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藻宫咸鱼纪事 第101节(1 / 4)
三皇子道:“父皇心心念念要害我心悦之人,我别无他法,只好让父皇也尝一尝这滋味了,儿臣知道父皇对后宫嫔妃们都没什么感情,对大哥二哥却有舐犊之情,大哥原本就犯了头痛症,贤妃再一逼,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父皇就静静等着吧。”
皇上低低地笑了一声,道:“心悦之人?焕儿,你曾说过,你心悦一位河西郡的平民女子,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妻子,她染上瘟疫,死在河西郡,你痛不欲生,欲为她守孝三年,因此无心婚事,怎么,你又有新的心悦之人了吗?”
三皇子道:“父皇何必明知故问?”
我想起几年前,皇上突然不再过问三皇子的婚事,我还很轻松了一阵子,原来三皇子是寻了这个借口。
皇上道:“焕儿,你经营多年,几番生死,养寇自重,如今已胜利在望,又何必再生事端呢?你不想为你母后正名吗?”
三皇子道:“眼下大局已定,父皇以为您还能改变什么吗?”
皇上道:“若真是大局已定,你又何必急匆匆地来金龙宫呢?丞相是个纯臣,他绝不会纵着你再搞出一个赵氏钱氏,男女之事,恰如锦上添花,焕儿,你莫要因小失大。”
我突然心跳加速,死死咬着唇,指甲嵌进肉里,才能勉强控制住自己不出声。
赵氏钱氏,乃是我朝的两位太后,若论辈分,钱太后算是皇上的祖母,赵太后则是钱太后的婆婆。
昔年圣祖皇帝早逝,先祖皇帝幼年登基,赵太后身为先祖皇帝的养母,垂帘听政,与幼帝共守江山。
赵太后是个极聪慧的女人,在她的治理下,大宁朝社稷安定,国力强盛,赵太后最出名的政绩,一是在工部增设农司,改良农具,使粮食产量增加,提升了工匠与农人的地位,受万民爱戴,二是设女子学堂,给予女子科考经商之权,任人唯贤,同时允许女子休夫。赵太后时期,大宁朝还出过一位女将军,善用毒药暗器,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屡次出奇制胜,受封上将军,一生无后,马革裹尸,至今仍受将军庙香火供奉。
先祖皇帝受赵太后教导,亦是一位圣明君主,曾御驾亲征,平内乱,御外敌,治国有方。
先祖皇帝加冠后,赵太后对权势未有丝毫留恋,立即还政于帝,不久后,还令赵氏家族全体族人辞官离京,隐居于市,如此奇女子,若不是与自己的养子传出了艳闻,原也能成史书上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话。
赵太后身为圣祖皇帝宠妃,自是貌美如花,兼之聪慧过人,先祖皇帝被赵太后一手带大,竟对自己的养母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愫,甚至有野史逸闻,说赵太后与先祖皇帝曾育有一子,赵氏族人辞官隐居,正是为了带走此子,掩盖丑闻。
总之,先祖皇帝与养母赵太后算是互为彼此最大的污点。
因先祖皇帝一心爱慕养母赵太后,皇室人丁凋零,只有两个皇子,先祖皇帝的发妻犯了癔症,掐死了亲生的嫡长皇子,次子——也就是先皇,则因生母难产,由昭仪钱氏抚养。
这段过往,我幼时曾听祖父当故事讲过,先皇一直不受先祖皇帝重视,生母低微早逝,钱氏位分又低,养母子二人在宫中相依为命,渐渐便生了情愫,直到赵太后与先祖皇帝先后离世,先皇未习得帝王之术,性情十分温厚,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即使登基为帝,也完全由钱太后掌控。
第134章 跑路
钱太后欲效仿赵太后,把持朝政,玩弄权术,甚至还干涉了科举,使科考不以才德选人,而是女子优先,带头干起了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之事,同时,因钱太后与先皇的特殊关系,钱太后一边履行太后义务,为先皇广纳嫔妃,要求先皇雨露均沾,一边又因善妒,打压先皇妃嫔,迫害皇子公主,以至于皇上众多兄弟姊妹中,只有一位公主活到了皇上的登基大典,还因多年惊惧劳苦,很快就病逝了。
总而言之,就是野心勃勃但脑子不够。
钱太后搅弄风云,使朝纲混乱,直到皇上起兵清君侧,亲斩钱太后,又逼先皇写了传位诏书,钱氏乱政的黑暗时期才终于结束了。
大宁朝连着两位君主都与养母有不伦艳情,皇上为振朝纲,先是带头将先皇所有活着的嫔妃全部送往清静院修行,宫中只留生母为太后,同时善待诸兄弟,在社稷安定后,积极纳妃,开枝散叶,只要有嫔妃有孕,立刻便封为嫔,只要有嫔妃产下皇子,立刻便封为妃,基本上是跟先皇反着来的。
皇上说三皇子是要再搞出一个赵氏钱氏,三皇子瞧着也没有否认的意思,难道……
我整个人都僵硬了。
皇上花了几十年,励精图治,广纳妃嫔,才算是断了皇室母子的传承,可不能因为我而功亏一篑。
我不想当红颜祸水,但也实在不想死,思来想去,就只有假死跑路这个法子了。
思绪流转间,我听见三皇子道:“父皇可真是铁石心肠,我看父皇筹谋这么多年,还以为父皇是真的想让我们兄弟三个活下来呢,父皇爱天下子民胜过爱子,儿臣佩服。”
皇上道:“朕的长子,想来还不至于被生母的几句话逼死,况且,焕儿,你大哥这些年来待你不薄。”
三皇子道:“父皇不肯收回成命就算了,也不必扯这些有的没的,丞相再如何是个纯臣,也要为妻儿考虑,至于杨美人,她知道的再多,所求不过是安度晚年,儿臣给得起。”
杨美人跟了皇上这么久,肯定能知道很多事情,看来杨美人是拿我来威胁了三皇子,三皇子能被她威胁到,说明他是真的有乱母子纲常的念头的。 ↑返回顶部↑
皇上低低地笑了一声,道:“心悦之人?焕儿,你曾说过,你心悦一位河西郡的平民女子,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妻子,她染上瘟疫,死在河西郡,你痛不欲生,欲为她守孝三年,因此无心婚事,怎么,你又有新的心悦之人了吗?”
三皇子道:“父皇何必明知故问?”
我想起几年前,皇上突然不再过问三皇子的婚事,我还很轻松了一阵子,原来三皇子是寻了这个借口。
皇上道:“焕儿,你经营多年,几番生死,养寇自重,如今已胜利在望,又何必再生事端呢?你不想为你母后正名吗?”
三皇子道:“眼下大局已定,父皇以为您还能改变什么吗?”
皇上道:“若真是大局已定,你又何必急匆匆地来金龙宫呢?丞相是个纯臣,他绝不会纵着你再搞出一个赵氏钱氏,男女之事,恰如锦上添花,焕儿,你莫要因小失大。”
我突然心跳加速,死死咬着唇,指甲嵌进肉里,才能勉强控制住自己不出声。
赵氏钱氏,乃是我朝的两位太后,若论辈分,钱太后算是皇上的祖母,赵太后则是钱太后的婆婆。
昔年圣祖皇帝早逝,先祖皇帝幼年登基,赵太后身为先祖皇帝的养母,垂帘听政,与幼帝共守江山。
赵太后是个极聪慧的女人,在她的治理下,大宁朝社稷安定,国力强盛,赵太后最出名的政绩,一是在工部增设农司,改良农具,使粮食产量增加,提升了工匠与农人的地位,受万民爱戴,二是设女子学堂,给予女子科考经商之权,任人唯贤,同时允许女子休夫。赵太后时期,大宁朝还出过一位女将军,善用毒药暗器,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屡次出奇制胜,受封上将军,一生无后,马革裹尸,至今仍受将军庙香火供奉。
先祖皇帝受赵太后教导,亦是一位圣明君主,曾御驾亲征,平内乱,御外敌,治国有方。
先祖皇帝加冠后,赵太后对权势未有丝毫留恋,立即还政于帝,不久后,还令赵氏家族全体族人辞官离京,隐居于市,如此奇女子,若不是与自己的养子传出了艳闻,原也能成史书上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话。
赵太后身为圣祖皇帝宠妃,自是貌美如花,兼之聪慧过人,先祖皇帝被赵太后一手带大,竟对自己的养母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愫,甚至有野史逸闻,说赵太后与先祖皇帝曾育有一子,赵氏族人辞官隐居,正是为了带走此子,掩盖丑闻。
总之,先祖皇帝与养母赵太后算是互为彼此最大的污点。
因先祖皇帝一心爱慕养母赵太后,皇室人丁凋零,只有两个皇子,先祖皇帝的发妻犯了癔症,掐死了亲生的嫡长皇子,次子——也就是先皇,则因生母难产,由昭仪钱氏抚养。
这段过往,我幼时曾听祖父当故事讲过,先皇一直不受先祖皇帝重视,生母低微早逝,钱氏位分又低,养母子二人在宫中相依为命,渐渐便生了情愫,直到赵太后与先祖皇帝先后离世,先皇未习得帝王之术,性情十分温厚,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即使登基为帝,也完全由钱太后掌控。
第134章 跑路
钱太后欲效仿赵太后,把持朝政,玩弄权术,甚至还干涉了科举,使科考不以才德选人,而是女子优先,带头干起了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之事,同时,因钱太后与先皇的特殊关系,钱太后一边履行太后义务,为先皇广纳嫔妃,要求先皇雨露均沾,一边又因善妒,打压先皇妃嫔,迫害皇子公主,以至于皇上众多兄弟姊妹中,只有一位公主活到了皇上的登基大典,还因多年惊惧劳苦,很快就病逝了。
总而言之,就是野心勃勃但脑子不够。
钱太后搅弄风云,使朝纲混乱,直到皇上起兵清君侧,亲斩钱太后,又逼先皇写了传位诏书,钱氏乱政的黑暗时期才终于结束了。
大宁朝连着两位君主都与养母有不伦艳情,皇上为振朝纲,先是带头将先皇所有活着的嫔妃全部送往清静院修行,宫中只留生母为太后,同时善待诸兄弟,在社稷安定后,积极纳妃,开枝散叶,只要有嫔妃有孕,立刻便封为嫔,只要有嫔妃产下皇子,立刻便封为妃,基本上是跟先皇反着来的。
皇上说三皇子是要再搞出一个赵氏钱氏,三皇子瞧着也没有否认的意思,难道……
我整个人都僵硬了。
皇上花了几十年,励精图治,广纳妃嫔,才算是断了皇室母子的传承,可不能因为我而功亏一篑。
我不想当红颜祸水,但也实在不想死,思来想去,就只有假死跑路这个法子了。
思绪流转间,我听见三皇子道:“父皇可真是铁石心肠,我看父皇筹谋这么多年,还以为父皇是真的想让我们兄弟三个活下来呢,父皇爱天下子民胜过爱子,儿臣佩服。”
皇上道:“朕的长子,想来还不至于被生母的几句话逼死,况且,焕儿,你大哥这些年来待你不薄。”
三皇子道:“父皇不肯收回成命就算了,也不必扯这些有的没的,丞相再如何是个纯臣,也要为妻儿考虑,至于杨美人,她知道的再多,所求不过是安度晚年,儿臣给得起。”
杨美人跟了皇上这么久,肯定能知道很多事情,看来杨美人是拿我来威胁了三皇子,三皇子能被她威胁到,说明他是真的有乱母子纲常的念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