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182节(2 / 4)
......
第二日,神清气爽的沈萧还未来得及出门,就被匆匆而来的定远侯夫妇堵在了萧劲堂里。
等看到顶着一对黑眼圈的两人,沈萧简直大吃一惊,“父亲母亲,你们俩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定远侯恨不得一个巴掌拍过去,死小子,好好的姑娘家不喜欢,居然学人家......居然学人家......哼,定远侯都不愿去想那几个字。
反正今日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小子给掰回来的。
想到父亲腿上的伤才痊愈,可不好久站,是以,沈萧忙上前把人扶到了屋里。
见对方还是一副气不顺的样子,沈萧纳闷问道:“父亲您这是怎么了?”
怎么一大早就气性这么大。
一旁的姜氏适时开口道:“萧儿啊,我跟你父亲过来还是为你的亲事,你说你都二十了,你父亲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母亲早就生下你了,所以不管现在衙门有多忙,这亲事可拖不得了,我看咱们还是早点相看起来吧。”
昨晚夫妻两个一夜未睡,最后想出一个先礼后兵的法子,要是这小子再找借口推脱,就准备好好收拾他一顿。
原来是因为这事啊,沈萧心道,自己本还想着晚上下值回来再与父母说这件事呢,现下倒是不必等了。
想到这里,沈萧笑着说道:“儿子正想与父亲母亲说这事呢。”
说着,沈萧单膝跪地,朝定远侯抱拳作揖,在塞北军营时,部下对上官行的就是这种军礼。
用在此时,则代表郑重的意思。
定远侯正纳闷儿子的举动呢,结果就听沈萧说道:“父亲母亲,儿子中意周状元家的二小姐,想娶她为妻,烦请父亲母亲替儿子费心。”
啥?娶妻!
准备了一肚子说辞的定远侯夫妻俩顿时愣怔当场。
那啥,说好的不喜欢女孩子只喜欢小公子哥的呢?
......
远在千里的周青林,并不知晓自己才十四岁的二闺女已经有人惦记了,此时的他正忙着发救济粮和红薯种的事呢。
早在大前日,衙役和书吏们就开始去各处贴告示了,告示上注明了领救济粮和新粮种的时间,为防止村民们都挤在一块儿,是以去县衙的时间是错开的。
等各村的里正把告示上的内容都念上一遍后,村民们都纳闷了起来,领救济粮他们知道啊,可领新粮种是怎么一回事?
里正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呢,他也是头一回看到这样的告示,所以大家也别在这儿墨迹了,你们还是快些回家准备装粮食的东西吧,等轮到时间,咱们就去县衙领粮食和粮种去。
村民一想也是,那新粮种什么的,等到了县衙,不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吗。
于是众人都匆匆往家而去,把扁担竹筐,还有布袋竹篓什么的通通摆放到了一起,只等时间一到,就领粮食去。
......
很快到了第一批村民领粮食的日子。
还未到辰时,县衙门口就密密麻麻聚满了人,他们有的挑着筐,有的背着篓,更多的是肩上扛着扁担,手里拿着好多个麻布袋的村民,这些都是来领粮食的人。
七名衙役们各就各位,在县衙门口一字排开,今日他们几人的任务就是,把知县老爷教他们的话转述给村民们听。
为防止出现错漏,昨日张汉几人,可是把知县大人的话背了又背呢。 ↑返回顶部↑
第二日,神清气爽的沈萧还未来得及出门,就被匆匆而来的定远侯夫妇堵在了萧劲堂里。
等看到顶着一对黑眼圈的两人,沈萧简直大吃一惊,“父亲母亲,你们俩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定远侯恨不得一个巴掌拍过去,死小子,好好的姑娘家不喜欢,居然学人家......居然学人家......哼,定远侯都不愿去想那几个字。
反正今日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小子给掰回来的。
想到父亲腿上的伤才痊愈,可不好久站,是以,沈萧忙上前把人扶到了屋里。
见对方还是一副气不顺的样子,沈萧纳闷问道:“父亲您这是怎么了?”
怎么一大早就气性这么大。
一旁的姜氏适时开口道:“萧儿啊,我跟你父亲过来还是为你的亲事,你说你都二十了,你父亲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母亲早就生下你了,所以不管现在衙门有多忙,这亲事可拖不得了,我看咱们还是早点相看起来吧。”
昨晚夫妻两个一夜未睡,最后想出一个先礼后兵的法子,要是这小子再找借口推脱,就准备好好收拾他一顿。
原来是因为这事啊,沈萧心道,自己本还想着晚上下值回来再与父母说这件事呢,现下倒是不必等了。
想到这里,沈萧笑着说道:“儿子正想与父亲母亲说这事呢。”
说着,沈萧单膝跪地,朝定远侯抱拳作揖,在塞北军营时,部下对上官行的就是这种军礼。
用在此时,则代表郑重的意思。
定远侯正纳闷儿子的举动呢,结果就听沈萧说道:“父亲母亲,儿子中意周状元家的二小姐,想娶她为妻,烦请父亲母亲替儿子费心。”
啥?娶妻!
准备了一肚子说辞的定远侯夫妻俩顿时愣怔当场。
那啥,说好的不喜欢女孩子只喜欢小公子哥的呢?
......
远在千里的周青林,并不知晓自己才十四岁的二闺女已经有人惦记了,此时的他正忙着发救济粮和红薯种的事呢。
早在大前日,衙役和书吏们就开始去各处贴告示了,告示上注明了领救济粮和新粮种的时间,为防止村民们都挤在一块儿,是以去县衙的时间是错开的。
等各村的里正把告示上的内容都念上一遍后,村民们都纳闷了起来,领救济粮他们知道啊,可领新粮种是怎么一回事?
里正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呢,他也是头一回看到这样的告示,所以大家也别在这儿墨迹了,你们还是快些回家准备装粮食的东西吧,等轮到时间,咱们就去县衙领粮食和粮种去。
村民一想也是,那新粮种什么的,等到了县衙,不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吗。
于是众人都匆匆往家而去,把扁担竹筐,还有布袋竹篓什么的通通摆放到了一起,只等时间一到,就领粮食去。
......
很快到了第一批村民领粮食的日子。
还未到辰时,县衙门口就密密麻麻聚满了人,他们有的挑着筐,有的背着篓,更多的是肩上扛着扁担,手里拿着好多个麻布袋的村民,这些都是来领粮食的人。
七名衙役们各就各位,在县衙门口一字排开,今日他们几人的任务就是,把知县老爷教他们的话转述给村民们听。
为防止出现错漏,昨日张汉几人,可是把知县大人的话背了又背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