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274节(1 / 4)
一点也不知道这幅场面同他们这帮靠脸横行的有什么关系。
由于领主们的情绪突然混乱,这场会面便向后延迟了,接待人员费了一些功夫把他们安抚下来,然后在对方的完全配合下获得了这些领主思路转变的较为完整的过程。通过他们整理的事后报告,精灵们于是知道他们在那一天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虽然工业城的人们已经完全熟悉精灵的存在,只将他们当做可信的朋友,但是在联盟之外,他们的形象同裂隙时代的种种传奇联系在一起,并多有美饰,象征着古老的传承、强大的力量、高洁的品行和传奇的命运,所以当他们同范天澜一同出现时,对那几位领主来说不啻于神谕启示。
这很荒谬,也很合理。
宗教是统治的工具,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共同使用的一套世界观,即使这三位领主有各自的原因对教会不满,但他们不信任的只是那些窃取了神之荣光的伪善之徒,本身的信仰依旧虔诚,甚至对教会的无耻贪婪见识得越多越深刻,他们的信仰就越为坚定:人以其愚行证明了神的永远正确,以其污浊证明了神的至善至纯,以其易毁证明了神的恒常不易。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累积着罪孽,沉沦苦海便是他们所有人应受的报应,只有信仰才能带来真正的救赎。
然而工业联盟及开拓者的出现动摇了这一套理论的基础。
因为“人是为受苦而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无论贫苦的农民还是富裕的贵族,只要有一点机会就会努力改善自己的处境,只有宗教能让那些无法可想、无处可去的人安于现状,但它的作用也并不总是理想。既然宗教的作用是麻痹和自我安慰,那么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承认他们是异端比接受他们是“无信者”要容易得多,因为后者动摇的不仅是这个王国,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根基。虽然常态来说“异端”必死,但“异端”不过是人们对同同一种事物有不同解释产生的对立,意味着只要回归本质,他们就有共通的语言,为了能彼此共存,就算把对“唯一正确”进行阐释的权利让一些出去也没关系——他们的强大难道不是说明了他们离正确更近吗?
虽然同样阅读了这份报告的工作组对此评价是“自欺欺人,换衣不换人,满脑袋的死循环”,不过精灵倒是部分地认同“强大等于正确”这种看法,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当然应该得到好的结果,强大不过是结果之一,当然他们批评这些贵族关于信仰的看法,并为此撰文在报纸上辩论,虽然引起的水花不大,也算他们投入了新工作的证明。
而对于新玛希城来说,这些领主的投诚并不意料之外。虽然坚持原则不主动挑起争斗,但是为了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境,即使在灾民潮造成的工作最艰苦的时候,开拓者也在通过种种间接方式对周边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极限时,领主们的选择就不多了。当然一下子来了三个,并且提出的不是结盟,而是并入确实让人有些吃惊,不过已经被预见的事情,他们总会有办法的。
他们向粘稠的沼泽投下了石块,波纹缓慢地向四周扩散,他们在这个落脚点站住了,应该准备放下新的石头了。
其实联盟大会的召开本身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要有新的发展了,从工业城到整个联盟,到在外的两座基点城都要面对新考验。秋冬也许在别处是休憩和忍耐的季节,但在工业城,所有的工厂都在尽力提高效率,增加产能,因为建设的需求正在以一种鲸吞式的速度增长,即将开展的部落改革要投入多少资源仍未有定数,而新玛希城和奥比斯王都可见地,即将将进入“被动”扩张的阶段。
奥比斯王都“陷落”,远道而来的法师军团也惨败而归之后,这个国家内陆的领主们便拥立了一个“第二王室”,谋划反攻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有些消息传出,说他们意图与已经成为事实统治者的异端“划界而治”。开拓者对王都的改造远未完成,对王都周边地区的整合也不过刚刚起步,内陆的动向可能影响他们的下一步工作。
对新玛希城来说,他们首要面对的仍然是人口问题。
光是维持现有十余万人的生活就是沉重的工作,环城基点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未开始,领主们就被打垮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不待开拓者采取任何行动,就主动投诚以期维持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诚意按传统标准毋庸置疑,虽然他们的信心与立场的转变一样极端,似乎认为开拓者在维持新玛希城的运转,支持奥森郡的重建的同时,再托管他们的领地也毫无问题。
与此同时,仍有不断有人口前来新玛希城寻求庇护。他们带来了关于王国其他地区的种种消息,从令人绝望的收成,到此起彼伏的起义,都说明贵族和教会“驱使豺狼吞食虎豹”的计划完全失败了。即使他们用这种方式减轻了各处领地的负担,干旱和饥荒对王国的打击仍比想象中沉重,由于外邦人的威胁,贵族和教会没有对这场饥荒作什么积极的举措,因为任何赈济都等于粮食和人力的额外付出,他们如何能积蓄足够的力量去收回那座异端之城呢?
可是对于饥饿的人民来说,这世上没有比生存更大的道理。
贵族和教会竭尽全力地宣扬外邦人是异端、是邪魔、是万恶之源,但他们越是催促人们去仇恨,就越是无法解释开拓者的实际作为——凡是去过那座城的人都说他们确实安顿了无以计数的灾民,让他们有房子可住,有食物可吃,有活可干;更不能解释教会和贵族为何要将自己的子民驱逐到异端那一边去,那些在此之前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异端的人们能犯下什么难以饶恕的罪过?这些只懂得像牲畜一样耕作的农民,难道会比囤积粮食、侵占土地、坚持收税的贵族、比看着人们倒在路上,却依旧大声要求增加供奉的教会更邪恶?
如果贵族和教会代表着正义,那为何正义统治之下的人民不断死去,而邪恶的外邦人却能一日日壮大?
发出问题的人们很清楚不会得到对方真实的回答,他们也不期待他们的任何回答。
语言在这里有什么用呢?
于是国王和贵族们愕然地发现,他们保留的用以对付外邦人的力量,正在不得不用于对付自己的人民。
相比之下,新玛希城周围的地区呈现出难得的平静。不是因为演习,演习对领主们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其治下的领民来说,外邦人又怎么威吓了他们的领主——这不是常有的事吗。平民和贫农的相对安顺,自然不是教会所宣称的虔诚安贫云云,他们的领主确实愚蠢而贪婪,但是他们不起来反抗,是因为包括领主在内,在这座城市辐照范围内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外邦人必将使他们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平原,它所训练的庞大人口、被它控制的河运航道、可怕的作物产量、如一张巨网将所有人牢牢笼罩的管理方式,加上刚刚展示过的战争武器,结合起来就像一只在不断蓄力的拳头,击穿这个国家不过是时间和意愿问题。在领主们的敢怒不敢言中,那座城市通过白船和持剑行商的专门商贩等手段深入他们的领地,同人们进行了不公平的贸易。
“那座城”——人们称呼这个词语时的感情渐渐从复杂变得纯粹,虽然教会极力诋毁这种交易行为,但当外邦人以饲养家禽的名义大量收购蝗虫和其他昆虫的卵,付给的报酬是同等重量的食物时,谁能为了不能吃的信仰而选择让自己和家人忍饥挨饿呢?声嘶力竭的教会不仅不能为他们变出鱼和饼来,人们还看见有贫穷的教士偷偷同那座城的专门贩子交换袋子,沾着泥土的袋子里装的什么也许不好说,可是商贩递过去的方纸包人们已经很熟悉了。那层薄纸包裹的是一种用许多分辨不出的材料制成,压得很扎实的食物,加入了大量的糖和盐,一小块就能让苦涩的野菜汤变得有滋有味,肚子得到满足,除此以外,依赖这种“魔鬼食物”度日的人们还发现,他们慢慢地能在晚上看清东西了,一些身体虚弱的孩子甚至只靠喝汤就有了好转。
不管领主们还在坚持什么,经历过这个夏天过后,布伯平原上至少二分之一的农民已经认为被这些异端统治是天经地义了。如果魔鬼就是外邦人的样子,那么他们巴不得这世上有更多的魔鬼!
这就是为什么开拓者是“异端”的传闻扩散得如此迅速,而连外邦人所信仰的“教派”之名都不知道,却已经有许多人决心改宗弃信。开拓者长久以来禁欲、智慧、强大、可靠和拯救人的形象让这个被虚构出来的宗教变成了人们新的精神寄托,虽然包括领主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外邦人必定将统治扩大到整个平原,但在他们真正开始行动之前,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未来统治者的赐予,无法主动与之产生联系。
因为外邦人——开拓者——这些来自彼方的圣徒不需要他们付出除了信任之外的任何东西,而他们除了自己,也没有什么能与他们交换的东西。
人们是自发地、有意地扭曲了关于那场会议的真实含义,因为他们想同他们站在一起。
这是一种真诚得可怕的愿望,也意味着对开拓者乃至整个工业联盟的另一重考验。
几乎没有间隙地开始了他在新玛希城工作的范天澜看着铺满了桌面的报告,非常难得地沉思了片刻。
他在想云深。
然后他把这些报告收了起来,有人敲门进来,告诉他奥森郡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里除了与塞力斯主教约定的传递情况进展和物资需求的相关人员,还有几个额外成员,他们自称是起义军的领袖代表。 ↑返回顶部↑
由于领主们的情绪突然混乱,这场会面便向后延迟了,接待人员费了一些功夫把他们安抚下来,然后在对方的完全配合下获得了这些领主思路转变的较为完整的过程。通过他们整理的事后报告,精灵们于是知道他们在那一天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虽然工业城的人们已经完全熟悉精灵的存在,只将他们当做可信的朋友,但是在联盟之外,他们的形象同裂隙时代的种种传奇联系在一起,并多有美饰,象征着古老的传承、强大的力量、高洁的品行和传奇的命运,所以当他们同范天澜一同出现时,对那几位领主来说不啻于神谕启示。
这很荒谬,也很合理。
宗教是统治的工具,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共同使用的一套世界观,即使这三位领主有各自的原因对教会不满,但他们不信任的只是那些窃取了神之荣光的伪善之徒,本身的信仰依旧虔诚,甚至对教会的无耻贪婪见识得越多越深刻,他们的信仰就越为坚定:人以其愚行证明了神的永远正确,以其污浊证明了神的至善至纯,以其易毁证明了神的恒常不易。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累积着罪孽,沉沦苦海便是他们所有人应受的报应,只有信仰才能带来真正的救赎。
然而工业联盟及开拓者的出现动摇了这一套理论的基础。
因为“人是为受苦而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无论贫苦的农民还是富裕的贵族,只要有一点机会就会努力改善自己的处境,只有宗教能让那些无法可想、无处可去的人安于现状,但它的作用也并不总是理想。既然宗教的作用是麻痹和自我安慰,那么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承认他们是异端比接受他们是“无信者”要容易得多,因为后者动摇的不仅是这个王国,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根基。虽然常态来说“异端”必死,但“异端”不过是人们对同同一种事物有不同解释产生的对立,意味着只要回归本质,他们就有共通的语言,为了能彼此共存,就算把对“唯一正确”进行阐释的权利让一些出去也没关系——他们的强大难道不是说明了他们离正确更近吗?
虽然同样阅读了这份报告的工作组对此评价是“自欺欺人,换衣不换人,满脑袋的死循环”,不过精灵倒是部分地认同“强大等于正确”这种看法,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当然应该得到好的结果,强大不过是结果之一,当然他们批评这些贵族关于信仰的看法,并为此撰文在报纸上辩论,虽然引起的水花不大,也算他们投入了新工作的证明。
而对于新玛希城来说,这些领主的投诚并不意料之外。虽然坚持原则不主动挑起争斗,但是为了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境,即使在灾民潮造成的工作最艰苦的时候,开拓者也在通过种种间接方式对周边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极限时,领主们的选择就不多了。当然一下子来了三个,并且提出的不是结盟,而是并入确实让人有些吃惊,不过已经被预见的事情,他们总会有办法的。
他们向粘稠的沼泽投下了石块,波纹缓慢地向四周扩散,他们在这个落脚点站住了,应该准备放下新的石头了。
其实联盟大会的召开本身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要有新的发展了,从工业城到整个联盟,到在外的两座基点城都要面对新考验。秋冬也许在别处是休憩和忍耐的季节,但在工业城,所有的工厂都在尽力提高效率,增加产能,因为建设的需求正在以一种鲸吞式的速度增长,即将开展的部落改革要投入多少资源仍未有定数,而新玛希城和奥比斯王都可见地,即将将进入“被动”扩张的阶段。
奥比斯王都“陷落”,远道而来的法师军团也惨败而归之后,这个国家内陆的领主们便拥立了一个“第二王室”,谋划反攻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有些消息传出,说他们意图与已经成为事实统治者的异端“划界而治”。开拓者对王都的改造远未完成,对王都周边地区的整合也不过刚刚起步,内陆的动向可能影响他们的下一步工作。
对新玛希城来说,他们首要面对的仍然是人口问题。
光是维持现有十余万人的生活就是沉重的工作,环城基点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未开始,领主们就被打垮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不待开拓者采取任何行动,就主动投诚以期维持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诚意按传统标准毋庸置疑,虽然他们的信心与立场的转变一样极端,似乎认为开拓者在维持新玛希城的运转,支持奥森郡的重建的同时,再托管他们的领地也毫无问题。
与此同时,仍有不断有人口前来新玛希城寻求庇护。他们带来了关于王国其他地区的种种消息,从令人绝望的收成,到此起彼伏的起义,都说明贵族和教会“驱使豺狼吞食虎豹”的计划完全失败了。即使他们用这种方式减轻了各处领地的负担,干旱和饥荒对王国的打击仍比想象中沉重,由于外邦人的威胁,贵族和教会没有对这场饥荒作什么积极的举措,因为任何赈济都等于粮食和人力的额外付出,他们如何能积蓄足够的力量去收回那座异端之城呢?
可是对于饥饿的人民来说,这世上没有比生存更大的道理。
贵族和教会竭尽全力地宣扬外邦人是异端、是邪魔、是万恶之源,但他们越是催促人们去仇恨,就越是无法解释开拓者的实际作为——凡是去过那座城的人都说他们确实安顿了无以计数的灾民,让他们有房子可住,有食物可吃,有活可干;更不能解释教会和贵族为何要将自己的子民驱逐到异端那一边去,那些在此之前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异端的人们能犯下什么难以饶恕的罪过?这些只懂得像牲畜一样耕作的农民,难道会比囤积粮食、侵占土地、坚持收税的贵族、比看着人们倒在路上,却依旧大声要求增加供奉的教会更邪恶?
如果贵族和教会代表着正义,那为何正义统治之下的人民不断死去,而邪恶的外邦人却能一日日壮大?
发出问题的人们很清楚不会得到对方真实的回答,他们也不期待他们的任何回答。
语言在这里有什么用呢?
于是国王和贵族们愕然地发现,他们保留的用以对付外邦人的力量,正在不得不用于对付自己的人民。
相比之下,新玛希城周围的地区呈现出难得的平静。不是因为演习,演习对领主们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其治下的领民来说,外邦人又怎么威吓了他们的领主——这不是常有的事吗。平民和贫农的相对安顺,自然不是教会所宣称的虔诚安贫云云,他们的领主确实愚蠢而贪婪,但是他们不起来反抗,是因为包括领主在内,在这座城市辐照范围内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外邦人必将使他们的统治扩大到整个平原,它所训练的庞大人口、被它控制的河运航道、可怕的作物产量、如一张巨网将所有人牢牢笼罩的管理方式,加上刚刚展示过的战争武器,结合起来就像一只在不断蓄力的拳头,击穿这个国家不过是时间和意愿问题。在领主们的敢怒不敢言中,那座城市通过白船和持剑行商的专门商贩等手段深入他们的领地,同人们进行了不公平的贸易。
“那座城”——人们称呼这个词语时的感情渐渐从复杂变得纯粹,虽然教会极力诋毁这种交易行为,但当外邦人以饲养家禽的名义大量收购蝗虫和其他昆虫的卵,付给的报酬是同等重量的食物时,谁能为了不能吃的信仰而选择让自己和家人忍饥挨饿呢?声嘶力竭的教会不仅不能为他们变出鱼和饼来,人们还看见有贫穷的教士偷偷同那座城的专门贩子交换袋子,沾着泥土的袋子里装的什么也许不好说,可是商贩递过去的方纸包人们已经很熟悉了。那层薄纸包裹的是一种用许多分辨不出的材料制成,压得很扎实的食物,加入了大量的糖和盐,一小块就能让苦涩的野菜汤变得有滋有味,肚子得到满足,除此以外,依赖这种“魔鬼食物”度日的人们还发现,他们慢慢地能在晚上看清东西了,一些身体虚弱的孩子甚至只靠喝汤就有了好转。
不管领主们还在坚持什么,经历过这个夏天过后,布伯平原上至少二分之一的农民已经认为被这些异端统治是天经地义了。如果魔鬼就是外邦人的样子,那么他们巴不得这世上有更多的魔鬼!
这就是为什么开拓者是“异端”的传闻扩散得如此迅速,而连外邦人所信仰的“教派”之名都不知道,却已经有许多人决心改宗弃信。开拓者长久以来禁欲、智慧、强大、可靠和拯救人的形象让这个被虚构出来的宗教变成了人们新的精神寄托,虽然包括领主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外邦人必定将统治扩大到整个平原,但在他们真正开始行动之前,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未来统治者的赐予,无法主动与之产生联系。
因为外邦人——开拓者——这些来自彼方的圣徒不需要他们付出除了信任之外的任何东西,而他们除了自己,也没有什么能与他们交换的东西。
人们是自发地、有意地扭曲了关于那场会议的真实含义,因为他们想同他们站在一起。
这是一种真诚得可怕的愿望,也意味着对开拓者乃至整个工业联盟的另一重考验。
几乎没有间隙地开始了他在新玛希城工作的范天澜看着铺满了桌面的报告,非常难得地沉思了片刻。
他在想云深。
然后他把这些报告收了起来,有人敲门进来,告诉他奥森郡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里除了与塞力斯主教约定的传递情况进展和物资需求的相关人员,还有几个额外成员,他们自称是起义军的领袖代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