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治本之策,科举制!(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君主作为神的子孙、神的代表、神在人间的化身,与神同享尊荣,共执权柄。
  “神”是天上的上帝,君主是地下的“下帝”。
  君主的统治,也就是神的统治。
  如此这般,谁还敢藐视神的权威?谁又能违背神的意志?
  这种神权政治的谎言,就是奴隶制时代最早出现的一种愚民之术。
  其二,君主人身神秘化。
  人种的神异化,使君主处在某种介于人神之间的特殊位置。然而,无论血统来源有着什么样的“神异”,都无法改变君主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这样一个事实。
  于是,愚民之术又要出了新的花招,采用各种手段,为君主人身笼罩了种种神秘的色彩。
  君主即便是人,其人身体貌也有异于常人之处。
  其三,君主人格神圣化。
  神化君主,还需要极力美化君主的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君主对臣民的精神感召力量。“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事实上,古代君主不仅不可能具备上述美德,而且也不需要
  在实际上去追求这些美德。
  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一番虚伪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造成君主人格神圣完美的假象,就算达到了目的。
  对于一位君主来说,事实上没有必要具备全部的美德,“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
  “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敬信神”。
  尽管君主在政治实践中“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但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语不是洋溢着上述五种美德的说话,并且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为怀、笃守信义、讲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
  为了维护君主在臣民心目中圣明伟大的光辉形象,任何缺点与过错都不可能与君主有缘。
  每逢天灾人祸降临以后,为缓和人民的不满与反抗,中国古代的君主们有时也会颁布“罪己之诏”,做一番轻描淡写的自我检讨。
  其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即所谓“罪己以收人心”.不过,真正实质性的罪责,绝不能由君主来承担,往往是由臣属来替代君主承受的。
  于是,在政治斗争的舞台上,便出现了“替罪羊”的角色。
  曹操若是给魏国的百姓开了民智,那么后果会是怎样的?
  皇帝也是人,真不见得多高明,也不见得多么睿智,只是天下的能人太少,不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规范的能人,要么在监狱里,要么就在地狱里。
  剩下的能干活的还都是经过了皇帝特有的训练,让他们脑子里只有皇帝,国家就是皇帝,为皇帝干事情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而老百姓,则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一日三餐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就如现在的房子和房价,一亩三分地,够他们几代人劳作的,即使这样,三代贫农还是到处可见,其实这并不意外,国家,不,皇帝压根就没想让你吃饱,你就不可能吃饱。
  除此之外,你能干什么?你能想什么?
  现在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点东西,要是古代,你指望老百姓能知道皇帝长什么样么?
  皇帝是聪明人,见过世面的大人物,而老百姓,三代在一块地里干活,都没把一家人养活的穷人,更确切地说是愚人,就如被蒙着眼睛,只管拉磨的驴,从来没想过为什么自己就是个驴命,他们根本就不会想,一旦想了,那就不好了。
  这也是为何从夏商周开始历代统治者便希望愚民的原因。
  若是因为要除掉世家,反而让更可怕的敌人出现,这绝对不是曹操想要看到的场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