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朝议(2 / 3)
多久没见过少主这么率性不羁的一面了?
******
五月二十日早朝,阴山边关传来了一封加急奏折,而这份折子的内容,让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去年鞑靼冬末受雪灾影响严重,多亏了大胤朝打开边关易市,鞑靼才得以靠胤朝的粮草棉衣挺过严冬,也避免了阴山边关百姓受鞑靼铁骑掠夺剥削之苦。
鞑靼与胤朝本是敌人,但自停战之后,两国便是兄弟之邦,鞑靼可汗耶律感念英宗友邻相助,将于六月底命使者来朝,并与英宗皇帝商讨迎接宪宗上皇归朝之事。
随同边关加急奏折送来的,还有一封鞑靼可汗亲笔写的书信,证实了这份奏折所奏句句属实,并非捏造。
朝臣们登时就懵了,朝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犹不敢信。
耶律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宪宗自从被俘虏后,已经囚困于鞑靼一十九载,怎么以前不送回来,等到现在胤朝天下大定了,才要送回来?
他是觉得宪宗已经没有要挟利用的价值,又杀之不得,留着只能白瞎粮食,所以终于无法承受这个烫手山芋要将之丢回胤朝么?还是说他与宪宗达成了什么协议,要趁机回来夺权?
高坐在御座上的英宗,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
在他看来,耶律此举不是为了感念他,而是为了给他添堵,给他制造麻烦的。
兄长宪宗在十九年前的那一场战役上,造成了阴山边关失陷,差点将大胤朝的万里江山葬送,是他临危受命,被萧太后和众臣推上了这个位置,领导着大胤朝打了一场艰难却恢弘的保卫战。
从那时候起,他便是众望所归的帝王,大臣们对他顶礼膜拜,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而他也第一次品尝到了那种号令天下的快感,也终于明白皇权至高无上的魔力。他倚在龙椅上,看着跪拜在脚下的臣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舒适感。
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位置,他曾说过,不会再将宝座之位拱手相让。
而宪宗的成就如何能与他相较?他仅仅只是大胤朝的罪人和耻辱。
英宗这些年为何要渐渐在暗中处理掉宪宗在朝时的心腹臣子?就是担心他有朝一日会威胁到自己的帝位。英宗希望,这位兄长可以......永远的,不要回来!
看着鞑靼的国书,英宗冷冷地扫了御座下的朝臣一眼,哑声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底下的朝臣个个都是人精,这是个敏感性问题,谁也不敢率先出列说话。
英宗便冷笑,正待压下鞑靼可汗的国书不发时,思绪转了千回的御史台的曹清出列了,执笏上前道:“陛下,上皇北狩已有十九年,关外苦寒,而今四海升平,天下大定,臣以为是该迎接上皇回京,安享晚年了!”
宪宗被囚困在鞑靼乃是胤朝的耻辱,因而对外一致宣称,宪宗乃是在外北狩。
曹清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让宪宗回来复辟,他只是觉得宪宗被俘在外,是件很丢人的事情,现在如果能让宪宗回来,也算是为国争光。
有曹清带头,礼部尚书张志也上前附议,而后吏部尚书刘景文也上前附议,他们都认为是年末阴山边关易市给鞑靼解了燃眉之急,这才使得耶律起了感念之心,让上皇回归!
可惜他们的这番意见并不对英宗的胃口,他们都不懂得一个帝王的心,若是他们懂,不会这么没有眼色。
英宗很生气,将折子从御座上扔下来,厉声喝道:“鞑靼人生性狡猾狼子野心,殊不知这是耶律的阴谋诡计?若他假意派人送上皇入京,却借机进攻,那时我天朝毫无戒备,岂不任他鱼肉?”
曹清和张志对视了一眼,闭上了嘴巴。
他们觉得耶律可汗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蒙古草原近些年的内政不稳,回鹘和突厥势力隐隐有复发的趋势,鞑靼尚且顾之不及,又怎么会有心思舍近求远,跑来进攻上京城?
不过英宗这样说了,他们便不好再辩驳。
英宗从御座上起身,脸色依然非常阴沉,看着底下的朝臣,只冷冷吩咐他们遇事要多考虑,这件事容后再议。
朝会上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后.宫。 ↑返回顶部↑
******
五月二十日早朝,阴山边关传来了一封加急奏折,而这份折子的内容,让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去年鞑靼冬末受雪灾影响严重,多亏了大胤朝打开边关易市,鞑靼才得以靠胤朝的粮草棉衣挺过严冬,也避免了阴山边关百姓受鞑靼铁骑掠夺剥削之苦。
鞑靼与胤朝本是敌人,但自停战之后,两国便是兄弟之邦,鞑靼可汗耶律感念英宗友邻相助,将于六月底命使者来朝,并与英宗皇帝商讨迎接宪宗上皇归朝之事。
随同边关加急奏折送来的,还有一封鞑靼可汗亲笔写的书信,证实了这份奏折所奏句句属实,并非捏造。
朝臣们登时就懵了,朝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犹不敢信。
耶律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宪宗自从被俘虏后,已经囚困于鞑靼一十九载,怎么以前不送回来,等到现在胤朝天下大定了,才要送回来?
他是觉得宪宗已经没有要挟利用的价值,又杀之不得,留着只能白瞎粮食,所以终于无法承受这个烫手山芋要将之丢回胤朝么?还是说他与宪宗达成了什么协议,要趁机回来夺权?
高坐在御座上的英宗,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
在他看来,耶律此举不是为了感念他,而是为了给他添堵,给他制造麻烦的。
兄长宪宗在十九年前的那一场战役上,造成了阴山边关失陷,差点将大胤朝的万里江山葬送,是他临危受命,被萧太后和众臣推上了这个位置,领导着大胤朝打了一场艰难却恢弘的保卫战。
从那时候起,他便是众望所归的帝王,大臣们对他顶礼膜拜,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而他也第一次品尝到了那种号令天下的快感,也终于明白皇权至高无上的魔力。他倚在龙椅上,看着跪拜在脚下的臣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舒适感。
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位置,他曾说过,不会再将宝座之位拱手相让。
而宪宗的成就如何能与他相较?他仅仅只是大胤朝的罪人和耻辱。
英宗这些年为何要渐渐在暗中处理掉宪宗在朝时的心腹臣子?就是担心他有朝一日会威胁到自己的帝位。英宗希望,这位兄长可以......永远的,不要回来!
看着鞑靼的国书,英宗冷冷地扫了御座下的朝臣一眼,哑声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底下的朝臣个个都是人精,这是个敏感性问题,谁也不敢率先出列说话。
英宗便冷笑,正待压下鞑靼可汗的国书不发时,思绪转了千回的御史台的曹清出列了,执笏上前道:“陛下,上皇北狩已有十九年,关外苦寒,而今四海升平,天下大定,臣以为是该迎接上皇回京,安享晚年了!”
宪宗被囚困在鞑靼乃是胤朝的耻辱,因而对外一致宣称,宪宗乃是在外北狩。
曹清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让宪宗回来复辟,他只是觉得宪宗被俘在外,是件很丢人的事情,现在如果能让宪宗回来,也算是为国争光。
有曹清带头,礼部尚书张志也上前附议,而后吏部尚书刘景文也上前附议,他们都认为是年末阴山边关易市给鞑靼解了燃眉之急,这才使得耶律起了感念之心,让上皇回归!
可惜他们的这番意见并不对英宗的胃口,他们都不懂得一个帝王的心,若是他们懂,不会这么没有眼色。
英宗很生气,将折子从御座上扔下来,厉声喝道:“鞑靼人生性狡猾狼子野心,殊不知这是耶律的阴谋诡计?若他假意派人送上皇入京,却借机进攻,那时我天朝毫无戒备,岂不任他鱼肉?”
曹清和张志对视了一眼,闭上了嘴巴。
他们觉得耶律可汗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蒙古草原近些年的内政不稳,回鹘和突厥势力隐隐有复发的趋势,鞑靼尚且顾之不及,又怎么会有心思舍近求远,跑来进攻上京城?
不过英宗这样说了,他们便不好再辩驳。
英宗从御座上起身,脸色依然非常阴沉,看着底下的朝臣,只冷冷吩咐他们遇事要多考虑,这件事容后再议。
朝会上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后.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