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277节(1 / 4)
在交易会开幕前,基点村建设计划正式向全城下发。
第423章 新村计划
“新计划?”
“基点村?”
新的话题在城市各个角落火热流传,远胜于即将开始的交易会。
得知这个计划之前,住在城中的人们对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满足,他们虽然同样期盼着交易会,但只是因为它会给他们安稳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热闹,听说会上将有许多演出,甚至可能会有剧团从联盟来到,除此之外,他们对贸易没有什么迫切的需求。
因为他们有活干,有地方住,一日三餐从未缺乏,生病了可以得到休息和治疗,城市的管理者还发给他们衣服鞋子,虽然工钱不是他们熟悉的货币,但只要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们也不在乎它是叮当作响的金属还是只有一张纸。
即使严苛的卫生要求和不放松的教育让初来乍到的人很不习惯,这优越的生活也足以抵消任何不情愿了,何况这些强制要求完全对他们有益。只要不是脑子有毛病,没有人讨厌生活在干干净净、没有污秽和蚊虫的地方。至于识文断字,更是在这座城中生活的应有技能——好歹识个数,知道自己一天能挣多少工呀。如果不肯好好学习,便会不知不觉间被同期的伙伴落下,有朝一日连他们的说笑都听不懂了,只能回去同那些新入城的人一起干活上课。
倘若落到“留级”的这一步,无论是谁都要开始担心如果自己依旧令教导者失望,会不会被赶出城去了。
没有人想被赶出这座城市,虽然每个人都要干活,但城市的管理者也在同他们一块干活,而且他们分配下来的活计都是他们能干完的。没有故意的虐待,表现出众的能得到鼓励和奖励,干得太慢也不会被辱骂,管理者会通过同队组长及其成员的谈话寻找原因,最差的情况是把队伍拆散,队员混入其他队组去。很重要——可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工作,是在为什么工作。
是为了这座城市的统治者,那些有信仰的外邦人,更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住的是自己建造的房子,吃的是自己种植的蔬菜,使用的是自己制造的家具,劳动的果实不仅他们能够自己享用,还能够分享给那些后来城市的人。前者令他们感到满足,后者则令他们感到焦躁。
因为很多人知道这座城并不需要那么多居民。
无论联盟如何富有,对这座城的援助都不应是无限的。人们没有贪婪到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当最聪明的那一批人学会算术以后,便算出了现有人口的每日消耗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虽然来自联盟的补给从未短缺,开拓者们的工作也有条不紊,似乎任何状况都难不倒他们,但人是有感情的,自称为“开拓者”的这些人是他们的拯救者和保护者,他们看得到开拓者们承受的巨大压力,很难不把还在持续入城的逃难者视为沉重的负担。
在这已经超过十万的外来人口中,老人、病人的数量很多,这些人口在别的地方是拖累,在这座城里却能得到照顾;女人和小孩有价值一些,但小孩不能马上被派上用场,开拓者还要让他们去上学;女人倒是和男人一样干活儿,可是开拓者也像男人一样付给她们酬劳,而且是直接发到她们手上,不是交给她们的男人,虽然这些曾经温顺如家畜的女人在被开拓者鼓动起来之后,干的活儿其实也不差什么,但哪个刚来这座城的人见到这种做派,不说一句异端呢?
可是倘若不是这样的异端,又怎能超越凡人的常识?
开拓者尽力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即使生产的商品销路有限,一批又一批地积压在仓库里,他们依旧照合同付给报酬,可这样也是不该长久的。所以有不少人以为交易会的召开为的是解决这个问题,可他们也不知道同样被水灾、干旱和蝗灾接连侵袭过,却无能像这座城一样抵抗住的其他地区何来对家具、砖块和陶器的大量需求。
直到这个称为《新玛希城农业发展计划》的文件通过各级城市管理组织传达之后,那些关心城市未来的人才算看到了一条明确的出路。
在第一批建设计划中的基点村有十二个,一个村庄最少迁入五百名新村民,参照不久前才收获完的城郊农业生产队,这些村民也要分作几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作不同的小队和小组,一同合作耕作分配给他们的大量土地。因为人们不可能两手空空地去种地,所以每个村庄都会分配一定数量的农具和耕畜,不仅如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生产,曾经耕作过城郊农场的钢铁怪兽也将开往基点村所在地,为这些新村民平整土地,挖掘沟渠,助力他们开荒。
有了土地、工具和耕畜,还要有住所、种子和足够坚持到秋季的粮食,毫无疑问,这些也将由城市向迁入的新村民提供。因为他们的身份已经被登记为城市居民,所以新村民中如果有孩子,孩子们依旧能在城中接受教育,新村民也可以在城市和新村之间自由通行。并且为了确保基点村的前期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每个村庄还将有一至两名开拓者常驻。
很少有人怀疑新玛希城的管理者能否实现这些承诺。人们开始关心新村民需要承担的义务。
承认土地为集体所有——如果想成是承认土地属于开拓者就容易理解多了;完成生产任务,每年交售一定数量的粮食——这是应当的;担当一定的警戒工作,保护村庄,在必要的时候向城市示警——这也是应该做的;在村庄里像城市一样严格遵守法规,不得私刑、虐待弱者,凡重要事务皆须通过村民会议,不得自立——有开拓者保驾护航,问题也不会很大。
大致上,这就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了。
不要说没见识的卡斯波人,连那些在私底下说应该把后期加入城市的人赶去种地的人,在了解这些条件之后也不由得动摇起来。
对土地的向往是农民——或者说任何一个没有资产的人的本能。即使开拓者给予了人们比想象的还要好的生存保障,对土地的渴望仍在他们心中难以磨灭,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菜地也恰到好处地维持了他们的这种本能。交纳规定数量的粮食之后剩下的产品由自己分配,人们有理由相信开拓者不会像曾经的贵族老爷一样盘剥他们,且相比城市较为逼仄的生活空间,过于要求秩序的生活,也让许多人对相对自在的田野生活有所怀念。在种种情绪的作用下,许多人都对基点村计划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可以预见的是,有意参加新村建设计划的人数绝对会超过所需的人数。
虽然相比基点村计划,更有吸引力的是城郊生产队的待遇,不过扩大队伍的名额相对来说太少了,由于由旧玛希城的近郊农民组成的生产队已经较为出众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人们依照常理认为新的队伍也将从旧玛希城人中选拔出来。
谁都知道,无论近郊农场还是基点村的建设,都是为了增加生产。经过一年以来的惊人发展,新玛希城的实际管辖地区已经占到了布伯平原的四分之一,如果将奥森郡也列入他们的控制范围,那么他们就占有了王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并且他们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拥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他们既有这个能力,又有这样的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长久以来,这片土地的农业优势一直都十分突出,直到这一年来的连续灾难影响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产粮地,闪光的河水只要爬上高地就能望见,农奴和农民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土壤龟裂,作物在烈日下奄奄一息。开拓者带来的高产作物显示出在这个地区的适应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倘若没有了深耕、来自联盟的肥料和大量的水源灌溉,它们也能在其他地区得到优越的产量吗?
无论开拓者的成就在外人看来如何不可思议,他们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之上的。新村计划并不是将开垦土地,将村民迁入旧足够了,实际上,基点村正如其名,是一系列整体工程的基点。
庞大的水利网和道路网将把这些基点村联系起来,像城市伸出的血管,既将城市的血液输送到村庄中去,又将土地上产出的营养吸收过来以供养自身。五百人是基点村的最低人口要求,当这些村庄发展到一定程度,道路和水利的建设完善到一定程度,如果不是通过这些村子分化出更多的新式村庄,就是这些村庄升级为城镇,不再依靠纯农业生产而发展。
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未来都是令人期待的,但至少在开拓者来到这片土地之前,没有人想象过要在平原上建立任何大型的水利工程,甚至道路工程都是荒谬的。这些工程的投入太大了,既需要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又需要极大的权力,甚至哪怕有国王一样的权力,恐怕也难以让分布在这片平原上的大小领主向他让出自己的部分领地。 ↑返回顶部↑
第423章 新村计划
“新计划?”
“基点村?”
新的话题在城市各个角落火热流传,远胜于即将开始的交易会。
得知这个计划之前,住在城中的人们对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满足,他们虽然同样期盼着交易会,但只是因为它会给他们安稳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热闹,听说会上将有许多演出,甚至可能会有剧团从联盟来到,除此之外,他们对贸易没有什么迫切的需求。
因为他们有活干,有地方住,一日三餐从未缺乏,生病了可以得到休息和治疗,城市的管理者还发给他们衣服鞋子,虽然工钱不是他们熟悉的货币,但只要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们也不在乎它是叮当作响的金属还是只有一张纸。
即使严苛的卫生要求和不放松的教育让初来乍到的人很不习惯,这优越的生活也足以抵消任何不情愿了,何况这些强制要求完全对他们有益。只要不是脑子有毛病,没有人讨厌生活在干干净净、没有污秽和蚊虫的地方。至于识文断字,更是在这座城中生活的应有技能——好歹识个数,知道自己一天能挣多少工呀。如果不肯好好学习,便会不知不觉间被同期的伙伴落下,有朝一日连他们的说笑都听不懂了,只能回去同那些新入城的人一起干活上课。
倘若落到“留级”的这一步,无论是谁都要开始担心如果自己依旧令教导者失望,会不会被赶出城去了。
没有人想被赶出这座城市,虽然每个人都要干活,但城市的管理者也在同他们一块干活,而且他们分配下来的活计都是他们能干完的。没有故意的虐待,表现出众的能得到鼓励和奖励,干得太慢也不会被辱骂,管理者会通过同队组长及其成员的谈话寻找原因,最差的情况是把队伍拆散,队员混入其他队组去。很重要——可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工作,是在为什么工作。
是为了这座城市的统治者,那些有信仰的外邦人,更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住的是自己建造的房子,吃的是自己种植的蔬菜,使用的是自己制造的家具,劳动的果实不仅他们能够自己享用,还能够分享给那些后来城市的人。前者令他们感到满足,后者则令他们感到焦躁。
因为很多人知道这座城并不需要那么多居民。
无论联盟如何富有,对这座城的援助都不应是无限的。人们没有贪婪到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当最聪明的那一批人学会算术以后,便算出了现有人口的每日消耗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虽然来自联盟的补给从未短缺,开拓者们的工作也有条不紊,似乎任何状况都难不倒他们,但人是有感情的,自称为“开拓者”的这些人是他们的拯救者和保护者,他们看得到开拓者们承受的巨大压力,很难不把还在持续入城的逃难者视为沉重的负担。
在这已经超过十万的外来人口中,老人、病人的数量很多,这些人口在别的地方是拖累,在这座城里却能得到照顾;女人和小孩有价值一些,但小孩不能马上被派上用场,开拓者还要让他们去上学;女人倒是和男人一样干活儿,可是开拓者也像男人一样付给她们酬劳,而且是直接发到她们手上,不是交给她们的男人,虽然这些曾经温顺如家畜的女人在被开拓者鼓动起来之后,干的活儿其实也不差什么,但哪个刚来这座城的人见到这种做派,不说一句异端呢?
可是倘若不是这样的异端,又怎能超越凡人的常识?
开拓者尽力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即使生产的商品销路有限,一批又一批地积压在仓库里,他们依旧照合同付给报酬,可这样也是不该长久的。所以有不少人以为交易会的召开为的是解决这个问题,可他们也不知道同样被水灾、干旱和蝗灾接连侵袭过,却无能像这座城一样抵抗住的其他地区何来对家具、砖块和陶器的大量需求。
直到这个称为《新玛希城农业发展计划》的文件通过各级城市管理组织传达之后,那些关心城市未来的人才算看到了一条明确的出路。
在第一批建设计划中的基点村有十二个,一个村庄最少迁入五百名新村民,参照不久前才收获完的城郊农业生产队,这些村民也要分作几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作不同的小队和小组,一同合作耕作分配给他们的大量土地。因为人们不可能两手空空地去种地,所以每个村庄都会分配一定数量的农具和耕畜,不仅如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生产,曾经耕作过城郊农场的钢铁怪兽也将开往基点村所在地,为这些新村民平整土地,挖掘沟渠,助力他们开荒。
有了土地、工具和耕畜,还要有住所、种子和足够坚持到秋季的粮食,毫无疑问,这些也将由城市向迁入的新村民提供。因为他们的身份已经被登记为城市居民,所以新村民中如果有孩子,孩子们依旧能在城中接受教育,新村民也可以在城市和新村之间自由通行。并且为了确保基点村的前期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每个村庄还将有一至两名开拓者常驻。
很少有人怀疑新玛希城的管理者能否实现这些承诺。人们开始关心新村民需要承担的义务。
承认土地为集体所有——如果想成是承认土地属于开拓者就容易理解多了;完成生产任务,每年交售一定数量的粮食——这是应当的;担当一定的警戒工作,保护村庄,在必要的时候向城市示警——这也是应该做的;在村庄里像城市一样严格遵守法规,不得私刑、虐待弱者,凡重要事务皆须通过村民会议,不得自立——有开拓者保驾护航,问题也不会很大。
大致上,这就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了。
不要说没见识的卡斯波人,连那些在私底下说应该把后期加入城市的人赶去种地的人,在了解这些条件之后也不由得动摇起来。
对土地的向往是农民——或者说任何一个没有资产的人的本能。即使开拓者给予了人们比想象的还要好的生存保障,对土地的渴望仍在他们心中难以磨灭,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菜地也恰到好处地维持了他们的这种本能。交纳规定数量的粮食之后剩下的产品由自己分配,人们有理由相信开拓者不会像曾经的贵族老爷一样盘剥他们,且相比城市较为逼仄的生活空间,过于要求秩序的生活,也让许多人对相对自在的田野生活有所怀念。在种种情绪的作用下,许多人都对基点村计划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可以预见的是,有意参加新村建设计划的人数绝对会超过所需的人数。
虽然相比基点村计划,更有吸引力的是城郊生产队的待遇,不过扩大队伍的名额相对来说太少了,由于由旧玛希城的近郊农民组成的生产队已经较为出众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人们依照常理认为新的队伍也将从旧玛希城人中选拔出来。
谁都知道,无论近郊农场还是基点村的建设,都是为了增加生产。经过一年以来的惊人发展,新玛希城的实际管辖地区已经占到了布伯平原的四分之一,如果将奥森郡也列入他们的控制范围,那么他们就占有了王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并且他们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拥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他们既有这个能力,又有这样的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长久以来,这片土地的农业优势一直都十分突出,直到这一年来的连续灾难影响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产粮地,闪光的河水只要爬上高地就能望见,农奴和农民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土壤龟裂,作物在烈日下奄奄一息。开拓者带来的高产作物显示出在这个地区的适应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倘若没有了深耕、来自联盟的肥料和大量的水源灌溉,它们也能在其他地区得到优越的产量吗?
无论开拓者的成就在外人看来如何不可思议,他们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之上的。新村计划并不是将开垦土地,将村民迁入旧足够了,实际上,基点村正如其名,是一系列整体工程的基点。
庞大的水利网和道路网将把这些基点村联系起来,像城市伸出的血管,既将城市的血液输送到村庄中去,又将土地上产出的营养吸收过来以供养自身。五百人是基点村的最低人口要求,当这些村庄发展到一定程度,道路和水利的建设完善到一定程度,如果不是通过这些村子分化出更多的新式村庄,就是这些村庄升级为城镇,不再依靠纯农业生产而发展。
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未来都是令人期待的,但至少在开拓者来到这片土地之前,没有人想象过要在平原上建立任何大型的水利工程,甚至道路工程都是荒谬的。这些工程的投入太大了,既需要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又需要极大的权力,甚至哪怕有国王一样的权力,恐怕也难以让分布在这片平原上的大小领主向他让出自己的部分领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