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妻手札之蝉衣记_分卷阅读_161(1 / 3)
“再说了,您还在孝中,就算是选好了人定了亲事,也得要一年后才成亲。到时候若是有什么不好,再寻个由头毁了亲事也不是不成。反而您定了亲后,客居在安王府,没什么事王妃娘娘必也不会再苛刻您,岂不是更好?”
连嬷嬷一番似乎全站在明惠角度的劝说,终是让明惠动摇了心思,只把安王府当成了住多几日就会被安王妃给卖了的火坑,让她赶紧哄着安王爷寻个好去处才好自己当家做主。
不过几日,安王安王妃那边就收到了连嬷嬷递过来的明惠同意将孩子送走以及愿意再嫁的意愿。
其实安王爷在明惠表达了意愿之前,就已经着手这事了,送去西夏王府的信早就送出,而明惠再嫁的人选,安王爷也让下面的人好好筛选了一番,送了几个门第人品相貌年龄等都还算合适的过来。
安王爷再挑选了一番,最后递到安王妃手上的有三个人选。
安王妃仔细看了一番送过来的三个人选的资料,不得不说,安王爷对这侄女也真算是费心的了。送过来的三个人选虽说看起来家世算不得怎么好,但内里却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人家。
明惠虽然是个郡主,但已经和离一次,名声脾气也都差得可以,这几乎是京都稍有底蕴的勋贵世家都知道的事,兼且她现在父母双亡,她再嫁想嫁到勋贵世家的嫡系子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无,甚至稍微讲究一点的文官小世家都不会乐意。所以安王爷也很清楚,给她挑的或是家世一般或根本就是寒门子弟入伍打战爬上来的,家里人口简单的中层武官将领家庭。
这些武官将领还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性格都很强势,或者说都是粗暴简单的,但却也不是蛮横不讲理,他们能从底层爬上来,除了一身不错的本事之外,性格自有其独特精明之处。
安王妃看了资料之后,便又细细问了安王爷这三人的长相以及资料上没有的性格行事,听了心里便大致有了个谱。
她道:“王爷,明惠再嫁毕竟是二嫁,我看这三家都是不错的人选,明惠嫁谁应该都是好的。我看不若安排一下,让明惠都见见,让她自己再选一选才好,毕竟这也需得是两厢情愿才好。”
第180章 何需撩拨
安王爷选的这三个人,两个在京郊的淮山大营里分别任从五品的镇抚和从五品的经历,一个则是在五军都督府留守司任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这三人都是安王爷提拔上来的,都和安王府有些渊源。
在淮山大营任从五品镇抚的姓蒋,名大为。今年三十,出生寒门,家里人口简单,只得一老母,一妹妹已经出嫁。
蒋大为自十几岁便跟着安王爷征战,从小兵起慢慢立战功提拔上来的,后来受了伤,安王便将他调回了京都。他至今未娶,却是因为幼时曾定过一门亲,那未婚妻有一次误信他战死,就被家人逼着嫁人了,不过嫁了人也没过上好日子,不久就被夫家给害死了。他很喜欢这个未婚妻,就一直拖着没再成亲,为这事,他母亲都快哭瞎了眼。
他母亲就盼着他能娶个媳妇好传宗接代,明惠虽是和离之身,但明惠贵为郡主,嫁妆丰厚,又曾生养过一个儿子,对蒋家老母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蒋大为虽然没听说过明惠郡主具体的丰功伟绩,但明惠郡主和项翊和离这事他还是知道的,还知道那原因是项翊为了个狐媚子打死了明惠的娘,所以对这姑娘也是满心的同情。虽然听说了明惠脾气不太好,但他觉得,出身这么显赫,脾气坏一点也是正常。
安王爷选这人,也是因他跟着自己年久,知道他的品性不错,且意志坚定,要不然也不能抗住他母亲这么些年的催嫁。他觉得明惠就是需要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给管着。
另一个在淮山大营任从五品经历的姓沈,名山。沈经历今年二十八,是安王府旧藩地陕西人,父母伤亡,是个狠人,据说在战场上杀红眼的时候能生生把人给撕了。
沈山以前也定过两次亲,然后第一个姑娘定亲后出意外死了,第二个定亲的姑娘病死了,大家都说他命硬,克父克母克妻克全家,因此虽然他天生力气大,功夫不错,又得安王青眼,仕途发展顺利,可疼女儿的没人敢把女儿嫁给他。
第三个那个在五军都督府留守司任从三品指挥同知姓郑,名永茂。郑永茂今年三十有三,他比前面两个家世都要强,出身陕西一个世袭武官家庭,父兄都在陕西卫所任职。郑同知之前娶过妻,留了两个女儿,生第二个的时候难产死了,他现在身边还有一个柳姓的妾侍,生了一个儿子,养在了陕西老夫人身边。
安王妃问了,这三个人后面两个都生得不错,第一个则是长相普通。其实要安王妃说,那第一个应该算是门好亲事,家里人口简单,蒋镇抚又有情有义,虽然家里有个寡母,但这个寡母盼孙子盼了多年,只要明惠生了孙子,还不得把她供起来,况且明惠的身份也不是她能拿捏的了的。
第二个虽然也不错,但这克妻一说虽然不知道可不可信,但总让人膈应。
第三个嘛,看起来家里不算复杂,在京里也只有那柳姓妾侍服侍,但老婆死了不续弦,弄个妾侍在家一人独大,还生个儿子养在老夫人身边,怎么看怎么让人不舒服。
不过安王妃看完这几人的资料,却觉着,这要是让明惠选,她还说不定真选那郑同知。从三品的京官,可不是小官职了。
安王妃问安王爷,道:“这郑同知如何不续弦,反弄个妾侍在京应酬往来?”
安王爷道:“这个妾侍不过是个服侍日常起居的,算不得什么。郑同知并非不想续娶,奈何他和祖宅那边就续娶的人选一直有不同意见。郑同知想在京中发展,想娶个京中勋贵世家的小姐,他陕西那边的家族却是想在陕西给他娶个门当户对的当地世官家的小姐,所以就耽误下来了。说起来,郑同知的父兄原都是大哥的下官,很有些交情,把明惠交给他们家,我也能放心些。”
安王妃立时便明白了,难怪安王会挑中这一位,陕西是安王府旧时的藩地,安王府在那边威望甚重,明惠是安王府郡主,又和这郑家父兄都颇有渊源,这位郑同知祖宅那边想让他娶陕西世官之女,却不会反对他续娶明惠。
而郑同知想娶京中贵女,保证京中的仕途,以他的身份,还有那妾侍所出的长子,又是续娶,想在京中娶到家世品性俱佳的贵女基本也是不可能的,光从联姻上来说,明惠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安王妃弄清楚了,就让人把资料送给了明惠,又让自己的大丫鬟香枝把这几家的情况也跟明惠都说了一遍,道是明惠若想见哪个,就给她安排。
果不出所料,明惠看完这三人的资料,压根就没考虑前面那两个,只说见见这第三个。 ↑返回顶部↑
连嬷嬷一番似乎全站在明惠角度的劝说,终是让明惠动摇了心思,只把安王府当成了住多几日就会被安王妃给卖了的火坑,让她赶紧哄着安王爷寻个好去处才好自己当家做主。
不过几日,安王安王妃那边就收到了连嬷嬷递过来的明惠同意将孩子送走以及愿意再嫁的意愿。
其实安王爷在明惠表达了意愿之前,就已经着手这事了,送去西夏王府的信早就送出,而明惠再嫁的人选,安王爷也让下面的人好好筛选了一番,送了几个门第人品相貌年龄等都还算合适的过来。
安王爷再挑选了一番,最后递到安王妃手上的有三个人选。
安王妃仔细看了一番送过来的三个人选的资料,不得不说,安王爷对这侄女也真算是费心的了。送过来的三个人选虽说看起来家世算不得怎么好,但内里却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人家。
明惠虽然是个郡主,但已经和离一次,名声脾气也都差得可以,这几乎是京都稍有底蕴的勋贵世家都知道的事,兼且她现在父母双亡,她再嫁想嫁到勋贵世家的嫡系子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无,甚至稍微讲究一点的文官小世家都不会乐意。所以安王爷也很清楚,给她挑的或是家世一般或根本就是寒门子弟入伍打战爬上来的,家里人口简单的中层武官将领家庭。
这些武官将领还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性格都很强势,或者说都是粗暴简单的,但却也不是蛮横不讲理,他们能从底层爬上来,除了一身不错的本事之外,性格自有其独特精明之处。
安王妃看了资料之后,便又细细问了安王爷这三人的长相以及资料上没有的性格行事,听了心里便大致有了个谱。
她道:“王爷,明惠再嫁毕竟是二嫁,我看这三家都是不错的人选,明惠嫁谁应该都是好的。我看不若安排一下,让明惠都见见,让她自己再选一选才好,毕竟这也需得是两厢情愿才好。”
第180章 何需撩拨
安王爷选的这三个人,两个在京郊的淮山大营里分别任从五品的镇抚和从五品的经历,一个则是在五军都督府留守司任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这三人都是安王爷提拔上来的,都和安王府有些渊源。
在淮山大营任从五品镇抚的姓蒋,名大为。今年三十,出生寒门,家里人口简单,只得一老母,一妹妹已经出嫁。
蒋大为自十几岁便跟着安王爷征战,从小兵起慢慢立战功提拔上来的,后来受了伤,安王便将他调回了京都。他至今未娶,却是因为幼时曾定过一门亲,那未婚妻有一次误信他战死,就被家人逼着嫁人了,不过嫁了人也没过上好日子,不久就被夫家给害死了。他很喜欢这个未婚妻,就一直拖着没再成亲,为这事,他母亲都快哭瞎了眼。
他母亲就盼着他能娶个媳妇好传宗接代,明惠虽是和离之身,但明惠贵为郡主,嫁妆丰厚,又曾生养过一个儿子,对蒋家老母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蒋大为虽然没听说过明惠郡主具体的丰功伟绩,但明惠郡主和项翊和离这事他还是知道的,还知道那原因是项翊为了个狐媚子打死了明惠的娘,所以对这姑娘也是满心的同情。虽然听说了明惠脾气不太好,但他觉得,出身这么显赫,脾气坏一点也是正常。
安王爷选这人,也是因他跟着自己年久,知道他的品性不错,且意志坚定,要不然也不能抗住他母亲这么些年的催嫁。他觉得明惠就是需要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给管着。
另一个在淮山大营任从五品经历的姓沈,名山。沈经历今年二十八,是安王府旧藩地陕西人,父母伤亡,是个狠人,据说在战场上杀红眼的时候能生生把人给撕了。
沈山以前也定过两次亲,然后第一个姑娘定亲后出意外死了,第二个定亲的姑娘病死了,大家都说他命硬,克父克母克妻克全家,因此虽然他天生力气大,功夫不错,又得安王青眼,仕途发展顺利,可疼女儿的没人敢把女儿嫁给他。
第三个那个在五军都督府留守司任从三品指挥同知姓郑,名永茂。郑永茂今年三十有三,他比前面两个家世都要强,出身陕西一个世袭武官家庭,父兄都在陕西卫所任职。郑同知之前娶过妻,留了两个女儿,生第二个的时候难产死了,他现在身边还有一个柳姓的妾侍,生了一个儿子,养在了陕西老夫人身边。
安王妃问了,这三个人后面两个都生得不错,第一个则是长相普通。其实要安王妃说,那第一个应该算是门好亲事,家里人口简单,蒋镇抚又有情有义,虽然家里有个寡母,但这个寡母盼孙子盼了多年,只要明惠生了孙子,还不得把她供起来,况且明惠的身份也不是她能拿捏的了的。
第二个虽然也不错,但这克妻一说虽然不知道可不可信,但总让人膈应。
第三个嘛,看起来家里不算复杂,在京里也只有那柳姓妾侍服侍,但老婆死了不续弦,弄个妾侍在家一人独大,还生个儿子养在老夫人身边,怎么看怎么让人不舒服。
不过安王妃看完这几人的资料,却觉着,这要是让明惠选,她还说不定真选那郑同知。从三品的京官,可不是小官职了。
安王妃问安王爷,道:“这郑同知如何不续弦,反弄个妾侍在京应酬往来?”
安王爷道:“这个妾侍不过是个服侍日常起居的,算不得什么。郑同知并非不想续娶,奈何他和祖宅那边就续娶的人选一直有不同意见。郑同知想在京中发展,想娶个京中勋贵世家的小姐,他陕西那边的家族却是想在陕西给他娶个门当户对的当地世官家的小姐,所以就耽误下来了。说起来,郑同知的父兄原都是大哥的下官,很有些交情,把明惠交给他们家,我也能放心些。”
安王妃立时便明白了,难怪安王会挑中这一位,陕西是安王府旧时的藩地,安王府在那边威望甚重,明惠是安王府郡主,又和这郑家父兄都颇有渊源,这位郑同知祖宅那边想让他娶陕西世官之女,却不会反对他续娶明惠。
而郑同知想娶京中贵女,保证京中的仕途,以他的身份,还有那妾侍所出的长子,又是续娶,想在京中娶到家世品性俱佳的贵女基本也是不可能的,光从联姻上来说,明惠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安王妃弄清楚了,就让人把资料送给了明惠,又让自己的大丫鬟香枝把这几家的情况也跟明惠都说了一遍,道是明惠若想见哪个,就给她安排。
果不出所料,明惠看完这三人的资料,压根就没考虑前面那两个,只说见见这第三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