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 第656节(2 / 4)
世家子可以不讲尊卑,军中主帅也可以和兵士没大没小。
哪怕自己成了王爵,也一样可以坚持自己的行事风格,谁也没权力指责。
但是天子不行,皇族不行!自秦汉而至南北朝,治乱之势的变化,很多时候就是从君王权威上体现。
王与马共天下,司马家的帝王和富家翁没什么分别,东晋便是那等孱弱不堪模样。
北地胡虏君王虽然每每被讥讽为酋长,但是他们强势的时候,就能够牢牢把握权柄建立秩序,让所有人按照自己意愿行事。
只不过这个秩序未必是自己所支持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国力和执行能力,都不是君王弱势的东南朝廷能比。
而一旦北地的天子也变得孱弱,那么就离天下大乱不远。
杨家父子刻薄寡恩,在朝堂上滥施刑罚,视百官为猪狗。
其实也是在用这种手段试图建立绝对权威,让文武都不敢对帝王生出抗拒之心。
只不过杨广操之过急,外加手段确实粗糙,最终把事情搞砸了。
李渊虽然看不上他的手腕,但是不反对他的行为。
手段可以改,但是目标不能变。
天子是不能有朋友的,皇子也是一样!错非你想当个逍遥王爷,那么怎么做都随你。
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就只能摒弃俗人的七情六欲以及正常的交际,让自己和所有人都保持距离。
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家怕你,而不是觉得你可亲可愚可以抗拒。
虽然李世民当时很像问一问父亲,裴寂那种怎么算。
但是后来还是放弃了。
或许父亲并没能做到他说得那种地步,但是不代表他说得不对。
就像徐乐这种就是例子,他把自己当手足而不是皇帝,所以也就不肯请示自己命令,反倒是让自己配合他。
现在当然没什么不好,可是日后有人有样学样,又或者等到天下太平后,他还是如此,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与其到那个时候翻脸,还不如现在就把事情理清楚更好一些。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看了看宋宝。
他对于宋宝也很是了解,知道他的出身,也知道他的毛病。
说心里话,李世民并不喜欢宋宝。
这个人心思太多本领太差,与其说是大将,不如说是兵痞。
如果不是徐乐的关系,他最多就是在军队里面当个不大不小的军将,一辈子就那么厮混下去。
只不过是徐乐念着故人情分以及宋宝确实不容易,所以把他带在身边提拔上来。
可是现在看着宋宝,李世民的心思也有点变化。
这人虽然说品行不怎么样,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绝对听话。
而且吓死他也不敢认为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看到李家人腿就打哆嗦,这种人或许能力差一点,但是胜在忠诚可信。 ↑返回顶部↑
哪怕自己成了王爵,也一样可以坚持自己的行事风格,谁也没权力指责。
但是天子不行,皇族不行!自秦汉而至南北朝,治乱之势的变化,很多时候就是从君王权威上体现。
王与马共天下,司马家的帝王和富家翁没什么分别,东晋便是那等孱弱不堪模样。
北地胡虏君王虽然每每被讥讽为酋长,但是他们强势的时候,就能够牢牢把握权柄建立秩序,让所有人按照自己意愿行事。
只不过这个秩序未必是自己所支持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国力和执行能力,都不是君王弱势的东南朝廷能比。
而一旦北地的天子也变得孱弱,那么就离天下大乱不远。
杨家父子刻薄寡恩,在朝堂上滥施刑罚,视百官为猪狗。
其实也是在用这种手段试图建立绝对权威,让文武都不敢对帝王生出抗拒之心。
只不过杨广操之过急,外加手段确实粗糙,最终把事情搞砸了。
李渊虽然看不上他的手腕,但是不反对他的行为。
手段可以改,但是目标不能变。
天子是不能有朋友的,皇子也是一样!错非你想当个逍遥王爷,那么怎么做都随你。
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就只能摒弃俗人的七情六欲以及正常的交际,让自己和所有人都保持距离。
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家怕你,而不是觉得你可亲可愚可以抗拒。
虽然李世民当时很像问一问父亲,裴寂那种怎么算。
但是后来还是放弃了。
或许父亲并没能做到他说得那种地步,但是不代表他说得不对。
就像徐乐这种就是例子,他把自己当手足而不是皇帝,所以也就不肯请示自己命令,反倒是让自己配合他。
现在当然没什么不好,可是日后有人有样学样,又或者等到天下太平后,他还是如此,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与其到那个时候翻脸,还不如现在就把事情理清楚更好一些。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看了看宋宝。
他对于宋宝也很是了解,知道他的出身,也知道他的毛病。
说心里话,李世民并不喜欢宋宝。
这个人心思太多本领太差,与其说是大将,不如说是兵痞。
如果不是徐乐的关系,他最多就是在军队里面当个不大不小的军将,一辈子就那么厮混下去。
只不过是徐乐念着故人情分以及宋宝确实不容易,所以把他带在身边提拔上来。
可是现在看着宋宝,李世民的心思也有点变化。
这人虽然说品行不怎么样,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绝对听话。
而且吓死他也不敢认为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看到李家人腿就打哆嗦,这种人或许能力差一点,但是胜在忠诚可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