儿以往消息不灵通那是他不怎么关心外头的事儿,真想知道了,他弄消息还是挺快的,别的不说,包明武那儿就是不错的来源。
说起包明武啊,这几年混的还是可以的。靠着常年出外差的苦劳,加上包三儿的脸面,和包明武自己会做人,顺顺当当的升到了正七品总旗的位置。虽然只是在经历司当个护卫一般的差事,可总旗就是总旗,有了这个身份,将来哪怕是他没了,儿子顶缺的时候,也能因为是个官宦子弟,而直接得个正职,而不是从军余做起。
除了包明武,包明威那里如今也大有起色,借着皇帝整顿各地驿站扩充人手的时机,混到了车驾清吏司里,成了一名从八品的典簿,对,就是核对各种仪仗物品的活儿。这差事难吗?对旁人许是有些繁琐,可对于一个账房出身的人来说,那真是再简单没有了。包明威在那里干的那个顺溜啊!除了不容易出彩,不容易升官,包明威觉得就是让他长在这位置上都没问题。怎么的,他家孩子那也能凑上官宦子弟的名头了不是。
而且他也有心的很,知道自己底子薄,又没有功名傍身,想再上几步十分的艰难,就小心的盯住了太常寺和光禄寺。同样是典簿,那边一个是正七品,一个是从七品,这差距……同等职位调派,应该比他费劲在兵部往上爬容易多了对吧!他还不到四十,有的是时间谋划。
包家两兄弟心下有谋算,那在本职上的差事干起来自然没有磨洋工的时候,而想做的好,结交人脉,留心细节自是必不可少。如此一来,你说,他们的消息能少了去?
反正吧,这里包三儿一喊人,说是要打听些消息,这两兄弟那是信心满满的就过来了,准备给自家老三来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么这几年包三儿闷头做活儿的时候外头到底怎么样呢?蝴蝶大发了好不。
先说那土豆,有皇庄和勋贵人家的田地里不断地育种,有水师、海盗接二连三的从藩国那边偷家,再有南方边民占着地利小规模、细水长流一般的输入,三方齐聚之下,如今这土豆啊,已经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遍地开花啦!
虽然种植数量只占了总体的三成,可这并不是因为土豆种子不够,而是大明的税赋需求决定的,五谷得交税啊!可即便只有三成,整个大明的粮食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起码从去年开始,九边的兵堡里就已经能保证七八成饱腹了,这对于饿了无数年的军户们来说,真的,和天亮了差不多。只要吃饱,就他们这种代代守边的人能爆发出什么不样的能量,这都不用想啊!
除了这最苦的九边,底层的百姓们有了种子也燥起来了,一个个再不是以往死熬的麻木样,不但是纷纷开辟荒地,以求种植更多的土豆,还因为南面储存困难,自动自发的将土豆粉条之类的耐储存的方式也开发了出来,并传了开来。如此一来整个天下吃饭问题压力至少减轻了近半。
而吃饭问题有了缓冲,那各地自然就越发的安稳了,而百姓间安稳了,那些家有资产的姿势过得越发肆意了起来,像是自行车,三轮车这种京城流行,甚至还赏赐到了藩国的东西能没了市场?
而这些东西有了火爆的趋势,那些眼尖消息灵的又怎么会不关注杜仲树这个能常年生财的树种?
种树的多了,水土就稳固,水土稳固了,旱涝之类的就有了缓解的余地,如此青山绿水的,再有朝廷从各个藩国时不时压榨来的粮食压仓救济,有了灾祸还至于没半点希望?
咱们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啊,不管是百年千年,只要日子还能过下去,只要抬头还有希望能看得见,什么起义,什么造反都没什么市场。便是偶有闹个饷的,委屈大发了杀官落草的,那相比这诺大的国土来说,真不是个事儿。
再不济那不是年年还有锦衣卫和东厂下地方上办事儿嘛,你要真委屈了,冤大发了,寻个机会攀上去,不定还能玩出个告御状的戏码呢是吧。
皇帝这些年干的也挺有招,从抓举人附田的事儿开始,慢慢的,就和蚕食一样,将土地兼并的问题做了一定的调整,接连几年下来,如今不能说没有阡陌连天的豪门大户,可土地危机的红线却绝对已经拉远了。什么一家人占上一县一镇的,基本已经绝迹。
而且吧,已然田地数字不菲的人家查的还挺严格,扣除免税的部分,那该交的税再有关系,在锦衣卫和东厂时不时复核的情况下,谁家也没能逃脱多少。要包三儿说,如此也就可以了。谁家的家业不是祖祖辈辈攒出来的?总不能真全宰了吧,那还让不让人上进了?
除了这些,商税也开始提升了,皇帝机灵的没从祖制的税赋定额里下手,而是卡住了海运和互市的关口,只有交税到一定程度的才有资格参与,而且还得缴纳一笔保证金,毕竟你这是出国门了对吧,谁知道你会不会叛国?会不会贩卖禁运物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