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造 第149节(3 / 4)
季椽说:“最尊敬最喜欢的……”见李院士拧起眉,笑道:“当然是老师啦!”
说完抱着资料就往外溜。
“这皮孩子,连老师都敢调侃!”李院士假意骂了几句,坐回办公桌后,拿起电话:“帮我联系一下南菲的加思·米尔恩先生。”
既然学生想要认识他,那身为老师,就为学生铺一条路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李院士带着季椽和另外4名研究员乘坐飞机到达尼日利亚,在外交部的安排下入住大使馆客房,等待大会召开。
这次华国参与的不只他们,医学、数学、生物、化学领域都有院士带着学生参与,当然物理领域的院士也来了不少,都是季椽在学术期刊上见过名字的大拿。
这是一次国际性质的会议,外交部很重视,加强了大使馆的安保等级,国家科技频道还专门派了三名记者随行采访。
等到学术大会开始的前一天,所有与会成员都到达后,大使馆特地举办了一次宴会。
季椽被李院士带着认识其他院士们,每见到一个人,李院士便说:“好久不见,最近在做什么项目?还在带学生吗?我也是,本来只想专注研究的,谁知碰到个实在太中意的学生,就忍不住还是收了。对了,这是我的学生季椽。”
然后,洋洋得意的看着对面的人露出难以言喻的神情。
季椽疑惑不解,仍旧有礼貌的开口:“您好,王教授,我看过您的很多论文,希望有机会能向您请教。”
其实这话一般是客套话,平常笑笑就过了。但看不惯李院士得意炫耀的嘴脸,这位在某理工大学当研究生导师的王教授刻意刁难,非要季椽真的回答:“哦?你看过我的哪几篇论文?”
“所有的。”季椽回答:“王教授发表在《工程图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工业技能》《现代制造工程》以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上的论文,我全部都看过。”
这就是有后台的好处了,当年他和小宋哥上大学时,能找到的只有普通的国内论文期刊。自从两人参与了第二核武的研究后,研究所便向他们提供了国际和国内的所有高等级论文期刊。跟着李院士学习后,更是获得他个人的所有资源。毫不夸张的说,季椽看过所有最新最优秀的科研论文。
“真的全都看过?你觉得哪一篇论文研究最好?”王教授继续追问。
季椽认真想了想:“教授的每一篇论文都很优秀,但我最感兴趣的是您发表在ei上的那篇《钢质锻件折叠工艺要素》的内容。我有很多疑问,不知稍后能否向您请教?”
王教授看向得意洋洋的李院士,不爽的啧了一声,但仍旧对季椽点头:“虽然我很不喜欢你的老师,但谁叫你是季椽呢,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吧!”
季椽:“……??”
与王教授分开后,季椽回忆今晚认识的院士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似乎大家都认识他,并对他抱以极大的善意?
“老师,似乎教授们都认识我?”
李院士仰起下巴,得意的模样像个小孩:“那是当然的吧,别忘了你是参与第二核武年龄最小的研究员,虽说没公开,但你和宋冀宁的大名早就暗中在院士中流传。在得知你们还只有本科学历的时候,要求收你们当学生的信件就寄来了上百封,好在当时是封闭研究,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成了你的导师。”
“……”季椽:“我都不知道。”
“反正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没必要知道其他人。”李院士摆摆手,又有点儿紧张的问:“怎么,我当你的导师不好吗?”
“没有,您已经是世上最好的导师了。”季椽笑道。
宴会结束后的空闲时间,季椽一一拜访了他敬佩的院士们,向他们讨教之前看论文时疑惑不解的地方。获得了满意的回答之余,还多次被挖墙角,问他愿不愿跳槽换个老师。对此季椽自然拒绝,但也得到诸如“即便不是正式学生,也可以来跟我学习”的承诺。
第二天,第三世界科学院学术大会在尼日利亚的国家大剧院召开。与会人员是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四百多名科研人员,另外还有上百名各参与国的记者,尼日利亚的官员,整个大剧院周边更是被上千名卫兵重重保护。
季椽暂时没打算上台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共准备了三篇不同项目的研究论文,保证都能吸引到加思·米尔恩先生。
但首先必须先与他本人接触,了解他的性格和试探当前研究进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因此在其他人开始讨论的时候,季椽和李院士来到加思·米尔恩身旁。
“好久不见,米尔恩。”同为物理学界的科学家,两人自然是熟识的。 ↑返回顶部↑
说完抱着资料就往外溜。
“这皮孩子,连老师都敢调侃!”李院士假意骂了几句,坐回办公桌后,拿起电话:“帮我联系一下南菲的加思·米尔恩先生。”
既然学生想要认识他,那身为老师,就为学生铺一条路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李院士带着季椽和另外4名研究员乘坐飞机到达尼日利亚,在外交部的安排下入住大使馆客房,等待大会召开。
这次华国参与的不只他们,医学、数学、生物、化学领域都有院士带着学生参与,当然物理领域的院士也来了不少,都是季椽在学术期刊上见过名字的大拿。
这是一次国际性质的会议,外交部很重视,加强了大使馆的安保等级,国家科技频道还专门派了三名记者随行采访。
等到学术大会开始的前一天,所有与会成员都到达后,大使馆特地举办了一次宴会。
季椽被李院士带着认识其他院士们,每见到一个人,李院士便说:“好久不见,最近在做什么项目?还在带学生吗?我也是,本来只想专注研究的,谁知碰到个实在太中意的学生,就忍不住还是收了。对了,这是我的学生季椽。”
然后,洋洋得意的看着对面的人露出难以言喻的神情。
季椽疑惑不解,仍旧有礼貌的开口:“您好,王教授,我看过您的很多论文,希望有机会能向您请教。”
其实这话一般是客套话,平常笑笑就过了。但看不惯李院士得意炫耀的嘴脸,这位在某理工大学当研究生导师的王教授刻意刁难,非要季椽真的回答:“哦?你看过我的哪几篇论文?”
“所有的。”季椽回答:“王教授发表在《工程图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工业技能》《现代制造工程》以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上的论文,我全部都看过。”
这就是有后台的好处了,当年他和小宋哥上大学时,能找到的只有普通的国内论文期刊。自从两人参与了第二核武的研究后,研究所便向他们提供了国际和国内的所有高等级论文期刊。跟着李院士学习后,更是获得他个人的所有资源。毫不夸张的说,季椽看过所有最新最优秀的科研论文。
“真的全都看过?你觉得哪一篇论文研究最好?”王教授继续追问。
季椽认真想了想:“教授的每一篇论文都很优秀,但我最感兴趣的是您发表在ei上的那篇《钢质锻件折叠工艺要素》的内容。我有很多疑问,不知稍后能否向您请教?”
王教授看向得意洋洋的李院士,不爽的啧了一声,但仍旧对季椽点头:“虽然我很不喜欢你的老师,但谁叫你是季椽呢,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吧!”
季椽:“……??”
与王教授分开后,季椽回忆今晚认识的院士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似乎大家都认识他,并对他抱以极大的善意?
“老师,似乎教授们都认识我?”
李院士仰起下巴,得意的模样像个小孩:“那是当然的吧,别忘了你是参与第二核武年龄最小的研究员,虽说没公开,但你和宋冀宁的大名早就暗中在院士中流传。在得知你们还只有本科学历的时候,要求收你们当学生的信件就寄来了上百封,好在当时是封闭研究,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成了你的导师。”
“……”季椽:“我都不知道。”
“反正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没必要知道其他人。”李院士摆摆手,又有点儿紧张的问:“怎么,我当你的导师不好吗?”
“没有,您已经是世上最好的导师了。”季椽笑道。
宴会结束后的空闲时间,季椽一一拜访了他敬佩的院士们,向他们讨教之前看论文时疑惑不解的地方。获得了满意的回答之余,还多次被挖墙角,问他愿不愿跳槽换个老师。对此季椽自然拒绝,但也得到诸如“即便不是正式学生,也可以来跟我学习”的承诺。
第二天,第三世界科学院学术大会在尼日利亚的国家大剧院召开。与会人员是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四百多名科研人员,另外还有上百名各参与国的记者,尼日利亚的官员,整个大剧院周边更是被上千名卫兵重重保护。
季椽暂时没打算上台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共准备了三篇不同项目的研究论文,保证都能吸引到加思·米尔恩先生。
但首先必须先与他本人接触,了解他的性格和试探当前研究进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因此在其他人开始讨论的时候,季椽和李院士来到加思·米尔恩身旁。
“好久不见,米尔恩。”同为物理学界的科学家,两人自然是熟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