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6)(3 / 4)
林慕看着陶東这怂包样,又想起他先前做的种种恶事,心中更是厌恶。狭隘、自私、狠毒,却是个没有担当的怂包,凭什么和林自安比?
县令见此重重地拍了公堂一下,陶東被吓得差点惊叫出声,抬头对上季睿修如恶狼般的眼神,更是惧怕,却只能哆哆嗦嗦开口。
是,草民、草民陶東。
陶東,今早,你姐姐陶琴在王府小少爷的饮食中加了巴豆,以至于王小少爷差点丧命。后又让你买通混混混淆视听,想将此事赖在東来食铺身上。如今,证据确凿,犯人也已经认了罪,你可还有什么要分辨的?
不、不,大人,这不可能,定是陶琴陷害我儿,想拉着我儿陪葬。大人明察,我儿有功名在身,品性才情谁人不称赞,定是陶琴要害我儿,请大人明察,请大人明察。
陶夫人闻言差点昏了过去,却又很快镇定下来,陶東是他唯一的儿子,无论如何,她都要保下他。
而陶東闻言,仿佛从惊惧中惊醒般,正想开口辩解,却闻一声低低的轻笑,在这公堂上显得尤其明显。
他顺着声音看去,竟是林慕,少年一袭白衣,清秀俊朗,可对此刻的陶東而言,却是地狱里的恶魔。
大堂之上,为何言笑?
大人恕罪,实在是陶夫人的话太过好笑,草民一时忍不住。先前清河村大名鼎鼎的举人林自安是草民的兄长,而陶東乃是兄长少时同窗挚友。可是陶夫人口中所言的品性俱佳的陶東,却在兄长落魄时落井下石,暗中勾搭已经同兄长定亲的女子,让那女子退婚,不过十来日便将那女子迎娶进门。这样的品性,当真令人佩服。
此事公堂上的县令亦是清楚两分的,林慕是季睿修的爱人,他也不能为难,便不再纠正此事。
而陶夫人听到林慕的言论,看向林慕的眼神仿佛要喷出火,若非在公堂,怕是要上去撕打一番。
林慕对陶夫人的视线视若无睹,陶東如此品性,可见家中长辈也不是什么良德之辈,这样的人,他又何必理会。
第111章 陶家境遇
王大财,你说。
县令大人显然也看多了陶夫人这样死缠烂打的妇人,若靠着一张喊冤的嘴就有理,哪里还要公堂。
这王大财虽是个混人,也总是屡教不敢,但他对县衙一直都是惧怕的。尤其是县衙的大牢里有一个凶神恶煞的犯人,他进去一次,就要被揍一次。想到此,他便觉得一阵阵的皮痛肉痛,又想狠狠地扇自己一个耳刮子。
回大人,辰时三刻左右,陶家小厮来寻草民,说有个好差事给草民去办,只需去東来食铺煽风点火,引导言论,事成之后,便给草民二十两白银。草民一时经不住诱惑,才做了糊涂事,草民知罪了。
王大财一边认罪一边将头磕的砰砰作响,想以此获得轻判。
你说的小厮可是眼前跪着的人?
回大人,就是此人,他给草民的二十两银子还在的。
王大财说完就从怀中摸出一包用丝帕包装好的东西,身旁的衙役将东西递给了堂上的县令大人。
瞧见王大财的做派,陶東差点一口气没上来,随后便是心中挡不住的担忧,仿佛已经从王大财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下场,顿时又是一阵心惊。
而方才还口口声声喊冤的陶母见到那方丝帕,惊得瘫倒在地,脑中一遍遍闪过完了的念头。
当初为了显做派,她便要求陶家的丝帕上都绣一个陶字,她又看了一眼心虚惊惧的儿子,突然涌起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境。
看似低着头一言不发的陶姨娘瞥见陶家母子的样子,嘴边扬起一抹讥笑,即便下地狱,她也绝不自己上路。
陶東,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人证物证俱在,你还不认罪吗?
县令的语气音量和方才并无不同,可陶東却只觉得这一声声都是他的催命符,让他处在悬崖边缘,进退两难。
陶東,回话。 ↑返回顶部↑
县令见此重重地拍了公堂一下,陶東被吓得差点惊叫出声,抬头对上季睿修如恶狼般的眼神,更是惧怕,却只能哆哆嗦嗦开口。
是,草民、草民陶東。
陶東,今早,你姐姐陶琴在王府小少爷的饮食中加了巴豆,以至于王小少爷差点丧命。后又让你买通混混混淆视听,想将此事赖在東来食铺身上。如今,证据确凿,犯人也已经认了罪,你可还有什么要分辨的?
不、不,大人,这不可能,定是陶琴陷害我儿,想拉着我儿陪葬。大人明察,我儿有功名在身,品性才情谁人不称赞,定是陶琴要害我儿,请大人明察,请大人明察。
陶夫人闻言差点昏了过去,却又很快镇定下来,陶東是他唯一的儿子,无论如何,她都要保下他。
而陶東闻言,仿佛从惊惧中惊醒般,正想开口辩解,却闻一声低低的轻笑,在这公堂上显得尤其明显。
他顺着声音看去,竟是林慕,少年一袭白衣,清秀俊朗,可对此刻的陶東而言,却是地狱里的恶魔。
大堂之上,为何言笑?
大人恕罪,实在是陶夫人的话太过好笑,草民一时忍不住。先前清河村大名鼎鼎的举人林自安是草民的兄长,而陶東乃是兄长少时同窗挚友。可是陶夫人口中所言的品性俱佳的陶東,却在兄长落魄时落井下石,暗中勾搭已经同兄长定亲的女子,让那女子退婚,不过十来日便将那女子迎娶进门。这样的品性,当真令人佩服。
此事公堂上的县令亦是清楚两分的,林慕是季睿修的爱人,他也不能为难,便不再纠正此事。
而陶夫人听到林慕的言论,看向林慕的眼神仿佛要喷出火,若非在公堂,怕是要上去撕打一番。
林慕对陶夫人的视线视若无睹,陶東如此品性,可见家中长辈也不是什么良德之辈,这样的人,他又何必理会。
第111章 陶家境遇
王大财,你说。
县令大人显然也看多了陶夫人这样死缠烂打的妇人,若靠着一张喊冤的嘴就有理,哪里还要公堂。
这王大财虽是个混人,也总是屡教不敢,但他对县衙一直都是惧怕的。尤其是县衙的大牢里有一个凶神恶煞的犯人,他进去一次,就要被揍一次。想到此,他便觉得一阵阵的皮痛肉痛,又想狠狠地扇自己一个耳刮子。
回大人,辰时三刻左右,陶家小厮来寻草民,说有个好差事给草民去办,只需去東来食铺煽风点火,引导言论,事成之后,便给草民二十两白银。草民一时经不住诱惑,才做了糊涂事,草民知罪了。
王大财一边认罪一边将头磕的砰砰作响,想以此获得轻判。
你说的小厮可是眼前跪着的人?
回大人,就是此人,他给草民的二十两银子还在的。
王大财说完就从怀中摸出一包用丝帕包装好的东西,身旁的衙役将东西递给了堂上的县令大人。
瞧见王大财的做派,陶東差点一口气没上来,随后便是心中挡不住的担忧,仿佛已经从王大财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下场,顿时又是一阵心惊。
而方才还口口声声喊冤的陶母见到那方丝帕,惊得瘫倒在地,脑中一遍遍闪过完了的念头。
当初为了显做派,她便要求陶家的丝帕上都绣一个陶字,她又看了一眼心虚惊惧的儿子,突然涌起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境。
看似低着头一言不发的陶姨娘瞥见陶家母子的样子,嘴边扬起一抹讥笑,即便下地狱,她也绝不自己上路。
陶東,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人证物证俱在,你还不认罪吗?
县令的语气音量和方才并无不同,可陶東却只觉得这一声声都是他的催命符,让他处在悬崖边缘,进退两难。
陶東,回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