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2 / 3)
适时,手机里传来卫澜的讯息。经历一阵不长不短的失踪后,他终于愿意再次出现。可实际上,他无需必须经过她的生活轨迹,不是吗?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无论什么原因她都能理解,更何况卫澜表示最近他对办公室的关系感到焦躁,切断了网络,把自己锁在家里。这让她以为他们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了。
“抱歉阿黎,作为赔偿,我有一场艺术展的门票,如果可以,还请赏光。”
她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如果这一切是个养成类游戏,那么去艺术展应该能够增加一些她的鉴赏数值,以提高在工作中的效率。太功利了,她随后感叹道,换作以前,她不会这么想。
与他交谈之际,仲影洗好草莓,摆在茶几上,再推到符黎面前。
“谢谢。”有时候他像个贴心的仿生人管家,当然,这句话她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没事。”
符黎拿起一颗草莓放入嘴里,顺便浏览聊天软件里尚且热闹的家族群。亲戚转发来一则短视频,拍摄者正在围观庙会上一出闹剧。她知道其中的症结——拥挤,摩肩接踵,即使城市走掉一多半的人,也依旧不松快。
“好惨……”她不禁感慨。
“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想起挤地铁的窒息感,每天上班都觉得像在慢性自杀。”她转过头去,看见他正巧咬下半颗草莓。他吃得很干净,没有让果实的汁液滴下来。
“好想去雪国看看啊。”
“那里很冷清。”他说。
“清净点反而更好。”
罐头里的沙丁鱼不会认命的。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五年,他想必也见识过。
他沉默半晌,说:“大概夏天结束,我会回去。”
那你不回来了吗?符黎顿了顿,随即改口道:“如果到时候我闲下来,可不可以……”
仲影一定会同意。之前他已经答应过一次,无论做导游、地陪还是做朋友。他习惯形单影只,囿于雪国的环境,或者天生如此。或许每个执着于写作的人都是孤独的。可是为什么?明明他是这种性格,符黎却感觉自己在慢慢靠近。
※
休假最后一天,她去赴了卫澜的约。
虽然身心都与学生时代大不相同,但总有种错觉,以为正月十五之前还能晃在悠闲的寒假里。“怎么明天又要上班”成为他们见面时第一句话。穿梭于艺术展览的洁净走廊,符黎难以心静,感觉有些东西在她身上悄然作祟。
“阿黎,几天不见,你好像变了。”
“我吗?”
“你好像又变漂亮了。”
“别闹啦。”她泄气似的笑了。
“我是认真的。”
她仔细注视着卫澜的眼睛。说谎的人会躲闪,会笑场,但他的目光只像一潭深不可测的湖水,和往常没什么两样。是啊,一句普通的称赞而已,符黎却产生了多余的怀疑。她真的变了。自从工作持续深入,她愈发焦躁,情绪也居无定所。
展品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一座纸塔、一些玻璃碎钻、一个红色水泥墙……以及最常见的雕塑和画作。像每个后现代艺术作品那样,她无法完全读懂。卫澜说,策展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按照顺水推舟的人情,这些创作也大多出自在校生和毕业生之手。
符黎站在一双挂在墙壁上的羽翼前面观摩。柔软的鸟类羽毛们被黏合在一起,像天使的翅膀,但看不出更多名堂。卫澜向远处的人迎了过去,把陌生的“艺术家们”带回到身边。那一刻,她意识到,在这长长的白色走廊里,交际才是第一要务。
他们殷切地打招呼。即使在冬日,接近零度的温度下,艺术家们也穿着张扬的服装,颜色出挑,配饰大胆。
“澜学长!好久不见!”其中一位女性艺术家给了他一个拥抱,卫澜接下了她的热情。随后,他们开始聊天,提及久远的校园趣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听见一些人名:“阿鸿”“狗狼”“圆圆”……很多很多,也许同音不同字。过程中,女艺术家还滔滔不绝地讲解了她的作品。符黎杵在一旁,握紧单肩包的带子,礼貌地微笑着。 ↑返回顶部↑
“抱歉阿黎,作为赔偿,我有一场艺术展的门票,如果可以,还请赏光。”
她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如果这一切是个养成类游戏,那么去艺术展应该能够增加一些她的鉴赏数值,以提高在工作中的效率。太功利了,她随后感叹道,换作以前,她不会这么想。
与他交谈之际,仲影洗好草莓,摆在茶几上,再推到符黎面前。
“谢谢。”有时候他像个贴心的仿生人管家,当然,这句话她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没事。”
符黎拿起一颗草莓放入嘴里,顺便浏览聊天软件里尚且热闹的家族群。亲戚转发来一则短视频,拍摄者正在围观庙会上一出闹剧。她知道其中的症结——拥挤,摩肩接踵,即使城市走掉一多半的人,也依旧不松快。
“好惨……”她不禁感慨。
“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想起挤地铁的窒息感,每天上班都觉得像在慢性自杀。”她转过头去,看见他正巧咬下半颗草莓。他吃得很干净,没有让果实的汁液滴下来。
“好想去雪国看看啊。”
“那里很冷清。”他说。
“清净点反而更好。”
罐头里的沙丁鱼不会认命的。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五年,他想必也见识过。
他沉默半晌,说:“大概夏天结束,我会回去。”
那你不回来了吗?符黎顿了顿,随即改口道:“如果到时候我闲下来,可不可以……”
仲影一定会同意。之前他已经答应过一次,无论做导游、地陪还是做朋友。他习惯形单影只,囿于雪国的环境,或者天生如此。或许每个执着于写作的人都是孤独的。可是为什么?明明他是这种性格,符黎却感觉自己在慢慢靠近。
※
休假最后一天,她去赴了卫澜的约。
虽然身心都与学生时代大不相同,但总有种错觉,以为正月十五之前还能晃在悠闲的寒假里。“怎么明天又要上班”成为他们见面时第一句话。穿梭于艺术展览的洁净走廊,符黎难以心静,感觉有些东西在她身上悄然作祟。
“阿黎,几天不见,你好像变了。”
“我吗?”
“你好像又变漂亮了。”
“别闹啦。”她泄气似的笑了。
“我是认真的。”
她仔细注视着卫澜的眼睛。说谎的人会躲闪,会笑场,但他的目光只像一潭深不可测的湖水,和往常没什么两样。是啊,一句普通的称赞而已,符黎却产生了多余的怀疑。她真的变了。自从工作持续深入,她愈发焦躁,情绪也居无定所。
展品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一座纸塔、一些玻璃碎钻、一个红色水泥墙……以及最常见的雕塑和画作。像每个后现代艺术作品那样,她无法完全读懂。卫澜说,策展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按照顺水推舟的人情,这些创作也大多出自在校生和毕业生之手。
符黎站在一双挂在墙壁上的羽翼前面观摩。柔软的鸟类羽毛们被黏合在一起,像天使的翅膀,但看不出更多名堂。卫澜向远处的人迎了过去,把陌生的“艺术家们”带回到身边。那一刻,她意识到,在这长长的白色走廊里,交际才是第一要务。
他们殷切地打招呼。即使在冬日,接近零度的温度下,艺术家们也穿着张扬的服装,颜色出挑,配饰大胆。
“澜学长!好久不见!”其中一位女性艺术家给了他一个拥抱,卫澜接下了她的热情。随后,他们开始聊天,提及久远的校园趣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听见一些人名:“阿鸿”“狗狼”“圆圆”……很多很多,也许同音不同字。过程中,女艺术家还滔滔不绝地讲解了她的作品。符黎杵在一旁,握紧单肩包的带子,礼貌地微笑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