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姝_分卷阅读_1(1 / 3)
●━━━━━━━━━━━━━━━━━━━━━━━━━━━━●
本图书由(色色lin)为您整理制作
作品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农家姝
作者:一页小皇书
失恃
温秀才娘子难产去世的时候,大妹八岁,二妹五岁,刚刚出生的小妹还睁不开眼睛,小嘴一努一努的,因找不到奶喝而大哭,哭声像不足月的小猫。
一场丧事,加上头七的法事,几乎花光了家里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积蓄,因考虑到小妹的口粮问题,温秀才咬咬牙,将剩下的钱买了一头刚刚产完仔的母羊。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米缸的米只够吃半个月,为节省起见,温秀才让大妹顿顿煮粥。
思考了几个夜晚,温秀才痛下决心,想让大妹跟着邻村的孙大娘学针黹。
孙大娘开有一家小针线坊,与城里的大绣坊有合作,网罗村里村外的姑娘媳妇们到她那些接绣活,可以把绣品带回家里去做,完工后再付给工钱,温秀才的娘子以前也是孙家绣坊的绣娘,赚点钱补贴家用。孙大娘同时还会招些小女孩过去当学徒,第一年不收学费也不发工钱,第二年开始才给适当的补贴,吃住皆在绣坊那边。
第二天,温秀才把小妹放在摇篮里,又吩咐二妹去挤羊奶,之后把大妹叫到跟前,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开口,大妹先说了:“爹,送我去孙大娘那里学刺绣吧。”
两颗热泪就这么流下来,温秀才背过身擦了擦,难受道:“大妹,爹对不起你。”
大妹体贴道:“我其实挺喜欢的。”
说话间,小妹醒了,因为饿了,嘤嘤嘤地哭。温秀才起身去抱孩子,大妹出门,牵了母羊出去吃草,回来后手把手教二妹怎么生火,怎么淘米,怎么煮饭。
大妹原来求学于县城里的私塾,因为今后不能再去,温秀才带着大妹去打声招呼。私塾是温秀才同窗开的,收的主要是城里的孩子,村里的人,别说孩子,就是大人,能写自己名字的都不多见。私塾里的孩子本来就十几个,女孩子更是少,好端端失掉大妹这样的好苗子,李举人也颇为舍不得。只是因为了解温秀才家的情况,李举人也不好说什么,吩咐婆娘炒几个好菜,再打壶酒来,留温秀才父女吃饭。
温秀才和李举人在客厅说话,大妹去厨房帮助师娘烧火。
要想入孙大娘的绣坊做学徒,首先要懂基本的针黹知识,因为有一场不算太难的入门考试。温秀才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育儿方法也与别人不同,比如其他人家里,就算生了男孩也不会花重心在教育上,更别说女孩子了,反正养到十几岁之后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如果对方付的聘礼多,便算是赚了,如果聘礼少了,便连养育了十几年的成本也捞不回来,当然更舍不得花钱替“别人家的人”铺路。
温秀才却不一样,他把两个女儿当儿子来养,并心心念念要培养个进士出来替自己长脸。彼时的科举不分男女,女子参加考试的不在少数,有些甚至进入朝堂做官。
因此,温秀才娘子在世的时候,大妹虽然跟着学过针黹,但并没有当做女子的头等大事来重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目前也只会绣些海棠花、紫葡萄之类的小东西,针法上的瑕疵比比皆是。
温秀才找了隔壁的易婶子帮忙,教授大妹基本的针法知识,又走两里地到孙大娘的绣坊里,替大妹报了名,预备一个月之后参加测试。
学徒
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打基础,大妹顺利通过孙大娘家绣坊的测试,能留下来当,并且吃住都在绣坊里,算是替自己家省了一点口粮。
每十天才有半天的假期回家探亲,每次回来,大妹总能带些绣坊里不要了的学徒试验品或者裁剪后留下的边边角角的布料。因为大妹刚刚开始在绣坊里做事,无法这么快上手,没有多余的时间做私活。温秀才便捡些比较大块的布料积攒下来,存够了之后,托隔壁的易婶子帮二妹做衣服,那些小料子就随便缝补缝补,给小妹做尿布。
温秀才自己也学着拿针干活,经历几次惨不忍睹的试验之后,总算将将能把两块不同的料子缝在一起,易婶子有空也会帮忙做一些,小妹尿布的花费倒是省了下来。
说起隔壁的易婶子,也是个苦命人,未满四岁的时候,爹娘便先后走了,家里的房子和田地被划给叔叔婶婶,她和弟弟也被归给叔叔婶婶管。叔叔婶婶嫌养她费钱,便当做童养媳卖给易家。易家的公婆不是善人,指使她起早摸黑地干活,做得不好就打,做得好也要骂,等到十三岁和丈夫圆了房,才不到两个月就逼着要孙子,认定怀不上孩子就是她的错,拳打脚踢,手下没有轻重,而丈夫是个软脚蟹,对她没有半点维护,反而有时候还要冷言冷语讽刺。
好不容易盼着公婆都死膈应了,原以为好日子就来了,偏偏丈夫又染上麻风,被村里的人送去麻风村,见一面都是难事,相当于守了活寡。
大妹的学徒未到期,家里又没了积蓄,温秀才只好重新捡起写书的行当。他原来便有此爱好,但是并不写当下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偏偏爱写志怪小说,尤其在鬼故事题材上尤为拿手,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之大难临头各自飞》,《花好月圆人长久之我是倩女来索命》,《三生三世夫妻缘之死也要拖你下地狱》……
温秀才写书有两个习惯:一是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因为白天没有灵感;二是家里必须要有人在,而且一回头就能看见,因为他自己也会害怕。 ↑返回顶部↑
本图书由(色色lin)为您整理制作
作品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农家姝
作者:一页小皇书
失恃
温秀才娘子难产去世的时候,大妹八岁,二妹五岁,刚刚出生的小妹还睁不开眼睛,小嘴一努一努的,因找不到奶喝而大哭,哭声像不足月的小猫。
一场丧事,加上头七的法事,几乎花光了家里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积蓄,因考虑到小妹的口粮问题,温秀才咬咬牙,将剩下的钱买了一头刚刚产完仔的母羊。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米缸的米只够吃半个月,为节省起见,温秀才让大妹顿顿煮粥。
思考了几个夜晚,温秀才痛下决心,想让大妹跟着邻村的孙大娘学针黹。
孙大娘开有一家小针线坊,与城里的大绣坊有合作,网罗村里村外的姑娘媳妇们到她那些接绣活,可以把绣品带回家里去做,完工后再付给工钱,温秀才的娘子以前也是孙家绣坊的绣娘,赚点钱补贴家用。孙大娘同时还会招些小女孩过去当学徒,第一年不收学费也不发工钱,第二年开始才给适当的补贴,吃住皆在绣坊那边。
第二天,温秀才把小妹放在摇篮里,又吩咐二妹去挤羊奶,之后把大妹叫到跟前,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开口,大妹先说了:“爹,送我去孙大娘那里学刺绣吧。”
两颗热泪就这么流下来,温秀才背过身擦了擦,难受道:“大妹,爹对不起你。”
大妹体贴道:“我其实挺喜欢的。”
说话间,小妹醒了,因为饿了,嘤嘤嘤地哭。温秀才起身去抱孩子,大妹出门,牵了母羊出去吃草,回来后手把手教二妹怎么生火,怎么淘米,怎么煮饭。
大妹原来求学于县城里的私塾,因为今后不能再去,温秀才带着大妹去打声招呼。私塾是温秀才同窗开的,收的主要是城里的孩子,村里的人,别说孩子,就是大人,能写自己名字的都不多见。私塾里的孩子本来就十几个,女孩子更是少,好端端失掉大妹这样的好苗子,李举人也颇为舍不得。只是因为了解温秀才家的情况,李举人也不好说什么,吩咐婆娘炒几个好菜,再打壶酒来,留温秀才父女吃饭。
温秀才和李举人在客厅说话,大妹去厨房帮助师娘烧火。
要想入孙大娘的绣坊做学徒,首先要懂基本的针黹知识,因为有一场不算太难的入门考试。温秀才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育儿方法也与别人不同,比如其他人家里,就算生了男孩也不会花重心在教育上,更别说女孩子了,反正养到十几岁之后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如果对方付的聘礼多,便算是赚了,如果聘礼少了,便连养育了十几年的成本也捞不回来,当然更舍不得花钱替“别人家的人”铺路。
温秀才却不一样,他把两个女儿当儿子来养,并心心念念要培养个进士出来替自己长脸。彼时的科举不分男女,女子参加考试的不在少数,有些甚至进入朝堂做官。
因此,温秀才娘子在世的时候,大妹虽然跟着学过针黹,但并没有当做女子的头等大事来重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目前也只会绣些海棠花、紫葡萄之类的小东西,针法上的瑕疵比比皆是。
温秀才找了隔壁的易婶子帮忙,教授大妹基本的针法知识,又走两里地到孙大娘的绣坊里,替大妹报了名,预备一个月之后参加测试。
学徒
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打基础,大妹顺利通过孙大娘家绣坊的测试,能留下来当,并且吃住都在绣坊里,算是替自己家省了一点口粮。
每十天才有半天的假期回家探亲,每次回来,大妹总能带些绣坊里不要了的学徒试验品或者裁剪后留下的边边角角的布料。因为大妹刚刚开始在绣坊里做事,无法这么快上手,没有多余的时间做私活。温秀才便捡些比较大块的布料积攒下来,存够了之后,托隔壁的易婶子帮二妹做衣服,那些小料子就随便缝补缝补,给小妹做尿布。
温秀才自己也学着拿针干活,经历几次惨不忍睹的试验之后,总算将将能把两块不同的料子缝在一起,易婶子有空也会帮忙做一些,小妹尿布的花费倒是省了下来。
说起隔壁的易婶子,也是个苦命人,未满四岁的时候,爹娘便先后走了,家里的房子和田地被划给叔叔婶婶,她和弟弟也被归给叔叔婶婶管。叔叔婶婶嫌养她费钱,便当做童养媳卖给易家。易家的公婆不是善人,指使她起早摸黑地干活,做得不好就打,做得好也要骂,等到十三岁和丈夫圆了房,才不到两个月就逼着要孙子,认定怀不上孩子就是她的错,拳打脚踢,手下没有轻重,而丈夫是个软脚蟹,对她没有半点维护,反而有时候还要冷言冷语讽刺。
好不容易盼着公婆都死膈应了,原以为好日子就来了,偏偏丈夫又染上麻风,被村里的人送去麻风村,见一面都是难事,相当于守了活寡。
大妹的学徒未到期,家里又没了积蓄,温秀才只好重新捡起写书的行当。他原来便有此爱好,但是并不写当下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偏偏爱写志怪小说,尤其在鬼故事题材上尤为拿手,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之大难临头各自飞》,《花好月圆人长久之我是倩女来索命》,《三生三世夫妻缘之死也要拖你下地狱》……
温秀才写书有两个习惯:一是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因为白天没有灵感;二是家里必须要有人在,而且一回头就能看见,因为他自己也会害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