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道 第75节(2 / 4)
安裕容插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指徐文约,“这位徐老板,乃是海津《时闻尽览》报社社长,出身江宁《时闻尽览》总部。你找他问书局发行杂志之事,正是问到人家饭碗里去了。”
徐文约闻言,顿时兴趣十足:“你们的社刊,可否叫徐某人也拜读拜读?”
第88章 死生何足道
“时下盛行之报纸杂志,以创立者论,不外乎两种。或为西人创办,或为夏人主持。前者多雇佣夏人为其服务,旨在通内外之情,载远近之事,以丰富广阔见长。后者则五花八门,山头林立。有人求名,有人图利;有人为大张爪牙耳目,有人为立一己之说,也有人不过为娱乐世俗,哗众取宠。未知贵社欲扩大《同声》杂志发行,所求为何?”
徐文约滔滔论罢,夹起一只鸡茸笋丝春卷,悠悠然吃起来。谈及自己的老本行,意态从容,颇有指点江山之自信。此前他与蓝靖如简单交流一番,双方均觉惊喜,正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恰到好处。遂择日不如撞日,蓝靖如一个电话叫来了谢鲲鹏,加上安裕容、颜幼卿一行,转移至茜园内本埠菜馆,要了个无人打扰的雅间,共进午餐,以深入商讨合作事宜。
“同声同声,‘处异而相应,未见而相亲’。发行杂志的目的,与我们创办社团的目的一致,为的是普及艺术,寻觅知音,共同钻研,共谋进步。”谢鲲鹏身为社长,兼出身优越,比起诗画双绝大才子蓝靖如更加意气风发,几句话说得掷地有声。
徐文约一笑:“哦,如此说来,你们的社刊发行,不必考虑盈利之事?”
蓝靖如插话道:“社刊还能有盈利?《同声》杂志现如今印了不到十期,都是阿鲲自己贴钱。”
“海津一份小小的闲谈杂报,尚且盈利不菲,何况申城地方更大,民众识文断字者更众?如诗画类专门文艺刊物,市面上罕见得很。若是做好了,如何不盈利?”
“不必考虑盈利之事。”谢鲲鹏接过徐文约的话,“如《六合丛谈》、《新拍案》、《广闻》之类,今日无头女尸,明日怀春少妇,不是大小姐私奔,便是如夫人扶正,不识字的贩夫走卒、歌女流莺也要追着买,请人念来听。再不然像《国粹周刊》、《温故》、《复兴》之流,古板守旧,成日做着倒退二百年回去伺候皇帝的梦,发行量愈大,流毒愈广,专供一帮子捧臭脚的遗老遗少意/淫,亦不曾缺人出银子捧场。《同声》当是一片净土,与上述各种刊物尽皆不同。我等既为高雅志趣而集结,自当期待读者因高雅志趣而汇聚。”
徐文约见谢鲲鹏全然视钱财如粪土的慷慨模样,笑道:“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谢先生点评犀利,可见为此做了许多功课。若不为盈利,只求扩大发行,岂非容易得很?减价便是了。眼下各家报纸,多为三分五分一期,杂志最高卖到一角五分。只要比别家便宜半分一分,自有人青睐。只是自己贴钱印刷,终非长久之计。来日发行量上去了,还须寻思别的途径,获取进项。”
安裕容道:“这个徐兄倒不必过于担心。谢鲲鹏家里有自己的造纸实业,长辈亦十分支持他从事文艺事业,金钱上的支援想来雄厚得很。”
谢鲲鹏面上颇为得意,话却说得谦逊:“玉先生谬赞,不过是自家几个小作坊。但家里对于我做文艺,确实是全力支持的。”
徐文约立时明白了。向来商贾之家慕风雅,支持子弟结交清贵之士,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更别说谢鲲鹏于新诗西画方面天资不凡,想必很得申城一些文艺界人士赏识。
“哪里只是几个小作坊?前些日子我们去参观了新近引入的西洋机器,堪称大开眼界。几位先生,如今江南市面上最好用的竹纸、尖头纸、玉扣纸,都是阿鲲家里工厂制造的。”蓝靖如补充道。
谢鲲鹏郑重道:“家里虽然支持我,也仅止于金钱方面。为杂志写稿撰文,我们社内同仁没有不行的。但印刷发行方面经营调度,却少个懂行可靠,能实务管理的长者。如蒙徐先生不弃,协助我等扩大《同声》之发行,感激不尽。”
徐文约原本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听他将话挑明,正中下怀。遂不加推辞,几人就此详细商讨起来。最终商定,徐文约暂任同声诗画社发行部部长,截至新年第一季度止,将《同声》由目前的社团内部刊物改为面向大众之公共刊物,每期发行量不低于五千册。谢鲲鹏一次性给予五百银元资助,如到期发行量超过五千,则按售价比例另外提成作为报酬。
谈妥正事,众人皆感轻松,继续吃喝谈笑。
安裕容问:“肯花钱买文艺杂志的人毕竟是少数,你们可知,眼下销售最好的刊物,发行量多少?”
徐文约道:“这个我倒是有所耳闻。以鲲鹏先前提及的《六合丛谈》为例,发行量约在十万余份。申城经济发达,文明昌盛,民众中能读书看报者,可达十之二三。十万份报纸,相当厉害了。”
谢鲲鹏虽有雄心壮志,却不至于全无自知之明,附和道:“他们做的是市井轶闻,自然广有受众。”蓝靖如点头赞同。
安裕容道:“《同声》既以普及艺术为宗旨,终不好太过曲高和寡。否则只会叫众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便是价格再便宜,又有多少人肯买账?”
徐文约、郑芳芷一齐点头。连一直听话不插嘴的颜舜华也忍不住道:“上一期《同声》才印出来,我带了一本去学堂,同学大多都说看不懂。”
夏新中学学生虽只是些半大孩子,真论起来,普通民众学识比得上这些半大孩子的,恐怕尚不足十之二三。
谢鲲鹏、蓝靖如一时默然。经过打官司一事,他们何尝不明白,艺术普及,尤其现代西洋艺术之普及,道阻且长。
安裕容一手支着下巴摩挲,道:“我记得当初你们为了赢那场官司,征集万人签名,在旧演武场树林子里头挂西洋人物画,阿卿还帮你们拉客来着……那主意便好得很么,雅俗共赏,一举两得。”
安裕容说的,是当日旧演武场征集签名时,江南艺专学生故意在树林里挂上西洋衤果体名画,引人好奇,不签名便不许人进去观看一事。
徐文约追问缘由,颜幼卿见两个孩子在场,怕谢鲲鹏、蓝靖如口无遮拦说得太过,赶忙给嫂嫂使眼色。待郑芳芷找借口带了颜皞曦与颜舜华出去,方出言解释。他是直接亲身参与者,比之谢鲲鹏、蓝靖如幕后组织者,知道得反而更多。纵然平平述来,亦引得众人会心大笑。忍不住瞪了安裕容一眼,不自禁露出几分嗔怪之意,反叫对方把眼神戏谑着递了回来。
安裕容察觉他不好意思,转头笑着继续道:“价廉还须物美。毕竟是杂志,总不能弄得如教科书般艰涩难懂。譬如那爱与美之女神像,刊登介绍时不妨将标题取作‘西洋美女惨遭断臂为哪般?三方争夺,孰料红颜终成祸水!’还愁没有人掏钱买来看么?”
自茜园一场沙龙商定后,直至学堂放寒假前夕,整一月时间,徐文约全力投入“同声”诗画社社刊改版发行事务中,与谢鲲鹏、蓝靖如等频频约见。 ↑返回顶部↑
徐文约闻言,顿时兴趣十足:“你们的社刊,可否叫徐某人也拜读拜读?”
第88章 死生何足道
“时下盛行之报纸杂志,以创立者论,不外乎两种。或为西人创办,或为夏人主持。前者多雇佣夏人为其服务,旨在通内外之情,载远近之事,以丰富广阔见长。后者则五花八门,山头林立。有人求名,有人图利;有人为大张爪牙耳目,有人为立一己之说,也有人不过为娱乐世俗,哗众取宠。未知贵社欲扩大《同声》杂志发行,所求为何?”
徐文约滔滔论罢,夹起一只鸡茸笋丝春卷,悠悠然吃起来。谈及自己的老本行,意态从容,颇有指点江山之自信。此前他与蓝靖如简单交流一番,双方均觉惊喜,正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恰到好处。遂择日不如撞日,蓝靖如一个电话叫来了谢鲲鹏,加上安裕容、颜幼卿一行,转移至茜园内本埠菜馆,要了个无人打扰的雅间,共进午餐,以深入商讨合作事宜。
“同声同声,‘处异而相应,未见而相亲’。发行杂志的目的,与我们创办社团的目的一致,为的是普及艺术,寻觅知音,共同钻研,共谋进步。”谢鲲鹏身为社长,兼出身优越,比起诗画双绝大才子蓝靖如更加意气风发,几句话说得掷地有声。
徐文约一笑:“哦,如此说来,你们的社刊发行,不必考虑盈利之事?”
蓝靖如插话道:“社刊还能有盈利?《同声》杂志现如今印了不到十期,都是阿鲲自己贴钱。”
“海津一份小小的闲谈杂报,尚且盈利不菲,何况申城地方更大,民众识文断字者更众?如诗画类专门文艺刊物,市面上罕见得很。若是做好了,如何不盈利?”
“不必考虑盈利之事。”谢鲲鹏接过徐文约的话,“如《六合丛谈》、《新拍案》、《广闻》之类,今日无头女尸,明日怀春少妇,不是大小姐私奔,便是如夫人扶正,不识字的贩夫走卒、歌女流莺也要追着买,请人念来听。再不然像《国粹周刊》、《温故》、《复兴》之流,古板守旧,成日做着倒退二百年回去伺候皇帝的梦,发行量愈大,流毒愈广,专供一帮子捧臭脚的遗老遗少意/淫,亦不曾缺人出银子捧场。《同声》当是一片净土,与上述各种刊物尽皆不同。我等既为高雅志趣而集结,自当期待读者因高雅志趣而汇聚。”
徐文约见谢鲲鹏全然视钱财如粪土的慷慨模样,笑道:“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谢先生点评犀利,可见为此做了许多功课。若不为盈利,只求扩大发行,岂非容易得很?减价便是了。眼下各家报纸,多为三分五分一期,杂志最高卖到一角五分。只要比别家便宜半分一分,自有人青睐。只是自己贴钱印刷,终非长久之计。来日发行量上去了,还须寻思别的途径,获取进项。”
安裕容道:“这个徐兄倒不必过于担心。谢鲲鹏家里有自己的造纸实业,长辈亦十分支持他从事文艺事业,金钱上的支援想来雄厚得很。”
谢鲲鹏面上颇为得意,话却说得谦逊:“玉先生谬赞,不过是自家几个小作坊。但家里对于我做文艺,确实是全力支持的。”
徐文约立时明白了。向来商贾之家慕风雅,支持子弟结交清贵之士,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更别说谢鲲鹏于新诗西画方面天资不凡,想必很得申城一些文艺界人士赏识。
“哪里只是几个小作坊?前些日子我们去参观了新近引入的西洋机器,堪称大开眼界。几位先生,如今江南市面上最好用的竹纸、尖头纸、玉扣纸,都是阿鲲家里工厂制造的。”蓝靖如补充道。
谢鲲鹏郑重道:“家里虽然支持我,也仅止于金钱方面。为杂志写稿撰文,我们社内同仁没有不行的。但印刷发行方面经营调度,却少个懂行可靠,能实务管理的长者。如蒙徐先生不弃,协助我等扩大《同声》之发行,感激不尽。”
徐文约原本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听他将话挑明,正中下怀。遂不加推辞,几人就此详细商讨起来。最终商定,徐文约暂任同声诗画社发行部部长,截至新年第一季度止,将《同声》由目前的社团内部刊物改为面向大众之公共刊物,每期发行量不低于五千册。谢鲲鹏一次性给予五百银元资助,如到期发行量超过五千,则按售价比例另外提成作为报酬。
谈妥正事,众人皆感轻松,继续吃喝谈笑。
安裕容问:“肯花钱买文艺杂志的人毕竟是少数,你们可知,眼下销售最好的刊物,发行量多少?”
徐文约道:“这个我倒是有所耳闻。以鲲鹏先前提及的《六合丛谈》为例,发行量约在十万余份。申城经济发达,文明昌盛,民众中能读书看报者,可达十之二三。十万份报纸,相当厉害了。”
谢鲲鹏虽有雄心壮志,却不至于全无自知之明,附和道:“他们做的是市井轶闻,自然广有受众。”蓝靖如点头赞同。
安裕容道:“《同声》既以普及艺术为宗旨,终不好太过曲高和寡。否则只会叫众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便是价格再便宜,又有多少人肯买账?”
徐文约、郑芳芷一齐点头。连一直听话不插嘴的颜舜华也忍不住道:“上一期《同声》才印出来,我带了一本去学堂,同学大多都说看不懂。”
夏新中学学生虽只是些半大孩子,真论起来,普通民众学识比得上这些半大孩子的,恐怕尚不足十之二三。
谢鲲鹏、蓝靖如一时默然。经过打官司一事,他们何尝不明白,艺术普及,尤其现代西洋艺术之普及,道阻且长。
安裕容一手支着下巴摩挲,道:“我记得当初你们为了赢那场官司,征集万人签名,在旧演武场树林子里头挂西洋人物画,阿卿还帮你们拉客来着……那主意便好得很么,雅俗共赏,一举两得。”
安裕容说的,是当日旧演武场征集签名时,江南艺专学生故意在树林里挂上西洋衤果体名画,引人好奇,不签名便不许人进去观看一事。
徐文约追问缘由,颜幼卿见两个孩子在场,怕谢鲲鹏、蓝靖如口无遮拦说得太过,赶忙给嫂嫂使眼色。待郑芳芷找借口带了颜皞曦与颜舜华出去,方出言解释。他是直接亲身参与者,比之谢鲲鹏、蓝靖如幕后组织者,知道得反而更多。纵然平平述来,亦引得众人会心大笑。忍不住瞪了安裕容一眼,不自禁露出几分嗔怪之意,反叫对方把眼神戏谑着递了回来。
安裕容察觉他不好意思,转头笑着继续道:“价廉还须物美。毕竟是杂志,总不能弄得如教科书般艰涩难懂。譬如那爱与美之女神像,刊登介绍时不妨将标题取作‘西洋美女惨遭断臂为哪般?三方争夺,孰料红颜终成祸水!’还愁没有人掏钱买来看么?”
自茜园一场沙龙商定后,直至学堂放寒假前夕,整一月时间,徐文约全力投入“同声”诗画社社刊改版发行事务中,与谢鲲鹏、蓝靖如等频频约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