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后的这些年!_分卷阅读_44(2 / 4)
随后不久,向东挺进的张献宗的确打上了攻进凤阳、挖老朱家祖坟的主意。只可惜张献宗部曲虽骁勇善战,但还是不敌开了先知外挂的杨太后的大炮上阵、连翻炮轰,几场下来,张献宗所部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
作者有话要说: 两更完成,去补觉觉了,晚上还要继续守灵呢!o(╥﹏╥)o,电脑先充足点,期望守灵时能够有空码字
☆、第一百零一章
捷报回京后, 杨太后陷入了沉默, 许久之后,她望了一眼又在计划耗费了多少粮草、多少银两、得出亏了结论、一脸沮丧、心情很不美妙的朱慈燐,沉声道。
“杨卿依然觉得该招抚张献忠所部曲吗。”
回京送捷报的副手熊文灿道。“回禀娘娘陛下, 不管是杨大人还是下官都认为应该继续招募张献忠部曲。”
杨太后扣了扣案桌面,面上沉静,显然是在思索到底该不该继续招降张献忠。自古以来皆说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张献忠自然算不上好人,某种意义上来讲张献忠也不算坏人。毕竟历史上、张献忠虽然投降了大明复而又反叛、但清兵入关后、张献忠所部却成了抗清的主力,其义子李定国更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拥立永历, 抗清救国的明末第一名将。
明史评价张献忠性狡谲, 嗜杀,一日不杀人, 辄悒悒不乐。说实在话,杨太后并不太相信这点,毕竟明史是清建国后编写的, 依鞑子的尿性, 这其中的真实性就有点打折扣。军人嘛、甭管是明官军、还是所谓的起义军, 都是杀过人、见过血的,往往以杀敌数论军功。真要论嗜杀,谁有鞑子入关后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不是假的。
再加之对于明末第一名将的欣赏, 杨太后从本心上来说是想招降张献忠部曲的,所以反复斟酌后,才同意了杨嗣昌提出的招抚计划。毕竟鞑子虽然被打残了,但经过休养生息后,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重新南下入侵。而正基于这点,杨太后才想尽快结束‘内战’,不想再自己人打自己人。她可不想像历史上的崇祯帝那样,全力围剿各类起义军时,被后金那一波人捡了便宜。讲真,历史上满洲鞑子用几十万人居然能攻打下人口数万万的大明,这运气简直逆天。
嗯,都是朝纲腐败外加小冰川时期这个小婊砸惹的祸!
思维再次发散的杨太后在心中暴了一句粗口,打发掉熊文灿后,她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明显还在闷闷不乐的朱慈燐。
“怎么?觉得亏本了?”
“可不是亏本了吗。”朱慈燐吐了一口浊气,闷闷的说道。“母后,儿臣算来算去,就算以战死兵卒每人十两的抚恤银子计算,剿灭乱民所需的成本也过高,更别提母后你规定的战死将士的抚恤银子是每人一百两银子!”
“百两银子很多吗!”
诚然如今的物价很低,二十两银子就可以让京师的五口之家嚼用一年,百两银子可以嚼用五年,但出于对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敬重,来自后世的杨太后倒觉得这价位略低。只不过不论是她的儿子、现任大明的帝王也好,还是文武百官也好,都认为这抚恤银子高得吓人,要知道以往普通士兵战死沙场后、只有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银子,加上层层克扣,到士兵家人的手中,只有少的可以的几两银子、甚至没有,所以才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认为要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只有从文这一条路。
治理国家诚然需要大量有文人,但保家卫国却只能靠被文人轻蔑称为武夫莽汉的武人。要真的什么都靠文人,呵,杨太后相信敌军压境时,文人准一个投降、跪地认新主人,然后像一条狗一样,转而领着新主子来对付旧主子,不管是历史上的北宋、南宋,还是明朝,不都是这样吗。
所以文人要用,武人更要重用,要是怕武人权利过重、来一出陈桥兵变、有人如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覆了朝纲,那就将兵权紧紧捏在手中好了,只要兵权在手,相信在位者就算再怎么专横残暴、也无人敢说。就如所谓的暴秦,所谓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嬴政与汉武帝在世时,谁敢当着他们的面叫嚣秦人残暴不仁、是谓暴秦,叫嚣穷兵黩武,不是明君所为,所谓的评价不过是后人加注的罢了!
杨太后现在越活越觉得有一句话说得真好,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穿越者正当如此,她懒得理会后人怎么评价她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太后,懒得理会爱钱如朱慈燐者,在真的达成太阳所照之下皆为大明国土的雄心壮志后,后人会怎么评价于他,是说他穷兵黩武、好战成性,还是开疆扩土、乃是不世明君,杨太后不想去猜测,她觉得人生精力有限,此生她将精力花费在怎么将大明改造成世界强国就好了,其他的不必去理会太多!
不过现在嘛……
杨太后揉了揉鬓角,现在还是教育教育一下朱慈燐最好。他妈竟然以抚恤银的多少来衡量一场战争是不是亏了,简直都不能用死爱钱来形容,这熊孩子,莫非是钱串子来投胎的!
“三郎,仗不是这么算的。”
“那怎么算?”朱慈燐瞪大了眼睛,急急打断杨太后道。
“你别插嘴,听母后给你细说。”杨太后压住想抽朱慈燐一顿的冲动后,深呼吸一口气,慢慢地说道。“你以将士的抚恤多少来计算得失,无论怎么计算都是亏。要知道不管是官军还是流寇,都是大明子民,都是自己人,所以不论是小赢还是大赢,都是亏。”
朱慈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发表异论,而是继续听杨太后讲述她所理解的‘歪理’。只听杨太后继续说道。
“就好比你跟外族人打了一次,外族人被打败了,你可以选择要赔偿,也可以选择要仁义之名。前者实惠,后者虚名。要说人之本性、该选择要实惠才对,但不知是历史造就了还是书越读越傻,自吹自擂有治国之能的文人墨客太多选择要没什么作用的虚名。往往朝廷耗费无数粮饷、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征战异族所换来的胜果,异族人只要投降、表示臣服,治国的文人们就会鼓动君王象征性的惩罚,甚至为昭显仁慈,认为文人们说得对的君王还会赐下投降的异族人金银财宝……
没了实际性的惩罚,异族人自然有恃无恐,打输了投降便是,反正傻儿吧唧的天朝上邦会为了昭显仁慈给他们金银财宝休养生息的,到时兵强马壮之时再卷土重来便是。所以这才是历朝历代、边患不断最根本原因!”
“母后,儿臣想儿臣懂你的意思了,不能以战死将士的抚恤金计算得失,而是要以打胜仗为基点,索要多少战后赔偿来计算。”
朱慈燐扳了扳手指头,突然有些惋惜的道。“可惜了,上次将鞑子打得大败而归,居然忘了跟鞑子索要战争赔款,真真是亏了!”
听到朱慈燐居然在惋惜这事儿,杨太后挑了挑眉,意味深长的笑了。“放心好了,会有跟鞑子补要战争赔款的那一天的。”
杨太后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湖广各州县的诸将与张献忠部曲开战时,为了更好的生存、继位大汗的多尔衮朝着曾经的盟友、蒙古各部下手了。 ↑返回顶部↑
作者有话要说: 两更完成,去补觉觉了,晚上还要继续守灵呢!o(╥﹏╥)o,电脑先充足点,期望守灵时能够有空码字
☆、第一百零一章
捷报回京后, 杨太后陷入了沉默, 许久之后,她望了一眼又在计划耗费了多少粮草、多少银两、得出亏了结论、一脸沮丧、心情很不美妙的朱慈燐,沉声道。
“杨卿依然觉得该招抚张献忠所部曲吗。”
回京送捷报的副手熊文灿道。“回禀娘娘陛下, 不管是杨大人还是下官都认为应该继续招募张献忠部曲。”
杨太后扣了扣案桌面,面上沉静,显然是在思索到底该不该继续招降张献忠。自古以来皆说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张献忠自然算不上好人,某种意义上来讲张献忠也不算坏人。毕竟历史上、张献忠虽然投降了大明复而又反叛、但清兵入关后、张献忠所部却成了抗清的主力,其义子李定国更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拥立永历, 抗清救国的明末第一名将。
明史评价张献忠性狡谲, 嗜杀,一日不杀人, 辄悒悒不乐。说实在话,杨太后并不太相信这点,毕竟明史是清建国后编写的, 依鞑子的尿性, 这其中的真实性就有点打折扣。军人嘛、甭管是明官军、还是所谓的起义军, 都是杀过人、见过血的,往往以杀敌数论军功。真要论嗜杀,谁有鞑子入关后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不是假的。
再加之对于明末第一名将的欣赏, 杨太后从本心上来说是想招降张献忠部曲的,所以反复斟酌后,才同意了杨嗣昌提出的招抚计划。毕竟鞑子虽然被打残了,但经过休养生息后,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重新南下入侵。而正基于这点,杨太后才想尽快结束‘内战’,不想再自己人打自己人。她可不想像历史上的崇祯帝那样,全力围剿各类起义军时,被后金那一波人捡了便宜。讲真,历史上满洲鞑子用几十万人居然能攻打下人口数万万的大明,这运气简直逆天。
嗯,都是朝纲腐败外加小冰川时期这个小婊砸惹的祸!
思维再次发散的杨太后在心中暴了一句粗口,打发掉熊文灿后,她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明显还在闷闷不乐的朱慈燐。
“怎么?觉得亏本了?”
“可不是亏本了吗。”朱慈燐吐了一口浊气,闷闷的说道。“母后,儿臣算来算去,就算以战死兵卒每人十两的抚恤银子计算,剿灭乱民所需的成本也过高,更别提母后你规定的战死将士的抚恤银子是每人一百两银子!”
“百两银子很多吗!”
诚然如今的物价很低,二十两银子就可以让京师的五口之家嚼用一年,百两银子可以嚼用五年,但出于对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敬重,来自后世的杨太后倒觉得这价位略低。只不过不论是她的儿子、现任大明的帝王也好,还是文武百官也好,都认为这抚恤银子高得吓人,要知道以往普通士兵战死沙场后、只有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银子,加上层层克扣,到士兵家人的手中,只有少的可以的几两银子、甚至没有,所以才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认为要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只有从文这一条路。
治理国家诚然需要大量有文人,但保家卫国却只能靠被文人轻蔑称为武夫莽汉的武人。要真的什么都靠文人,呵,杨太后相信敌军压境时,文人准一个投降、跪地认新主人,然后像一条狗一样,转而领着新主子来对付旧主子,不管是历史上的北宋、南宋,还是明朝,不都是这样吗。
所以文人要用,武人更要重用,要是怕武人权利过重、来一出陈桥兵变、有人如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覆了朝纲,那就将兵权紧紧捏在手中好了,只要兵权在手,相信在位者就算再怎么专横残暴、也无人敢说。就如所谓的暴秦,所谓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嬴政与汉武帝在世时,谁敢当着他们的面叫嚣秦人残暴不仁、是谓暴秦,叫嚣穷兵黩武,不是明君所为,所谓的评价不过是后人加注的罢了!
杨太后现在越活越觉得有一句话说得真好,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穿越者正当如此,她懒得理会后人怎么评价她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太后,懒得理会爱钱如朱慈燐者,在真的达成太阳所照之下皆为大明国土的雄心壮志后,后人会怎么评价于他,是说他穷兵黩武、好战成性,还是开疆扩土、乃是不世明君,杨太后不想去猜测,她觉得人生精力有限,此生她将精力花费在怎么将大明改造成世界强国就好了,其他的不必去理会太多!
不过现在嘛……
杨太后揉了揉鬓角,现在还是教育教育一下朱慈燐最好。他妈竟然以抚恤银的多少来衡量一场战争是不是亏了,简直都不能用死爱钱来形容,这熊孩子,莫非是钱串子来投胎的!
“三郎,仗不是这么算的。”
“那怎么算?”朱慈燐瞪大了眼睛,急急打断杨太后道。
“你别插嘴,听母后给你细说。”杨太后压住想抽朱慈燐一顿的冲动后,深呼吸一口气,慢慢地说道。“你以将士的抚恤多少来计算得失,无论怎么计算都是亏。要知道不管是官军还是流寇,都是大明子民,都是自己人,所以不论是小赢还是大赢,都是亏。”
朱慈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发表异论,而是继续听杨太后讲述她所理解的‘歪理’。只听杨太后继续说道。
“就好比你跟外族人打了一次,外族人被打败了,你可以选择要赔偿,也可以选择要仁义之名。前者实惠,后者虚名。要说人之本性、该选择要实惠才对,但不知是历史造就了还是书越读越傻,自吹自擂有治国之能的文人墨客太多选择要没什么作用的虚名。往往朝廷耗费无数粮饷、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征战异族所换来的胜果,异族人只要投降、表示臣服,治国的文人们就会鼓动君王象征性的惩罚,甚至为昭显仁慈,认为文人们说得对的君王还会赐下投降的异族人金银财宝……
没了实际性的惩罚,异族人自然有恃无恐,打输了投降便是,反正傻儿吧唧的天朝上邦会为了昭显仁慈给他们金银财宝休养生息的,到时兵强马壮之时再卷土重来便是。所以这才是历朝历代、边患不断最根本原因!”
“母后,儿臣想儿臣懂你的意思了,不能以战死将士的抚恤金计算得失,而是要以打胜仗为基点,索要多少战后赔偿来计算。”
朱慈燐扳了扳手指头,突然有些惋惜的道。“可惜了,上次将鞑子打得大败而归,居然忘了跟鞑子索要战争赔款,真真是亏了!”
听到朱慈燐居然在惋惜这事儿,杨太后挑了挑眉,意味深长的笑了。“放心好了,会有跟鞑子补要战争赔款的那一天的。”
杨太后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湖广各州县的诸将与张献忠部曲开战时,为了更好的生存、继位大汗的多尔衮朝着曾经的盟友、蒙古各部下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