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出发(2 / 4)
皇帝急得嘴唇都有些发白,“你们倒是说啊,到底有什么法子?”
几位大臣议论纷纷,都理不出一个头绪。这是天灾,人怎么能胜过?现在,只能祈祷,这雨快些停下来。
皇帝见大臣个个都不做声,勃然大怒,“朝廷给你们的俸禄都是白给的,一个个都不会说话了吗?”
最后,还是户部尚书站了出来,“陛下,这些奏折,最快,也是三天前的消息,陛下不妨再等等。”
户部尚书一开口,其余几个尚书也同气连枝,“陛下,还请在等等,今日的消息还没传呢。”
说话间,柳良海急匆匆地呈上一份奏折,“陛下,这是江南总督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还请陛下一观。”
大周分为二十四州,知府掌管一州,而总督掌管四州。为了防止总督在地方上坐大,总督之职,都是由六部中的侍郎去地方上任职,而且,最多,只能三年。这样一来,就限制了总督的权利,也更好的能将地方上的事处理好。
就像现在的水灾,牵连整整四州,一州的知府根本处理不好,只能由总督来向皇帝禀告。
皇帝看了眼奏折,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不少,“江南的雨停了。”
户部尚书忙道,“皇上大喜!”
皇帝道,“不过,多日的暴雨对农田还是造成了伤害,江南总督想为百姓求一份恩典,准许免去江南百姓一年的税收。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户部尚书表示不赞同,“陛下,江南四州是国库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下子免了,前些时间,刚和北狄打了一战,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再没有了江南的税收,这一年,怕是还有用钱的时候。”
礼部尚书姜思达道,“陛下,微臣觉得,可以免,但是,免的份额还需要再商讨。”
皇帝道,“姜爱卿,你觉得,多少合适?”
姜思达道,“陛下,免多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微臣打个比方,一户农户的地都在低洼处,今年,他可以说颗粒无收,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多免点。而另一户,土地都在高处,虽然有一些损失,但是交税,咬咬牙,还是能交上,这种情况,可以少免些。”
皇帝道,“你们呢?还有别的想说的吗?”
刑部在李家一事上栽了个大跟头,为了弥补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这个时候,应该和刑部无关,刑部尚书还是开了口,“陛下,微臣觉得不妥。”
皇帝道,“有何不妥?”
刑部尚书道,“姜大人此法,岂不是要把将江南四州所有的农户都调查一遍,这一趟下来,得浪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而且,姜大人怎么能保证,经手的每一个官员都秉公处理,万一,有百姓想逃税,贿赂了官员,把自己说成是受了大灾的样子,又怎么办?姜大人,不是微臣泼你冷水,你这个法子真的实施下去,微臣估计,你查出来的都是受了重灾。”
皇帝道,“刑部说得有理,还有别的法子吗?”
刑部尚书听到了皇帝的赞许,更受鼓舞,“陛下,微臣有个法子。”
皇帝来了兴致,“你说说。”
刑部尚书道,“这次天灾,其实只是些庄稼受了灾,百姓其实没有受什么伤害。陛下倒不如分些种子给他们,只要有手有脚,相信,这些税,他们早晚会交上的。”
皇帝似乎有些触动,“你的意思,不是免,而是缓?”
刑部尚书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微臣相信,这样一来,百姓也会感激陛下的恩德。”
皇帝大喜过望,连说三个好字,“好!好!好!看来,你不单单是刑部,就连户部的事,也有些本事啊,赏!”
皇帝这一番话,刑部尚书感觉自己扬眉吐气了不少。他本姓赵,不是四王八公出生,能爬到这个位子,自然是投靠了他们。现在,有了皇帝的赏赐,他似乎,终于可以站在平等的位子上看着其他的尚书。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该让谁去?这一下,几乎所有的尚书都推荐了自己这一派的人选,皇帝听得脑壳都有些疼了。
皇帝也觉得累了,让他们先退下,明日再议。
王景略也跟着去了避暑山庄,周元宁也许久没有见过他。刚安顿下来,得了空,王景略就去了重华宫。 ↑返回顶部↑
几位大臣议论纷纷,都理不出一个头绪。这是天灾,人怎么能胜过?现在,只能祈祷,这雨快些停下来。
皇帝见大臣个个都不做声,勃然大怒,“朝廷给你们的俸禄都是白给的,一个个都不会说话了吗?”
最后,还是户部尚书站了出来,“陛下,这些奏折,最快,也是三天前的消息,陛下不妨再等等。”
户部尚书一开口,其余几个尚书也同气连枝,“陛下,还请在等等,今日的消息还没传呢。”
说话间,柳良海急匆匆地呈上一份奏折,“陛下,这是江南总督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还请陛下一观。”
大周分为二十四州,知府掌管一州,而总督掌管四州。为了防止总督在地方上坐大,总督之职,都是由六部中的侍郎去地方上任职,而且,最多,只能三年。这样一来,就限制了总督的权利,也更好的能将地方上的事处理好。
就像现在的水灾,牵连整整四州,一州的知府根本处理不好,只能由总督来向皇帝禀告。
皇帝看了眼奏折,紧缩的眉头舒展了不少,“江南的雨停了。”
户部尚书忙道,“皇上大喜!”
皇帝道,“不过,多日的暴雨对农田还是造成了伤害,江南总督想为百姓求一份恩典,准许免去江南百姓一年的税收。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户部尚书表示不赞同,“陛下,江南四州是国库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下子免了,前些时间,刚和北狄打了一战,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再没有了江南的税收,这一年,怕是还有用钱的时候。”
礼部尚书姜思达道,“陛下,微臣觉得,可以免,但是,免的份额还需要再商讨。”
皇帝道,“姜爱卿,你觉得,多少合适?”
姜思达道,“陛下,免多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微臣打个比方,一户农户的地都在低洼处,今年,他可以说颗粒无收,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多免点。而另一户,土地都在高处,虽然有一些损失,但是交税,咬咬牙,还是能交上,这种情况,可以少免些。”
皇帝道,“你们呢?还有别的想说的吗?”
刑部在李家一事上栽了个大跟头,为了弥补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这个时候,应该和刑部无关,刑部尚书还是开了口,“陛下,微臣觉得不妥。”
皇帝道,“有何不妥?”
刑部尚书道,“姜大人此法,岂不是要把将江南四州所有的农户都调查一遍,这一趟下来,得浪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而且,姜大人怎么能保证,经手的每一个官员都秉公处理,万一,有百姓想逃税,贿赂了官员,把自己说成是受了大灾的样子,又怎么办?姜大人,不是微臣泼你冷水,你这个法子真的实施下去,微臣估计,你查出来的都是受了重灾。”
皇帝道,“刑部说得有理,还有别的法子吗?”
刑部尚书听到了皇帝的赞许,更受鼓舞,“陛下,微臣有个法子。”
皇帝来了兴致,“你说说。”
刑部尚书道,“这次天灾,其实只是些庄稼受了灾,百姓其实没有受什么伤害。陛下倒不如分些种子给他们,只要有手有脚,相信,这些税,他们早晚会交上的。”
皇帝似乎有些触动,“你的意思,不是免,而是缓?”
刑部尚书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微臣相信,这样一来,百姓也会感激陛下的恩德。”
皇帝大喜过望,连说三个好字,“好!好!好!看来,你不单单是刑部,就连户部的事,也有些本事啊,赏!”
皇帝这一番话,刑部尚书感觉自己扬眉吐气了不少。他本姓赵,不是四王八公出生,能爬到这个位子,自然是投靠了他们。现在,有了皇帝的赏赐,他似乎,终于可以站在平等的位子上看着其他的尚书。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该让谁去?这一下,几乎所有的尚书都推荐了自己这一派的人选,皇帝听得脑壳都有些疼了。
皇帝也觉得累了,让他们先退下,明日再议。
王景略也跟着去了避暑山庄,周元宁也许久没有见过他。刚安顿下来,得了空,王景略就去了重华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