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封缄(3 / 5)
江浔偏开头:“明明你从来都是罪魁祸首。”
江夏确实找不到反驳的着力点,只能悻悻地朝他伸出手:“阿浔……”
示弱。
江浔瞄了她一眼,她半趴在沙发上朝他招了招爪子,慵懒地像一只猫。
明明喜欢又总是若即若离,太近了就疏远,想你时就讨好,心里渴望被疼爱,但自己永远是第一位,遇到形势不妙就逃走,猫这种动物,简直就是江夏的翻版。
江浔叹了口气,无奈坐过来,握住她的“爪子”,“我们这叫什么?私奔?”
“换个词更好。”江夏笑了,好像离开那个阴云密布的晦暗老屋,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不如叫……金屋藏娇。”
江浔拨开她落下的刘海,扬唇笑她,“也不娇啊。”
“怎么会呢?”江夏拉过和他交握的那只手,搁在唇沿轻轻一吻,“藏的是你。”
江浔本就生得白,这些日子又总在室内不怎么出门,肤色更是显得不太健康的白,单薄的表皮下,可以见到若隐若现的青色血管,从脖颈衍生——这一刻在皙白的底色下,耳根又倏地红了,鲜艳得仿佛能滴血,一如既往只要被姐姐逗弄就会不知所措的体质,和他的身型不怎么相称。
挺娇的,比她可爱得多。
“好、好热。”江浔赶忙与她的眼神错开,看了眼空调并没有开启。
江夏坐起来,两脚踩进拖鞋里,“对哦,得先把水电充上。”
她正要走到门口去拿刚才放在玄关的水电缴费单,身后江浔忽然叫了她一声,“姐。”
江夏回头。
“以后,就这样吗?”
就哪样?
“说是弟弟,却可以拥抱接吻,分了手,又藕断丝连的关系。”
这样听起来,他就像是她饲养的禁脔,实在委屈,就连“金屋藏娇”这四个字都少了几分甜腻。
江夏收住了去玄关的步子,走了回来,在他身边坐下。
“阿浔你十九了吧?”
“嗯。”
她知道的,她只是想听到他亲口的认知。
“虽然我也知道,十七和十八岁之间,不可能一夜成熟,但是你有没有成年意味着,你能不能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那时候他还未成年,还是正要迈进高叁的关键年头。
她替他,替他们两个人,做了一个残忍的决定。现在想起来,她也不能说那时候的自己错了,如果把时光倒流一次,她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
人的一生面临很多选择,你在做的时候永远不知道后果,你只能审时度势,凭借自己有限的认知和所掌握的条件,去理解,去揣摩,然后交由一去不回的时间来验证。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做“大多数”的抉择,即使概率也有小的那部分,我们却坚信自己会是“众多”的那个,而“多”的,便是“好”的,至少再不济的结果,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预见的结果。
那时候她只知道,长痛不如短痛。
母亲的去世不管是报应还是警钟,负疚如她,清醒意识到未成年的江浔还没有办法为自己想要的人生负责,她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至少不能让这个家继续扭曲破碎——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拖得越久,就越难割舍,他也一样。
即使现在她看到了结果,当初不分手就会变好吗?谁说得准呢? ↑返回顶部↑
江夏确实找不到反驳的着力点,只能悻悻地朝他伸出手:“阿浔……”
示弱。
江浔瞄了她一眼,她半趴在沙发上朝他招了招爪子,慵懒地像一只猫。
明明喜欢又总是若即若离,太近了就疏远,想你时就讨好,心里渴望被疼爱,但自己永远是第一位,遇到形势不妙就逃走,猫这种动物,简直就是江夏的翻版。
江浔叹了口气,无奈坐过来,握住她的“爪子”,“我们这叫什么?私奔?”
“换个词更好。”江夏笑了,好像离开那个阴云密布的晦暗老屋,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不如叫……金屋藏娇。”
江浔拨开她落下的刘海,扬唇笑她,“也不娇啊。”
“怎么会呢?”江夏拉过和他交握的那只手,搁在唇沿轻轻一吻,“藏的是你。”
江浔本就生得白,这些日子又总在室内不怎么出门,肤色更是显得不太健康的白,单薄的表皮下,可以见到若隐若现的青色血管,从脖颈衍生——这一刻在皙白的底色下,耳根又倏地红了,鲜艳得仿佛能滴血,一如既往只要被姐姐逗弄就会不知所措的体质,和他的身型不怎么相称。
挺娇的,比她可爱得多。
“好、好热。”江浔赶忙与她的眼神错开,看了眼空调并没有开启。
江夏坐起来,两脚踩进拖鞋里,“对哦,得先把水电充上。”
她正要走到门口去拿刚才放在玄关的水电缴费单,身后江浔忽然叫了她一声,“姐。”
江夏回头。
“以后,就这样吗?”
就哪样?
“说是弟弟,却可以拥抱接吻,分了手,又藕断丝连的关系。”
这样听起来,他就像是她饲养的禁脔,实在委屈,就连“金屋藏娇”这四个字都少了几分甜腻。
江夏收住了去玄关的步子,走了回来,在他身边坐下。
“阿浔你十九了吧?”
“嗯。”
她知道的,她只是想听到他亲口的认知。
“虽然我也知道,十七和十八岁之间,不可能一夜成熟,但是你有没有成年意味着,你能不能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那时候他还未成年,还是正要迈进高叁的关键年头。
她替他,替他们两个人,做了一个残忍的决定。现在想起来,她也不能说那时候的自己错了,如果把时光倒流一次,她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
人的一生面临很多选择,你在做的时候永远不知道后果,你只能审时度势,凭借自己有限的认知和所掌握的条件,去理解,去揣摩,然后交由一去不回的时间来验证。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做“大多数”的抉择,即使概率也有小的那部分,我们却坚信自己会是“众多”的那个,而“多”的,便是“好”的,至少再不济的结果,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预见的结果。
那时候她只知道,长痛不如短痛。
母亲的去世不管是报应还是警钟,负疚如她,清醒意识到未成年的江浔还没有办法为自己想要的人生负责,她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至少不能让这个家继续扭曲破碎——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拖得越久,就越难割舍,他也一样。
即使现在她看到了结果,当初不分手就会变好吗?谁说得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