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0)(3 / 4)
而现在,沐晟正在其父沐英身侧随侍,距离这儿走水路的话倒也不算远。
沐晟喜好读书,做事严谨,来帮忙也算专业对口,而且最关键的是沐晟没有官职,行动之间也更加自由。
木白给靠谱的小伙伴点了个大大的赞,然后趁着信件送出,老古板沐晟没到,工部侍郎邵言挥汗如雨,小伙伴又离开身边没人能管住他的空窗期,皇长孙殿下一挥手,潇洒得将福建出版社的天花板给掀开了。
这位殿下一张状纸送到了福建布政使司,状告一列表的书商非法盗用了他爷爷和叔叔的笔迹,关键是还没有给钱。
嘿嘿,想不到吧,《三国通俗演义》刻板的好几处题跋和标题是他的爷爷和叔叔写哒!
这些出版商做刻板的时候直接依葫芦画瓢描着做了,现在印出来可不就是出问题了吗。
盗用御笔,问题很严重哦!
至于剩下那些书商木白又交了另一张状纸上去,这些人虽然没有盗用他爷爷和叔叔的笔迹做刻板,但当今的字迹你也敢改?是不是嫌弃他爷爷的字不好看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哦。
木白顺便又交了一份状纸,替他那个读完《三国》热血沸腾无处发泄因此亲自执笔写了同人文却惨遭盗版的叔叔一起将人给告了,并且乐滋滋得书信一封寄到了苦主叔叔那儿,表示不要谢谢侄儿,侄子是替天行道。
大明虽然没有版权法能够治你们这些盗版,但是我们有皇家著作权法哟!
作者有话要说:某本是出个小本子自娱自乐,却被掀了笔名的叔叔:朱雄英!我谢谢你全家!!
书商:求求了!快出版权法吧,我们宁可被版权法制裁也不要搞这个啊!前者赔钱,后者是要命啊,钓鱼执法什么的太卑鄙了呜呜呜!
没有弟弟、爹、爷爷、好基友、先生、臣子在身边放飞自我的小白:=w=
是的,大明应天府公开发售的《三国》就是这么有面子。
第136章
在很多后世人的印象中,三国故事完全是被《三国演义》所带火的,要不然那短短六十年的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哪里就值得被称颂至今。
也因此,罗老先生因其同人带火原作的巨大成就在后世被戏称为我圈祖师爷。
但事实上在大明,并非是罗老先生带火三国,而是三国故事带火了罗老先生。
巴蜀之地文人荟萃,而出自巴蜀的文人自然会为了老家的名人打CALL,加上唐宋之时常有文人避战入川,并在此地得到当地浓厚的三国文化熏陶,而他们离开的时候自也带上了这些故事。
于是诞生于蜀地的刘汉故事以及背后的刘关张、诸葛亮等故事及其传说便伴随着在这里避乱过的李杜,以及生长于此地的三苏走到了主流上。
有这几位的带动,加上三国的故事的确能打,又有宋时政府避战思想以及元时无形的精神压迫,种种因素便导致纵横睥睨,文治武功、阴谋阳谋、名字好记国家数量少的三国走入了每个人的世界中。
咳咳,国家少这点也很重要,要不然论阴谋阳谋和历史精彩度,五代十国比之也丝毫不输,但将这段时间的几个国家背一遍,大部分人就会摆摆手表示没兴趣了。
不过虽然三国在民间极为有名,随便抓个人都能说一两个典故,但因为民间讯息获取不易,所以大部分民众虽知三国,却不知前因与后果,有的人甚至连三个国家为什么会打起来都不知道,多半都是东一耳朵西一二多,知道个大概罢了。
因此当罗贯中写出前后连贯,剧情完整丰满的《三国》时,可想而知其热度和受欢迎程度。
但叫好和叫座是两码事。
尽管木白的书局使用了最新的刻印方法以降低成本开销,但一套三国足有六十余万字,要买齐一套那得是土豪中的土豪才舍得。
就连在大明的神经中枢应天府里,大部分的书客都是择一二本采购,要看前言后续得去好友那儿租阅,更别提经济实力略差的外地了。
这年头舍得花钱买话本的到底是少数,而这其中肯花钱买这巨著的更是少数,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前那些拒绝罗老先生的书商对这个市场并未估算错误。
因为干煸的荷包和识字能力约束的关系,大部分群众还是选择花上一盏茶的费用去茶楼里蹭个说书先生。
一边听人说故事,一边和同好聊聊剧情,可不比在家里一个人看书有趣的多。 ↑返回顶部↑
沐晟喜好读书,做事严谨,来帮忙也算专业对口,而且最关键的是沐晟没有官职,行动之间也更加自由。
木白给靠谱的小伙伴点了个大大的赞,然后趁着信件送出,老古板沐晟没到,工部侍郎邵言挥汗如雨,小伙伴又离开身边没人能管住他的空窗期,皇长孙殿下一挥手,潇洒得将福建出版社的天花板给掀开了。
这位殿下一张状纸送到了福建布政使司,状告一列表的书商非法盗用了他爷爷和叔叔的笔迹,关键是还没有给钱。
嘿嘿,想不到吧,《三国通俗演义》刻板的好几处题跋和标题是他的爷爷和叔叔写哒!
这些出版商做刻板的时候直接依葫芦画瓢描着做了,现在印出来可不就是出问题了吗。
盗用御笔,问题很严重哦!
至于剩下那些书商木白又交了另一张状纸上去,这些人虽然没有盗用他爷爷和叔叔的笔迹做刻板,但当今的字迹你也敢改?是不是嫌弃他爷爷的字不好看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哦。
木白顺便又交了一份状纸,替他那个读完《三国》热血沸腾无处发泄因此亲自执笔写了同人文却惨遭盗版的叔叔一起将人给告了,并且乐滋滋得书信一封寄到了苦主叔叔那儿,表示不要谢谢侄儿,侄子是替天行道。
大明虽然没有版权法能够治你们这些盗版,但是我们有皇家著作权法哟!
作者有话要说:某本是出个小本子自娱自乐,却被掀了笔名的叔叔:朱雄英!我谢谢你全家!!
书商:求求了!快出版权法吧,我们宁可被版权法制裁也不要搞这个啊!前者赔钱,后者是要命啊,钓鱼执法什么的太卑鄙了呜呜呜!
没有弟弟、爹、爷爷、好基友、先生、臣子在身边放飞自我的小白:=w=
是的,大明应天府公开发售的《三国》就是这么有面子。
第136章
在很多后世人的印象中,三国故事完全是被《三国演义》所带火的,要不然那短短六十年的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哪里就值得被称颂至今。
也因此,罗老先生因其同人带火原作的巨大成就在后世被戏称为我圈祖师爷。
但事实上在大明,并非是罗老先生带火三国,而是三国故事带火了罗老先生。
巴蜀之地文人荟萃,而出自巴蜀的文人自然会为了老家的名人打CALL,加上唐宋之时常有文人避战入川,并在此地得到当地浓厚的三国文化熏陶,而他们离开的时候自也带上了这些故事。
于是诞生于蜀地的刘汉故事以及背后的刘关张、诸葛亮等故事及其传说便伴随着在这里避乱过的李杜,以及生长于此地的三苏走到了主流上。
有这几位的带动,加上三国的故事的确能打,又有宋时政府避战思想以及元时无形的精神压迫,种种因素便导致纵横睥睨,文治武功、阴谋阳谋、名字好记国家数量少的三国走入了每个人的世界中。
咳咳,国家少这点也很重要,要不然论阴谋阳谋和历史精彩度,五代十国比之也丝毫不输,但将这段时间的几个国家背一遍,大部分人就会摆摆手表示没兴趣了。
不过虽然三国在民间极为有名,随便抓个人都能说一两个典故,但因为民间讯息获取不易,所以大部分民众虽知三国,却不知前因与后果,有的人甚至连三个国家为什么会打起来都不知道,多半都是东一耳朵西一二多,知道个大概罢了。
因此当罗贯中写出前后连贯,剧情完整丰满的《三国》时,可想而知其热度和受欢迎程度。
但叫好和叫座是两码事。
尽管木白的书局使用了最新的刻印方法以降低成本开销,但一套三国足有六十余万字,要买齐一套那得是土豪中的土豪才舍得。
就连在大明的神经中枢应天府里,大部分的书客都是择一二本采购,要看前言后续得去好友那儿租阅,更别提经济实力略差的外地了。
这年头舍得花钱买话本的到底是少数,而这其中肯花钱买这巨著的更是少数,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前那些拒绝罗老先生的书商对这个市场并未估算错误。
因为干煸的荷包和识字能力约束的关系,大部分群众还是选择花上一盏茶的费用去茶楼里蹭个说书先生。
一边听人说故事,一边和同好聊聊剧情,可不比在家里一个人看书有趣的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