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297节(2 / 4)
在失去主帅以及军队的基本编制之后,余下那些丧家之犬只能被新起义军不断追逐,包围,驱赶,在肝胆俱裂的逃亡之中,他们甚至想不到要向对手投降,因为他们以己度人,认定对方也会像他们一样对弱者毫无怜悯,残酷暴虐,那些一旦挨着非死即伤的武器更是让他们坚定了想法,于是在一种有意的安排下,右路最后的流窜军队被新起义军一路围猎,沿着那些也曾被他们围猎的王国人民逃亡的道路,一直逃入布伯平原,被早已等候在此的新玛希城援兵拦阻,最终在此消灭。
此战几乎震撼整个西方世界,不仅在于参与战争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却又结束得如此迅速,更在于外邦人——或者说联盟人在这一战中表现出来的恐怖力量,在他们的对手没有大的战略错误,战术执行也算到位的情况下,武器的优势竟然能够逆转如此巨大的数量劣势,无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人物如何复盘此战,都始终无法以他们所知的战争技巧弥补武器之间的差距。
而那些非战争方式——下毒:新玛希城有一个惊人的封闭式供水网络,水厂戒备森严,水源地已经完全为联盟人所控制,连新玛希人都难以靠近源头,并且无论粮食、蔬菜还是肉食,新玛希城全自给自足,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刺杀:姑且不提混入新玛希城是多么困难的任务,这是一座对自己的人民控制到了极点的城市,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结构使得联盟人能够掌握所有居民的生活,他们让居民集体居住,集体劳动,集体上课,任何一个不在规定的时间做他该做的事情的人都会受到他人关注——如同整座城市都是联盟人的耳目,真是没有比这更差的潜入环境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刺客们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联盟人领袖并且成功地杀死了他,联盟人会因此从这片土地上离开吗?
他们会派另一个人来,或者把这名领袖的某个副手提拔上来。权力的位子上总是不缺人坐,联盟人不会离开的。
至于传播瘟疫或其他,联盟人早已展示了他们对付天灾的手段,在还未彻底掌握布伯平原的时候他们都能做到那种地步,何况他们越来越根深叶茂的如今?
事实已经如此明显,无论联盟人想要占领什么地区,只有他们想不想,如何做的问题,没有他们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如果在这令人难以面对的事实中有什么能给人带来慰藉的话,应当就是联盟人那特有的仁慈了。
仁慈需要残酷来比较——而联盟人的残酷是真的残酷,至少五万北方人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他们的土地上,其中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很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完整的尸体,虽然联盟人按他们的信仰邀请了一些有名的宗教人士去公共墓地为他们举行安魂仪式——尤其是那位一再创造圣迹的塞力斯主教,但没有多少人觉得那些恐惧的灵魂真的能够抵达天堂。
由于他们的力量是如此残酷,因此他们的仁慈显得尤为可贵。对那些识时务地向他们投降的北方联军,他们可以说是轻轻放过,只提出要他们交出王国王室及诸等贵族之类的微末条件,既不扣押联军将领,要求赎金,也没有要求北方诸国的国君来此称臣。他们还收容了在战争中受伤甚至残疾的人,令他们得到好的治疗和照顾,甚至如果有人不愿回到北方,他们还会为这些那些被认为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安排位置,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
不是没有人说一切都是联盟人收买人心的手段,就像他们当初建城时接纳灾民潮是因为需要人口,此次释放俘虏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杀孽太重,若不见好就收,连他们的人民都会将他们视为邪魔……但不要同联盟故意敌对,服从于他们就能够得到庇荫的念头还是在众人的头脑之中深深扎下根来。
利与弊之间的界限已经深如鸿沟,给人们摇摆的余地已经不多了。
经此一役后,不需要联盟人作出任何表示,布伯平原上所有的领主都向联盟表示臣服,主动自愿地奉上地契,舍弃贵族的头衔,脱下长袍,穿上布衣,离开城堡进入城市,接受联盟人对他们这些曾经的权力阶层所有的安排。哪怕他们之中的某些人要因此遭受牢狱之灾也没有出口怨言。
这种转变既是由于联盟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绝对力量,又是因为新玛希城建立以来整个平原由此产生的诸般变化,还有最初主动向联盟表示归顺的三位领主的持续游说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联盟人确实给最多数的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当布衣比长袍更柔软保暖,农舍比城堡更宽敞舒适,食堂窗口比夜宴更丰盛,自己的亲友乃至奴仆都表现出做一个联盟治下的劳动者比依附于自己满足得多,幸福得多的时候,犹豫只会让他们丧失最后的良机。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胜北方联盟之后不久,布伯河下游的的十数个城邦,包括曾经因为扣留联盟人而被白船处刑式炮击的普林霍尔城,都遣人向新玛希城送上了表示归顺联盟的文书,虽然这些城邦领主不像布伯平原的贵族一样愿意舍弃所有的特权,但他们通过这些文书表现出来的诚意足称前所未有,有些城邦的税权是属于某个王国的,即使他们此举堪称背叛,国王及其他贵族也只是当做没有发现。
取得大胜的新玛希城接受了所有的投诚和依附,由于他们的存在,王国王室及贵族已经由于出卖国家而丧失一切权力的合法性,王国北部的人民愿意甚至渴望“外邦人”取代他们成为新的统治者,于是这座城市统辖的人口和地域在很短的时间内膨胀到了十倍以上,已经不应用本身的名字来指代这个新生的政治实体了。
于是自然而然地,通过联盟的联合代表大会,第二行政区就此成立了。
彼时还是第二行政区,以新玛希城为政治和经济中心,还不是现在的中西区,现在的中西区也还不是这片地区的最后规划,它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动之中,就像他们最稳固的大后方的工业联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变得更加强大、完善,以及光辉。
暴增的土地和人口给刚刚升级的新行政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是如今情况毕竟不同于刚建城时,他们的人力和物力已经比三年前充裕许多——甚至不能说只是许多,而是能从一个城市政权平顺过渡到一个国家级政权的那种充裕。这种充裕让第二行政区可以较为从容地对这些新增区域进行分段接管。
也同样是在这场联合代表大会上,术师宣布“开拓者”从此正式命名为“解放者”……是工业联盟合法且唯一的执政组织。
这次会议后,新生的“解放者”们从工业城出发,从新玛希城出发,组成成百上千支的工作队,带着种子、农具、书籍和要改天换日的狂热感情,像清新的激流一般涌入那些忐忑等待新统治者的孤立领地,将陈腐的旧秩序从形式到实质都一扫而空,从头开始建立他们需要的新秩序。人们主动或者被动地被这些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带领着,走向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匆匆败退的北方诸国已经无人在意,所有人都能看到一个新生的帝国正冉冉升起。
那个时候拉姆斯正在北方,以新起义军一员的身份协助解放者重建北方诸郡秩序,让受战争惊扰的平民回迁,补救夏收,准备秋耕秋种,以及处理王室及贵族的审判与改造等问题,对那时的他来说,工作的伙伴从“开拓者”变成“解放者”,更多的只代表一个名称的改变,他们行动的目的,做事的办法,以及将要达到的目的依旧如一,虽然新的名称确实让他们的组织形式更明确,计划更有序,不过除了终于彻底解决他们的正当性问题这一点外,似乎没有更多意义。
既然连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拉姆斯都是这样想的,那么对于联盟和新行政区之外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仍然只是一批新教的清教徒在试图建造一个人间神国,而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竟然有可能建成。虽然解放者们改造纳入新行政区的各级区域时,由于经验不足犯过许多错误,比如粗暴命令、不作调查、偏听偏信、自作主张等等,但只要对比曾经的贵族领主及其爪牙们,即使这些解放者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他们真诚、高尚、才能出众,并且知错能改,远远超过人们能有的最高期待,加上生活迅速的改善,人们从畏惧怀疑到完全交付信赖,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在不知不觉间,“解脱苦痛”的“拯救者”成为他们口耳相传的固定形象,而且这种形象与他们之前由战争塑造的裁决者形象毫不冲突。
人们常常以宗教的模式去解释解放者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们不能在现实中找到更接近的例子,但实际上他们越是接近,越是了解放者的动机,就越是明白他们所遵从的《纲领》与宗教之间的天壤之别。
再过几年,会有一名傲慢的红袍主教会在报纸上发表言论,说人天生就需要精神的归宿,无论他的其他言论多么胡说八道,至少这一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人们无法可选时,宗教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但有联盟之后,人们就再也不是无法可选——不论对新行政区的人民来说,那是对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不得不暂留在此的人们来说——比如说那一批战俘。
投降的北方联军舍弃了右路这支已经被打击残损的军队,将它们留下作为外邦人泄愤的靶子,新起义军也确实将这支军队消灭殆尽,但“消灭”并不意味着全部杀死,一部分右军残军成了战俘,加上新起义军在战后搜寻全境找到的各种漏网之鱼——数量多得超出想象,最终统计出来的数量竟然超过了一万。
对这些俘虏进行甄别和登记之后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游牧民和农民出身,被征入军队参与这场战争之前,他们既不知道战争的目的,也不知道战争的对象,加入军队之后听过一些规训,但只能理解诸如“异教徒”之类的只言片语。他们盲目地跟随大军来到了这个国家,一路上都没有参与过什么像样的战斗,那些能收割人头的“功勋之战”在开始前就被贵族们分配好了,他们这支军队的数量太大,沿路的城镇居民和村民大都望风而逃,他们也劫掠,但没有劫掠到太多的东西,也有人杀了人,但他们的武器很差,因为是自己准备的,远远没有主帅及各个贵族将领的私兵那样杀得多……
搜寻、甄别、登记和判决的工作和遣返是同时进行的,然而只有最初的一批战俘能够成功遣返,当新起义军将第二批战俘送往边境时,发现对面正在建立防线。
对于这些战俘,那名与解放者代表交涉的贵族说:“这些不是我们的国民。实际上之前那些也不是,我们不能再让他们过去了。” ↑返回顶部↑
此战几乎震撼整个西方世界,不仅在于参与战争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却又结束得如此迅速,更在于外邦人——或者说联盟人在这一战中表现出来的恐怖力量,在他们的对手没有大的战略错误,战术执行也算到位的情况下,武器的优势竟然能够逆转如此巨大的数量劣势,无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人物如何复盘此战,都始终无法以他们所知的战争技巧弥补武器之间的差距。
而那些非战争方式——下毒:新玛希城有一个惊人的封闭式供水网络,水厂戒备森严,水源地已经完全为联盟人所控制,连新玛希人都难以靠近源头,并且无论粮食、蔬菜还是肉食,新玛希城全自给自足,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刺杀:姑且不提混入新玛希城是多么困难的任务,这是一座对自己的人民控制到了极点的城市,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结构使得联盟人能够掌握所有居民的生活,他们让居民集体居住,集体劳动,集体上课,任何一个不在规定的时间做他该做的事情的人都会受到他人关注——如同整座城市都是联盟人的耳目,真是没有比这更差的潜入环境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刺客们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联盟人领袖并且成功地杀死了他,联盟人会因此从这片土地上离开吗?
他们会派另一个人来,或者把这名领袖的某个副手提拔上来。权力的位子上总是不缺人坐,联盟人不会离开的。
至于传播瘟疫或其他,联盟人早已展示了他们对付天灾的手段,在还未彻底掌握布伯平原的时候他们都能做到那种地步,何况他们越来越根深叶茂的如今?
事实已经如此明显,无论联盟人想要占领什么地区,只有他们想不想,如何做的问题,没有他们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如果在这令人难以面对的事实中有什么能给人带来慰藉的话,应当就是联盟人那特有的仁慈了。
仁慈需要残酷来比较——而联盟人的残酷是真的残酷,至少五万北方人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他们的土地上,其中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很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完整的尸体,虽然联盟人按他们的信仰邀请了一些有名的宗教人士去公共墓地为他们举行安魂仪式——尤其是那位一再创造圣迹的塞力斯主教,但没有多少人觉得那些恐惧的灵魂真的能够抵达天堂。
由于他们的力量是如此残酷,因此他们的仁慈显得尤为可贵。对那些识时务地向他们投降的北方联军,他们可以说是轻轻放过,只提出要他们交出王国王室及诸等贵族之类的微末条件,既不扣押联军将领,要求赎金,也没有要求北方诸国的国君来此称臣。他们还收容了在战争中受伤甚至残疾的人,令他们得到好的治疗和照顾,甚至如果有人不愿回到北方,他们还会为这些那些被认为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安排位置,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
不是没有人说一切都是联盟人收买人心的手段,就像他们当初建城时接纳灾民潮是因为需要人口,此次释放俘虏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杀孽太重,若不见好就收,连他们的人民都会将他们视为邪魔……但不要同联盟故意敌对,服从于他们就能够得到庇荫的念头还是在众人的头脑之中深深扎下根来。
利与弊之间的界限已经深如鸿沟,给人们摇摆的余地已经不多了。
经此一役后,不需要联盟人作出任何表示,布伯平原上所有的领主都向联盟表示臣服,主动自愿地奉上地契,舍弃贵族的头衔,脱下长袍,穿上布衣,离开城堡进入城市,接受联盟人对他们这些曾经的权力阶层所有的安排。哪怕他们之中的某些人要因此遭受牢狱之灾也没有出口怨言。
这种转变既是由于联盟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绝对力量,又是因为新玛希城建立以来整个平原由此产生的诸般变化,还有最初主动向联盟表示归顺的三位领主的持续游说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联盟人确实给最多数的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当布衣比长袍更柔软保暖,农舍比城堡更宽敞舒适,食堂窗口比夜宴更丰盛,自己的亲友乃至奴仆都表现出做一个联盟治下的劳动者比依附于自己满足得多,幸福得多的时候,犹豫只会让他们丧失最后的良机。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胜北方联盟之后不久,布伯河下游的的十数个城邦,包括曾经因为扣留联盟人而被白船处刑式炮击的普林霍尔城,都遣人向新玛希城送上了表示归顺联盟的文书,虽然这些城邦领主不像布伯平原的贵族一样愿意舍弃所有的特权,但他们通过这些文书表现出来的诚意足称前所未有,有些城邦的税权是属于某个王国的,即使他们此举堪称背叛,国王及其他贵族也只是当做没有发现。
取得大胜的新玛希城接受了所有的投诚和依附,由于他们的存在,王国王室及贵族已经由于出卖国家而丧失一切权力的合法性,王国北部的人民愿意甚至渴望“外邦人”取代他们成为新的统治者,于是这座城市统辖的人口和地域在很短的时间内膨胀到了十倍以上,已经不应用本身的名字来指代这个新生的政治实体了。
于是自然而然地,通过联盟的联合代表大会,第二行政区就此成立了。
彼时还是第二行政区,以新玛希城为政治和经济中心,还不是现在的中西区,现在的中西区也还不是这片地区的最后规划,它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动之中,就像他们最稳固的大后方的工业联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变得更加强大、完善,以及光辉。
暴增的土地和人口给刚刚升级的新行政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是如今情况毕竟不同于刚建城时,他们的人力和物力已经比三年前充裕许多——甚至不能说只是许多,而是能从一个城市政权平顺过渡到一个国家级政权的那种充裕。这种充裕让第二行政区可以较为从容地对这些新增区域进行分段接管。
也同样是在这场联合代表大会上,术师宣布“开拓者”从此正式命名为“解放者”……是工业联盟合法且唯一的执政组织。
这次会议后,新生的“解放者”们从工业城出发,从新玛希城出发,组成成百上千支的工作队,带着种子、农具、书籍和要改天换日的狂热感情,像清新的激流一般涌入那些忐忑等待新统治者的孤立领地,将陈腐的旧秩序从形式到实质都一扫而空,从头开始建立他们需要的新秩序。人们主动或者被动地被这些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带领着,走向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匆匆败退的北方诸国已经无人在意,所有人都能看到一个新生的帝国正冉冉升起。
那个时候拉姆斯正在北方,以新起义军一员的身份协助解放者重建北方诸郡秩序,让受战争惊扰的平民回迁,补救夏收,准备秋耕秋种,以及处理王室及贵族的审判与改造等问题,对那时的他来说,工作的伙伴从“开拓者”变成“解放者”,更多的只代表一个名称的改变,他们行动的目的,做事的办法,以及将要达到的目的依旧如一,虽然新的名称确实让他们的组织形式更明确,计划更有序,不过除了终于彻底解决他们的正当性问题这一点外,似乎没有更多意义。
既然连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拉姆斯都是这样想的,那么对于联盟和新行政区之外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仍然只是一批新教的清教徒在试图建造一个人间神国,而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竟然有可能建成。虽然解放者们改造纳入新行政区的各级区域时,由于经验不足犯过许多错误,比如粗暴命令、不作调查、偏听偏信、自作主张等等,但只要对比曾经的贵族领主及其爪牙们,即使这些解放者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但他们真诚、高尚、才能出众,并且知错能改,远远超过人们能有的最高期待,加上生活迅速的改善,人们从畏惧怀疑到完全交付信赖,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在不知不觉间,“解脱苦痛”的“拯救者”成为他们口耳相传的固定形象,而且这种形象与他们之前由战争塑造的裁决者形象毫不冲突。
人们常常以宗教的模式去解释解放者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们不能在现实中找到更接近的例子,但实际上他们越是接近,越是了解放者的动机,就越是明白他们所遵从的《纲领》与宗教之间的天壤之别。
再过几年,会有一名傲慢的红袍主教会在报纸上发表言论,说人天生就需要精神的归宿,无论他的其他言论多么胡说八道,至少这一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人们无法可选时,宗教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但有联盟之后,人们就再也不是无法可选——不论对新行政区的人民来说,那是对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不得不暂留在此的人们来说——比如说那一批战俘。
投降的北方联军舍弃了右路这支已经被打击残损的军队,将它们留下作为外邦人泄愤的靶子,新起义军也确实将这支军队消灭殆尽,但“消灭”并不意味着全部杀死,一部分右军残军成了战俘,加上新起义军在战后搜寻全境找到的各种漏网之鱼——数量多得超出想象,最终统计出来的数量竟然超过了一万。
对这些俘虏进行甄别和登记之后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游牧民和农民出身,被征入军队参与这场战争之前,他们既不知道战争的目的,也不知道战争的对象,加入军队之后听过一些规训,但只能理解诸如“异教徒”之类的只言片语。他们盲目地跟随大军来到了这个国家,一路上都没有参与过什么像样的战斗,那些能收割人头的“功勋之战”在开始前就被贵族们分配好了,他们这支军队的数量太大,沿路的城镇居民和村民大都望风而逃,他们也劫掠,但没有劫掠到太多的东西,也有人杀了人,但他们的武器很差,因为是自己准备的,远远没有主帅及各个贵族将领的私兵那样杀得多……
搜寻、甄别、登记和判决的工作和遣返是同时进行的,然而只有最初的一批战俘能够成功遣返,当新起义军将第二批战俘送往边境时,发现对面正在建立防线。
对于这些战俘,那名与解放者代表交涉的贵族说:“这些不是我们的国民。实际上之前那些也不是,我们不能再让他们过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