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扔了妹妹的书后穿越了_分卷阅读_315(3 / 4)
虽然这些政策大部分都是左相郑之南提出的,但没有皇上的允许和批准,又怎能真正的实行开?
然后那些高门大户,世家大族屁都不敢放,因为皇上连自家手足都可以秉公处置,把李家杀的是一个不剩,又怎会在意这些规矩奇多的世家大族?
这位圣上从还是王爷的时候就与众不同,如今当了皇帝,自然更与众不同。
这样一想,也不觉得过继谢家子有什么问题,明儿没准还过继了李家或者王家子呢,都是有可能不是?
只要皇上培养的未来储君是位明君,是个样貌丑陋的无名之人,他们都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吃喝,自己的生活,不想再经历战乱,不想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不过该议论还是会偷偷议论。
郑之南跪在殿内,看着案前批改奏折的李耀,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皇上这是为何?”
“孤要做什么,还需要向你解释吗?”
“皇上不是说要开选秀女入宫,选皇后纳妃嫔吗?”
李耀扔了手中的奏折,放下朱笔,拧眉瞪视郑之南。
“你不要打着为朕好的借口来远离朕,你是不是想离开?萧逸云是不是怂恿你离京?”
“皇上,如果臣想走,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听到郑之南这句话,李耀的神情才缓和下来,没有刚刚那么冷。
“朕知道你想做什么,这谢远游就交给你来培养了,能不能培养出个明君,就看你的本事了,这大夏国未来的基业和民生,也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郑之南回去的路上,想这件事想的脑仁疼,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李耀要过继一个异姓孩童为继子,而且还是谢家的。
当初在边关的时候,他就觉得谢将军待李耀不同寻常,当初就没想明白,现在郑之南想的脑袋更疼了。
冒天下大不为,堂而皇之的扶持谢家的孩子为未来储君,李耀是巴不得旁人猜测他与谢家的关系吗?
郑之南在快要出皇宫的时候被李耀身边的内侍给叫了回去。
郑之南看着城门在自己面前合上,捏了捏眉心,转身跟着李耀身边的内侍向李耀的寝宫走去。
其实就算是谢家的幼子也无妨,毕竟这是谢家嫡支唯一的独苗,谢将军的孙子,虽然如此,但并不担心到时候谢家子上位后,就有可能被其父或者其他人代替。
因为谢将军的儿子身体不好,去年年底去世了,而谢将军如果未来有谋逆之心,应该也活不过李耀,等谢家子成年,身边自然有李耀为他培养的班底,怎样也不会随随便便被他人取代。
何况既然李耀有信心选择谢家,自然是相信谢家不会有谋逆之心。
郑之南成为了太子太傅,并不只教导谢远游,李耀特意吩咐了各个臣子有三岁左右的孩童,作为太子伴读,一同接受郑之南的教导。
郑之南面对幼童自然讲不了《大学》、《尚书》甚至《通鉴节要》,但他并不烦恼。
幼童也好,一张白纸,想怎么在上面写写画画都可以,按照他的三观来塑造未来的明君,名将,名臣,可比十七八岁已经有了健全的想法和世界观再去重塑要简单多了。
翌日,郑之南下朝之后,扶着腰上了马车,回到家就开始整理需要用的讲学材料。
虽然昨夜他宿在了李耀的寝宫,但两人其实什么话都没说,李耀就算是抱着他,也还是臭着一张脸。
郑之南也并没有生气,毕竟能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说明皇上还是信得过他的。
春去秋来,大夏五十年,春,郑之南穿着帝师服,拿着戒尺看着面前从八个萝卜丁长成如玉少年的孩子们,一手拿戒尺,一手翻着桌子上的卷子,看到几乎没有什么错误的卷子,心中满意,但还是让因为马虎而出了错的人走到他的面前,打他们的手心。 ↑返回顶部↑
然后那些高门大户,世家大族屁都不敢放,因为皇上连自家手足都可以秉公处置,把李家杀的是一个不剩,又怎会在意这些规矩奇多的世家大族?
这位圣上从还是王爷的时候就与众不同,如今当了皇帝,自然更与众不同。
这样一想,也不觉得过继谢家子有什么问题,明儿没准还过继了李家或者王家子呢,都是有可能不是?
只要皇上培养的未来储君是位明君,是个样貌丑陋的无名之人,他们都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吃喝,自己的生活,不想再经历战乱,不想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不过该议论还是会偷偷议论。
郑之南跪在殿内,看着案前批改奏折的李耀,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皇上这是为何?”
“孤要做什么,还需要向你解释吗?”
“皇上不是说要开选秀女入宫,选皇后纳妃嫔吗?”
李耀扔了手中的奏折,放下朱笔,拧眉瞪视郑之南。
“你不要打着为朕好的借口来远离朕,你是不是想离开?萧逸云是不是怂恿你离京?”
“皇上,如果臣想走,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听到郑之南这句话,李耀的神情才缓和下来,没有刚刚那么冷。
“朕知道你想做什么,这谢远游就交给你来培养了,能不能培养出个明君,就看你的本事了,这大夏国未来的基业和民生,也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郑之南回去的路上,想这件事想的脑仁疼,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李耀要过继一个异姓孩童为继子,而且还是谢家的。
当初在边关的时候,他就觉得谢将军待李耀不同寻常,当初就没想明白,现在郑之南想的脑袋更疼了。
冒天下大不为,堂而皇之的扶持谢家的孩子为未来储君,李耀是巴不得旁人猜测他与谢家的关系吗?
郑之南在快要出皇宫的时候被李耀身边的内侍给叫了回去。
郑之南看着城门在自己面前合上,捏了捏眉心,转身跟着李耀身边的内侍向李耀的寝宫走去。
其实就算是谢家的幼子也无妨,毕竟这是谢家嫡支唯一的独苗,谢将军的孙子,虽然如此,但并不担心到时候谢家子上位后,就有可能被其父或者其他人代替。
因为谢将军的儿子身体不好,去年年底去世了,而谢将军如果未来有谋逆之心,应该也活不过李耀,等谢家子成年,身边自然有李耀为他培养的班底,怎样也不会随随便便被他人取代。
何况既然李耀有信心选择谢家,自然是相信谢家不会有谋逆之心。
郑之南成为了太子太傅,并不只教导谢远游,李耀特意吩咐了各个臣子有三岁左右的孩童,作为太子伴读,一同接受郑之南的教导。
郑之南面对幼童自然讲不了《大学》、《尚书》甚至《通鉴节要》,但他并不烦恼。
幼童也好,一张白纸,想怎么在上面写写画画都可以,按照他的三观来塑造未来的明君,名将,名臣,可比十七八岁已经有了健全的想法和世界观再去重塑要简单多了。
翌日,郑之南下朝之后,扶着腰上了马车,回到家就开始整理需要用的讲学材料。
虽然昨夜他宿在了李耀的寝宫,但两人其实什么话都没说,李耀就算是抱着他,也还是臭着一张脸。
郑之南也并没有生气,毕竟能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说明皇上还是信得过他的。
春去秋来,大夏五十年,春,郑之南穿着帝师服,拿着戒尺看着面前从八个萝卜丁长成如玉少年的孩子们,一手拿戒尺,一手翻着桌子上的卷子,看到几乎没有什么错误的卷子,心中满意,但还是让因为马虎而出了错的人走到他的面前,打他们的手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