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颁奖现场(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商业成就如此大,是有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例如下面人的执行能力,他提供的技术支持等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不可否认,他在商业战略布局等方面的工作,做的还是相当出色的,而这方面的人才,往往又是最稀缺的,也是最重要的。
  小企业可能无所谓,但是对大企业来说,战略思考比其他方面要重要的多,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更何况他是从国内全面落后的局面下,硬生生完成了现代工业化的进程。
  这也是为什么要给他颁发国家最高荣誉勋章的原因,因为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已有的荣誉奖项,都无法代表他的成就。
  不过这枚勋章颁发给他,作为第一个授勋者,也硬生生的将这枚勋章的获得门槛提高了无数倍,如果都按照他的成就来算的话,今后估计没有人能够有资格获得这枚勋章。
  早上吃完早餐,他带着周志刚夫妇、林和霞、周瑾瑜亲自坐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倒是没有警车开道的环节,毕竟这个时候还不兴这些。
  等他在人民大会堂下车的时候,这边已经有人站岗,旁边也用许多鲜花装点着,倒是和平日里有些不同,显然这件事情,还是受到很高的重视。
  跟着接待人员来到了一个大厅里面,里面倒是坐了许多领导以及一些知名人士,有学术界的,有企业界的,很多前世鼎鼎大名的人,都在这里落座。
  说实话,如果这一世不是开了挂,这些人里面,随便拧出来一个,都是他崇拜的对象,也是我国完成基础化工业的基石。
  虽然现在他的成就非常高,但是面对他们这些筚路蓝缕过来的科学家,他也只能恭敬和他们打招呼,毕竟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也有他们打好基础在里面。
  现代科学其实就是叠床架屋的模式,如果国内连一点基础工业都没有,可能最终发展也会到如今的地步,但是绝对没有像现在这样快速。
  有了他们打好的基础,他再在上面不停的迭代就要容易很多,加上工业化的过程中,还培养了众多的产业工人,这些也为工业化大发展打好了基础。
  就在赵一谦逊的和各位科学家打招呼的时候,他自然也在其他人眼里做了评价,虽然他们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并不妨碍彼此听闻名声。
  可能之前还因为关于他的谣言,影响了一些人对他的感官,但是看到他这么年轻,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依然保持谦逊,且言谈举止都温文尔雅,瞬间好高就飙升了。
  甚至很多人在想,如果自己的后辈里面有如此出色的人才,或者是自己能够培养出如此人才,也是极好的。
  可惜赵一并不是在场任何人培养的,甚至可以说属于野路子出身,唯一能够沾上边的,也就是当初读研究生的时候,带他的导师。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导师也就是一个名分,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毕竟研究生也才读了一年,甚至这一年时间里面,都没有几天上过课,跟着导师做过课题。
  甚至他的研究生导师,虽然以有他这么一位学生为荣,但是在别人说赵一是他带出来的学生时,都不得不出面解释,因为这个功劳有点大,怕自己受不起。
  要知道他的研究生导师虽然在生物学领域有些成就,但是和他比起来,就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他是国内现代生物学领域的奠基人。
  按照他对生物学方面的贡献,如果实事求是的话,估计诺贝尔奖每年都要给他颁奖,这就是他在生物学方面的成就。
  其他的成就,大家有的听过,有的没有听过,特别是技术上的,因为很多是不明确署名的,所以大家并不是特别了解。
  其实他在技术上的成就,比在理科上面的成就还要高,只是在科学界,工科领域的成就不管再高,和理科成就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理科是发现科学原理和规律,属于创造性研究,而工科属于应用型研究,在科学领域,天然就处于下风。
  但是就我国这些年的情况,理科能够发挥的作用反而不是特别大,而工科对于国计民生的贡献要远远超过理科,毕竟理科成果想要转化为生产力,距离往往比较远。
  赵一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如数家珍,和每一位科学家寒暄的时候,都能够就他们最得意的成就说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而且还是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
  以他的记忆里以及知识储备,做这个实在是太容易了,而对于他的成就,很多科学家只能是从本专业的角度讲述了。
  毕竟他涉及的科学领域太多了,而科学研究往往是比较窄的,一般只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能够掌控,在此之外的,能够有所了解就不错了。
  因为一般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能够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已经了不起了,很少有人涉及太多的领域,这样广而不精,反而无法做出太大的成就。
  现在不同于几百年前,那时候科学处于刚刚萌芽状态,都不是特别的高深,还有科学家涉及的领域比较多。
  现在很多科学家恨不得在细分领域再细分,因为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壮大,穷尽毕生精力,能够研究明白细分领域的细分领域,就已经不错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