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7)(2 / 3)
大明人对于香料无疑也是十分着迷的,汉人的食谱比较广,人多地少,物资贫瘠,所以吃东西当然要物尽其用。
只要是能吃的,就连皮都能扒下来吃给你看!
猪皮冻可好吃了,吸溜。
咳咳,当然,和美食最相冲的就是食物的腥味了,想方设法去除腥味,提高食物的风味是华夏人从古到今的追求。
幸好这片土地也不曾辜负每个在这儿认真生活的人,它足够丰饶,也足够广袤,给予人们的恩赐,足以让周边人羡慕到流口水,而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将来自大地的礼物利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多么昂贵的香料,到了最后都会进锅子里试一下,而恰巧,丁香、肉豆蔻、胡椒这三种香料对于处理肉制品都有奇效,因此市场上对于它们尤其是百搭的胡椒需求量非常大。
但比起朱棣这次最大的收获来说,这一船的香料压根不算什么。
朱棣找到了这些香料的真正产地,并且和当地的土著部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采购关系,这才是这次下南洋最大的成就大明破开了大食商人对香料的封锁,完成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成就。
当地的岛民非常喜爱我们的丝绸、绢布,对瓷器、金器、锡器有较大需求。晒黑了三个度的朱棣站在奉天殿前意气风发地汇报这自己此次出行的成就,这些香料是他们岛上的本土植物,北部产丁香,中部产豆蔻,胡椒则全岛均有种植,产量非常大。
当地民众多未开化,较为朴素。此前,大食人以我们的布料与他们进行交易,价格约为三十比一。顿了顿,见皇座上的朱标以及在下首旁听的木白反应都很平静,朱棣补充了一句,香料三十,布一。
什么??不出他的所料,满朝文武听闻这个离谱的兑换比例顿时都炸毛了。朱标脾气好,加上如今朝堂上的大部分臣子要么做过他的先生要么是他的同辈小伙伴,因此,建文朝的朝堂风格是十分放松的。
至少,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的模样在洪武朝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朝堂上的众人简直气坏了,他们方才为什么那么淡定,当然是因为香料三十比一的价格在大明算是正常,甚至还可以说是比较良心的,只不过是三十的布比一的香料。
当然,这里的布并不是指极其高昂的丝织品,而是在市场上流通最广的那种布料,但这价格也已经称得上十分昂贵了。
在大明建国初期,商贸还没有顺利开展的时代,那时候撒个胡椒可是富豪行为,还是可以呼朋唤友开门迎客来炫耀的那种啊!!可想而知它在众人心中有多珍贵了。
但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些香料的原价
这些商人一布换三十胡椒,然后到了大明再用一胡椒三十布的价格卖出来,就算算上各种损耗,这也是足足八九百倍的利润啊!
朱棣看着众人表情恍惚,就连他大哥都有些失神,顿时心中乐开了花。是的,就是这样,当时他在听到当地人的售价时也是这样的心情。
当然,当地人的售价其实是比较重的湿货,价格肯定有水分,但是这个就不用告诉大家了。
朱棣干咳两声,在朝堂恢复平静后,又道:臣以十比一的价格与之签订了契书,他们愿意拨出八成的货物售卖给我们,但此举就等同于得罪了大食商人,所以岛上的主要部落请求归附大明以从属关系获得庇佑。
朱标此时的笑容是挡也挡不住的,多一个藩属国,尤其是多一个盛产香料的藩属国当然是好事,虽然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必然会给大明带来一些麻烦,但比起利益来说,这些麻烦都不算什么。
他从司礼监手中接过装有对方首领请归附的信件拆开,念出了对方的名字:马路古?
是,当地人是这么称呼自己的。朱棣另外还呈上了一封奏疏,臣另有奏,马路古当地气候炎热,全年无冬,对御寒无太大需求。此前,物以稀为贵,此番我等降价后,想来他们对布料的需求不会持续太久,因此臣以为,或许可以变换些交易物品,只是换成什么,臣暂时还没有想到。
朱棣的话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把住这个长期香料供应商,咱可不能只用一根绳子拴住对方。
但大明能够出口什么呢?那可多了去了。
大明的手工艺人技术那也是一等一的,各种工艺品装饰品都能出售,或者出口些边关淘汰下来的兵器,让当地人多少有点自保的本领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另外,也有人提出可以出口书籍纸张和一些有意思的书籍,毕竟娱乐产业是每个地方都有需要的。如果有需要,他们也能代为翻译。
但这些都不够硬核,虽然早期的生意一定会很好,但并不是不可替代。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将这些香料想办法移栽到大明的地盘上种植,只依赖进口的话,那就是将自己的主动权交给他国,吃这个东西对于华夏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无法割舍的,万一一个不好断了供应,到时候民间可能会生出抱怨之音。还是应当寻个对应的货物
木白抬眼看了眼略有所思的老父亲,又看了眼默不作声的燕王,再看看众多说来说去就是说不到点子的臣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只要是能吃的,就连皮都能扒下来吃给你看!
猪皮冻可好吃了,吸溜。
咳咳,当然,和美食最相冲的就是食物的腥味了,想方设法去除腥味,提高食物的风味是华夏人从古到今的追求。
幸好这片土地也不曾辜负每个在这儿认真生活的人,它足够丰饶,也足够广袤,给予人们的恩赐,足以让周边人羡慕到流口水,而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将来自大地的礼物利用到了极致。
无论是多么昂贵的香料,到了最后都会进锅子里试一下,而恰巧,丁香、肉豆蔻、胡椒这三种香料对于处理肉制品都有奇效,因此市场上对于它们尤其是百搭的胡椒需求量非常大。
但比起朱棣这次最大的收获来说,这一船的香料压根不算什么。
朱棣找到了这些香料的真正产地,并且和当地的土著部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采购关系,这才是这次下南洋最大的成就大明破开了大食商人对香料的封锁,完成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成就。
当地的岛民非常喜爱我们的丝绸、绢布,对瓷器、金器、锡器有较大需求。晒黑了三个度的朱棣站在奉天殿前意气风发地汇报这自己此次出行的成就,这些香料是他们岛上的本土植物,北部产丁香,中部产豆蔻,胡椒则全岛均有种植,产量非常大。
当地民众多未开化,较为朴素。此前,大食人以我们的布料与他们进行交易,价格约为三十比一。顿了顿,见皇座上的朱标以及在下首旁听的木白反应都很平静,朱棣补充了一句,香料三十,布一。
什么??不出他的所料,满朝文武听闻这个离谱的兑换比例顿时都炸毛了。朱标脾气好,加上如今朝堂上的大部分臣子要么做过他的先生要么是他的同辈小伙伴,因此,建文朝的朝堂风格是十分放松的。
至少,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的模样在洪武朝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朝堂上的众人简直气坏了,他们方才为什么那么淡定,当然是因为香料三十比一的价格在大明算是正常,甚至还可以说是比较良心的,只不过是三十的布比一的香料。
当然,这里的布并不是指极其高昂的丝织品,而是在市场上流通最广的那种布料,但这价格也已经称得上十分昂贵了。
在大明建国初期,商贸还没有顺利开展的时代,那时候撒个胡椒可是富豪行为,还是可以呼朋唤友开门迎客来炫耀的那种啊!!可想而知它在众人心中有多珍贵了。
但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些香料的原价
这些商人一布换三十胡椒,然后到了大明再用一胡椒三十布的价格卖出来,就算算上各种损耗,这也是足足八九百倍的利润啊!
朱棣看着众人表情恍惚,就连他大哥都有些失神,顿时心中乐开了花。是的,就是这样,当时他在听到当地人的售价时也是这样的心情。
当然,当地人的售价其实是比较重的湿货,价格肯定有水分,但是这个就不用告诉大家了。
朱棣干咳两声,在朝堂恢复平静后,又道:臣以十比一的价格与之签订了契书,他们愿意拨出八成的货物售卖给我们,但此举就等同于得罪了大食商人,所以岛上的主要部落请求归附大明以从属关系获得庇佑。
朱标此时的笑容是挡也挡不住的,多一个藩属国,尤其是多一个盛产香料的藩属国当然是好事,虽然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必然会给大明带来一些麻烦,但比起利益来说,这些麻烦都不算什么。
他从司礼监手中接过装有对方首领请归附的信件拆开,念出了对方的名字:马路古?
是,当地人是这么称呼自己的。朱棣另外还呈上了一封奏疏,臣另有奏,马路古当地气候炎热,全年无冬,对御寒无太大需求。此前,物以稀为贵,此番我等降价后,想来他们对布料的需求不会持续太久,因此臣以为,或许可以变换些交易物品,只是换成什么,臣暂时还没有想到。
朱棣的话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把住这个长期香料供应商,咱可不能只用一根绳子拴住对方。
但大明能够出口什么呢?那可多了去了。
大明的手工艺人技术那也是一等一的,各种工艺品装饰品都能出售,或者出口些边关淘汰下来的兵器,让当地人多少有点自保的本领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另外,也有人提出可以出口书籍纸张和一些有意思的书籍,毕竟娱乐产业是每个地方都有需要的。如果有需要,他们也能代为翻译。
但这些都不够硬核,虽然早期的生意一定会很好,但并不是不可替代。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将这些香料想办法移栽到大明的地盘上种植,只依赖进口的话,那就是将自己的主动权交给他国,吃这个东西对于华夏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无法割舍的,万一一个不好断了供应,到时候民间可能会生出抱怨之音。还是应当寻个对应的货物
木白抬眼看了眼略有所思的老父亲,又看了眼默不作声的燕王,再看看众多说来说去就是说不到点子的臣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