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卷阅读_187(3 / 4)
这一场谈话虽然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结束之后,平安却疲惫得浑身都没有力气了。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长久以来心上一直压着这么一块大石头,之前也不觉得怎么样,但现在石头终于被搬开了,反而后知后觉开始感觉到累。
不过,这样的放松对平安来说其实是好事。他一直将自己绷得那么紧,看上去混若无事,但是长此以往,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现在总算是将心病去掉,松快一番,等到休息好之后,就更有精神了。
有了赵璨的支持,水泥路的推进工作很快就得到了朝堂上下的同意。反正花的是国库的钱,而且又不是什么坏事,对于大臣们来说,并不是非要阻止的。既然赵璨强力推进,他们自然不会阻拦。
——赵璨甚至不需要像平安一样绞尽脑汁找个强有力的理由来给他们交代。
这就是强权的好处。虽然平安的目的是推翻他,但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这玩意还真是好用啊!
当然,既然要避免触动对方的神经,那么人口普查这件事,就只能私底下想办法来做了。在这件事情上,赵璨决定引入新的力量来进行。
而在朝堂上,天然就有一股跟整个文官集团对立,但是又被打压得厉害的势力——武将体系。
虽说文人相轻,但他们却是将对方当做自己人的。实际上文人真正看不起的,是那些大字不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粗人将士。所以明明军队保家卫国,地位不可小觑,但是在朝堂上却始终会遭到文臣的打压。
当然,这其实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因为武将手握兵权,天然就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再不制衡一下的话,那皇位岂不总是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将遭到来自两方面的配合打压,自然总是低人一头。
不过在平安看来,虽然理由他也能理解,但是这种做法未免太过偏激了。忌惮军队,想要让他们接受辖制,只能从军队本身入手,光是想着将他们的地位压下去,并没有什么用处。
譬如说重文轻武最严重的宋朝,为什么会积贫积弱,三面受敌,最后亡了国?就是因为武将地位太低,别管是文官还是太监,都能够对他们指手画脚。
真正指挥军队的人是什么都不懂的人,怎么可能打胜仗?而打输了之后需要承担责任的人,又变成武将了。长此以往,自然离心离德,战斗力一盘散沙。纵然有心抗敌,但结果显然不能如愿。
而现在的大楚正在从封闭之中走向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力的军队。平安已经开始打算对军队进行缓慢的渗透和改建,将来他们会是不弱于文官集团的一大势力。
所以这个时候,这件不方便让官员来做的事情,引入军队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好,武学那边第一批入学的将官们已经上了两年的课,他们本身就是经验丰富的将官,能够教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而训练也基本上有了个结果。现在,是时候检验一下教学成果了。
俗称实习。
平安来到武学,跟冯玉堂商量了一下这件事。
冯玉堂这个人,实际上现在已经对皇权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了。他认识平安的时候年纪不大,懂得的事情也不多,很多东西都是从平安这里学到的。所以到现在,就算两人之间没有了从属关系,他也始终称呼平安为“大人”。
在他心里,平安的地位恐怕比所谓皇帝要高得多。
而且他跟文官集团,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安排,平安再放心不过。
听说要让第一届学生出去实习,而且实习要求也挺有挑战性和考验性,冯玉堂自然没有不赞成的道理。所以很快,他就将这件事情通报了下去。
而对于那些将官来说,在武学里憋了两年,因为学校是在皇宫里,平日里进出都是有限制的,被关在这么一小片地方,他们早就已经受不了了,要不是因为训练强度大,加上几位教官的拳头够狠,早就压不住他们了。
现在听说能够出去,他们才不管任务是什么,反正立刻欢欣鼓舞起来。
就连比他们晚进来的学生,听说这件事之后,都满脸羡慕,很是期待自己将来也能够出去实习。
不得不说,有了这个奔头之后,他们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许多。
当然,既然是实习,不可能只让他们去调查人口数量,这跟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平安跟冯玉堂商量之后,将这个任务改头换面了一下。
所以最后定下来的实习任务,是要求学员们探查该地的山川地理,河流水文,人口分布,气象变化等等……然后再假设这里是自己的驻地,该如何防守,假设这里是自己要攻打的地方,又要用什么办法进攻,这些东西最终形成一项报告书,就是他们的实习结果。
这样一来,就跟他们在武学里学习到的东西想呼应了,也算是一点粗浅的实践。
当然,因为学员人数少,而且建筑公司那边修路也不可能那么快,所以今年给他们划分的探查范围只是其中一片地方。反正这件事并不着急,而武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总有能将整个大楚都探查完毕的那一天。 ↑返回顶部↑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长久以来心上一直压着这么一块大石头,之前也不觉得怎么样,但现在石头终于被搬开了,反而后知后觉开始感觉到累。
不过,这样的放松对平安来说其实是好事。他一直将自己绷得那么紧,看上去混若无事,但是长此以往,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现在总算是将心病去掉,松快一番,等到休息好之后,就更有精神了。
有了赵璨的支持,水泥路的推进工作很快就得到了朝堂上下的同意。反正花的是国库的钱,而且又不是什么坏事,对于大臣们来说,并不是非要阻止的。既然赵璨强力推进,他们自然不会阻拦。
——赵璨甚至不需要像平安一样绞尽脑汁找个强有力的理由来给他们交代。
这就是强权的好处。虽然平安的目的是推翻他,但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这玩意还真是好用啊!
当然,既然要避免触动对方的神经,那么人口普查这件事,就只能私底下想办法来做了。在这件事情上,赵璨决定引入新的力量来进行。
而在朝堂上,天然就有一股跟整个文官集团对立,但是又被打压得厉害的势力——武将体系。
虽说文人相轻,但他们却是将对方当做自己人的。实际上文人真正看不起的,是那些大字不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粗人将士。所以明明军队保家卫国,地位不可小觑,但是在朝堂上却始终会遭到文臣的打压。
当然,这其实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因为武将手握兵权,天然就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再不制衡一下的话,那皇位岂不总是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将遭到来自两方面的配合打压,自然总是低人一头。
不过在平安看来,虽然理由他也能理解,但是这种做法未免太过偏激了。忌惮军队,想要让他们接受辖制,只能从军队本身入手,光是想着将他们的地位压下去,并没有什么用处。
譬如说重文轻武最严重的宋朝,为什么会积贫积弱,三面受敌,最后亡了国?就是因为武将地位太低,别管是文官还是太监,都能够对他们指手画脚。
真正指挥军队的人是什么都不懂的人,怎么可能打胜仗?而打输了之后需要承担责任的人,又变成武将了。长此以往,自然离心离德,战斗力一盘散沙。纵然有心抗敌,但结果显然不能如愿。
而现在的大楚正在从封闭之中走向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力的军队。平安已经开始打算对军队进行缓慢的渗透和改建,将来他们会是不弱于文官集团的一大势力。
所以这个时候,这件不方便让官员来做的事情,引入军队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好,武学那边第一批入学的将官们已经上了两年的课,他们本身就是经验丰富的将官,能够教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而训练也基本上有了个结果。现在,是时候检验一下教学成果了。
俗称实习。
平安来到武学,跟冯玉堂商量了一下这件事。
冯玉堂这个人,实际上现在已经对皇权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了。他认识平安的时候年纪不大,懂得的事情也不多,很多东西都是从平安这里学到的。所以到现在,就算两人之间没有了从属关系,他也始终称呼平安为“大人”。
在他心里,平安的地位恐怕比所谓皇帝要高得多。
而且他跟文官集团,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安排,平安再放心不过。
听说要让第一届学生出去实习,而且实习要求也挺有挑战性和考验性,冯玉堂自然没有不赞成的道理。所以很快,他就将这件事情通报了下去。
而对于那些将官来说,在武学里憋了两年,因为学校是在皇宫里,平日里进出都是有限制的,被关在这么一小片地方,他们早就已经受不了了,要不是因为训练强度大,加上几位教官的拳头够狠,早就压不住他们了。
现在听说能够出去,他们才不管任务是什么,反正立刻欢欣鼓舞起来。
就连比他们晚进来的学生,听说这件事之后,都满脸羡慕,很是期待自己将来也能够出去实习。
不得不说,有了这个奔头之后,他们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许多。
当然,既然是实习,不可能只让他们去调查人口数量,这跟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平安跟冯玉堂商量之后,将这个任务改头换面了一下。
所以最后定下来的实习任务,是要求学员们探查该地的山川地理,河流水文,人口分布,气象变化等等……然后再假设这里是自己的驻地,该如何防守,假设这里是自己要攻打的地方,又要用什么办法进攻,这些东西最终形成一项报告书,就是他们的实习结果。
这样一来,就跟他们在武学里学习到的东西想呼应了,也算是一点粗浅的实践。
当然,因为学员人数少,而且建筑公司那边修路也不可能那么快,所以今年给他们划分的探查范围只是其中一片地方。反正这件事并不着急,而武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总有能将整个大楚都探查完毕的那一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