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6)(2 / 4)
于是,大明的工匠们就像现代那些习惯了快捷廉价的工业制品,开始追究起古法制造的现代人一样,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技术。
他们觉得说不定老祖宗想出来的不少办法其实是有用的,只是当年的原材料或者火候不到,所以无法达成最佳效果,因此,他们决定将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古法进行冶炼。
就像现代的商人也会用古法来忽悠涉世未深的消费者们一样,这些匠人也用这个说法忽悠了管事,于是,这个看似十分不靠谱的项目真的被立了起来,木白每次经过匠坊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换着花样在冶铁。
但和现代人已经无法适应古法的重体力劳动一样,大明的工匠们其实也有些吃不消传统冶炼法的重体力消耗。
在现在,铁矿石内杂质的去除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法之中则完全靠碳元素的氧化还原将其筛除,说白了全靠敲。
虽然大家都是打铁的,但这劳动量怎么一样。
可是项目已经开始了,上头还等着结果,半途放弃怎么可以?那多丢脸啊!于是,这群大明动手能力最强者没有辜负他们的名头,虽然体力比不上老前辈,但他们有脑力啊。
不就是需要捶打吗?也没说一定要人锤,将用来碾碎石英石的水碾改造一下,加点皮带带上传动再装个大铁块,那不就是一个不需要人力的大锤子了吗?
最耗力的工作有机械接下了,剩下翻转一下铁块、撒点炭什么的工作那就是洒洒水啦。
但众人很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这样操作的确可以省力,但水碾就那么一个,要做比对,大家的工艺肯定得一样,不能只给这个法子用。
那怎么办?
再搞几个呗。
但河流的宽度就那么大,为了保证带动水碾的流水量也不能随便在边上加建,那就只能先改进一下水碾了。
能不能缩小体积?能不能加大接水面?能不能减少消耗?
于是,在铁制品的改造出现之前,水碾的改造先被加入了大佬们的工作清单,众人兴致勃勃地一番操作,改进后的水碾很快作为衍生产品出现了木白的桌案上。
一通百通,风车的改进也随即出现。在研究冶铁的匠人中,有几个觉得风车的改进蛮有趣的,便脱离了冶炼队伍,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研究。
很快,有人发现螺旋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风,于是风车的衍生产品风扇就新鲜出炉了。
风扇和风车的原理本就完全一样,不过一个是将风力转为作用力,而风扇则是将作用力转为风力。匠人们用自己的发明创造证明了力的相互性和可转换性,而大明的百姓们又多了一个去暑良器。
接着,又有匠人想,在空气中通过调整木板的角度可以产生风车和风扇两种不同的效果,那么在水中呢?
于是,螺旋桨便被发明了出来。
当然,如今这种靠着人力的螺旋桨对于船只的推动力是有限的,它要正式站到历史的舞台上还要等蒸汽机出现。
但是,螺旋桨的确给匠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比起常见的桨轮,这种螺旋桨自重可小太多了,但它能够提供的推动力却远大于同样重量的桨轮。
重量小也就意味着力的消耗小,而最重要的是它提供的力完全是直直向前的,这在船只的航行中格外重要。
不过,这种技术还没有被研究透彻,所以,太平号上的螺旋轮还是一个试验品,太平号的主要动力还是以分列左右的桨轮为主。
按照如今的进度,如果没有走歪路,估计等太平号返程的时候,新式的船只才能搭载上新的动力系统!
所谓的走歪路就是研究人员别再作出异想天开地试图将船上的风帆改成风车,然后用风车的力推动螺旋桨这类事。
第一次看到试验船的古怪造型时,木白差点没惊得把下巴掉到地上,虽然他最后离开的脚步有些虚浮,但还是什么都没说。
科技和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力,扼杀实验人员的想象力等同于杀鸡取卵,鸡都没了,以后哪来的鸡蛋吃。
呃,就算下属们异想天开了点、歪门邪道了点、不务正业了点,木小白还是得捏着鼻子包容他们。 ↑返回顶部↑
他们觉得说不定老祖宗想出来的不少办法其实是有用的,只是当年的原材料或者火候不到,所以无法达成最佳效果,因此,他们决定将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古法进行冶炼。
就像现代的商人也会用古法来忽悠涉世未深的消费者们一样,这些匠人也用这个说法忽悠了管事,于是,这个看似十分不靠谱的项目真的被立了起来,木白每次经过匠坊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换着花样在冶铁。
但和现代人已经无法适应古法的重体力劳动一样,大明的工匠们其实也有些吃不消传统冶炼法的重体力消耗。
在现在,铁矿石内杂质的去除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法之中则完全靠碳元素的氧化还原将其筛除,说白了全靠敲。
虽然大家都是打铁的,但这劳动量怎么一样。
可是项目已经开始了,上头还等着结果,半途放弃怎么可以?那多丢脸啊!于是,这群大明动手能力最强者没有辜负他们的名头,虽然体力比不上老前辈,但他们有脑力啊。
不就是需要捶打吗?也没说一定要人锤,将用来碾碎石英石的水碾改造一下,加点皮带带上传动再装个大铁块,那不就是一个不需要人力的大锤子了吗?
最耗力的工作有机械接下了,剩下翻转一下铁块、撒点炭什么的工作那就是洒洒水啦。
但众人很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这样操作的确可以省力,但水碾就那么一个,要做比对,大家的工艺肯定得一样,不能只给这个法子用。
那怎么办?
再搞几个呗。
但河流的宽度就那么大,为了保证带动水碾的流水量也不能随便在边上加建,那就只能先改进一下水碾了。
能不能缩小体积?能不能加大接水面?能不能减少消耗?
于是,在铁制品的改造出现之前,水碾的改造先被加入了大佬们的工作清单,众人兴致勃勃地一番操作,改进后的水碾很快作为衍生产品出现了木白的桌案上。
一通百通,风车的改进也随即出现。在研究冶铁的匠人中,有几个觉得风车的改进蛮有趣的,便脱离了冶炼队伍,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研究。
很快,有人发现螺旋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风,于是风车的衍生产品风扇就新鲜出炉了。
风扇和风车的原理本就完全一样,不过一个是将风力转为作用力,而风扇则是将作用力转为风力。匠人们用自己的发明创造证明了力的相互性和可转换性,而大明的百姓们又多了一个去暑良器。
接着,又有匠人想,在空气中通过调整木板的角度可以产生风车和风扇两种不同的效果,那么在水中呢?
于是,螺旋桨便被发明了出来。
当然,如今这种靠着人力的螺旋桨对于船只的推动力是有限的,它要正式站到历史的舞台上还要等蒸汽机出现。
但是,螺旋桨的确给匠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比起常见的桨轮,这种螺旋桨自重可小太多了,但它能够提供的推动力却远大于同样重量的桨轮。
重量小也就意味着力的消耗小,而最重要的是它提供的力完全是直直向前的,这在船只的航行中格外重要。
不过,这种技术还没有被研究透彻,所以,太平号上的螺旋轮还是一个试验品,太平号的主要动力还是以分列左右的桨轮为主。
按照如今的进度,如果没有走歪路,估计等太平号返程的时候,新式的船只才能搭载上新的动力系统!
所谓的走歪路就是研究人员别再作出异想天开地试图将船上的风帆改成风车,然后用风车的力推动螺旋桨这类事。
第一次看到试验船的古怪造型时,木白差点没惊得把下巴掉到地上,虽然他最后离开的脚步有些虚浮,但还是什么都没说。
科技和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力,扼杀实验人员的想象力等同于杀鸡取卵,鸡都没了,以后哪来的鸡蛋吃。
呃,就算下属们异想天开了点、歪门邪道了点、不务正业了点,木小白还是得捏着鼻子包容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