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卷阅读_202(3 / 4)
他们或是自己埋头研究,或是呼朋引伴一起交流,或是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使得场面一下子繁荣热闹了起来。
而平安所等待的契机,也终于到来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他们读书是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是他们的职业,所以付出便要求回报。
他们研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是为了科举入仕,学习琴棋书画六艺同样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名声,此外跟同辈来往、参加文会诗会等等,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人脉。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将来的入仕做准备。
而现在,他们当然也希望研究这些新兴学科,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也是平安乐意看到的情况。这种自发性的要求,比朝廷要求他们去学习掌握这些东西,更加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在下面有了这种要求之后,甚至不需要平安这边提醒,自然就有大臣给赵璨上折子,认为可以将这些新学科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大臣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好处。实际上,倾向于将之纳入科举体系之中的,多半还是那些辛辛苦苦将学科建立起来的大臣们。
当初为了从芜杂浩繁的文献之中将学科相关的东西挑出来,傅彦、冯璋和平安花费了不少功夫,从各处请了许多人过来。连翰林院里的几位老大人都被请过去了。
若不是有他们先行一步,做出表率,并且编纂了最初的课本和学科书籍,也不会有后来如此欣欣向荣的发展。
这些人能够被选中,自然都是原本就对这些方面有研究或者感兴趣的人,愿意埋头去研究这些枯燥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老学究、书呆子。
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东西,想要让它一直发展下去,就势必要让它成为主流。
就算是在古代,学术之争也是非常厉害的。而这些大臣们也深知这一点,所以等到这些新学科有了基础的发展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它们纳入现有的科举体系之中。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将精力转到这方面去。
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一旦这个建议被采纳,那么绝对不会有比他们更适合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这样一来,不但能让自己所喜欢的学科推广开去,而且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可以得以实现。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呢?
当然,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对。科举考试进行了那么多年,考的都是四书五经,圣贤之书。反对者认为,如果随便什么科目都可以参加考试的话,那么科举的神圣性就会被打破,对朝廷来说十分不利。
再说,还有一部分人守旧而固执,始终认为这些经常需要动手实验的学科乃是“奇技淫巧”之物,根本不应该花费太多心思,否则会让人移了性情,自然会大力反对。
如果这件事是由一个或者几个人提出,而没有任何基础的话,那么遭到这些人的反对,肯定就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
不过现在,这些大臣们是代表成千上万的士子向朝廷请命,他们甚至拿出了好几份各路所办的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上面的内容全都是呼吁朝廷考虑增加考试科目。有了群众基础,反对派的声音也就显得有那么一点儿底气不足了。
所以赵璨没怎么犹豫就大笔一挥同意了。不过为了安抚其他人,还是强调科举考试仍旧以进士科为主,其他科目为辅助。
——实际上这是一句废话,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即便赵璨不这么说,他们也还是会这样想。
千百年来进士科都拥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被打破的。所以目前来说,除非是那种偏科得特别厉害,就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人,其他人只要还认为自己能够考得上进士,就不会考虑这些科目。
不过他们当然也不会反对。毕竟考进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句俗话说“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进士考到五十岁都还算是年轻人,可见其艰难。而有其他的退路在,对士子们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将来,随着学科逐渐细化,进士科迟早会被细分成好几种科目,到那个时候,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就会被打破。所以不管是赵璨还是平安,都并不着急。
不过目前,也只能先公布这个消息,并且让教育部和图书馆那边赶快出新的教材,让有志于考这些新学科的士子做到心里有数。刚刚过去的安平七年才进行过一场科举考试,而下一次要到安平十年才会举行。中间这段时间,也足够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准备了。
目前这些新学科的内容还不多,所以也不方便分得太细,只定下了理科和工科。顾名思义,理科就是跟自然道理相关的科目,可以理解为认知世界的部分。至于工科,自然涉及到发明创造。
平安对此有些迫不及待。
这两科的考试还没有开始,但是他们考出来之后的工作安排,平安却是早就已经想好了。
他的蒸汽机和大炮到现在为之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是却还远远不够。有这些生力军加入之后,想必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惊喜。
这也是人才供需关系紧张时不得已的做法。毕竟现在除了基础教育学校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地方教这些。士子们要做研究,除了自己花钱花时间去研究之外,就是购买报纸杂志,研读别人发表的文章。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这样能够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就十分稀少了。
倒不是平安没看到这种窘况,不想弄出个理科学校和工科学校,实在是因为现在就算开了学校,也根本请不到老师。总不可能把学生招进来了,然后告诉他们:“我们现在没有老师,所以大家只能聚集在一起探讨研究,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所以也只能暂时作罢。 ↑返回顶部↑
而平安所等待的契机,也终于到来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他们读书是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是他们的职业,所以付出便要求回报。
他们研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是为了科举入仕,学习琴棋书画六艺同样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名声,此外跟同辈来往、参加文会诗会等等,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人脉。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将来的入仕做准备。
而现在,他们当然也希望研究这些新兴学科,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也是平安乐意看到的情况。这种自发性的要求,比朝廷要求他们去学习掌握这些东西,更加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在下面有了这种要求之后,甚至不需要平安这边提醒,自然就有大臣给赵璨上折子,认为可以将这些新学科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大臣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好处。实际上,倾向于将之纳入科举体系之中的,多半还是那些辛辛苦苦将学科建立起来的大臣们。
当初为了从芜杂浩繁的文献之中将学科相关的东西挑出来,傅彦、冯璋和平安花费了不少功夫,从各处请了许多人过来。连翰林院里的几位老大人都被请过去了。
若不是有他们先行一步,做出表率,并且编纂了最初的课本和学科书籍,也不会有后来如此欣欣向荣的发展。
这些人能够被选中,自然都是原本就对这些方面有研究或者感兴趣的人,愿意埋头去研究这些枯燥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老学究、书呆子。
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东西,想要让它一直发展下去,就势必要让它成为主流。
就算是在古代,学术之争也是非常厉害的。而这些大臣们也深知这一点,所以等到这些新学科有了基础的发展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它们纳入现有的科举体系之中。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将精力转到这方面去。
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一旦这个建议被采纳,那么绝对不会有比他们更适合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这样一来,不但能让自己所喜欢的学科推广开去,而且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可以得以实现。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呢?
当然,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对。科举考试进行了那么多年,考的都是四书五经,圣贤之书。反对者认为,如果随便什么科目都可以参加考试的话,那么科举的神圣性就会被打破,对朝廷来说十分不利。
再说,还有一部分人守旧而固执,始终认为这些经常需要动手实验的学科乃是“奇技淫巧”之物,根本不应该花费太多心思,否则会让人移了性情,自然会大力反对。
如果这件事是由一个或者几个人提出,而没有任何基础的话,那么遭到这些人的反对,肯定就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
不过现在,这些大臣们是代表成千上万的士子向朝廷请命,他们甚至拿出了好几份各路所办的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上面的内容全都是呼吁朝廷考虑增加考试科目。有了群众基础,反对派的声音也就显得有那么一点儿底气不足了。
所以赵璨没怎么犹豫就大笔一挥同意了。不过为了安抚其他人,还是强调科举考试仍旧以进士科为主,其他科目为辅助。
——实际上这是一句废话,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即便赵璨不这么说,他们也还是会这样想。
千百年来进士科都拥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被打破的。所以目前来说,除非是那种偏科得特别厉害,就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人,其他人只要还认为自己能够考得上进士,就不会考虑这些科目。
不过他们当然也不会反对。毕竟考进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句俗话说“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进士考到五十岁都还算是年轻人,可见其艰难。而有其他的退路在,对士子们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将来,随着学科逐渐细化,进士科迟早会被细分成好几种科目,到那个时候,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就会被打破。所以不管是赵璨还是平安,都并不着急。
不过目前,也只能先公布这个消息,并且让教育部和图书馆那边赶快出新的教材,让有志于考这些新学科的士子做到心里有数。刚刚过去的安平七年才进行过一场科举考试,而下一次要到安平十年才会举行。中间这段时间,也足够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准备了。
目前这些新学科的内容还不多,所以也不方便分得太细,只定下了理科和工科。顾名思义,理科就是跟自然道理相关的科目,可以理解为认知世界的部分。至于工科,自然涉及到发明创造。
平安对此有些迫不及待。
这两科的考试还没有开始,但是他们考出来之后的工作安排,平安却是早就已经想好了。
他的蒸汽机和大炮到现在为之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是却还远远不够。有这些生力军加入之后,想必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惊喜。
这也是人才供需关系紧张时不得已的做法。毕竟现在除了基础教育学校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地方教这些。士子们要做研究,除了自己花钱花时间去研究之外,就是购买报纸杂志,研读别人发表的文章。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这样能够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就十分稀少了。
倒不是平安没看到这种窘况,不想弄出个理科学校和工科学校,实在是因为现在就算开了学校,也根本请不到老师。总不可能把学生招进来了,然后告诉他们:“我们现在没有老师,所以大家只能聚集在一起探讨研究,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所以也只能暂时作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