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几万里 第29节(2 / 4)
“我不会忘记你的。”陆骁喉间发涩,但仍笑道,“即使日后我离开洛京,回了凌北,关山千里相隔,我也不会忘记你。”
谢琢眼里映着烛光,也笑道:“好。”
陆骁想,他要的哪里是道歉或者理由?
他要的不过是,谢琢如他一般,与他相同。
第28章 第二十八万里
入冬后, 白昼渐短,虽然朝廷讲究“冬藏”,往后延了点卯时间, 但谢琢踏进宫门时, 天通常都还将亮未亮。
天章阁里生了炉子,热茶也时时供着,但葛武依旧不放心, 手炉、棉衾、斗篷样样备齐不说,只恨不得时时刻刻都能守在天章阁门口, 以防谢琢有哪里不舒服找不到人。
“我这寒疾你又不是不清楚, 而且,我早已经习惯了, 没什么好担心的。”
“公子习惯了, 不代表我们就不会担心。”葛武声音有些闷, “这毒从胎中带出来,宋大夫研究了这么多年, 药也试过数不清多少种,不知道什么才会有成效,让公子冬日好过一点。”
熟练地把马车停在宫门口, 葛武先跳下车放好马凳, 又问:“公子, 天章阁里烧着炭,会不会气闷,加重咳嗽?”
从马车下来, 骤然迎上冷风,谢琢咳嗽了两声:“陛下体恤,阁里用的是无烟的银碳, 放心。”
他想起去天章阁的第一天,陆骁让他坐到他旁边,说等天气渐渐冷了,阁内烧起炭火,闷得喘不过气时,窗户缝正好可以借来透透气。
现在,他每次打开窗户缝透气,都会想起当日的情景。
只不过,陆骁那张书案已经空置好几天了。
文远侯一案后,见咸宁帝没有往深里追究的意思,朝廷上下原本惶惶的人心又都安稳下来。二皇子李慎解除禁足后,沉静了许多,连带着盛浩元也恢复了从前八面玲珑的模样。
谢琢踏进天章阁,刚解下斗篷放好,盛浩元就笑着迎上来:“延龄前日又告了病,身体可还好?”
“劳盛待诏关心,已经好多了。”谢琢见他像是有话要说,便主动询问:“盛待诏可是有事?”
“嗯,天已寒,玉津园里的浅绛绿萼梅起了花苞,正是观赏的好时候。明日恰好是休沐,我和几位友人准备在园中设宴,也算风雅。前几日延龄在病中,我不便相邀,一直到今日才开口。”
谢琢没有一口应下,而是先问:“不知参宴的都有哪些人?”
盛浩元说得详细:“翰林院以及六部的几位同僚,名字延龄都熟悉,还有几个太学的学生以及洛京略有声望、尚未入仕的文士。这种小聚我办过几次,以文会友,大家不称官职身份,年岁又相差不多,通常都不会拘束。”
短暂的考虑后,谢琢欣然应允:“既是如此,那延龄就却之不恭了。”
第二天,谢琢带着葛武,乘马车去了城外的玉津园。
他到的不早也不晚,在座的人见他身穿月白文士服,外面披着厚厚的斗篷,唇色发白,和传闻中一样体弱畏寒,纷纷说要将避开风口的座位让给他。
众人对“琢玉郎”好奇已久。在此之前,谢琢惯常独来独往,气质清寒,无论是文士间的小聚还是文会,都没人敢贸然邀请他,怕遭到拒绝,失了颜面。
因此,一直到现在,他们才第一次跟谢琢坐到一处,谈论诗文。
有个圆脸的文士豪爽笑道:“我等这次还是托了盛兄的情面,才如此近距离地见识了琢玉郎的风采!”
谢琢神情歉意:“延龄自小沉迷看书,不通世务,家里也没有长辈教导,以往或是日后有得罪之处,只能请诸位海涵了。”
他这番话将态度放得很谦逊,在场的人又都知道他受咸宁帝信任,年纪轻轻,已在御前,没人想跟他交恶,于是很快都笑开来,一时气氛极为融洽。
浅绛绿萼梅的花苞紧实,缀在枝上,如翡翠凝珠。几盏温酒清茶后,盛浩元为首,先作了一首诗,在场有诗才的纷纷咏和,又有善书法的人将这些诗全都记录下来,等宴后集成诗集,用来传阅收藏。
等开始聊起文章经义后,众人很快发现,谢琢不爱掐尖出头,但似乎不管什么问题到他那里,他都能作答,往往答案还会令人眼前一亮。 ↑返回顶部↑
谢琢眼里映着烛光,也笑道:“好。”
陆骁想,他要的哪里是道歉或者理由?
他要的不过是,谢琢如他一般,与他相同。
第28章 第二十八万里
入冬后, 白昼渐短,虽然朝廷讲究“冬藏”,往后延了点卯时间, 但谢琢踏进宫门时, 天通常都还将亮未亮。
天章阁里生了炉子,热茶也时时供着,但葛武依旧不放心, 手炉、棉衾、斗篷样样备齐不说,只恨不得时时刻刻都能守在天章阁门口, 以防谢琢有哪里不舒服找不到人。
“我这寒疾你又不是不清楚, 而且,我早已经习惯了, 没什么好担心的。”
“公子习惯了, 不代表我们就不会担心。”葛武声音有些闷, “这毒从胎中带出来,宋大夫研究了这么多年, 药也试过数不清多少种,不知道什么才会有成效,让公子冬日好过一点。”
熟练地把马车停在宫门口, 葛武先跳下车放好马凳, 又问:“公子, 天章阁里烧着炭,会不会气闷,加重咳嗽?”
从马车下来, 骤然迎上冷风,谢琢咳嗽了两声:“陛下体恤,阁里用的是无烟的银碳, 放心。”
他想起去天章阁的第一天,陆骁让他坐到他旁边,说等天气渐渐冷了,阁内烧起炭火,闷得喘不过气时,窗户缝正好可以借来透透气。
现在,他每次打开窗户缝透气,都会想起当日的情景。
只不过,陆骁那张书案已经空置好几天了。
文远侯一案后,见咸宁帝没有往深里追究的意思,朝廷上下原本惶惶的人心又都安稳下来。二皇子李慎解除禁足后,沉静了许多,连带着盛浩元也恢复了从前八面玲珑的模样。
谢琢踏进天章阁,刚解下斗篷放好,盛浩元就笑着迎上来:“延龄前日又告了病,身体可还好?”
“劳盛待诏关心,已经好多了。”谢琢见他像是有话要说,便主动询问:“盛待诏可是有事?”
“嗯,天已寒,玉津园里的浅绛绿萼梅起了花苞,正是观赏的好时候。明日恰好是休沐,我和几位友人准备在园中设宴,也算风雅。前几日延龄在病中,我不便相邀,一直到今日才开口。”
谢琢没有一口应下,而是先问:“不知参宴的都有哪些人?”
盛浩元说得详细:“翰林院以及六部的几位同僚,名字延龄都熟悉,还有几个太学的学生以及洛京略有声望、尚未入仕的文士。这种小聚我办过几次,以文会友,大家不称官职身份,年岁又相差不多,通常都不会拘束。”
短暂的考虑后,谢琢欣然应允:“既是如此,那延龄就却之不恭了。”
第二天,谢琢带着葛武,乘马车去了城外的玉津园。
他到的不早也不晚,在座的人见他身穿月白文士服,外面披着厚厚的斗篷,唇色发白,和传闻中一样体弱畏寒,纷纷说要将避开风口的座位让给他。
众人对“琢玉郎”好奇已久。在此之前,谢琢惯常独来独往,气质清寒,无论是文士间的小聚还是文会,都没人敢贸然邀请他,怕遭到拒绝,失了颜面。
因此,一直到现在,他们才第一次跟谢琢坐到一处,谈论诗文。
有个圆脸的文士豪爽笑道:“我等这次还是托了盛兄的情面,才如此近距离地见识了琢玉郎的风采!”
谢琢神情歉意:“延龄自小沉迷看书,不通世务,家里也没有长辈教导,以往或是日后有得罪之处,只能请诸位海涵了。”
他这番话将态度放得很谦逊,在场的人又都知道他受咸宁帝信任,年纪轻轻,已在御前,没人想跟他交恶,于是很快都笑开来,一时气氛极为融洽。
浅绛绿萼梅的花苞紧实,缀在枝上,如翡翠凝珠。几盏温酒清茶后,盛浩元为首,先作了一首诗,在场有诗才的纷纷咏和,又有善书法的人将这些诗全都记录下来,等宴后集成诗集,用来传阅收藏。
等开始聊起文章经义后,众人很快发现,谢琢不爱掐尖出头,但似乎不管什么问题到他那里,他都能作答,往往答案还会令人眼前一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