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进程加快(2 / 3)
但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生意人无法比较的,那就是c姨的果断。这个果断里,有她判断的敏锐与准确,也有她性格的大胆与豪放,更重要的是,她对时间差的把握,有一种固执的激进。
对商机的判断有多么迅速,她行动的节奏就有多么紧凑。比如这条商业街的开发,从她跟冬子提议,在小简的婚礼上说的。到她真到容城来正式做生意,只有两三个月时间,快速开业,快速形成利润。当这边利润高峰期一过,她又迅速拉一帮子人员,到武汉的开发区,立即开拓新市场,以抢占那一个开发高潮。
而今,容城迎来第二个更大的开发高峰时,她又以巨大的投资进来了。并且,出手就是五十亩地,建筑装修都是新模式。冬子觉得奇怪的是,严格说来,c姨并不是建筑装修方面的专家,她迅速拉起的班子与生意,却并不草率,好像很专业的队伍,她都能够迅速组建。
这只能说明,她的背后,站着的,恐怕有更高明的角色。这个角色,不仅高明,而且有更大的资源调配能力。从队伍建设到专家团队到资金到位,这些在别人看来最难的事,对她,好像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c姨进入建筑行列,对容城本地的建筑企业来说,将是降维打击。
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群企业家,比如重庆餐饮大佬刘总。他考察一个地方的市场,从提议到开店,往往只经历几个月的时间,就形成盈利能力。这种速度,往往是传统企业,难以想象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他们走得这么快呢?而这种力量,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蔓延的,并且影响的地区与行业特点,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冬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意人,他也并不是想像这种生意模式来操作。但是,在广东,在西安,跟着彭总与孙总混,他喜欢上了思考。他觉得,一个明显的整体性的社会现象,肯定有它背后的底层的逻辑。
不把这个逻辑搞通,那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迷糊的。自己虽然水平不高,但喜欢向高手请教。于是,他拨通了彭总的电话。
“市场的力量,资本的逻辑,都可以解释,但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与技术的变革,与人性追求的最好结合造成的。后面的结论,我也是跟孙总学的。”
高傲的彭总,居然明白地说,他在跟孙总学,这很奇怪。但后面的一句话,确实像是孙总的观点。孙总那一帮子搞技术的,总喜欢把最底层的逻辑,归结到生产方式上来。当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模式,这些都是冬子熟知的东西。
“节奏快了吗?被逼的,也就是说,既有意愿又有条件,对不对?资本就趁此推波助澜。”
彭总的话有些弯弯绕,但冬子半懂不懂的,也不好细问。毕竟,人家很忙,厂里的销售,已经是他在主抓了,不可能耽误人家更多时间。
“冬哥,你这样问,是不是想玩票大的快的?如果要玩,跟我说一声音,原来你答应过的,我要投资,你不能拒绝,对不对?”
“彭总,你说啥话,高端的东西,我暂时不懂,我不敢玩。以后要扩大时,当然要听你的意见。但现在,我还是做好我的卤菜烧烤吧。”
两人嘻嘻哈哈地说了几句,就挂断了。
这事,仔细琢磨起来,还是小袁有时间。他目前当一个法务部的组长,没官司可打时,也比较闲。他老婆也怀孕了,所以,铃子与燕子,经常在电话里,交流什么经验,知道彼此情况。
小袁对彭总观点的解释,倒比较通俗。不是他的水平有多么高,但他一直处在中国市场最发达地方的一线,所以,他的体会更直接,讲得就更生动。
按小袁的解释,彭总所谓的有意愿有条件,其实就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所谓有意愿,理解起来很直接。所有生意,其实就是个差价,而差价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时差与物流域差。
过去,从京城传来的消息,经过层层过滤,信息失真严重,并且,时间拖得过长,这就是信息差。商品流通也一样,拉个马车长途贩运,豆腐变成了肉价钱,这就是地域差价。
但今天,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手机购物的出现,信息流动的速度之快,那真是造成了“手慢无”。而高铁的出现,让人员流动更为频繁快速,在合肥生活的人完全可以正常地在武汉上班。而江海公铁空联运的发达,造成物流速度空前加快。比如在广东吃到容城的螃蟹,根本不需要昂贵的空运,只需要冷冻车,一天之内就抵达了,这里面的运费差价,就是利润了。
所以,有了快的条件。
当然,要有快的意愿,那是资本本身的属性。同样的本金,只有加快周转速度,才会取得更大的利润。大企业的资本都是借来的,所以大企业的运行方式,再也不是老板或者股东们简单可以决定的,必须听从资本的要求。
资本不是一个人,它是一种可以变现的抽象物,它的规律就是,必须自动增值,才能够维持。所以,资本要求你快,你能不快吗?这就是所谓的意愿。
“那按你这样说,慢一点经营,就一定要死?”
“那倒不一定。如果你是资本的主人,你也保有一定的自由。资本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你靠自有资金,慢慢积累做生意,既不向银行借钱,也不向股东融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如果有强势的竞争者出现,他挟持着强大的资本力量过来了,你也有可能会输。”
这个道理,冬子当然懂。假如你是打铁的,你完全靠自己的积累经营,很难做大,形成不了规模效应。你无论利润有多高,那也只是一般加法。但如果利用贷款或者融资的手段,你会把资本数量的增加,从加法变为乘法,那就厉害了。
出现规模效应的竞争对手,因为有钱,暂时可以忍受亏损,他压价竞争,会让你小企业顶不住,最后失败。
“但是,也有不输的。”小袁说到:“比如,你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是产品厉害,或者是管理厉害,或者是经营厉害。不管哪样,你具备在同行业中,对竞争对手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势,他就打不垮你,就像老干妈一样。”
提起这个企业,许多搞金融的恨得要死。它不贷款不上市,靠自身积累做到今天同行业的最大,靠的是两个核心竞争力。口味质量的独特性,经营诚信的口碑好。它除了不贷款借钱以外,还不打广告。这种企业,居然做到海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出口调味品。 ↑返回顶部↑
对商机的判断有多么迅速,她行动的节奏就有多么紧凑。比如这条商业街的开发,从她跟冬子提议,在小简的婚礼上说的。到她真到容城来正式做生意,只有两三个月时间,快速开业,快速形成利润。当这边利润高峰期一过,她又迅速拉一帮子人员,到武汉的开发区,立即开拓新市场,以抢占那一个开发高潮。
而今,容城迎来第二个更大的开发高峰时,她又以巨大的投资进来了。并且,出手就是五十亩地,建筑装修都是新模式。冬子觉得奇怪的是,严格说来,c姨并不是建筑装修方面的专家,她迅速拉起的班子与生意,却并不草率,好像很专业的队伍,她都能够迅速组建。
这只能说明,她的背后,站着的,恐怕有更高明的角色。这个角色,不仅高明,而且有更大的资源调配能力。从队伍建设到专家团队到资金到位,这些在别人看来最难的事,对她,好像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c姨进入建筑行列,对容城本地的建筑企业来说,将是降维打击。
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群企业家,比如重庆餐饮大佬刘总。他考察一个地方的市场,从提议到开店,往往只经历几个月的时间,就形成盈利能力。这种速度,往往是传统企业,难以想象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他们走得这么快呢?而这种力量,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蔓延的,并且影响的地区与行业特点,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冬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意人,他也并不是想像这种生意模式来操作。但是,在广东,在西安,跟着彭总与孙总混,他喜欢上了思考。他觉得,一个明显的整体性的社会现象,肯定有它背后的底层的逻辑。
不把这个逻辑搞通,那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迷糊的。自己虽然水平不高,但喜欢向高手请教。于是,他拨通了彭总的电话。
“市场的力量,资本的逻辑,都可以解释,但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与技术的变革,与人性追求的最好结合造成的。后面的结论,我也是跟孙总学的。”
高傲的彭总,居然明白地说,他在跟孙总学,这很奇怪。但后面的一句话,确实像是孙总的观点。孙总那一帮子搞技术的,总喜欢把最底层的逻辑,归结到生产方式上来。当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模式,这些都是冬子熟知的东西。
“节奏快了吗?被逼的,也就是说,既有意愿又有条件,对不对?资本就趁此推波助澜。”
彭总的话有些弯弯绕,但冬子半懂不懂的,也不好细问。毕竟,人家很忙,厂里的销售,已经是他在主抓了,不可能耽误人家更多时间。
“冬哥,你这样问,是不是想玩票大的快的?如果要玩,跟我说一声音,原来你答应过的,我要投资,你不能拒绝,对不对?”
“彭总,你说啥话,高端的东西,我暂时不懂,我不敢玩。以后要扩大时,当然要听你的意见。但现在,我还是做好我的卤菜烧烤吧。”
两人嘻嘻哈哈地说了几句,就挂断了。
这事,仔细琢磨起来,还是小袁有时间。他目前当一个法务部的组长,没官司可打时,也比较闲。他老婆也怀孕了,所以,铃子与燕子,经常在电话里,交流什么经验,知道彼此情况。
小袁对彭总观点的解释,倒比较通俗。不是他的水平有多么高,但他一直处在中国市场最发达地方的一线,所以,他的体会更直接,讲得就更生动。
按小袁的解释,彭总所谓的有意愿有条件,其实就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所谓有意愿,理解起来很直接。所有生意,其实就是个差价,而差价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时差与物流域差。
过去,从京城传来的消息,经过层层过滤,信息失真严重,并且,时间拖得过长,这就是信息差。商品流通也一样,拉个马车长途贩运,豆腐变成了肉价钱,这就是地域差价。
但今天,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手机购物的出现,信息流动的速度之快,那真是造成了“手慢无”。而高铁的出现,让人员流动更为频繁快速,在合肥生活的人完全可以正常地在武汉上班。而江海公铁空联运的发达,造成物流速度空前加快。比如在广东吃到容城的螃蟹,根本不需要昂贵的空运,只需要冷冻车,一天之内就抵达了,这里面的运费差价,就是利润了。
所以,有了快的条件。
当然,要有快的意愿,那是资本本身的属性。同样的本金,只有加快周转速度,才会取得更大的利润。大企业的资本都是借来的,所以大企业的运行方式,再也不是老板或者股东们简单可以决定的,必须听从资本的要求。
资本不是一个人,它是一种可以变现的抽象物,它的规律就是,必须自动增值,才能够维持。所以,资本要求你快,你能不快吗?这就是所谓的意愿。
“那按你这样说,慢一点经营,就一定要死?”
“那倒不一定。如果你是资本的主人,你也保有一定的自由。资本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你靠自有资金,慢慢积累做生意,既不向银行借钱,也不向股东融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如果有强势的竞争者出现,他挟持着强大的资本力量过来了,你也有可能会输。”
这个道理,冬子当然懂。假如你是打铁的,你完全靠自己的积累经营,很难做大,形成不了规模效应。你无论利润有多高,那也只是一般加法。但如果利用贷款或者融资的手段,你会把资本数量的增加,从加法变为乘法,那就厉害了。
出现规模效应的竞争对手,因为有钱,暂时可以忍受亏损,他压价竞争,会让你小企业顶不住,最后失败。
“但是,也有不输的。”小袁说到:“比如,你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是产品厉害,或者是管理厉害,或者是经营厉害。不管哪样,你具备在同行业中,对竞争对手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势,他就打不垮你,就像老干妈一样。”
提起这个企业,许多搞金融的恨得要死。它不贷款不上市,靠自身积累做到今天同行业的最大,靠的是两个核心竞争力。口味质量的独特性,经营诚信的口碑好。它除了不贷款借钱以外,还不打广告。这种企业,居然做到海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出口调味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