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壁书_分卷阅读_127(2 / 4)
萧祯沉默起来,一瞬的心念摇动中,也开始疑惑自己的步伐是否走得太过急躁。思索良久,方道:“母后既如此反对,朕也不能执意而为。大司马一位是朕顾虑欠妥,朕会另封郗彦为中书令。”
沈太后又蹙了蹙眉,正待言语,萧祯轻轻摇头,叹息道:“母后,这是朕的底线了。无论郗氏先祖曾经对沈氏做过什么,峤之与阿彦,被扯入那样的波澜中,却是何其无辜?”
沈太后望了萧祯一眼,至此刻,吊在心头一口气才渐渐落回腹中,适才的滔天怒火也慢慢平息,转过身在榻上坐下,问道:“哀家一直以为你会让郗彦学他祖父一般,以徐州为基经营郗氏家业,为何--”
“朕以为母后能明白,”萧祯不紧不慢地打断她,“时隔九年,北府兵仍对旧主忠诚不二,郗氏在徐州的势力根深蒂固,外封郗彦只怕迟早会被有心人利用,给朝廷徒添不少麻烦。除此之外,朕也担心他和夭绍新婚后会因种种理由滞留邺都,由此被架空了权柄,倒空负他一身才学。”
沈太后不由深看一眼萧祯,似从未认识般,将他的眉眼重新打量。
“陛下决心已定,哀家也不再多说,只不过,有件巧合哀家却不得不提醒你,”沈太后语重心长地道,“先前北朝为独孤氏平反之后,独孤尚正领北朝中书令,却不过半年,就反了司马氏……”
她的言下深意,萧祯自然领悟,笑道:“那是司马氏容不下独孤氏,鲜卑不得不反,我萧氏正可引以为鉴。”
沈太后再望了会萧祯,目色变幻,似喜非喜,似哀非哀,最终却露出了由衷微笑:“陛下的确长大了。”
萧祯深深一揖:“儿子不孝,已近不惑之年,才得母后一句长大,此前三十余年,让母后操心太久了。”
沈太后精疲力尽地道:“哀家无悔。”
萧祯告别出来,留萧少陵在承庆宫继续陪伴沈太后,领着许远转往文昭殿时,廊檐下望见夭绍正跪在栏杆旁煮着药汤。移步走过去,看着那一边摇着羽扇、一面心不在焉地望着夜空的少女,萧祯俯眸微笑:“小夭,自你回宫后,太后精神好了许多,看来你比仙丹妙药还要灵。朕要多谢你,你要什么赏赐?”
夭绍转过头,欠身道:“谢陛下夸奖,这是夭绍该做的,不求赏赐。”
萧祯早知她会这样说,也不勉强,不胜闲暇地凭栏而立。廊檐下沟渠深深,水流之际携来清凉微风,萧祯神思开朗,看着远处青黛沉沉的山色,感慨道:“去年这个时候,朕还昏睡榻上,万事不晓。今年却眼望殷桓覆灭、西征大胜,满朝文武同心用力,举国升平……朕真觉得是恍如重生。”
夭绍微笑道:“东朝能有今日之盛,全赖陛下是圣明的君主。”
此话随风入耳,听得萧祯满怀舒爽、受用不已,欣慰道:“你和你母亲一般,总是很会说话令朕开心。二十九日郗彦和少卿得胜回朝,朕要率文武百官前往采石矶相迎,到时朕带你同去。”
“不了,”夭绍轻声辞却,“我留宫里照顾婆婆。”
萧祯颔首道:“也好,日后你嫁人了,入宫难免不比现在自如。你留宫中照顾好太后,二十九日晚有庆功宴,最好也能让她出席。”
“是,夭绍会尽力而为。”夭绍福身应下。
作者有话要说: 此章因内容庞杂之故又字数爆棚了,因此再次分为上下两章。邺都目前的形势是局中局,情节有点复杂,我努力诠释了各方动态和目的,但愿大家能看得清晰。此章内容上,上半章为铺垫,下半章为解惑。
郗彦和少卿下半章回归,婚礼什么的也会“如期”举行,本想另凑一对制造意外之喜的,不过如今看来,那两人现在就走在一起还是有些勉强,也会违背故事的初衷和人物的性格,因此取消这个意外。
下半章会尽快奉上,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有写到尚了,我有些迫不及待。此章完毕后,东朝的故事将暂时谢幕。
☆、长袖善舞(下)
六月二十九日,天青如洗,旭日如火,江左山水一反素日的钟灵毓秀,酷热袭卷邺都,一草一木,无不在烈阳的炙烤下散尽生气。纵是如此,百姓迎接西征大军的热情却未有丝毫退减,由城外到城中,夹道数百里皆是人群密集的遮天鸦色,一路上飞花成雨、颂声成河,等到那两名传言中如天神般威武俊美的年轻元帅率领亲兵跟随在圣驾之后进入邺都城的刹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更是惊得整个邺都地动山摇。
即便夭绍呆在深宫,也将那样的热闹感受得分明,想着正被万人瞩目的那人此刻会有的神情,她忍不住出了会神,才将刚自液池中摘取莲花放入沈太后榻旁的白玉瓶中。
沈太后正在熟睡,似一丝也不曾被外面的喧闹吵到。夭绍用丝绢轻轻擦去沈太后额角的细汗,悄步去一边捧来盛满冰块的铜鼎,放在榻边。周遭的温度终于低了下来,见沈太后睡容更安详了,夭绍才松了口气,坐在榻边守了一会,将帷帐落下,退出殿外。
舜华和华阳今日没有入宫,承庆宫许多侍女内侍也各自找了借口跑到宫城墙头看热闹去了,连一向循规蹈矩的明宓也不例外。整个承庆宫冷冷清清,只有敬公公一人站在正殿门口,专注地看着无垠青天,似在努力寻找白云流动的影子。
夭绍在偏殿喝了口茶,想着今天萧祯将在三剑金台封赏郗彦和萧少卿的盛景,终是忍耐不住,戴上帷帽,从窗口飘身离殿,身影如烟,烈日下直掠去宫中视线最为广阔的高处--望天塔。
望天塔登临绝顶,可俯瞰整个邺都。只是三剑金台离宫阙不远,夭绍攀至第五层,便容自己喘了口气,走到塔檐下,看往曲水之畔。
想是日光太盛,今日的三剑金台华彩浓盛得直刺人眼。夭绍以手遮在眉宇齐平处,忍住了一瞬的头晕目眩,才望到金台上三柄利剑已夺目出鞘,帝王的金鹍车与两名年轻将军亦已抵达金台下。萧祯的面容刚从描绘有日月升龙的锦绣车帘中露出来,两旁百姓便争先恐后地拥挤上前,“万岁”的呼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苍生的敬仰无疑令萧祯愈发地从容不迫,衮服旒冕,肃穆立于金台中央,看着当朝两名最优秀的年轻俊杰单膝跪在面前,方取过许远递上的黄绸帛书,告慰天地列祖,颁赏出师之功。 ↑返回顶部↑
沈太后又蹙了蹙眉,正待言语,萧祯轻轻摇头,叹息道:“母后,这是朕的底线了。无论郗氏先祖曾经对沈氏做过什么,峤之与阿彦,被扯入那样的波澜中,却是何其无辜?”
沈太后望了萧祯一眼,至此刻,吊在心头一口气才渐渐落回腹中,适才的滔天怒火也慢慢平息,转过身在榻上坐下,问道:“哀家一直以为你会让郗彦学他祖父一般,以徐州为基经营郗氏家业,为何--”
“朕以为母后能明白,”萧祯不紧不慢地打断她,“时隔九年,北府兵仍对旧主忠诚不二,郗氏在徐州的势力根深蒂固,外封郗彦只怕迟早会被有心人利用,给朝廷徒添不少麻烦。除此之外,朕也担心他和夭绍新婚后会因种种理由滞留邺都,由此被架空了权柄,倒空负他一身才学。”
沈太后不由深看一眼萧祯,似从未认识般,将他的眉眼重新打量。
“陛下决心已定,哀家也不再多说,只不过,有件巧合哀家却不得不提醒你,”沈太后语重心长地道,“先前北朝为独孤氏平反之后,独孤尚正领北朝中书令,却不过半年,就反了司马氏……”
她的言下深意,萧祯自然领悟,笑道:“那是司马氏容不下独孤氏,鲜卑不得不反,我萧氏正可引以为鉴。”
沈太后再望了会萧祯,目色变幻,似喜非喜,似哀非哀,最终却露出了由衷微笑:“陛下的确长大了。”
萧祯深深一揖:“儿子不孝,已近不惑之年,才得母后一句长大,此前三十余年,让母后操心太久了。”
沈太后精疲力尽地道:“哀家无悔。”
萧祯告别出来,留萧少陵在承庆宫继续陪伴沈太后,领着许远转往文昭殿时,廊檐下望见夭绍正跪在栏杆旁煮着药汤。移步走过去,看着那一边摇着羽扇、一面心不在焉地望着夜空的少女,萧祯俯眸微笑:“小夭,自你回宫后,太后精神好了许多,看来你比仙丹妙药还要灵。朕要多谢你,你要什么赏赐?”
夭绍转过头,欠身道:“谢陛下夸奖,这是夭绍该做的,不求赏赐。”
萧祯早知她会这样说,也不勉强,不胜闲暇地凭栏而立。廊檐下沟渠深深,水流之际携来清凉微风,萧祯神思开朗,看着远处青黛沉沉的山色,感慨道:“去年这个时候,朕还昏睡榻上,万事不晓。今年却眼望殷桓覆灭、西征大胜,满朝文武同心用力,举国升平……朕真觉得是恍如重生。”
夭绍微笑道:“东朝能有今日之盛,全赖陛下是圣明的君主。”
此话随风入耳,听得萧祯满怀舒爽、受用不已,欣慰道:“你和你母亲一般,总是很会说话令朕开心。二十九日郗彦和少卿得胜回朝,朕要率文武百官前往采石矶相迎,到时朕带你同去。”
“不了,”夭绍轻声辞却,“我留宫里照顾婆婆。”
萧祯颔首道:“也好,日后你嫁人了,入宫难免不比现在自如。你留宫中照顾好太后,二十九日晚有庆功宴,最好也能让她出席。”
“是,夭绍会尽力而为。”夭绍福身应下。
作者有话要说: 此章因内容庞杂之故又字数爆棚了,因此再次分为上下两章。邺都目前的形势是局中局,情节有点复杂,我努力诠释了各方动态和目的,但愿大家能看得清晰。此章内容上,上半章为铺垫,下半章为解惑。
郗彦和少卿下半章回归,婚礼什么的也会“如期”举行,本想另凑一对制造意外之喜的,不过如今看来,那两人现在就走在一起还是有些勉强,也会违背故事的初衷和人物的性格,因此取消这个意外。
下半章会尽快奉上,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有写到尚了,我有些迫不及待。此章完毕后,东朝的故事将暂时谢幕。
☆、长袖善舞(下)
六月二十九日,天青如洗,旭日如火,江左山水一反素日的钟灵毓秀,酷热袭卷邺都,一草一木,无不在烈阳的炙烤下散尽生气。纵是如此,百姓迎接西征大军的热情却未有丝毫退减,由城外到城中,夹道数百里皆是人群密集的遮天鸦色,一路上飞花成雨、颂声成河,等到那两名传言中如天神般威武俊美的年轻元帅率领亲兵跟随在圣驾之后进入邺都城的刹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更是惊得整个邺都地动山摇。
即便夭绍呆在深宫,也将那样的热闹感受得分明,想着正被万人瞩目的那人此刻会有的神情,她忍不住出了会神,才将刚自液池中摘取莲花放入沈太后榻旁的白玉瓶中。
沈太后正在熟睡,似一丝也不曾被外面的喧闹吵到。夭绍用丝绢轻轻擦去沈太后额角的细汗,悄步去一边捧来盛满冰块的铜鼎,放在榻边。周遭的温度终于低了下来,见沈太后睡容更安详了,夭绍才松了口气,坐在榻边守了一会,将帷帐落下,退出殿外。
舜华和华阳今日没有入宫,承庆宫许多侍女内侍也各自找了借口跑到宫城墙头看热闹去了,连一向循规蹈矩的明宓也不例外。整个承庆宫冷冷清清,只有敬公公一人站在正殿门口,专注地看着无垠青天,似在努力寻找白云流动的影子。
夭绍在偏殿喝了口茶,想着今天萧祯将在三剑金台封赏郗彦和萧少卿的盛景,终是忍耐不住,戴上帷帽,从窗口飘身离殿,身影如烟,烈日下直掠去宫中视线最为广阔的高处--望天塔。
望天塔登临绝顶,可俯瞰整个邺都。只是三剑金台离宫阙不远,夭绍攀至第五层,便容自己喘了口气,走到塔檐下,看往曲水之畔。
想是日光太盛,今日的三剑金台华彩浓盛得直刺人眼。夭绍以手遮在眉宇齐平处,忍住了一瞬的头晕目眩,才望到金台上三柄利剑已夺目出鞘,帝王的金鹍车与两名年轻将军亦已抵达金台下。萧祯的面容刚从描绘有日月升龙的锦绣车帘中露出来,两旁百姓便争先恐后地拥挤上前,“万岁”的呼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苍生的敬仰无疑令萧祯愈发地从容不迫,衮服旒冕,肃穆立于金台中央,看着当朝两名最优秀的年轻俊杰单膝跪在面前,方取过许远递上的黄绸帛书,告慰天地列祖,颁赏出师之功。 ↑返回顶部↑