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立竿见影(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了周玉明的分析,再看手头的检测数据,陈耀华认为言之有理,“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后,你们做了几次试验?”
  “检测结果是第一次试验所得样品的数据,今天将进行第二次试验。”周玉明道。
  “同样条件下重复三次,看看样品的检测结果,就能下结论了。加料方式改变后,海涛知道吗?他是怎么做的?”
  “因为我们才只进行了一次试验,我还没跟他交流,他也没问我,估计他还不知道设备技改的目的,根据他们留下的记录,可能他们班组还在重复以前的方式。”
  三天以后,陈耀华再次来到试验车间,看见周玉明跟职工们正在准备当天的试验,老远就问道:“玉明,这几次试验还顺利吗?结果怎么样?”
  周玉明继续忙碌手头的工作,扭头应声道:“第二和第三次的结果就在抽屉里,昨天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主任,你自己看看吧。”
  陈耀华拉开试验现场一张简易办公桌的抽屉,见两张检测报告摞在一起,他拿起来仔细看了一遍,“性能指标不错嘛,操作过程平稳吗?”
  “除了操作麻烦点,过程容易控制,温度始终在合理区间波动。从已经进行的四次试验情况看,结果都差不多。”
  “好,你们继续吧。不过下午下班后,你先别走,等田海涛上班后,你跟他一起到办公室找我。检测报告单我先拿去看看。”
  下午四点半,周玉明和田海涛按时来到陈耀华办公室,见两人进屋,陈耀华招呼道:“你们先坐下。海涛,你们这几天的试验有没有进展?”
  进门就被点名,田海涛有点措手不及,“这几天的试验?主任,我才亲自盯了四五天,还没见到什么进展呢。”
  “你看看这个。”陈耀华把三张检测报告递给田海涛。
  “这数据不错呀!”看完后,田海涛把报告放到陈耀华面前,“这是什么样品的检测结果?”
  “玉明他们班组做了四次试验,这是前三次的结果。”
  田海涛有点僵直,“玉明他们班组的试验取得进展了?”
  “你还没听说吧?这些检测结果,就是他们试验样品的测试数据。”
  田海涛跟周玉明在不同的班组,只有交接班的时候能相互见面,但田海涛每天下班都着急回家,匆忙之中的短暂接触,根本没有时间和周玉明交流,而且他也不愿意当着职工的面讨论技术问题,所以,对周玉明所在班组取得的进展,田海涛确实不知情,他对设备上增加的装置还感到奇怪。
  对突如其来的消息感到惊讶,田海涛侧身问道:“玉明,这是真的吗?你们是怎么做的?”
  周玉明点点头,“因为咱俩都很忙,每天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坐下来交流技术问题,所以,我还来不及向你通报我们的工作,但主任非常关注试验进展,白天到班组巡查,正好看到了我们的试验结果。”
  “其实,在此之前的试验中,也得到过不错的试验结果。”看得出来,田海涛试图淡化周玉明班组取得的进展。
  听到这里,陈耀华有点不高兴了,“海涛,你们以前的试验中,确实有几次不错的结果,但那些结果不稳定,不具有可重复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玉明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跟你各盯一个班组,目的是找出原因,解决问题。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玉明认为温度不易控制的原因是引发剂局部浓度过高所致,他对设备进行了一次小型技术改造,试验结果验证了他的推测。看样子你还有点不相信?”
  田海涛辩解道:“不是不相信,我的意思,仅仅加了一根管子和一只小型容器,效果就那么神奇吗?”
  “跟加了什么设备关系不大,关键是玉明很好地理解了反应原理,并使之得到正确应用,你说得对,仅仅多了那么一根管子和一个小型容器,就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自从引发剂改成分批加入 后,温度波动范围小了,操作过程也很平稳,而且样品性能稳定,各项指标你也看到了。搞研究要多动脑筋,善于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跟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否则,遇到问题将寸步难行。”
  这番看似表扬周玉明的话,实际上是批评田海涛在工作中不动脑筋,但田海涛并不服气,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果温度不好控制真是因为引发剂局部浓度过高造成的,我们有些试验结果也不错,操作过程中引发剂同样是一次 性加入的,那又如何解释呢?”
  没等陈耀华说话,周玉明接了过去,“海涛,对于你提到的这种现象,我进行过分析,如果一次 性加入引发剂,但起始温度低,引发过程缓慢,反应时间拖得比较长,将冷媒介质流量开到最大,过程照样可以控制住,只要温度不超过工艺条件太多,样品的性能指标也说得过去。”
  “就是嘛,这不正说明我们的技术也是可以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吗?”借着周玉明的话,田海涛为自己辩护。
  田海涛这种不虚心的态度,让陈耀华看不下去,“海涛,没有人否定你们的技术,但你必须正视现实,按照你现在这套工艺技术操作,第一是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产品质量时好时坏,通俗地说,就是合格率太低;第二,按照玉明刚才为你们总结的方式进行操作,即使温度控制住了,产品性能指标也才勉强合格,但付出的代价是大幅延长反应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第三,玉明已经为你们的操作方式总结出了经验,而你至今还没有任何经验总结,试验结果的好坏完全靠碰运气,我认为你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做些反思。”
  的确,按照田海涛现在给出的操作方法,因为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他们这项技术不能算成功。但周玉明对设备做了一项微小的技术改造,马上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工业化试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工业化放大试验,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陈耀华指出的三方面问题都是事实,但田海涛太顾面子,他仍然不愿接受周玉明对设备进行的技术改造,“主任,我是本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在技术问题上也有发言权,我觉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技术方案。”
  陈耀华没想到田海涛会说出这样的话,他摇了摇头,“海涛是不是想起了读中学时,在证明平面几何或代数问题时,同一个命题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证明方法?我也读过中学,那样的证明题也没少做,但我也知道不管有多少种证明方法,必然有一种证明方法是最好的。”能考上交通大学材料力学专业,中学阶段陈耀华的数理成绩在班级数一数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