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1)(2 / 4)
站在一旁的木白绝对想不到,他之前还感叹的佳人其实就站在这儿,这位佳人名为荀匡,往前数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的著名辅臣荀令君一脉。
他的父亲也为家中有这样一位先人而深感骄傲,但在如今关于三国的茶社话本之中,如芝如兰的荀令君极少出场,老人家对此深感不忿。
也因此,在得知应天府出售的三国一书中对曹魏描写颇细后,老爷子便千里迢迢特地跑去应天府采买了一套正版三国,并且翻了又翻,还兴致勃勃得将荀令君所有出场做了标记。
但书籍昂贵,加上自家的书籍屡被盗印,生意大减,书社的资金链出现了困难。
眼看着传承数代的书社就要毁在自己手上,老爷子痛苦挣扎了许久后,最终还是破了自己年轻时候立下的荀家书社绝不盗印的誓言,颤抖着将手伸向了自己最爱的书籍。
荀匡原本不肯,他也极为喜爱三国,盗版便是侵害了他所爱书册的作者,而且从这册数的排版印刷中,荀匡敏感得意识到这册数背后的东家势力必然不凡普通的商户买上这么一册书便有了经济危机,更何况是要印刷编纂这么一套的人。
但在最后,荀匡看着一夜白头的父亲,以及每况愈下的书社生意还是拿起了笔。
但不知是为了生意,还是对作者的最后一丝伪善,这对父子最后决定改版了《三国》,没有将原著全书盗版,而是出了个所谓的精装本,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
将错误推给父亲这种事荀匡是做不出来的,他也对皇长孙对他是编纂一事是否知情不抱希望,自编写那册精装本后,荀匡便觉心中有无数大山悬在半空。
自身的欲望和良知搏斗的感受并不好过,而如今,这些大山终于落下了,实话说荀匡反而觉得有些轻松。
正因为他有和旁人不同的心态,荀匡微妙的觉得这位皇太孙似乎并不像是要取他们性命。
但这种罪罚死罪能逃,流放却是躲不开的,依大明刑律,南犯北流,他还好,父亲一把年纪了,若是流到了寒冷苦楚的北方恐难归来
既如此,不若他一人将罪名承担下来,这样曾经是乡老,在家乡颇有仁名的父亲或可得到赦免。
他一边搀扶住泪如雨下的父亲小声安抚,刚说了两句,他猛然间意识到了不对,青年忽的抬头,看向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他们的皇太子,眸中闪过了一丝疑惑。
以皇长孙的身份以及这种罪证明确判罚精准的错漏,这位殿下完全可以直接处理他们,全然没必要往衙门递状纸,还把事情搞得那么大。
而且这位殿下来福建不就是为了寻找书社印书,现在全福建八成的书商都在这儿了,过了今日,福建的出版业恐怕要垮塌一半,此举并不符合皇太孙此行的目的,于太孙的名誉而言只怕也毫无益处。
以朝中文官的做派,只怕太孙一回去就要被弹劾。
今日在这儿走了一趟,太孙殿下可谓是损人不利己。
在普通贵人这儿,为了出气做一次这种事未尝不可,但这位太孙殿下会吗?
荀匡心念电转,这位太孙的传说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
会吗?这位在垂髫之年潜入云南,一级级参与科考,文试武考均冲入殿试的太孙殿下。
这位在考试期间与友人四处募财,建设了廉价旅社供给贫穷举子的太孙殿下。
这位十岁便支持移民入云南、布置海防、安插灯塔,一力支持抗倭之战的少年皇孙。
在性格未定,一切皆不可知的稚龄,便被洪武帝指定为大明继承人的少年。
这位明明是皇孙之尊又是苦主,却和他们所有人一样站在厅堂之上,不用特权,尊敬司法的皇太孙,会只为了出一口气站在这儿吗?
不会,他定然是有某种目的。
但有什么事情是以皇孙之尊却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出的呢?
快想啊荀匡,若是能够发现这一点,或许他就能在这一场死局中得到那条生路。
荀匡只觉自己身在一团乱麻之中,亲审此案的福建布政使缓慢的语句缓缓入耳,尔等私印图书,以一己之思悖作者之念
质量错漏频出 ↑返回顶部↑
他的父亲也为家中有这样一位先人而深感骄傲,但在如今关于三国的茶社话本之中,如芝如兰的荀令君极少出场,老人家对此深感不忿。
也因此,在得知应天府出售的三国一书中对曹魏描写颇细后,老爷子便千里迢迢特地跑去应天府采买了一套正版三国,并且翻了又翻,还兴致勃勃得将荀令君所有出场做了标记。
但书籍昂贵,加上自家的书籍屡被盗印,生意大减,书社的资金链出现了困难。
眼看着传承数代的书社就要毁在自己手上,老爷子痛苦挣扎了许久后,最终还是破了自己年轻时候立下的荀家书社绝不盗印的誓言,颤抖着将手伸向了自己最爱的书籍。
荀匡原本不肯,他也极为喜爱三国,盗版便是侵害了他所爱书册的作者,而且从这册数的排版印刷中,荀匡敏感得意识到这册数背后的东家势力必然不凡普通的商户买上这么一册书便有了经济危机,更何况是要印刷编纂这么一套的人。
但在最后,荀匡看着一夜白头的父亲,以及每况愈下的书社生意还是拿起了笔。
但不知是为了生意,还是对作者的最后一丝伪善,这对父子最后决定改版了《三国》,没有将原著全书盗版,而是出了个所谓的精装本,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
将错误推给父亲这种事荀匡是做不出来的,他也对皇长孙对他是编纂一事是否知情不抱希望,自编写那册精装本后,荀匡便觉心中有无数大山悬在半空。
自身的欲望和良知搏斗的感受并不好过,而如今,这些大山终于落下了,实话说荀匡反而觉得有些轻松。
正因为他有和旁人不同的心态,荀匡微妙的觉得这位皇太孙似乎并不像是要取他们性命。
但这种罪罚死罪能逃,流放却是躲不开的,依大明刑律,南犯北流,他还好,父亲一把年纪了,若是流到了寒冷苦楚的北方恐难归来
既如此,不若他一人将罪名承担下来,这样曾经是乡老,在家乡颇有仁名的父亲或可得到赦免。
他一边搀扶住泪如雨下的父亲小声安抚,刚说了两句,他猛然间意识到了不对,青年忽的抬头,看向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他们的皇太子,眸中闪过了一丝疑惑。
以皇长孙的身份以及这种罪证明确判罚精准的错漏,这位殿下完全可以直接处理他们,全然没必要往衙门递状纸,还把事情搞得那么大。
而且这位殿下来福建不就是为了寻找书社印书,现在全福建八成的书商都在这儿了,过了今日,福建的出版业恐怕要垮塌一半,此举并不符合皇太孙此行的目的,于太孙的名誉而言只怕也毫无益处。
以朝中文官的做派,只怕太孙一回去就要被弹劾。
今日在这儿走了一趟,太孙殿下可谓是损人不利己。
在普通贵人这儿,为了出气做一次这种事未尝不可,但这位太孙殿下会吗?
荀匡心念电转,这位太孙的传说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
会吗?这位在垂髫之年潜入云南,一级级参与科考,文试武考均冲入殿试的太孙殿下。
这位在考试期间与友人四处募财,建设了廉价旅社供给贫穷举子的太孙殿下。
这位十岁便支持移民入云南、布置海防、安插灯塔,一力支持抗倭之战的少年皇孙。
在性格未定,一切皆不可知的稚龄,便被洪武帝指定为大明继承人的少年。
这位明明是皇孙之尊又是苦主,却和他们所有人一样站在厅堂之上,不用特权,尊敬司法的皇太孙,会只为了出一口气站在这儿吗?
不会,他定然是有某种目的。
但有什么事情是以皇孙之尊却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出的呢?
快想啊荀匡,若是能够发现这一点,或许他就能在这一场死局中得到那条生路。
荀匡只觉自己身在一团乱麻之中,亲审此案的福建布政使缓慢的语句缓缓入耳,尔等私印图书,以一己之思悖作者之念
质量错漏频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