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道 第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克曼摇摇头:“只有你恐怕不行,还需要你那位武功高得不可思议的前匪徒朋友。我想,对他来说,潜伏在码头,甚至登上货轮,悄悄打探情况,应该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安裕容无奈一笑:“耶诞节当天,他就离开海津,不知去向了。他之前会与阁下碰面,确实是凑巧而已。不过您放心,这件事并不是非他不可。”竭力让语气更加郑重可信,“想必阁下也知道,华夏武术高手数量不少,海津是个能人辈出的地方,寻找肯帮忙的江湖义士并不难——然而在我看来,这么打探消息,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哦?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禁烟协定》全面生效,众所周知。想来那接应的人,绝不敢让货物滞留在手中。阁下刚才提到,鸦片有百箱之多?那么我想,船虽然还没到,也许接应者已经开始暗中联系买主了。”安裕容扬起眉毛,挑起嘴角,“什么人才能叫卖方完全放下戒心?自然是肯花钱的买主。”
  阿克曼来了兴致:“你的意思是……”
  “从前我家里也有长辈好这一口,我对这行买卖不算陌生,临时充个买主,大约看起来不至于不像。”安裕容翘起二郎腿,同样一副胸有成竹之态,“只是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与阁下确认。”
  “哦?你说。”
  “不知截获这一船走私鸦片,阁下打算如何处理?”
  阿克曼抖了抖雪茄烟灰,慢条斯理道:“自然是立即销毁。”
  西历3089年,夏历2538,《时闻尽览》北方分社元旦过后第一期报纸,刊登了关于癸丑冬至日兵变的独家专题报道。
  这份专题报道结集了自兵变发生以来的各方消息,迅速而又全面。除却《时闻尽览》京师海津两地记者发回的新闻及访谈,还转载了友刊相关稿件,甚至翻译了几份主要西方报纸针对此事的报道。而评论一栏,则邀请了几位不同阵营的执笔人,就事件作出种种分析揣测。其中以文笔泼辣犀利著称的某自由撰稿人,在题为《叛军乱匪,贼喊捉贼为哪般?》的评论文章中,毫不留情地对祁保善统帅及其麾下北新军陆军第三师进行了猛烈抨击,暗指第三师本属祁大统帅心腹之旅,向来深得信任,竟然因欠饷而致哗变,着实令人惊诧,不敢置信。其间必有不可告人之内幕。大统帅第一时间向外国报纸表示已确认部署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实乃贼喊捉贼,其心可诛。
  兵变发生后,京师各界对于祁大统帅的态度变得十分微妙。一方面迫不及待竭力挽留,生怕他被南方特使团说动,同意离京南下。另一方面饱受惊吓的士绅贵族、国际友人,对于大统帅未能安抚住麾下士兵,亦是满腹牢骚。批评的声音陆续出现,然基本止于城市治安与军队弹压方面的失职,敢指着鼻子斥责统帅大人包藏祸心贼喊捉贼的,还真不多。
  安裕容翻着报纸,向徐文约道:“这篇也是你约来的?”
  “那倒不是。原本投给了京师《东方时务报》,被他们社长撤下了。负责时政版的编辑认得我,帮执笔人转投到我这里来的。”
  “《东方时务》为什么要撤下这篇?”
  徐文约忽然笑了笑:“裕容,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你我兄弟,无需委婉。”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他们撤下来不就是怕当真惹恼了祁保善?这写文章的胆子大,你什么时候胆子也这么大了?”
  “自从那天你跟我说了租界联合警备队的动作,我想了又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前两天读了这篇文章,忽有恍然大悟之感。文章虽为揣测,却不无道理。既是专题报道,汇集各方观点,这也算是一家之言。报纸乃自由发声之场所,既言之成理,自可刊登出来,给众人看看。”
  安裕容也笑了,抖着报纸道:“你搞出这许多观点争鸣,就是为了给这一篇打掩护罢?”
  “瞒不过你。你是没读原文,骂得还要厉害。就这已经被我反复斟酌过,改了许多措辞太过严厉的地方。你不用担心,我心里有数。祁大统帅爱惜名声,一向不明着为难文化人。再说你也看出来了,观点争鸣么,又不是只有这一篇出格,未见得能引起多大争议。”
  安裕容又翻了翻。在一大堆观点各异的评论文章中,确实不乏奇葩之论。比方有人认为军队之所以哗变,乃是因为和平已成形势,军队将无用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指日可待。士兵们不甘失去生计,故有此极端之举。
  安裕容嗤笑道:“这是哪个混账?列强环伺——军队将无用处?!不甘失去生计——有田可种,谁乐意提着脑袋打仗?!写这文章的脑袋里都是大粪吧?”
  徐文约将报纸拿过去:“你注意点儿措辞。对了,《时闻尽览》准备改日刊了,你既如此义愤填膺,不如今日写一篇,明日我就给你发。”
  “成。这般喷粪之作,我便替你充当一回清道夫,洗刷洗刷版面,也替你那篇给祁大统帅捅刀子的雄文打个掩护。”
  “贤弟有此闲情逸致,愚兄求之不得。不是快开学了,你当真得空?”
  “嗯。”安裕容顿了顿,道,“我向校董会请了假,有些私事要办。给你写完这篇文章,可能要忙一阵子。等忙完了再来。”
  徐文约微微一愣:“是要去外地?”
  “不用,就在本地。”
  “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暂时不用。什么时候需要了,我再和你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