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 换船时间(1 / 3)
集团下的各种生意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由此也就引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国内古玩店的存货数量不够了。
原本在明末位面,是抄了几十个城市大量的古玩的,非国宝级古董不算家具就堆满了几十间仓库,家具又有几十间仓库。
张诚当时以为这些古玩能卖一辈子的,结果十几个月都没坚持下来,就快被买空了。原因嘛,是因为国内有钱人太多了。就算按照美国的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国内的千万富翁也有上亿人——大约是两千万户。
根据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的原则,几十年的太平盛世和一亿人的富裕阶层,让古董的销量大增,更重要的是,张诚这里只出售真的古玩,对收藏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要知道,收藏家和鉴定专家,还是两码事。很多藏家打眼的例子,屡见不鲜。各种作假造假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哪有宋明古玩店这里能保真的,自然不缺生意。
最后那些古玩街上被逼得无路可走的同行们,也只好去宋明古玩店进货,然后去其他城市销售,这也是古玩销量大增的一个原因。存货告急,但是张诚手上的,都剩下的是国宝级文物,一部分为了和政府打好关系,已经捐给了国家,剩下的,都是要自己收藏的。
但是,既然有能开门的凯蒂在,继续去下一个位面弄些古玩就是了。现在嘛,还是可以从1933位面中调集一批货物救救急的。
考虑到没有比发战争财更容易的事情,张诚选了百多年前的1894位面。稍稍熟悉历史的,就知道这一年是甲午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开启的那一年。
根据现在研究专家们认为,中国甲午战败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那就是证明了以北洋集体为首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朝朝廷从此后为了国防,不得不西法练兵来编练新军,最后这些新军果然也给了清朝最后一棍。让清朝如尘如土的淹没在历史中。
张诚也看过这一段历史,发现,清军或者说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因为当时北洋的敌人有两个,一是要正面作战的日本人,二是从后面捅刀子的清朝中央中枢。
甲午战争时期,京城儿童传唱的民谣就是:打死日本除外患,打死北洋除内患。
民谣这东西从来都是很准的,宣统上台后,民间儿童民谣就变成了: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从纸面数据看,日本舰队的航速比北洋舰队平均航速快了百分之五十,新船也比较多,火力投送数量更是北洋的三倍,在吨位和火炮数量等方面都占优。
因为在1894年,马上要爆发人类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战斗,所以,没有比在这个时期卖军火更上算的了。在现代社会,就算张诚有造船的流水线和机器人,但是船舶制造行业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行业,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一个新人挤进去。
好在1894年的中国是不存在这种顾虑的。李鸿章在甲午之前,看到日本频频从欧洲购买军舰,也是很急的,上书朝廷要为北洋添置新船,结果得到的回复是:该衙门知道。
而相对当时的日本,甲午海战的功臣吉野号,其实最早是英国给中国生产的舰船,不过因为慈禧大修颐和园准备办大寿,没有支付这艘船的后续付款。日本知道后,全国上下展开了募捐购买吉野号的活动,当时的日本天皇为了购买吉野号,每日只食一餐。最后日本募集的资金,足够买三艘吉野号。
可以说,战争在没有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所谓甲午战争,也就是走了一个形式。达成了其必然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恰恰不是张诚最喜欢的。打的这么容易,我们这些准备卖军火的商人怎么办。至于北洋集团有没有钱,答案是有的是。盛怀宣和李鸿章死后,两人各自留下的家产也有几千万两白银。所以说,怎么会没钱呢。至于清朝朝廷,也是有钱的,每年八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还是有的。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是发给那些根本没战斗力的八旗子弟和军队以用来维持,不过,面对生死战争,还肯抱着银子死的人不多。
于是,在1894年这个新年的一月一日,张诚以留洋归国的军火商人之身份来到了甲午年前的北京(阴历还不是甲午年呢,总要过了农历新年)。
农业社会的生活是缓慢而一成不变的,虽然这些年北洋等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开了些新式学校办了些工厂,但清朝直至灭亡,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为主体的国家。至于清朝灭亡后面几十年军阀乱战,对工业化和社会的破坏可能还要比在台上的那些清朝晚期俺顽固分子们更厉害一些。
到了北京之后,张诚就开始不断的,花钱找人送拜帖。拜帖相当于古代明信片,不然谁知道你是谁。另一面,张诚派出机器人工程队,去天津附近的人少最好是无人沿海地区,建立造船厂和枪炮厂,至于附近的居民,全部给钱让其迁走。军事要地,闲人免入还是需要有的。
来来去去花了几千两银子,终于通过关系认识了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这已经是能和李鸿章直接说的上话的人了。张诚看看花钱的清单,大部分是花钱在对方的管家、门房、以及受宠的丫鬟等人身上了,深深感叹古代办事不容易,更别提张佩纶只是李鸿章的女婿,也是一个被朝廷永不叙用的罪臣,根本没有官身,这些人连贪污都算不上,只是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办事。
李鸿章既然身为直隶总督这个天下第一总督,那身边的人自然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下面的人,无非是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办事,谁都没觉得自己有错。
好在张佩纶也没有官身,两个人说话,张诚也就不用一句一个大人。
见面后,两人分宾主坐下,张诚拿出一册带文字说明的彩图来:“幼樵兄,这是我们船厂能生产的舰船和火炮,还请幼櫵兄能带给中堂大人,在下这里必有厚谢。”
张佩纶对这样一上来就直接奔目的地的人,不是那么喜欢,不过想来人家既然是商人,也只能是在商言商,本来也不是和自己探讨诗词字画的。
接过画册的张佩纶却说:“好船(张诚给自己编的字,这个时代直接叫名字是不礼貌的,被认为是很粗俗的)老弟,可能你要失望了,据我所知北洋近期可没有购船计划。别说买船,这几年能维持住北洋舰队的规模,老大人就花了不少心血了。”
张诚:“幼櫵兄也知道日本的吉野号和三景舰等已经回国了吧。现在日本的舰队总吨位和炮口数量已经远超北洋了,按照日本人的一贯狼子野心。上次只是吞了琉球,这一次只怕是连朝鲜和东山都保不住了。依我看,就连大清龙兴之地,日本也是想要染指的。
现在国家能够依靠的,也只有北洋舰队,若是北洋自己都不奋起……”
张佩纶苦笑:“朝廷每年拨给北洋舰队的银子不过两百万两白银,不过这只是纸面上的。其实能到一半就不错了。户部的帝师翁大人,和中堂大人结怨几十年了。”
张诚:“我这船厂,和其他国家的不同,怎么说咱们也是自己人。所以,赊欠拉。实物抵押都是可以的,例如,宋版书,明朝的瓷器,清官窑的瓷器也可以。名人字画等,在我这里都是可以抵账的。最后,俺们这个价格,绝对是良心价。可以按照船只吨位,每一千吨排水量一万两黄金的价格造船。 ↑返回顶部↑
原本在明末位面,是抄了几十个城市大量的古玩的,非国宝级古董不算家具就堆满了几十间仓库,家具又有几十间仓库。
张诚当时以为这些古玩能卖一辈子的,结果十几个月都没坚持下来,就快被买空了。原因嘛,是因为国内有钱人太多了。就算按照美国的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国内的千万富翁也有上亿人——大约是两千万户。
根据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的原则,几十年的太平盛世和一亿人的富裕阶层,让古董的销量大增,更重要的是,张诚这里只出售真的古玩,对收藏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要知道,收藏家和鉴定专家,还是两码事。很多藏家打眼的例子,屡见不鲜。各种作假造假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哪有宋明古玩店这里能保真的,自然不缺生意。
最后那些古玩街上被逼得无路可走的同行们,也只好去宋明古玩店进货,然后去其他城市销售,这也是古玩销量大增的一个原因。存货告急,但是张诚手上的,都剩下的是国宝级文物,一部分为了和政府打好关系,已经捐给了国家,剩下的,都是要自己收藏的。
但是,既然有能开门的凯蒂在,继续去下一个位面弄些古玩就是了。现在嘛,还是可以从1933位面中调集一批货物救救急的。
考虑到没有比发战争财更容易的事情,张诚选了百多年前的1894位面。稍稍熟悉历史的,就知道这一年是甲午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开启的那一年。
根据现在研究专家们认为,中国甲午战败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那就是证明了以北洋集体为首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朝朝廷从此后为了国防,不得不西法练兵来编练新军,最后这些新军果然也给了清朝最后一棍。让清朝如尘如土的淹没在历史中。
张诚也看过这一段历史,发现,清军或者说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因为当时北洋的敌人有两个,一是要正面作战的日本人,二是从后面捅刀子的清朝中央中枢。
甲午战争时期,京城儿童传唱的民谣就是:打死日本除外患,打死北洋除内患。
民谣这东西从来都是很准的,宣统上台后,民间儿童民谣就变成了: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从纸面数据看,日本舰队的航速比北洋舰队平均航速快了百分之五十,新船也比较多,火力投送数量更是北洋的三倍,在吨位和火炮数量等方面都占优。
因为在1894年,马上要爆发人类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战斗,所以,没有比在这个时期卖军火更上算的了。在现代社会,就算张诚有造船的流水线和机器人,但是船舶制造行业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行业,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一个新人挤进去。
好在1894年的中国是不存在这种顾虑的。李鸿章在甲午之前,看到日本频频从欧洲购买军舰,也是很急的,上书朝廷要为北洋添置新船,结果得到的回复是:该衙门知道。
而相对当时的日本,甲午海战的功臣吉野号,其实最早是英国给中国生产的舰船,不过因为慈禧大修颐和园准备办大寿,没有支付这艘船的后续付款。日本知道后,全国上下展开了募捐购买吉野号的活动,当时的日本天皇为了购买吉野号,每日只食一餐。最后日本募集的资金,足够买三艘吉野号。
可以说,战争在没有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所谓甲午战争,也就是走了一个形式。达成了其必然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恰恰不是张诚最喜欢的。打的这么容易,我们这些准备卖军火的商人怎么办。至于北洋集团有没有钱,答案是有的是。盛怀宣和李鸿章死后,两人各自留下的家产也有几千万两白银。所以说,怎么会没钱呢。至于清朝朝廷,也是有钱的,每年八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还是有的。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是发给那些根本没战斗力的八旗子弟和军队以用来维持,不过,面对生死战争,还肯抱着银子死的人不多。
于是,在1894年这个新年的一月一日,张诚以留洋归国的军火商人之身份来到了甲午年前的北京(阴历还不是甲午年呢,总要过了农历新年)。
农业社会的生活是缓慢而一成不变的,虽然这些年北洋等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开了些新式学校办了些工厂,但清朝直至灭亡,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为主体的国家。至于清朝灭亡后面几十年军阀乱战,对工业化和社会的破坏可能还要比在台上的那些清朝晚期俺顽固分子们更厉害一些。
到了北京之后,张诚就开始不断的,花钱找人送拜帖。拜帖相当于古代明信片,不然谁知道你是谁。另一面,张诚派出机器人工程队,去天津附近的人少最好是无人沿海地区,建立造船厂和枪炮厂,至于附近的居民,全部给钱让其迁走。军事要地,闲人免入还是需要有的。
来来去去花了几千两银子,终于通过关系认识了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这已经是能和李鸿章直接说的上话的人了。张诚看看花钱的清单,大部分是花钱在对方的管家、门房、以及受宠的丫鬟等人身上了,深深感叹古代办事不容易,更别提张佩纶只是李鸿章的女婿,也是一个被朝廷永不叙用的罪臣,根本没有官身,这些人连贪污都算不上,只是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办事。
李鸿章既然身为直隶总督这个天下第一总督,那身边的人自然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下面的人,无非是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办事,谁都没觉得自己有错。
好在张佩纶也没有官身,两个人说话,张诚也就不用一句一个大人。
见面后,两人分宾主坐下,张诚拿出一册带文字说明的彩图来:“幼樵兄,这是我们船厂能生产的舰船和火炮,还请幼櫵兄能带给中堂大人,在下这里必有厚谢。”
张佩纶对这样一上来就直接奔目的地的人,不是那么喜欢,不过想来人家既然是商人,也只能是在商言商,本来也不是和自己探讨诗词字画的。
接过画册的张佩纶却说:“好船(张诚给自己编的字,这个时代直接叫名字是不礼貌的,被认为是很粗俗的)老弟,可能你要失望了,据我所知北洋近期可没有购船计划。别说买船,这几年能维持住北洋舰队的规模,老大人就花了不少心血了。”
张诚:“幼櫵兄也知道日本的吉野号和三景舰等已经回国了吧。现在日本的舰队总吨位和炮口数量已经远超北洋了,按照日本人的一贯狼子野心。上次只是吞了琉球,这一次只怕是连朝鲜和东山都保不住了。依我看,就连大清龙兴之地,日本也是想要染指的。
现在国家能够依靠的,也只有北洋舰队,若是北洋自己都不奋起……”
张佩纶苦笑:“朝廷每年拨给北洋舰队的银子不过两百万两白银,不过这只是纸面上的。其实能到一半就不错了。户部的帝师翁大人,和中堂大人结怨几十年了。”
张诚:“我这船厂,和其他国家的不同,怎么说咱们也是自己人。所以,赊欠拉。实物抵押都是可以的,例如,宋版书,明朝的瓷器,清官窑的瓷器也可以。名人字画等,在我这里都是可以抵账的。最后,俺们这个价格,绝对是良心价。可以按照船只吨位,每一千吨排水量一万两黄金的价格造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