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究竟谁该赢?(上)(1 / 1)
远卓八年四月十九日,江西九江府武宁、修水两县白莲教举旗放炮,占据了两县之地,参与暴乱之人数达到十余万人之多,消息传开,举国震惊,上大怒,着兵进剿,远卓四月二十七日,接到圣谕的两江军区出动第八、第九军共计四万余众,在两江军区副参谋长陈淼中将指挥下快速出击,第八军兵分三路从南昌、安义、德安三个方向,向暴乱发生所在地包抄过去,与此同时,驻扎在湖北的第九军从九宫山方向掩杀而至。
远卓八年四月二十五日,二阿哥弘扬上本章,提出将工部所有的民用技术推广至民间一事,上留中不发;远卓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阿哥弘历上本章,提出三府两院制以清吏治、固国本,上同样留中不发;远卓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内廷传出旨意:上有微恙,四月二十八日早朝免,各部照常理事。
病了?胤祚是病了,不过却是心病罢了,这病的名字就叫“多子多福综合症”,对于寻常人家来说有出息的孩子多了,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对于帝王之家来说,那就是厄运当头了,面对着两份漂亮的答卷,胤祚头疼了半边,独自想了数天,始终没法断定出到底谁该胜,胤祚也不是没想过找自己那几位心腹谋士商议一二,赶巧了——邬、林、方全病了,连面都没露,只是各自上了个告假的本章。
这么巧,全病了?还是在这等时分?扯淡吧,这三只老狐狸不过是不想再次参与到夺嫡之争中去罢了,胤祚自个儿心知肚明,也不想强人所难,甚至连派人去宣都省了,自个儿躲在畅春园里埋头苦思。
弘扬的折子中提出以纺织业、食品工业、化工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之飞梭、蒸汽机、纺织机技术以及钢铁产业为依托,以集约化规模生产来代替现有的小手工作坊形式,利用流水线作业的原理来建设工厂,对产业链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实现全国整体商品经济的启动,本章中还提到朝廷出资依靠现有之钢铁工业及水泥工业来建设道路、桥梁从而在为民造福的同时加快商品流通的脚步。
对于如何启动商品市场,弘扬的本章中提到了八旗商号的三个解决方案——其一,拍卖制:简而言之就是所有的工厂全部都由八旗商号出面来建设,而后出售给想要购买的商人,由商人们自负盈亏去经营,八旗商号可以承担一部分的销售,此法的好处是工厂建设的速度快,又有八旗商号庞大的流通能力作为保证,容易吸引有钱人来投资,缺点是各地投资者对八旗商号的依赖性大,八旗商号负担重的同时,也造成了八旗商号巨无霸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对商品市场将来的前景极为不利。
其二,拆分制:工厂依旧由八旗商号出面来建,但将八旗商号按产业或是地域大卸八块,分别拍卖给想要投资的商人,由商人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优点在于工厂建设起来快,现有的八旗商号人员可以立刻投入到经营管理中去,从而带动全国商品经济的快速成型,但主要问题是八旗商号除海外部分外,原有之股东利益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胤祚作为最大的股东自然是受损失最大的一方。
其三,技术转让制:由八旗商号出面,对成型的技术进行拍卖,价高者得,建厂之时由工部或是八旗商号之技术人员对投资者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完成建厂事宜,同时对八旗商号进行改组,将八旗商号定位为技术研发及支持中心,将原有之商业流通、工厂、矿山等一一剥离出去,或卖或转,以回收大量的现金作为研发费用,从而保证八旗商号强大的研发能力得以延续,以新型技术的转让作为八旗商号的主要利润来源。
工部的改组问题:现有的工部体制下,技术官员的地位低下,晋升机会极少,建议将工部技术官员与八旗商号之秘密实验室体系进行合并,整合成工部科技司,由朝廷统一规划科研任务,部分民用技术按技术转让制从市场获取资金,军用技术的开发完全依靠朝廷拨款以达到保密及高效的目的。
法律体系问题:弘扬的折子中附上了《商业法初稿》,主张保护并鼓励发明,对发明者的技术进行登记并加以确认其所有权;主张在维持逢百抽八的税制不变的前提下,对新开办之工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商业管理局,将税收部分从原有之官员体系中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并建议建立专门部门来打击官商勾结或是官员肆意侵占民财之行为。
以商立国的争议问题:弘扬的折子上提出搁置争议,甚或不理会文人骚客所提出的理论争议,先行将各种利商政策推广到位,用事实来说话,以既成之事实来说明一切。
在胤祚看来,弘扬的这份折子其实还粗陋得很,但是闪光点不少,以现时代的人来说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已经是属于具有超前意识了,其中所言的那些东西,按照后世的名称来说就是:科学院、工商局、税务局、专利局、反贪局之类的玩意儿,那份《商业法初稿》中写得虽笼统,可物权法、专利法、国家宏观调控之类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了。至于搁置争议,先做后说其实原本就是胤祚心中所盘算的策略,用事实说话总比翻故纸堆找典故来得强,随着商业市场的发达,商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便能得到提高,原也无需朝廷出面去为商人正名。
从总的来说,胤祚对弘扬能拿出这些东西已经是很满意了,但却没有满意到立刻判定弘扬胜出的地步,除了是因弘历的折子也很不错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弘扬的折子中并没有点出将来商品社会到来之后可能对皇权的威胁,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威胁——实际上,就这一点而论,整个大清朝中也只有胤祚明白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只是胤祚自个儿也没想明白该怎么面对这种威胁——胤祚是下定了决心要将华夏推上世界的巅峰,让华夏子孙可以成为世界的主人,但是胤祚不是圣人,绝无拿自个儿或是自己的子孙后代来当社会进步的祭品的想法,该如何取得一个平衡就是其中的关键,至少到目前为止,胤祚还没找到这个平衡点。
弘历的折子归根结底其实就一句话——司法独立,简而言之就是将司法权从督抚等官员手中剥离出来,成立遍布全国之专门机构,以朝廷颁布的律法为准绳来断案,从而将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开,以达到司法监督地方官员之目的。所谓的两院其实就是法院——法院只管审案子,包括民事案、刑事案,但不参与地方政务;监察院——只管刑事案的追踪与起诉,具体追缉嫌犯则由提刑府负责;三府指的是:提刑府——将刑部、地方官府中有关追缉嫌犯之职责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组织,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公安局系统;督察府——将现有的督察院体系加以整合,将“鸿鹄”并入其中,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该府只有调查权、审问权,没有判决权;民事府——以“鸿鹄”为主体,对民间进行监控,了解民间动态,除为朝廷提供立法、诏令之依据外,还负责对类似白莲教之类的邪教组织进行打击,同时也负责国家之安全,类似于后世的国家安全局与情报局之综合。
胤祚对弘历的折子也很满意,虽说弘历的折子中尚有不少地方写得很含糊,有待磋商之处甚多,但至少这三府两院制从总的来看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当然,真要想实现却不容易,不光是朝廷的决心问题,这其中牵涉到整个朝廷乃至地方官府的大变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得了的,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没个三、五年的工夫别想整出个名堂来,真要完全实现,少说也得十几年乃至二十多年的完善。
五天了,胤祚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对两份折子进行润色和修改,结合自个儿前世的知识体系以及这些年来的从政经验,整理出了两套看起来算是不错的实施纲领,虽说其中可能还有许多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但就总体而言,这两份纲领性的东西已经算是具备了实用的价值,只是一个问题始终困扰胤祚——究竟该判谁赢?
胤祚苦心造诣出了这两道难题就是为了确定谁才是最适合继承大位的人选,可没想到现如今却令胤祚自个儿有些子狼狈不堪——他实在无法凭借着面前的这两份差不多优秀的折子推断出谁更优秀一些,思索复思索,胤祚头都想得疼了也没闹明白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可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得办不是?总不能将这两份重要的折子都捂在手中罢,没奈何胤祚也只能将一起子军机大臣都宣到了烟波致爽阁。
“都看完了罢,好生说说,这两桩事该如何着手?”胤祚默不作声地等一起子军机大臣们都看完了折子,这才貌似随意地开口问道。
兹体事大,不单关系到朝廷的大变革,还关系到继位人选之争,众臣都是老于世故之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之处,尽管被这两份折子震惊得不轻,可却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开口议论此事,大家伙全都垂首而立,就是不吭气儿。
胤祚心里头原本就烦,此时见众军机全都在装哑巴,顿时来了气儿,瞥了一眼众臣,冷着声道:“怎么?都哑巴啦?马齐,你先来说。”
马齐是多年的老相了,朝廷各部尚书都轮过,对朝务的熟悉原本就无人在他之上,此时听胤祚第一个就点到自己,额头上顿时见了汗,只是圣上有令,他也不敢不答,没奈何只好沉吟了一下回道:“启禀圣上,臣以为此二策都算得上策,只是有个先后的问题,臣以为推广技术之事可以先行,至于……”马齐顿了一下,犹豫地说道:“至于三府两院之事牵涉过广,若是一体动了起来,只怕朝野不安,此臣之愚见耳,望圣上明鉴。”
“唔。”胤祚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斜了眼张廷玉道:“衡臣,尔素来办事谨慎,对此二折有何看法?”
张廷玉咬了咬牙,跪倒在地道:“圣上,臣以为圣人之道在于教化民众,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重商轻农,怕有大祸,臣不敢苟同马大人之意,臣以为推广技术之策须缓,倒是吏治清明为要,只是若依大阿哥所献之策行事,朝廷变动过大,一旦有失,则小人之祸丛生,臣以为也当缓缓行之方好。”
“圣上,张大人所言甚是,臣也以为此二策当缓行为宜。”军机大臣兼礼部尚书李振裕也跪倒在地,高声劝谏道。
“圣上三思。”李光地也站了出来,声援张廷玉。
范时捷偷眼看了看胤祚那张愈来愈黑的脸,又瞅了瞅不动声色站在一旁的马齐,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高声道:“圣上,臣以为推广技术一事不妨先在一省试行,若是无误再推广也来得及,至于三府两院制臣以为不妨先整理个章程出来,与推广技术一事并行好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远卓八年四月二十五日,二阿哥弘扬上本章,提出将工部所有的民用技术推广至民间一事,上留中不发;远卓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阿哥弘历上本章,提出三府两院制以清吏治、固国本,上同样留中不发;远卓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内廷传出旨意:上有微恙,四月二十八日早朝免,各部照常理事。
病了?胤祚是病了,不过却是心病罢了,这病的名字就叫“多子多福综合症”,对于寻常人家来说有出息的孩子多了,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对于帝王之家来说,那就是厄运当头了,面对着两份漂亮的答卷,胤祚头疼了半边,独自想了数天,始终没法断定出到底谁该胜,胤祚也不是没想过找自己那几位心腹谋士商议一二,赶巧了——邬、林、方全病了,连面都没露,只是各自上了个告假的本章。
这么巧,全病了?还是在这等时分?扯淡吧,这三只老狐狸不过是不想再次参与到夺嫡之争中去罢了,胤祚自个儿心知肚明,也不想强人所难,甚至连派人去宣都省了,自个儿躲在畅春园里埋头苦思。
弘扬的折子中提出以纺织业、食品工业、化工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之飞梭、蒸汽机、纺织机技术以及钢铁产业为依托,以集约化规模生产来代替现有的小手工作坊形式,利用流水线作业的原理来建设工厂,对产业链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实现全国整体商品经济的启动,本章中还提到朝廷出资依靠现有之钢铁工业及水泥工业来建设道路、桥梁从而在为民造福的同时加快商品流通的脚步。
对于如何启动商品市场,弘扬的本章中提到了八旗商号的三个解决方案——其一,拍卖制:简而言之就是所有的工厂全部都由八旗商号出面来建设,而后出售给想要购买的商人,由商人们自负盈亏去经营,八旗商号可以承担一部分的销售,此法的好处是工厂建设的速度快,又有八旗商号庞大的流通能力作为保证,容易吸引有钱人来投资,缺点是各地投资者对八旗商号的依赖性大,八旗商号负担重的同时,也造成了八旗商号巨无霸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对商品市场将来的前景极为不利。
其二,拆分制:工厂依旧由八旗商号出面来建,但将八旗商号按产业或是地域大卸八块,分别拍卖给想要投资的商人,由商人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优点在于工厂建设起来快,现有的八旗商号人员可以立刻投入到经营管理中去,从而带动全国商品经济的快速成型,但主要问题是八旗商号除海外部分外,原有之股东利益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胤祚作为最大的股东自然是受损失最大的一方。
其三,技术转让制:由八旗商号出面,对成型的技术进行拍卖,价高者得,建厂之时由工部或是八旗商号之技术人员对投资者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完成建厂事宜,同时对八旗商号进行改组,将八旗商号定位为技术研发及支持中心,将原有之商业流通、工厂、矿山等一一剥离出去,或卖或转,以回收大量的现金作为研发费用,从而保证八旗商号强大的研发能力得以延续,以新型技术的转让作为八旗商号的主要利润来源。
工部的改组问题:现有的工部体制下,技术官员的地位低下,晋升机会极少,建议将工部技术官员与八旗商号之秘密实验室体系进行合并,整合成工部科技司,由朝廷统一规划科研任务,部分民用技术按技术转让制从市场获取资金,军用技术的开发完全依靠朝廷拨款以达到保密及高效的目的。
法律体系问题:弘扬的折子中附上了《商业法初稿》,主张保护并鼓励发明,对发明者的技术进行登记并加以确认其所有权;主张在维持逢百抽八的税制不变的前提下,对新开办之工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商业管理局,将税收部分从原有之官员体系中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并建议建立专门部门来打击官商勾结或是官员肆意侵占民财之行为。
以商立国的争议问题:弘扬的折子上提出搁置争议,甚或不理会文人骚客所提出的理论争议,先行将各种利商政策推广到位,用事实来说话,以既成之事实来说明一切。
在胤祚看来,弘扬的这份折子其实还粗陋得很,但是闪光点不少,以现时代的人来说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已经是属于具有超前意识了,其中所言的那些东西,按照后世的名称来说就是:科学院、工商局、税务局、专利局、反贪局之类的玩意儿,那份《商业法初稿》中写得虽笼统,可物权法、专利法、国家宏观调控之类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了。至于搁置争议,先做后说其实原本就是胤祚心中所盘算的策略,用事实说话总比翻故纸堆找典故来得强,随着商业市场的发达,商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便能得到提高,原也无需朝廷出面去为商人正名。
从总的来说,胤祚对弘扬能拿出这些东西已经是很满意了,但却没有满意到立刻判定弘扬胜出的地步,除了是因弘历的折子也很不错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弘扬的折子中并没有点出将来商品社会到来之后可能对皇权的威胁,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威胁——实际上,就这一点而论,整个大清朝中也只有胤祚明白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只是胤祚自个儿也没想明白该怎么面对这种威胁——胤祚是下定了决心要将华夏推上世界的巅峰,让华夏子孙可以成为世界的主人,但是胤祚不是圣人,绝无拿自个儿或是自己的子孙后代来当社会进步的祭品的想法,该如何取得一个平衡就是其中的关键,至少到目前为止,胤祚还没找到这个平衡点。
弘历的折子归根结底其实就一句话——司法独立,简而言之就是将司法权从督抚等官员手中剥离出来,成立遍布全国之专门机构,以朝廷颁布的律法为准绳来断案,从而将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开,以达到司法监督地方官员之目的。所谓的两院其实就是法院——法院只管审案子,包括民事案、刑事案,但不参与地方政务;监察院——只管刑事案的追踪与起诉,具体追缉嫌犯则由提刑府负责;三府指的是:提刑府——将刑部、地方官府中有关追缉嫌犯之职责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组织,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公安局系统;督察府——将现有的督察院体系加以整合,将“鸿鹄”并入其中,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该府只有调查权、审问权,没有判决权;民事府——以“鸿鹄”为主体,对民间进行监控,了解民间动态,除为朝廷提供立法、诏令之依据外,还负责对类似白莲教之类的邪教组织进行打击,同时也负责国家之安全,类似于后世的国家安全局与情报局之综合。
胤祚对弘历的折子也很满意,虽说弘历的折子中尚有不少地方写得很含糊,有待磋商之处甚多,但至少这三府两院制从总的来看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当然,真要想实现却不容易,不光是朝廷的决心问题,这其中牵涉到整个朝廷乃至地方官府的大变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得了的,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没个三、五年的工夫别想整出个名堂来,真要完全实现,少说也得十几年乃至二十多年的完善。
五天了,胤祚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对两份折子进行润色和修改,结合自个儿前世的知识体系以及这些年来的从政经验,整理出了两套看起来算是不错的实施纲领,虽说其中可能还有许多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但就总体而言,这两份纲领性的东西已经算是具备了实用的价值,只是一个问题始终困扰胤祚——究竟该判谁赢?
胤祚苦心造诣出了这两道难题就是为了确定谁才是最适合继承大位的人选,可没想到现如今却令胤祚自个儿有些子狼狈不堪——他实在无法凭借着面前的这两份差不多优秀的折子推断出谁更优秀一些,思索复思索,胤祚头都想得疼了也没闹明白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可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得办不是?总不能将这两份重要的折子都捂在手中罢,没奈何胤祚也只能将一起子军机大臣都宣到了烟波致爽阁。
“都看完了罢,好生说说,这两桩事该如何着手?”胤祚默不作声地等一起子军机大臣们都看完了折子,这才貌似随意地开口问道。
兹体事大,不单关系到朝廷的大变革,还关系到继位人选之争,众臣都是老于世故之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之处,尽管被这两份折子震惊得不轻,可却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开口议论此事,大家伙全都垂首而立,就是不吭气儿。
胤祚心里头原本就烦,此时见众军机全都在装哑巴,顿时来了气儿,瞥了一眼众臣,冷着声道:“怎么?都哑巴啦?马齐,你先来说。”
马齐是多年的老相了,朝廷各部尚书都轮过,对朝务的熟悉原本就无人在他之上,此时听胤祚第一个就点到自己,额头上顿时见了汗,只是圣上有令,他也不敢不答,没奈何只好沉吟了一下回道:“启禀圣上,臣以为此二策都算得上策,只是有个先后的问题,臣以为推广技术之事可以先行,至于……”马齐顿了一下,犹豫地说道:“至于三府两院之事牵涉过广,若是一体动了起来,只怕朝野不安,此臣之愚见耳,望圣上明鉴。”
“唔。”胤祚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斜了眼张廷玉道:“衡臣,尔素来办事谨慎,对此二折有何看法?”
张廷玉咬了咬牙,跪倒在地道:“圣上,臣以为圣人之道在于教化民众,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重商轻农,怕有大祸,臣不敢苟同马大人之意,臣以为推广技术之策须缓,倒是吏治清明为要,只是若依大阿哥所献之策行事,朝廷变动过大,一旦有失,则小人之祸丛生,臣以为也当缓缓行之方好。”
“圣上,张大人所言甚是,臣也以为此二策当缓行为宜。”军机大臣兼礼部尚书李振裕也跪倒在地,高声劝谏道。
“圣上三思。”李光地也站了出来,声援张廷玉。
范时捷偷眼看了看胤祚那张愈来愈黑的脸,又瞅了瞅不动声色站在一旁的马齐,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高声道:“圣上,臣以为推广技术一事不妨先在一省试行,若是无误再推广也来得及,至于三府两院制臣以为不妨先整理个章程出来,与推广技术一事并行好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